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在這方面的經驗絕對是比不上自己孫子高天城的,一輩子都是威武大帥、窩囊丈夫,現在被自己的媳婦當場揭穿,羞得高武滿臉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
老太太倒是沒有理會高武的窘態,繼續說道︰「老爺不用緊張,其實說起來算不得什麼大事。妾身知道那個武侯家里不是三房四妾的,老爺能這樣已經算是妾身的福分了,一輩子了,到老了還能再管著不成?」
高武弄不清自己的老太婆到底是不是說真心話,心里還想著是那個王八蛋出賣了老夫,讓老夫知道非扒了皮、抽了筋不可。
老太太仿佛能看穿高武的心一樣︰「莫再自己使勁了,妾身不是傻子,您都閑了幾年了,最近這段時間天天喊著軍務繁忙,大唐兩線安定,哪來的軍務?男人不就是那點事嗎?」
高武只好訕訕的回答︰「這不是陛下賞的,不好推辭,夫人。」
沒等高武解釋完,老太太就笑了︰「老爺不必解釋,都說老爺怕我,其實妾身知道老爺是不願意和妾身一般見識,這幾十年老爺已經給了妾身天大的顏面,其實您才是高家奠。妾身是真心真意滇醒,老爺年紀大了,務必注意身體,高家不能沒有你這個天。」
高武這才明白自己的老太婆這次是真心的,心里一松,那股好強的勁又上來了︰「哼!別看老夫七十有二,但某的本事夫人是知道的,某現在還能大戰。」
突然看見自己的老太婆的眉毛又開始往上豎了,才想起這可不是和自己的老伙計吹牛的時候,撓了撓頭,尷尬的說︰「我說的是上馬。」
老太太「陰森森」的說︰「對啊,可不是「上馬」嗎?這麼大年紀了,孫子都要成親了,還能大戰幾回合啊?說來听听。」
「夫人誤會了,是真的上馬,騎的那種。」
「可不是騎的那種,性子烈的很,听說還是胡馬呢?」
「哎呀,這是由扯到哪去了」
正在這時,屋外傳來了錢管事的聲音︰「宮里來了旨意,請老爺和孫少爺听旨。」
高武如獲大赦,頂著一頭的白毛汗急匆匆的就往外走,嘴里還嘟囔著︰「聖旨來了,估計是天城的婚期,老夫接旨去,正事要緊,正事要緊!」
直到高武走出去,老太太臉上才露出了笑意︰「這個死老頭,還真能折騰,罷了,管了你一輩子了,你愛怎樣就怎樣吧。」
這邊高府正廳早就準備好了紙案香爐,畢竟是公主下嫁,怎麼著也得給皇家顏面,正式一些怎麼著也不為過,來宣旨的正是「愁眉苦臉」的王晶。
這個時代象高武這種年紀不用說是開國公,就是普通老農見了皇帝都不用跪的,七十隨心所欲可不是笑話,只要不謀反什麼法令都是管不著的,這可是孔聖人規定的。
所以只有高天城領著一幫下人在那跪著,高武則牛氣哄哄的站在那里听旨。
跪在地下接旨的高天城本就覺得給王晶下跪有點生氣,再一瞅,你個死小胖子還敢愁眉苦臉的,本縣公這麼喜氣的婚旨楞讓你讀出一股喪書的味道,真是「三天不踹,上房揭瓦」,呆會看老子怎麼收拾你。
洋洋灑灑的念完花團錦簇的婚旨,高武連忙示意錢管事將喜錢塞給了王晶,王晶還是愁眉苦臉的收了下來,這個還不能不收,不收就說明瞧不起主家。
接過婚旨,高武簡單的說了句︰「辛苦公公了,稍等某一會兒,某隨你一起進宮,還要跟聖上稟報一下天城回老宅祭祖的事。」拿著聖旨急急忙忙的往後院給自己的老太婆打馬虎眼去了,這麼喜氣的事兒你可不能埋怨我了吧?
這高武一走,整個正廳里就是高天城最大了,自然站起來,瀟灑的拂了拂長衫的下擺,陰陽怪氣的說道︰「原來是內謁者監王公公!,王公公現在是陛下旁邊的紅人了,很好嘛!」
王晶還是那副愁眉苦臉的模樣,小心翼翼的說道︰「剛才宣告聖旨,縣公莫見怪,小的見過忠義縣公。」
「哼,算你知趣」,還沒等高天城開始揶揄,王晶又哭喪著臉說了一句︰「陛下口諭,大唐忠義縣公、弘文館學士高天城听旨!」
你個姥姥的,有話不會一次性說完,老子剛站起來又得跪下,你這樣會沒有朋友的,心中憤憤不平,面上還得過得去,老老實實跪下听旨的高天城已經開始琢磨怎麼對付的小胖子太監了。
「朕聞大唐忠義縣公高天城忠君報國,屢獻奇策,利國利民,今聞又獻馬掌,功在當世,然確隱瞞不報。軍國大事,國之利器,豈能玩鬧,這次功過相抵,朕不再追究,若是再犯,嚴懲不貸!」
剛剛一身正氣的朗誦完的王晶立馬變成了奴才,小跑到高天城面前「小高大人快起來,折煞奴才了,您跪的是陛下,可不是小的,這都是陛下的意思,小的只是奉令宣旨,您大人大量、大人大量。」
高天城滿面春風的站了起來,眾人包括王晶在內心里都是咯 一下,壞了,小高大人這次真發火了,誰要結婚了挨頓責怪能不發火?
大家應該說非常了解高天城,小高大人越是滿臉怒氣證明只是在開玩笑,反而越是和氣說明是真的要發火了。高天城現在的內心已經是憤怒和委屈交織在了一起,以後老子再也不管閑事了。
那天本來是和幾個老兵在討論大唐經典戰役,一個老兵提起了自己爺爺高武最得意的千里馳援青州的經典戰役,一個個牛得不得了。
高天城打心眼里就對任何牛哄哄的東西抵觸,下意識的說了句不過一千里路,你們一人兩馬,天氣良好,馳道順暢,還用了三天三夜,這是爬過去的嗎?
這一下子可算是惹了眾怒,這老兵里面有十幾個資格老的是參與過這場千里馳援的,要不是照顧著高天城是孫少爺,早就一巴掌扇過去了,就這樣也是非要高天城說出個所以然來,要不就不算完,咱找開國公評理去。
高天城也是較勁,就是爺爺來了咱也是這個說法,直到高武趕到弄清原委,立即斥責高天城書生意氣、不懂軍情,高天城一听,好啊,那咱就論論。
一匹馬一個時辰在馳道上跑五十里沒有問題吧,高武和老兵們紛紛點頭表示沒有異議。那你們一人兩馬,還是急行軍,一天一夜五百里總是有的,那麼最多兩天兩夜也就到了,你們不但跑了三天三夜,到達青州戰馬還折損過半,這就是大唐幽州鐵騎的水平?
看見眾人想看白痴一樣看著自己高天城十分不解,知道自己的爺爺說話才弄清原委,高武不屑的說︰「書生意氣,紙上談兵。一人兩馬是沒錯,你就算不顧惜馬力一天也就是三百余里路。你小子可知道戰馬折損這是必然的,戰馬乃珍貴之物,雖是馳道,馬掌乃是耗損之物,這等道理你竟然不動,還妄談軍情,真是可笑。」
高天城自從跟著老兵練習,騎馬那是經常的,但一听這個理論和後世自己知道的好像一樣,堅決不服,非要試驗一下,老兵們內心早就譏笑不止,面上還得過得去,就簽過一批馬來,讓高天城派人試驗一下,不用太遠,到汴州即可,來回八百里,看看不穿鐵甲能用多長時間。
牽過馬來仔細一看高天城才恍然大悟,自己原來真沒注意,原來他娘的這個時代沒有馬掌啊,怪不得會這樣,這他娘讓你在他娘的土路上光腳賽跑你保準也不行。
趕緊說這樣不行,你給我一人兩馬,我有辦法讓他最多兩天一夜就可返回,而且兩馬不受損害。眾人自然萬萬不信,你要說兩天一夜若是拼了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兩馬均不受損害那是萬萬不能的。
高天城一看發財的機會來了,連忙說不信咱就打個賭。眾人把各自壓箱底的錢都拿了出來,高武要不是因為高天城是自己的孫子早就下注壓高天城輸了,就這樣也是哭喪著臉心里暗罵高天城這個敗家子,明明不懂軍情還瞎賭。
高天城自然不會放過孫元,逼著孫元拿出兩個月的月例押注自己獲勝,還拍著孫元的肩膀說你以後娶媳婦就靠這筆銀子了。孫元不是不想押注,而是想要押注高天城輸,迫于少爺的婬威沒有辦法,心里只好暗嘆自己時運不濟,看看那些老兵得意的表情就覺得肉疼。
謹慎的在高武的公證下寫好賭約,小心翼翼的吹干墨跡讓孫元收好,說這就是咱倆的身家性命了,若不是立了兩張賭約,孫元恨不得出去找個地方馬上撕了好銷毀證據。
高天城提出要等上兩天才能比賽,說自己要給馬穿上鞋子,差點把一幫老兵笑的岔了氣,把高武和孫元羞得無地自容,自己的孫子(少爺)肯定是魔怔了,不然怎麼能說出這樣的鬼話來。作者我愛清泉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