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封貝勒的消息傳到胤禛耳朵里時,他剛剛到達西藏。請使用訪問本站。
分封的旨意比上輩子提早了將近三年,胤禛雖然驚訝,卻也覺得並不意外。
這輩子老八同老大的關系離心得早,又因為同蒙古聯姻的關系得了半個免死符,連帶良妃也徹底月兌離無人問津的尷尬地位。
這一次遠征噶爾丹胤功勞不小,一舉殲滅噶爾丹,免了上輩子後面兩次遠征噶爾丹的諸多麻煩與軍費損耗,封一個貝勒已是委屈了。
不過這樣一來,儲君面臨的壓力陡增。
沒有了第二次遠征噶爾丹,索爾圖失去一個絕好的起復時機。失去一大臂膀的儲君,會對兄弟分封掌權如何應對?
胤禛忽然覺得出使西藏遠離京城,是自己做的一個極其正確的決定。
一來能夠避開老八︰他心思細膩,說不好哪天就讓他瞧出端倪,到時候自己百口莫辯無從解釋;二來搜羅策妄阿拉布坦的錯腳,不讓他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坐大;三來規避京中風雲,這一輪不管誰先出手都同自己沒有關系,朕可是本本分分為君分憂的老實臣子。
……
京城局勢暗藏波瀾,皇帝親口賜下皇八子宮中養傷諸多恩典,連傷藥也從帝王私庫里走,就差親手照料。但在軍功上,康熙極少在人前大贊兒子有勇有謀,反倒時常夸耀大兒子在行軍作戰時的勇猛,堪當大任。
太子在毓慶宮聞听皇帝口諭之後神情越發陰郁,礙于皇帝坐鎮宮中,他無處宣泄,只能死命折騰宮里的太監婢女。
胤養傷一直到了九月,在良嬪的悉心照料下終于大好。
皇帝一連幾日傳了皇八子伴駕,龍心大悅之下再度晉封良嬪為妃,躍居四妃之一。
幾日後皇帝宣布出巡塞外,安撫晉封此次大戰中出力最多的蒙古王公,順便處理噶爾丹歸降過來的殘部事宜,听說費揚古俘虜了噶爾丹的兒子塞卜騰巴爾珠。
一時間宮中盛傳皇八子深受帝王寵愛,皇帝甚至願意等到兒子能上路了才鑾駕啟行。
太子仍舊留下監國,這看似仍是帝王倚重儲君的象征,但聯想到八月里被連連申斥的麻爾圖、額庫禮幾人,大家又不那麼肯定。
帝王心思你莫猜啊,前年為了太子才剛貶斥了明珠,沒過多久就換了索額圖。
這一次皇帝出巡是為梳理戰後瑣事,順便視察邊境軍民生業,比起二月的御駕親征猶如天壤。
一路上皇帝心情大好,幾乎每日都有伴駕皇子被賞賜的記錄,其中直郡王誠郡王與八貝勒獲賞最豐。中途經水路過黃河,皇帝乘興做《凱旋言懷》詩,以一句「黃輿奠四極,海外皆來臣」直抒胸臆,對于自己再建不世功績的自豪毫不掩飾。
九月中,皇帝到達鄂羅音布拉克,親自審過塞卜騰巴爾珠之後覺得此子怯懦,並不像他父親,頓覺心安,命人將塞卜騰巴爾珠連夜遣送回京,讓皇太子令諸王大臣、八旗官兵、民人一起圍觀痛斥之後,交由宗人府看管。
接著是皇帝酌買皮裘、牛羊犒勞駐守漠北的將士,以及進封喀爾喀參戰蒙古王公,賜金、命諸大臣行慶賀禮。
當晚歡宴,蒙古王公不要命地大拍大清皇帝馬屁,將皇帝夸得堪比堯舜,又將皇帝的兒子夸得天花亂墜。
皇帝當晚大醉歡言︰「朕這個大兒子,正是吾之千里良駒。」
皇帝的話,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草原,傳回京城,穿進監國太子的耳朵里。
皇帝在草原事畢,回程路行至滿漢混居的定邊,考察過後頒下旨意,準許蒙古人在定邊、花馬池、平羅城三處就近貿易,許漢人與蒙古人在邊外一同耕種,各自約束,勿致爭斗。
接著御駕正要取道寧夏,誰知皇帝忽然改了主意,直接從水路回京師。
回程途中,出巡時的歡聲笑語不再聞,皇帝時常一個人對著滾滾濁水嘆氣發呆。
胤喜歡賴在胤艙內不走,他偷偷問胤︰「皇阿瑪回去的這樣急,可是朝堂上有什麼大事不成?活著是哪個母妃病了?」
胤塞了一只酥油餅進他嘴里︰「別平白咒人,皇父的安排自有用意,哪里是你我能打探的。」
胤不服氣,咬掉一口在嘴里大嚼︰「才出來多久就要回去?一路蹲在船艙里只吃不動,都要長胖了。」
胤順手掐了他腰眼上剛剛長出的厚肉,點頭附和道︰「還真是,其實也不錯。下回你同老十打架,光撲上去就能把他壓趴下,吃不了虧。」
胤立即撲上去捶打哥哥︰「八哥你欺負我,哪有這樣說弟弟的?」
兄弟二人廝打消食完畢,胤跳起來喝茶,末了問︰「八哥你怎麼反倒瘦了?剛剛模著骨頭都數得清,這幾日總見你茶飯不思,有心事?」
胤正在整理衣袍的手微微頓住,繼而輕嘆一口氣,半真半假道︰「只是憂心太子那邊與大哥之間……恐怕會波及你我。這次回京,怕是不得安生了。」
胤聞言也是一默,半晌幽幽道︰「看來四哥是個怕事的,早早躲了。」
胤一噎。
胤毫無所覺繼續背人說壞話︰「弟弟看四哥可不像八哥你說的是被你臊了面皮,他是早就算準了京中要出大事,出去避禍啦。說起來這個四哥早年起就事事能得先機,想不到如今有麻煩也不先知會咱們,怕是要離心了去。」
胤轉回神正巧听見「離心」二字,心頭一顫。
早年一幕幕似假非真的過節扶持迎面撲來,最後定格在哥哥面容眉尾一段赭紅的痕跡上。
胤一聲嘆息壓過胤絮絮叨叨的抱怨︰「別冤枉人,四哥回來時囑咐過我不可鋒芒盡露。他不願卷入事端,難得是錯?縱使參透先機,也要有人肯听才作數的。」
胤臉一紅,想起這幾日老呱噪著皇父不公,要替八哥出頭一事,可不正應了「鋒芒盡露」四個字。
于是連忙反省。
……
轉眼到京,各個阿哥各自回宮各找各媽。
宜妃摟著兒子連掐幾把肉,才笑哈哈地張羅著讓奴才去炖一盅黑靈芝來給九阿哥剮油去膘。
良嬪宮里正相反,早已煨好一鍋爛爛的果子狸人參湯,給兒子養身子貼秋膘。
直到這時,隨駕諸人才知道皇帝緊急回鑾的真實原因。
一是西藏第巴派遣使者,向朝廷奏報,□喇嘛早已亡故;二是毓慶宮再出事端,太子鞭打奉恩將軍海善,使其遍體鱗傷滾落塵土中,宗室臉面蒙塵,怨聲載道。
海善是恭親王常寧第三子,皇帝不可能為了一個太子得罪所有宗室,必須該安撫的安撫,該懲戒的……找人代受。
十月初五日,康熙諭內務府處死曾于太子處的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頭,罪名是行徑「甚屬悖亂」。膳房人額楚圈禁家中。
對于宗室的安撫自是撫慰賞賜,將太子德行有虧歸于奴才挑唆不知事,命太子親自上門探視海善作結。
宗室對這樣的結局當然不滿在心,但礙于剛剛結束的昭莫多之戰讓皇帝天威不容撼動。總不能為了這樣一件小事觸皇帝霉頭,只能暫且忍耐,留待日後圖謀。
……
康熙三十五年的冬至很快到來,整個京城都忙碌著年節慶典。
這是一個大好的年景,混亂五年的北方草原終于徹底平定,同噶爾丹眉來眼去出謀劃策的假達|賴第巴也被朝廷揭發懲處。
還沒正式晉封貝勒的四阿哥已經傳來進展,將會隨著西藏第巴使者尼麻唐胡圖克圖一道趕在年節前回京,商討達|賴喇嘛轉世後續。一同遞回的,還有第巴言辭懇切的請罪密信。
皇帝覺得這樣的年景再好不過,等不到新年,便降下口諭,來年太子大婚,迎娶太子妃石氏。
彼時朝臣對于儲君威信已經大打折扣,對于這件事笑得牽強,道賀也是陽奉陰違,當然除了太子一黨。
太子早對這個命中帶衰的女人沒好印象,但想著大婚之後無論如何更多一個妻族助力,對于他如今的境地也算有所襄助,總算連著幾日春風得意。
誰知除夕晚上,皇帝借著酒興,在前來道賀的蒙古王爺面前當眾口諭︰開春之後,老七老八也一並選個好日子成親,早日開府,為朕分憂。
自從皇帝處置了太子處一眾太監宮人之後,將自己的心月復太監都送了過去,明著是關愛這
太子,私底下卻是不大信任這個兒子的意思。
天晚上,毓慶宮表面仍是風平浪靜,只听說太子在書房里讀書到天亮,也不曾歇下。
皇帝聞听之後,對著遠處重重疊疊的飛檐嘆了一聲氣。
哎,當初做了那些事,現在又何必一再試探朕?
……
轉年過後正是康熙三十六年,二月龍抬頭,欽天監圈選的吉日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太子大婚。
皇帝終究不忍心親自看大的儲君日日惶惶,正月里發下一道諭旨,著令索額圖管理水路設站事務,並協理太子大婚事宜。
雖然不能官復原職,但總是重新起復。
索額圖的起復,不僅對大阿哥黨是個打擊,對于皇太子黨之外的人都不是個好消息。索額圖倒下之後,他們沒少上過彈劾索額圖過往劣跡的折子。
這一起復,自己下場難料。
誰知偏偏有人自作孽,往窮途末路里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