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寶貝女兒離開了。******請到s^i^k^u^s^h^u.c^o^m看最新章節*****雖然臨走前很親切地叫他爹,但慕容建中還是很不開心。

影兒在外面會不會住不習慣,會不會吃不好,會不會睡不好,會不會想爹,額,這個應該不會有,。崔應龍那個牛鼻子一個大男人,自己的生活也不知道能不能料理好,會不會照顧不好影兒,還有……

已經女兒控的慕容建中不斷在腦中腦補潘影在外面的「悲慘」日子,他後悔了,女兒香香軟軟的,就應該留在自己身邊。再說她現在才四歲。他怎麼就鬼迷心竅,被崔應龍幾句話給蠱惑,把女兒給讓出去了。

就在慕容建中在心里無限的時候,潘旭很有孝心地湊上來安慰他︰「爹,你就放心好了。崔先生可是仇大哥的師父,本領高強,不會讓妹妹在外面受委屈的。他一定能照顧好妹妹的。再說了,妹妹又不是不會來

早就躲到一邊的楊延輝不禁扶額,潘旭這個家伙什麼都好,就是太沒眼色了。潘丞相這個時候正在為他新出爐的小師妹離家的事懊惱,現在他就是個暴怒的哥斯拉,逮著誰就沖著誰噴火。就是他也在送完師父和師妹之後躲到一邊去了,潘旭卻主動湊上去,這不是找死的節奏嗎?不過,我為什麼會說哥斯拉,貌似很厲害的樣子。不管了,潘旭看來是在劫難逃了。他還是先撤吧。免得城門失火,殃及他這個池魚。

果不其然,潘旭很成功地將慕容建中的注意力轉移到他身上。同時,慕容建中一身的怨氣也有了發泄的對象。

看到潘旭,慕容建中簡直一肚子火。在他看來,一切都是潘旭這小子的錯(?)。要不是他實在太不爭氣了,表現得那麼差。沒有被崔應龍看上,欲求不滿(大霧?)的牛鼻子轉而拐走他女兒。這小子太沒用了,連妹妹都保護不好。

慕容建中越想越覺得一切都是潘旭的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潘旭嚇得不敢再說話。慕容建中卻不準備放過他,呵斥道︰「你小子怎麼當哥哥的。連自己的妹妹都保護不好,讓崔應龍那個牛鼻子給拐跑了!」

潘旭簡直哭笑不得,爹,你那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表情是怎麼回事?那不是我的錯啊!是妹妹自己願意跟著崔師傅的。再說了,我當哥哥的責無旁貸,你這個當爹的的責任不是更大嗎?

只是,借他十個膽,他也不敢反駁。特別是這個時候,他現在後悔了。剛才怎麼就一時沖動……唉,現在他只想爭取寬大處理,期望爹能發發慈悲把。

最後,慕容建中罰他將槍法練上一百遍。還讓他射五百箭,每一箭都不得月兌靶,每月兌靶一次,加十次。這還不夠,做完這些,也不管潘旭的手臂是不是酸澀,直接將《司馬法》扔給他,讓他抄五十遍。他給的可是完整版的。這是他在鬼谷山記下的,前不久才重新寫下的。整整一百五十五篇,整本書少說也有五萬字。

當慕容建中將這本書丟給他的時候,潘旭頓時覺得天昏地暗。

不過,這只是她苦難日子的開始。慕容建中見找名師教育已經不可能了。只好自己親自出馬。但潘旭遠不如樂毅那麼聰明、自律。他只好對他格外嚴格。時刻督促他,不敢有絲毫怠慢。對于潘旭的一些不當的行為,他從來都沒有從輕發落的意思。能嚴就嚴。他生怕潘旭一不小心又成了潘豹那副樣子。

幸好潘旭雖然混了點,但對他這個爹的話還是很信服的,再加上有楊延輝在一旁督促加比較。他也著實下了番苦功夫。

就這樣,十年過去了,潘旭的謀略和武藝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他到底資質有限,跟樂毅蘇秦張儀這樣的奇才沒法比。他論武藝比不上楊延輝,論兵法跟樂毅更是差了幾條街。不過,在大宋這樣的環境下,他也算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慕容建中敢說,即使跟楊家那幾個小子相比,潘旭也絲毫不差。

當然了。這十年他不可能就只盯著潘旭這小子。為了實現他心中的抱負,成功完成名留青史任務。他可是絞盡腦汁地讓大宋壯大。

趙光義攻打燕雲十六州失敗,還負傷狼狽南逃回汴京。一時之間,誰也不敢提北伐的事。慕容建中趁機提出他的計劃。

他向趙光義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認為如今大宋已經和遼國在北方形成對峙。短期之內,誰都無法奈何得了對方。以大宋如今的軍事實力,也很難直接擊敗遼軍,奪回燕雲十六州。就算再強行攻打也不過像這次高粱河戰役一樣損兵慘重。倒不如先維持住現在的局面,等自身發展壯大之後,再作打算。

至于如何壯大大宋實力。慕容建中也提出了幾條建議。而且,趙光義還頗為意動。

慕容建中建議,將大宋的軍事重心從收復燕雲十六州轉移到西北。先解決盤踞在西北一帶的黨項族勢力和吐蕃勢力,收復平夏地區,河西走廊,以及舊唐故地熙河。這些地方畜牧業非常發達,非常適合養馬,只要將這些地方並入大宋,每年都可以產出很多良馬。為宋軍提供大量的戰馬。大宋就可以以此組建大量騎兵,以後伐遼也不用面對遼國騎兵那麼畏首畏尾了。西北的民風彪悍,可以在當地招兵,組建番軍,以後攻打遼國可以當生力軍使用(實際上就是沖鋒陷陣的炮灰)。而且,收復西北地區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今後伐遼,宋軍就可以從西北方向進攻燕雲十六州,跟從雁門關出發的軍隊一起夾擊遼國的西京(雲州)大同府。

而將軍事重心轉移之後,對遼國方面將轉攻為守。關于如何防御遼國,慕容建中建議可以在遼國的後院放幾把火,聯絡遼國內部對遼國朝廷不滿的幾個部落,同時派使者覲見高麗王,讓他騷擾遼國。雖然他們不大可能給遼國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傷害,但也足夠遼國忙上一陣子了。而為了阻止遼軍南下,除了在邊境種植樹木。慕容建中還根據歷史經驗,向趙光義提出了北宋對付西夏的辦法。那就是碉堡戰術。在通往主要城市的主干道上建立多個拱衛主城的小城堡。這些城堡只屯駐軍隊,在城牆上放置守城武器。這些城堡可以作為烽火台,有預警作用。同時還能阻擋遼**隊,為後方爭取時間。如果遼**隊直接繞過城堡攻打後方主城,它們又可以騷擾遼國的後方,甚至威脅遼**隊的糧道。作用非常大。而對于遼國來說,這些城堡的價值不高,攻打的代價又比較大。要是一個個費勁攻打實在得不償失。可謂是使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個戰術唯一的缺點就是修建的成本太大。對宋朝的財政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不過,最後趙光義還是咬咬牙同意了。從國庫中擠出銀子用于河北前線。趙光義還下令削減宮中用度,將節省下的錢支援前線。還從自己的私庫中掏錢填補空擋。

至于經略西北,趙光義原則上也是同意的。他如今新敗于遼國,威望大減,急需要一場勝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西北的藩鎮勢力並不強(趙二官人的誤區),正好可以用他們來振奮人心。

計議已定,他就任命慕容建中為河北節度使,負責建立抵御遼國的防線。還讓鎮守在邊疆的楊繼業協助。同時又派使者從海上前往高麗和東北,聯絡他們共同對付遼國。

只是,趙光義不僅僅是個行動派,還是個很喜歡冒進的行動派。

慕容建中到北方用不到兩年,沿著遼宋東部邊境建立起防線,主要在真定府,易州等太行山以東的地區基本上已經鞏固了。但工程只完成三分之二左右,雁門關一線還沒有開工,趙光義就急急忙忙地召平夏節度使李繼捧等入京。同時讓西北宋軍行動,準備強行吞並平夏地區。

「聖上未免也太著急了吧!」慕容建中苦笑道。趙光義這樣的做法對李繼捧這樣心向中原的人倒是沒有問題。但李繼捧的弟弟李繼遷可不是善茬。趙光義這樣的做法只會提前逼反了他。

但是,事情已經這樣了。慕容建中只好想辦法為趙光義擦了。

如今的李繼遷已經帶著他的親信遁逃入茫茫草原中,駐守平夏的宋軍將領都認為這樣一支小股部隊不會有什麼威脅,就放任他們不管了。而慕容建中卻知道李繼遷就是利用宋朝的輕敵,再加上他的高超的手段游走在遼宋之間,將他的勢力一步步壯大,直到最後成為大宋西北最大的威脅。不過,現在確實是李繼遷力量最弱的時候。只要將他扼殺在萌芽中,他就不會再蹦了。

李繼遷早期崛起依靠的主要力量就是當地的豪強。于是,他向趙光義建議分封平夏地區的豪強,再給予她們一些好處,拉攏他們,「以夷制夷」。同時,他在西北懸賞李繼遷的人頭,自稱跟李繼遷有深仇大恨。只要誰能取下李繼遷的人頭,他願意贈他千金。

而正帶著崔應龍听了懸賞令之後,不由笑噴了。他可是知道慕容建中的來歷的。要說慕容建中說他跟李繼遷有深仇大恨,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李繼遷的家族本姓拓跋,他們自稱是拓跋鮮卑的後裔,他們的祖先是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氏。北魏拓跋氏可是慕容家的死敵啊!當年拓跋珪背信棄義,攻打後燕,還在參合坡之戰坑殺了八萬燕軍。致使後燕衰弱,帶病出征的慕容垂明明已經勝利,卻因為看到參合坡被屠殺的燕軍的慘象,羞憤交加,一命嗚呼。即使百年之後,慕容氏還是對這件事耿耿于懷。在北齊的時候,慕容紹宗沒少提這件事。還不斷跟他說,拓跋鮮卑是他們的死敵,哪一天有機會一定要讓他們為參合坡的事付出代價。

李繼遷被慕容建中算計,只好四處躲藏。因為被懸賞通緝,也不敢隨便露面,結交當地豪強。誰知道他們是不是心懷鬼胎,把他給賣了。更不用說娶他們女兒,和他們結成親戚。

不過,李繼遷不愧為一代梟雄,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不知他用了什麼辦法,竟然和蜀中的王小波和李順的勢力聯系上了,還勸服他們提前造反。趙光義大為光火,嚴令西北軍南下解決巴蜀的叛亂。鎮守西北的曹光實不敢怠慢,急忙調集軍隊南下平叛。誰知道,這是李繼遷的調虎離山之計。等宋軍的大部隊一走,他馬上帶領軍隊偷襲銀州。攻下銀州之後,他在城中招兵買馬。隊伍開始壯大。還號召其他黨項部落一起反抗宋朝。在吸收了幾個部落之後,他的實力逐漸壯大,並慢慢開始威脅銀州周邊的幾個州。曹光實大驚,想回軍救援,收復銀州,可李順的亂軍卻死咬著他不放。無奈之下,他只好向汴京求救。

慕容建中沒想到李繼遷這樣了都能雄起。他也顧不得北邊的事,將事情都托付給楊繼業。他自己則上書,要求領軍討伐黨項叛逆。

趙光義見他主動請纓,不由大喜。馬上任命他為西北經略使,統帥三萬人征討李繼遷。

慕容建中來到西北之後,沒有急著攻打李繼遷,而是召集當地的黨項豪強,對響應他的號召前來的豪強,他以禮相待。根據他們的勢力大小和忠誠度,一一封賞。對于心向李繼遷,或者觀望沒有與會的部落,他堅決派軍隊打擊他們。黨項豪強頂不住壓力,紛紛向慕容建中投誠。

李繼遷很無奈。如果慕容建中直接跟他打仗,即使他打不過,也留有余地。黨項部落的人與他相善。總會有部落願意收留他。只要宋軍一走,他又可以出來蹦。可慕容建中直接來個釜底抽薪,把他的後路都斷了。雖然,因為宋軍的壓力,最近已經有好幾個部落前來投靠他了。他軍隊的數量也在增加。但是,他的力量還是遠遠比不上宋軍的。李繼遷咬咬牙,最後派出使者到遼國,向遼國皇帝「投誠」。他希望宋朝會因此而顧忌,不敢把他逼得太狠。

可他偏偏遇上了慕容建中,上上世跟他老祖宗有深仇大恨的人。他深知李繼遷的狡猾,他根本就沒打算放過李繼遷。他一面繼續拉攏黨項族豪強,一面讓他們表現出他們的「誠意」,每個投誠的豪強都必須獻上「投名狀」,指使他們進攻李繼遷。雖然這些人不堪大用,根本不是李繼遷這個屬狐狸的家伙的對手,但他本來就沒指望這群人,他只是想削弱當地黨項族的勢力罷了。等雙方打得差不多的時候,他馬上調集軍隊圍困銀州。

這時,遼國送來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外交信。告訴大宋,李繼遷是遼國的人,不要動他,不然視作對遼國的挑釁。趙光義將信轉交給慕容建中。

慕容建中對此嗤之以鼻,但他卻假意不甘,命令軍隊撤了封鎖,領軍回會州。當夜,他下令在大營附近設下埋伏。半夜,李繼遷果然如他所料,前來偷營。結果自然不言而喻。被宋軍重創,李繼遷帶領殘兵逃回銀州。

慕容建中又重新領軍包圍了銀州。這一次,他想直接滅了李繼遷。于是,下令宋軍猛攻。

雖然李繼遷的軍隊拼死抵抗,但因為他們本來人就比宋軍少,再加上之前損失慘重。終究寡不敵眾,被宋軍攻破城池。李繼遷見大勢已去,大笑之後,自刎而死。

慕容建中見除去了大宋的心頭大患,同時也是他的心頭大患。不由松了口氣。李繼遷畢竟是一代梟雄,慕容建中下令厚葬他。對于跟隨他造反的那些人,除了殺了幾個主犯,其余既往不咎。

平定了李繼遷之後,慕容建中沒有馬上回汴京,而是留在銀州,準備先幫大宋經營一下平夏地區。他下令對這一地區的人口進行統計規劃,任命當地有威望的人擔任官職,管理農民和牧民。同時,他又命令軍隊向河西走廊滲透,驅逐盤踞在此的吐蕃勢力,在這里建立土堡。等平叛的西北軍回歸之後,他又整合軍隊對吐蕃和回鶻發動進攻。現在的吐蕃還處于分裂狀態,回鶻也不是很強。他沒有費多大勁就解決了他們。他在西北呆了整整四年,終于將平夏地區和河西走廊經營得像鐵桶一般牢不可破。

本來,他還想在這里再待一段時間,把熙河地區也收復了。但汴京的一個消息卻讓他不得不提前回去。

因為沉積很久的穿越女楊韻終于出手了。

而這個女人這一次出手,不僅讓他措手不及,而且,他不得不又一次站在楊繼業的對立面。即使在朝堂上他也是如履薄冰。即使事情已經過去了四年,他想起來,依舊對這個女人恨得牙癢癢的。

四年前,八賢王趙德芳突然宣布和楊繼業結親,迎娶楊繼業的妹妹楊韻。

作者有話要說︰晚上還有一章。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