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越想越覺得不甘心,在他的干預下,孫臏先被齊國給招攬,這家伙顯然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可是繞了一大圈,孫臏還是被帶到魏國,不知道在大梁,迎接孫臏的又是什麼命運,雖然因為各種原因,他對孫臏的感情早已經不像以前那麼純粹。******$百+度+搜++小+說+網+看+最+新+章+節****但至少他不會折磨他,不會對他用殘忍的臏刑。
李騰忍不住對齊王說道,「大王,我們真的這麼讓孫臏去魏國嗎,」
「那還能怎麼辦?」齊王長嘆一聲,說道︰「寡人也不想讓孫臏入魏。可是,龐涓的條件卻是齊國難以抗拒的。邊城失守後,臨淄一馬平川,根本就無險可守。齊國朝野一片驚慌。甚至提出遷都。雖然這些聲音都被寡人壓下。但人言可畏啊!寡人身為齊國國君,首先當然要為齊國考慮。就算是寡人再不舍得孫臏也不得不舍棄
你說得輕巧!李騰在心中月復誹。齊王怎知孫臏在魏國所遭受的苦難。魏國的苦難生涯給他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換個脆弱一點的人早就瘋了。雖然這段經歷最終使得孫臏得到升華,成為曠古爍今,千萬人難以企及的兵法大家。但正常的人誰願意忍受這樣的痛苦。
到底要不要告訴齊王,讓他現在就派人把孫臏搶回來呢?現在奪回孫臏固然能讓他少受皮肉之苦,可少了苦難經歷的孫臏肯定是比不上臏足後的孫臏。
到底要不要說呢?一時間,李騰很苦惱。
到底良心上過不去,李騰最後還是勸說齊王奪回孫臏︰「大王,孫臏是天下奇才,身在魏國恐有禍患
他的本意是龐涓會嫉妒孫臏的才干,害怕會失去自己的地位而害孫臏。
但齊王卻誤解成他擔心孫臏在魏國會給齊國帶來災難。他笑道︰「李相盡管放心好了。孫臏既不為我齊國所用,那也絕對不會為魏國所用。而且,在臨淄期間,齊國對他禮遇有加,孫臏不是忘恩負義的人,絕對不會做對齊國不利的事情的。等安定了齊國國內的局勢,寡人馬上派人迎孫臏到臨淄
李騰沒想到齊王居然曲解了。他不禁有些著急地說道︰「大王,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龐涓會害孫臏
齊王詫異地看著他,說道︰「這怎麼可能?寡人看龐涓不是這樣嫉賢妒能的人,魏王錯失公孫鞅,致使其流落秦國,他還多次遺憾,對此扼腕嘆息
「公孫鞅怎麼能跟孫臏比呢!」李騰理了理措辭,說道,「公孫鞅雖是全才,但他主要的才能在于政務,對龐涓的地位威脅不大。但孫臏卻不一樣,他和龐涓所學相同。而且,龐涓會的,他都會。龐涓不會的,他也精通。自己身邊有個隨時威脅自己地位的人,龐涓怎能不嫉妒?」
「那孫臏不是很危險!」田夕驚呼道。心中不安的她馬上勸齊王︰「大王,龐涓沒走多遠,讓田夕帶人去把孫臏接回來吧
見田夕如此關心孫臏,李騰心里很不舒服。但他還是強壓心中的不適,也勸道︰「是啊大王。若是到了魏國,可就不容易救人了
齊王卻搖搖頭,笑道︰「李相多慮了。龐將軍應該不是這樣的人。李相和他做了這麼多年的師兄弟,應該比寡人清楚吧
他就是這樣的人!李騰心中吶喊。
他還要再說,卻被齊王凌厲的眼神嚇到。頓時閉嘴,不敢多言。
齊王又是一笑,說道︰「走吧,回國。還有很多事在那等著我們呢!」
李騰、田夕應諾。
李騰低垂下頭,嘴角滿是諷刺地笑。這就是君王之道?
他心里很清楚齊王的打算。若孫臏果然在魏國被害,那麼,只要齊國在這時救了他,他一定會感激涕零。從此對齊國忠心耿耿。對魏國肯定是恨之入骨。到時候,幫齊國算計魏國來,那肯定是不遺余力。
對于齊國來說,這可能是最好的結果。與其花大力氣救一個油鹽不進,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出力的孫臏,倒不如救一個對齊國最大的對手——魏國滿月復仇怨,一心復仇的孫臏。
盡管知道,但李騰還是心中一寒。甚至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在臨淄的時候,他可是看的清清楚楚的。齊王對孫臏絕對是非常欣賞。對孫臏也非常縱容。他不答應出仕,也沒有勉強他。只是讓他做田夕的門客,讓田夕慢慢收服他。可現在,說放棄就放棄。
孫臏如此,他是不是也是這樣?
這個就像古代的潛規則一樣。君王永遠站在食物鏈的頂端,由他決定取舍。而其他人則是在他們手中被擺弄的棋子。每一個成功的君王都能得心應手地擺弄臣子。而要想成為成功的君王,那麼就一定要適應這樣的潛規則。就跟現代的潛規則一樣,這些規則都是為上位者制定的,被潛規則束縛的永遠都是打工的。即使他的身價再高,也會被潛。像孫臏,他已經算是這個時代最頂級的打工者了。可現在,齊王為了他的大業,還是選擇犧牲他。
要想不被舍棄,不用犧牲,那只有自己成為規則的制定者。李騰心中波濤洶涌,他發現,自己的野心從來沒有像現在那麼膨脹。他強烈渴望開闢一個新的帝國。不為成為什麼千古一帝,而是為了能好好活著,不被心黑的君王舍棄掉。
李騰握緊雙拳,心中越來越堅決。他的野心從來沒有變,只不過,現在又多了一個必須做的理由罷了。他的目的一直是成立屬于自己的帝國。雖然他知道在戰國時代建國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沒有可能。就他所知,就有一個很好的機會。他一定會把握住機會的。
想著想著,李騰不由自主地朝北方看去。那里有他的機會。絕佳的機會,也是唯一的機會。
李騰在盤算著他的春秋大夢,啊不,是宏圖霸業。慕容建中這邊也在為他的名留青史的事業努力。
他找到了一個最好的搭檔,將他帶到大梁。孫臏跟獨孤羅不一樣,他跟獨孤羅的相處模式是以他為主。而孫臏卻是可以與他攜手並進的伙伴。即使在合作中失去主導地位,他也並沒有感到不滿,只要能完成任務,能名留青史,即使他做副手也沒關系。他相信,只要他們倆強強聯手,什麼困難都能解決。
想到這,慕容建中有些興奮地對孫臏說道︰「臏,我們去見魏王。你一定會被重用的
相對于慕容建中的喜形于色,孫臏卻顯得太過于平靜。
慕容建中不禁疑惑道︰「臏,你怎麼了?」
孫臏卻欲言又止。
慕容建中看著他,想到了什麼,嘆了口氣,問道︰「既然你不願意,那當初為何要跟我走?」
「我不想讓涓為難孫臏淡淡地說道,「自邊城一戰,我就已經知道我已經沒辦法獨善其身了。魏王恐怕也在找孫臏吧。為了臏這點微末之才,竟然願意用齊國邊城這樣的戰略要地來換。如果我不去,豈不是讓師兄為難?」
「臏,魏王不是非要找你。現在魏國,武已經有我了,文方面,魏國的謀臣也不少。你對于魏王可有可無。是我堅持要你入魏慕容建中說道。說實話,听了孫臏的話,他真的非常感動。他沒想到,孫臏竟然是因為這個原因跟他。雖然他表錯情了,但他還是很感動。
孫臏卻無所謂地說道︰「那既然是師兄邀請,臏更應該去了
「臏……」慕容建中已經不知道應該說什麼了,有個人這麼無條件信任你,關心你,做的一切都為你著想。這種感覺真的太好了。他真的不知道,原來的龐涓究竟是有多狠的心才能對這樣的好師弟下毒手。
孫臏卻只是微笑著說道︰「涓,我一定會幫你的
慕容建中唯有感動。孫臏是察覺到他有心事,知道他有麻煩的事,才這麼說的。
只是,他好像理解錯了孫臏的意思。孫臏會幫他,可他並沒有說要幫魏國。
慕容建中帶他去見魏王。一番談話後,魏王對孫臏的才華很欣賞,認為他不遜于其祖孫武。但當魏王要給他官職時,孫臏卻拒絕了。慕容建中和魏王苦心勸說,可孫臏就是油鹽不進。
魏王最後雖然沒有強迫他,但臉色卻有些不好看。
出了魏王宮,慕容建中有些責怪地說道︰「臏,魏王都說到這份上了。你為何不答應?」
孫臏搖搖頭,說道︰「師兄,我下山的時候,師傅有言,臏不得出仕,否則會有禍患
對于鬼谷子師傅的顧慮,慕容建中還是知道一二的。雖然孫臏的才華出眾,甚至可能是他們三個中最好的一個。但他實在太君子了。而且,跟歷史上那個矢志復仇,有怨報怨的孫子不同。這個孫臏簡直就是個聖父。在原電影里,龐涓對他做了這麼惡劣的事,他居然可以原諒。真是……不知道說他什麼好。這樣的性格擱在這個戰略家和謀士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時代,實在是太奇葩了。鬼谷子擔心他也是有道理的。所以他才囑咐孫臏不要仕官。
只是,鬼谷子忘了一句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孫臏在山上呆上一輩子當然沒問題。可問題是,他已經下山了,那就一定要適應這里的規則。
慕容建中也是這樣勸孫臏的。只可惜,他卻是個死心眼。不管他怎麼勸說都不行。
慕容建中無奈嘆息,。算了,大不了多看著點他。至少在魏國應該沒有誰敢對付孫臏。動手前怎麼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想通了之後,慕容建中輕笑著拉著孫臏的手,說道︰「走,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兩人來到一個僻靜的大屋子。
慕容建中帶著孫臏進去。只見里面密密麻麻地有好幾排書架,上面擺滿了竹簡。
慕容建中說道︰「臏,這是我平時研習兵法的地方。這些都是我這些年搜集到兵法。有些是前人所著的兵法,也有些是經驗心得。還有的僅僅只是記錄他們的日常起居。這些我都把他搜集起來了
孫臏看到滿室的兵法也不禁驚嘆。鬼谷山上的兵法或許在質量上更勝幾籌,但在數量上還真沒法比。
孫臏隨手抽出一個竹簡,瀏覽了一下,竟是魏將樂羊(前文有提及,是牛人樂毅的先祖)的起居注。果然像慕容建中說的那樣,他連那些名將的起居注都找來了。
慕容建中認為一個真正的軍人,他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他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各個細節處都能找到亮點。所以,即使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值得他研究。
孫臏又看了看其他的書,這才意猶未盡地坐到案牘邊的軟墊上休息。卻發現在案牘上擺放著兩個厚厚的竹簡。
他攤開一看,一個是鬼谷子送給慕容建中的《吳起兵法》,這可是完整版的,他一直很寶貝。而另一個則是對《吳子》的注解。
慕容建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這是為兄閑暇時寫的一些淺見
孫臏認真看了慕容建中寫的內容,不由感嘆︰「師兄雖說是《吳子》寫注,但其中見解新穎獨到,入木三分,已不遜于《吳子》。何不自己立說?」
慕容建中卻搖搖頭,說道︰「我豈敢與他們二位相比,我連這部《吳子》都沒有完全參悟透。如此薄技拙筆,怎敢著書立說,貽笑大方?」
孫臏說道︰「師兄何必妄自菲薄。兄之兵法已自成一家,臏觀其中注解,精闢犀利,精彩之處,縱使《吳子》也稍有不及。何不著書,遺示後人。亦成後世美談
听孫臏這麼一說,慕容建中心中也一片火熱。這個時代正值百家爭鳴。幾乎所有的思想家都著書立說,將自己的思想觀點記錄成冊,流傳後世。他好不容易來到這個世界,也想留下屬于他獨特的痕跡。
只是,他也清楚自己的文學功底。他穿越前就是個游戲宅。上一世又是身在將門,即使這一世,他的文學水平還是沒有多大提高。讓他寫些注解還好。叫他獨自寫書,這卻是為難他了。
不過,這不是有個現成的幫手嘛!
慕容建中對孫臏說道︰「臏,你也知道我的文章寫得實在不怎麼樣。也就勉強讓人知道我在講些什麼。這樣的書,即使見解再精闢,世人也肯定不喜歡看。不如你我合著。我們把自己的想法都寫進去。為兄一人或許不如孫、吳。但你我二人聯手,必能與他們匹敵
孫臏也很是意動,拍掌說道︰「好!我們師兄弟一起寫一本不遜于《孫》、《吳》的絕世兵書
二人擊掌而大笑。隨後激烈地討論起兵法來。
之後兩個月,慕容建中除了安排士兵日常訓練,關注各國動向,其他時間都和孫臏泡在一起。
他們所著的書雖沒有完工。但也已經草創。基本框架已經有了,主要的思想也已經確立。
他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把這些思想跟實際的戰例和事件結合,在事例中闡述觀點,發表見解。最後還要再潤色一番。
不過,現在各國對魏國虎視眈眈。他馬上又要出征了。這部書只能先擱置了。
各國攻打魏國,迫在眉睫。魏王近些天也不斷召他商議對策。
這天,他正在檢閱軍隊。魏王突然派使者召他入宮。
慕容建中本以為又是商量應對各國合縱之事。但沒想到,魏王卻在這個時候談起了孫臏。
魏王問道︰「孫臏在大梁已經兩個月了。還是不肯仕官嗎?」
慕容建中對魏王行了一禮,回答道︰「大王見諒,孫臏志不在此
「志不在此?」魏王哼道,「恐怕是心不在魏國吧!」
慕容建中一怔,馬上說道︰「大王明察秋毫,孫臏絕對不會對魏國不利
魏王又是一聲冷哼,說道︰「寡人這麼些天已經派人搜集了孫臏的一切資料。他是孫武之後,跟你一樣,師從鬼谷子。身懷絕世兵書《孫子兵法》。有此奇書卻不獻予寡人,有此奇才卻不仕于魏國。到了大梁這麼長時間,除了和你交流,也不見他拜訪其他大臣。分明是不想留在魏國,不想為魏國效力。反而頻繁跟齊國臨淄有書信交往
慕容建中更加緊張︰「大王,孫臏為人坦蕩,絕不會私通齊國
可他的心卻在臨淄啊!如此大才卻不為我魏國所用,實乃寡人的損失啊!」魏王滿是遺憾地說道。
他馬上話鋒一轉,道︰「孫臏不能為我魏國所用,寡人甚是遺憾。但寡人更不想他為他國所用,行公孫鞅之事,反噬魏國。不知上將軍可有什麼辦法讓孫臏永遠留下來啊?」
慕容建中這時候已經傻眼了,他沒想到魏王居然會突然說這樣的話。一時間他有些不知所措。
沒等他從震驚中清醒過來,魏王又開口了︰「孫臏名字中帶個臏字。上將軍覺得對他用臏刑,如何啊?」
「什麼?!」慕容建中不由驚叫出聲。
作者有話要說︰這一章有點遲了。憋了好久。主要是現在正是干部換屆的時候,會議一個一個的。每天都有采訪,沒時間寫。第二天又要早起。不過下星期開始就會慢慢閑下來。應該會有很多時間。星光在這里保證,從下星期一開始,本書日更。另一本在一月份恢復更新。保證不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