待小青瓦蓋好後,新房也就算是修好了。只是屋里粉刷牆面,地面打三合土,都是要些人工來做。在葉世全的主持下,葉雨和兩個妹夫又做了一次長年的工作,直到臘月二十四才完工打道回府。
剛修好的房子是沒辦法搬進去過新年了。好在衛紅夫妻倆因為過年不好買火車票,決定把假期調到正月過完後再休。他們回來時,衛東剛好可以搬進新家。
今年過年所有的樂趣遠遠沒有一家人對搬新家的激情來得實在。所以,感覺這個年沒有什麼特別的就跨過了。
初三這天,楊氏及葉平葉紅一起來給李曉曉慶祝十歲的生日,曉曉曉林這倆孩子特別高興。一般情況下,農村里孩子過生日煮兩個蛋,就說這一年在災病面前像這兩個蛋一樣,一滾就過去了,家里也不會有人客的。但滿十歲是孩子第一個大生,是要慶祝一番的。楊氏買了一套新衣服彌補了因為經濟緊張爸爸媽媽過年時沒有買新衣服的缺憾。而讓曉曉特別喜歡是葉平新手給打的一件帶鏤空的紅色毛衣。葉紅則給曉曉打了一條三角形的圍巾,用毛線勾了好幾朵顏色各異的花,分別瓖了金色和銀色的線,這些行頭足以讓曉曉在全校出盡風頭了。這年月,隨著南下打工回來的人增多,年輕人的穿著打扮上越來越時尚。像李曉曉這些十來歲的孩子們更趨向于這些樣式新潮的毛衣和頭花。
「媽媽,我要這個。」準備搬新家了,樓下房間夫婦倆一間,給王氏留一間,樓上姐弟倆一人一間,曉曉一眼瞧上了門口就是十二個平方的陽台這個房間。
「你要就你要嘛,我又不會跟你搶。」曉林對姐姐突然的小家子氣很無奈,這個陽台做做作業,看看書,的確不錯。只是和隔壁的挨得太近了。只隔了一個陽溝,陽台邊沿的水泥平面都快挨著了,一步跨過去都不用擔心會失足掉下去,空隙根本不足以容納一個人的寬度。這兩家都是老死不相往來的,要不然,從陽台過去遠遠快于從兩家的大門進出了。
「曉曉,你這朵頭花好漂亮,和真的一樣」開學後,古燕看曉曉這幾天一天換一朵頭花,很羨慕她有這麼個心靈手巧的姨媽。
「你喜歡啊,我明天帶一朵送你。」曉曉和古燕的關系很好,像書上所說的超過普通同學的那種好朋友就是這樣吧。她決定把唯一那朵從沒戴過的花送給她。
「真的,太好了。」古燕忍不住高興的跳起來,家里的月月紅開花了,自己明天也給曉曉帶幾枝過來。
「這月月紅不像玫瑰,花瓣要少兩層,但每個月都開花,也很漂亮。」望著手中粉紅色的花朵,曉曉很高興,自己一朵永不凋謝的花換了帶著淡淡花香的月月紅。朋友之間就這樣,有好的東西要相互分享。
「你拿回家插水瓶里,可以養幾天。如果栽在泥土里,運氣好的話還能活下去。」想著古燕的話,曉曉一回到家,就四處找瓶子裝水養花。樓下樓上翻了個遍,都沒有透明的玻璃瓶,又跑到馬利和衛紅家找看了一番。
「這孩子,找瓶子干嘛。看這個行不?」王氏拿出一個水果罐頭瓶子給曉曉看。長長的橢圓形透明玻璃瓶,沒有電視上看到的那些花瓶漂亮,但比媽媽拿出來的那些黑漆漆的又矮又圓的陶罐好多了。謝過王氏興沖沖的回家裝上水插上月月紅,放在房間的書櫃上。這書櫃還是衛方用修房的邊角余料給拼做的。瞬間就覺得這個房間都充滿了活力。很滿意這種改變。曉曉決定把外面的陽台上也種上鮮花。
姐弟二人發動同學找些指甲花、粉朵花、牽牛花的種子,星期天找出破舊的盆盆罐罐裝上泥土種下了花種,費勁的搬上樓,一排排的擺放後時時澆水,天天盼著發芽長大開花。曉曉也把古燕摘的月月紅枝條插了些在盆子里,好運的發現枝條上的葉子一直綠油油的,成活了!看兩個孩子做這些興趣濃厚,葉英也沒有阻攔他們。衛東在後山干活時還幫忙挖了兩棵長得很茂盛的梔子花挑了回來,還幫忙挑了些泥土上樓,種好後發現,這個十多個平方的陽台已經達到小花園的規模了。一家人都盼著花開香飄四方。
「曉峰,你的新家好寬大明亮,看,你在房間外的這個陽台做作業看書都很巴適。」星期天,趙霞帶著曉山到蘭芳的新家串門。兩個女人在那兒低聲交談著,曉峰就邀請了曉山去樓上自己的房間玩。站在樓上,抬眼望去,李家溝一片低矮的房子都被踩在腳下,又一次,曉山嫌棄村邊那個自己的家。他也想爸爸媽媽能修樓房,但听他們說自己家里三五年內是沒有這個經濟條件了。媽媽甚至說「要想修房子,你就自己去掙錢,你看你衛紅叔叔夫妻倆在廣東打工,才幾年就修了那麼大的房子。等你長大滿了十六歲就可以去打工了,這個房子,我還指望著你來修呢。」是的,等兩年,自己十六歲,初中也畢業了,能辦身份證就出去打工,掙了錢回來也修這麼一個樓房,這一刻,李曉山下了決心,也為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做出了規劃。
「曉山哥,你看,我們家離曉林家好近。你說要不是他們大人不合,這會兒我們都可以從這兒一步跨過去,找他玩了。」李曉峰對近在咫尺卻不能橫跨的這條陽溝很是遺憾。
「就是,一條縫隙這麼窄,一步就過去了。等我,我過去看看。」話音剛落,李曉山腳已離地,竄上一米多高的陽台邊沿,左腳一步就已經搭在了李曉林的家的陽台邊沿了。跳下去,落地時沖在那兒干巴巴望著的李曉峰做一個鬼臉,轉身「咚咚咚」邊往樓下跑邊喊「曉林、曉林」。
「啊,曉山哥,你怎麼在我家里?」正準備上樓的李曉曉在樓梯口偶遇李曉山,大吃一驚。「我一直在堂屋里,怎麼沒看見你什麼時候進的門?」
「哈哈,我啊,是從天而降的。我來找曉林玩,在家沒?」李曉山故做神秘賣著關子,丟下疑惑不解的曉曉跑去找李曉林了。兩人低聲嘀嘀咕咕了一會兒,一同從大門跑了出去。
「怎麼會呢?他居然是從隔壁的陽台過來的?」半思不得其解的李曉曉獨自上樓,她要察看那些花發芽沒。待看到陽台上的腳印時,很是驚訝。
「我看我還是做一個竹欄欄遮擋一下,這樣子確實不好。」吃晚飯時,听女兒說李曉山從隔壁的陽台直接跑到家里時,衛東思前想後,決定想個辦法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還不就是那幾個女圭女圭調皮會跑來跑去的。我們兩家都老死不相往來了,誰還會跑你家來。」葉英表示無所謂。想想也是,兩家人都是相見兩厭的地步,誰有事沒事偷跑到別人家去自討沒趣不成。
「曉峰,我和你媽媽靠自己的血汗錢給你把房子修起來了。以後,就看你各人的本事了。你要讀得書呢,我們砸鍋賣鐵的供你上大學;你要是讀不得書,以後就去學門手藝,這個房子住上個幾十年是沒有問題了。」衛東在吃晚飯時給兒子做著思想教育工作。在外漂泊了兩年,對知識文化的重要性相對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看工廠里那些坐辦公室的當官的人,工作輕松,工資卻比自己這些車間工人高了一兩倍。听他們說「知識改變命運」,想想,好像是這麼個道理。他從心底希望兒子能上大學,但有了蘭芳那件事的前車之鑒,對兒子期望只藏在心底,有句話叫「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他害怕蘭芳再次失望,甚至于絕望。
新房新年新生活,兩家人在李家溝的形象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