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國開國的君臣士庶,似乎都有著令人難以理解的不屈不撓、頑強不息的拼搏精神,文帝的勤奮節約素來為百姓津津樂道,讓大隋的百姓知道自己再苦也有著尊貴的皇帝陛下與皇後娘娘在陪著自己?。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
然而文帝與手下親信大臣一宿未睡,討論了半天,也沒有在上朝之前拿出什麼良策應付眼前的局面,朝堂上分為三派,就是否結束北伐,朝廷現在該不該調發南兵解救遼西之危,以及何人為幽州刺史吵得不可開交,一天的朝會就做出了一個加大往並州轉運糧草力度,緩解河北壓力的決議。
一天下來文帝高坐龍椅默然不語,只是冷眼看著下面的爭吵,直到在朝堂上仗斃了一個企圖將戰火燃到楊廣身上的八品御史,下面那些大臣才收斂了起來。而文帝趁機乾綱獨斷地支持了挺戰的北方派系,並沒有調回正在大草原上與突厥人征戰的高穎。同時結合朝議結果重新啟用梁士彥為幽州刺史,節制遼西諸軍擊退東夷蠻族的侵略,命其即刻赴任,命河北諸州加強防備以應不測。一時間天下能人異士的目光齊聚大興城,看著大隋怎麼應付這場危機,誰都知道一旦讓大隋解決目前的困境,這天下再也無人可與大隋為敵。
此時的並州雖然沒有風聲鶴唳那麼夸張,大街上卻多少有些硝煙滾滾的味道,人們平靜的臉上多少多了些對戰亂難解的憂慮,當然也有一些人則摩拳擦掌期待著建功立業的機會。不論誰怕是樂,東夷與遼西諸胡的入侵,讓大隋最失望的人怕就是聚集在並州等待開邊市的商人了,朝廷與諸胡、蠻夷的征戰顯然使開邊市漸漸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然而與一般百姓及商人心態又不動的是,聚集在並州士人感受卻更加的復雜,楊廣一舉提拔楊約與段偃師兩個白身庶民為六品大員,的確起到了千金買馬骨的效應,使天下士子趨之若鶩地朝並州趕來,剛剛落成的招賢館曾經一度人滿為患。直到段偃師出馬對這些人才進行甄選,制定出制度,才把那些企圖濫竽充數的庸才給擋在門外,北邊的戰亂讓更多人似乎找到了用武之地,在擔憂中期待著楊廣的到來。
臥龍坪之前雖然風景如畫,猶如人間仙境,卻地處偏僻,人煙稀少,然而在龍淵書院破土動工的時間,圍繞臥龍坪如雨後 n筍般的冒出無數建築,那些聞並州開邊市而蜂擁而致的商人,在無聊的等待與失望中精明的發現了這個值得投資的地方。不過兩個月的時間,昔日偏僻的臥龍坪便初具小鎮的規模,在這里有著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氣氛,每天都有新奇的事務誕生,每一個人的腳步都如此輕快,充滿樂觀,在這里讓人仿佛看到未來一個富饒強盛的大隋。
「王爺請看,前面便是龍淵書院的正門——騰龍門,踏過青雲路,穿過騰龍門,便進入了龍淵書院。騰龍門與鋪設華夏之源廣場所用石料全部取自昆侖的雨青石,堅固美觀,歷經百年也不會損壞!經過數千工匠的努力,華夏之源完全符合最初的設想。」段偃師陪著楊廣與蕭薇,意氣風發地指著前面介紹道。
楊廣與蕭薇順著段偃師所指朝前望去,只見一節節台階登天而上,一座三丈多高雄奇的青石巨門截著狹窄的山路出現在眼前,雖然還未落成,已經能感覺其磅礡驚人的氣勢。蕭薇穿著一身緊身青白的文士雅服,頭戴方巾,手搖折扇,唇紅牙白,明眸善睞更顯誘人,她目瞪口呆地望著眼前的景觀輕呼道︰「好壯觀呀!這麼大的巨石從昆侖運來,要花費多少力氣。」蕭薇雖然一直關注著龍淵書院的建設卻從來都沒有到現場開過。
由于騰龍門地處高地又異常高大,來觀的人們往往容易被其宏偉所懾服,很容易忽略其前面華夏之源的壯觀。而楊廣的目光卻一直盯著自己設想中的文化長廊,華夏之源廣場是一個巨大的太極,經過平整佔地不下數十萬平方米,廣場以先聖為七十二門徒解惑授道的惟妙惟肖雕像為中心,以佛道兩教的深邃精妙的文化為中軸,以九流百家文化精髓為故事主題,銘刻在每一塊廣場的青石之上,為眾人描繪出了一個博大精深的文明古國燦爛的文明。此時此刻,華夏之源上便聚集了許多醉心在這故事期間不能自拔的士人。
「呵呵,王妃放心,這些看起來工程浩大,然而做起來卻全不費工夫。」能參與到這樣可能會青史留名的建設,段偃師可謂盡了最大的心力,听到蕭薇垂詢,段偃師一指廣場前一塊巨大的方碑,敬服地看著楊廣,對蕭薇解釋道︰「龍淵書院雖然工程浩大,卻沒有花費朝廷多少錢,之所以如此,還要多謝王爺。」段偃師見蕭薇不解地朝自己望來,感嘆道︰「當初王爺說做得越大、聲勢越隆重越省錢,臣等皆不以為然,然王爺給臣等留下一策,若是有人捐獻,將來龍淵書院落成,必刻功德碑錄其姓名,隨龍淵書院一同青史留名,當時臣等還有所懷疑,卻不想此令一出,天下鄉紳,商人爭相捐贈,連南朝巨商富豪都有,這些縉紳、商人曾為捐獻名額而奮起斗毆,端的擠破腦袋。」
蕭薇一臉愕然,只是思索一會便心中了然,她養育于貧苦之家,對民間疾苦頗為了解,輕咬著芳唇恍然大悟,嫣然巧笑地頷首道︰「是了!天下間有錢無名者多如牛毛,這些人錢已多的花不完,卻名分低下,雖腰纏萬貫卻仍為士子所恥,如今能有一個在讀書人前揚名的機會,他們哪里會不爭?」
「正是如此,王爺正是利用了商人好名重利的心理而將天下商人一網打盡,這些人雖有財卻無地位,對龍淵書院捐贈高,同等條件下其子弟可被破格錄取,將來優先任用,不但商人,連那些門閥,士紳也不能禁受誘惑。」
楊廣含笑地听著兩人議論,目光遠眺,只見陡峭的青山之間,一條銀亮的小河蜿蜒逶迤直下,為蒼翠的青山平添幾分秀氣與涼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不過如此。說話之間,他們盤上青雲路,穿過了騰龍門,眼前景象突地一變,原本狹小的空間豁然開朗,令人心胸為之頓開。只見群山環繞間,開闊的河谷邊緣錯落有致地升起一座座尚未完工的雄偉建築,放眼望去,正有無數工人臉上帶著熱切的笑意,穿梭在工地上忙碌著。遠山綠水之中,一個個小湖明珠一般地密布其間,雲霧請繞,好一派寧靜祥和,飄然出塵的仙境聖地,繞是楊廣來過一次,也再被眼前的景象折服,差一點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宇文愷倒是好手筆,端的沒有浪費這塊人間仙境,不錯!很不錯!很不錯!」楊廣見這塊福地在宇文愷神來之筆的勾勒下,不但保留了原來的自然景觀,反而比原始面貌更加美麗百倍,不禁心中大喜接連說了三聲不錯,扭頭欣喜地望著段偃師道︰「宇文先生此時可在並州?如此手筆,本王若是與他錯過,這招賢樓豈非白建?」
然而段偃師迎著楊廣熱切的目光卻遺憾地搖了搖頭,「太子左庶子大人正率水工開鑿廣通渠,由于西北戰事導致北方糧運吃緊,陛下嚴令廣通渠今冬前竣工。宇文大人在測繪完圖紙,並留下坐下大弟子後,便已回大興城主持工事了。」
「如此倒是本王失禮了,當另尋時機致謝。」沒有見到這位大隋時代的魯班式傳奇人物人,楊廣多少有些遺憾。宇文愷肯幫忙多少有點出于楊廣意料之外,畢竟對方隸屬東宮的官員,當初楊廣著人請他出山為龍淵書院設計的確沒有報多大希望。「雖有宇文大人圖紙,能建如此規模足見宇文大人高徒能力,多籠絡籠絡他,最好能使其留在書院任教,開工事一科。」楊廣是下定決心把龍淵書院辦成一個綜合型學府,建成大隋帝國在華夏歷史上的時代奇跡,至于隨後而來的非議,將來慢慢解決。這里將建成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基地,為未來支持自己的騰飛奠定基礎,將來雷霆軍成必然要分出一旅常年駐扎在此才行。這才兩個月就有如此規模,楊廣心里對段偃師的能力實在十分滿意。楊廣心中既定,神色淡寧地望著段偃師道︰「偃師給孤王我介紹一下,如今都有哪些賢士應招?」
段偃師朝楊廣點了點頭,一指一座被荷池包圍,隱跡在一片竹林之後的建築笑道︰「王爺請跟微臣這邊來,招賢樓暫時雖然無大賢應招,卻也有幾個可堪一用的人才。」
第一更,今天又到了三千票還要再寫一更……九點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