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三章 天子之命?

打發走了高天城,不一會也把自己的閨女、孫子打發走,皇後連忙示意宦官、宮女全都退下,連自己身邊的劉章都沒留,只留下皇帝身邊的一個老宦官,年齡大約五十多歲,頭發都已經花白了,從進來就一句話沒說。

李榮看樣子有些疲倦了,等人一走干淨就坐在了榻上,長出了一口氣,小聲地哼了句︰「請太君!」

皇後娘娘滿臉愛惜的走到了皇上後面,輕輕的給李榮揉起了頭。

從立政殿書房書櫥後面閃出了一個人,正是昨天的那位「太君」,臉上仍舊是那麼一副風輕雲淡的表情,見了這個華夏最有權力的兩位帝王之一的大唐皇帝也沒有多少恭謹。

倒是李榮站了起來,輕聲的說了句「太君安好!」

這位太君也是一躬身「貧道李天罡見過陛下,陛下安康!貧道本已無心世間俗物,太君之號貧道不敢受!」

李榮本有些微閉的眼楮漏出了一絲精芒,旋即歸為平和︰「賜坐」

兩人坐定,皇後娘娘和那個宦官倒是一句不吭,就是樹立在那里。

還是李榮先開了口︰「先帝自龍興之日,便得太君相助,多次化險為夷,朕當時年幼,無緣相見,實乃憾事!自先帝建國之日,便拜真人為天一真君,但真人神龍見首不見尾,不羨名利,先帝一直到臨終都不能忘懷。朕當時為太子,如今想起都歷歷在目,到朕即位,加封真人為天一太君,方過七載,得知太君來訪,喜不自勝。前日朕忙于政務,不能與太君細述,昨日聞太君為大唐國運,今日不惜以千金之體區于方寸之地,一探究竟,朕心中甚為感動,勞煩太君!」

說完站了起來又是一禮,李天罡連忙站起還禮,「先帝乃天命所歸,貧道只是順勢而為罷了,得大唐兩帝如此高贊,貧道實在愧不敢當。貧道本一山居野人,舉終生之力以求得窺天道,但卻總是不得其門。大唐建國,貧道忽感天山異象,直奔而去,方知此乃貧道窺天之處,乃結廬,歷經二十年終覺窺一絲天道,本已無心世間事。今日陛下所言,令貧道憶起先帝,唏噓不已啊!」

兩人又是坐定,李榮喝了一口茶,有點疲憊的揚了揚頭,緩慢說道︰「朕前日與太君一見,太君不肯多言,只借天龍一用。昨日皇後跟朕也說了一些,朕不甚明了,請太君明示!」

「陛下操勞國事,無需自擾!大興十三年九月,,貧道聞先帝病重,曾來過一次洛陽與先帝秘密相見,于皇宮夜觀天象,忽感北辰星吟,紫薇晃動,此乃天人下凡之兆。貧道震驚,探星而去,竟是這開國公高武之孫,貧道請示先帝,先帝命貧道夜入高府,于開國公實情相告。開國公也是爽快,尊先帝之命,貧道得以入室細觀。

初見此子,命主天旋,果為下凡之兆,但貧道細觀,發現此子名兆五蘊,以凡人之體無福消受,命格主短,恐怕活不過八載。此事貧道只稟于先帝,開國公那邊都不得知。今年三月,貧道正于天山清修,忽感北辰再次震動,似有天人再次歸來,貧道掐算天命,竟毫無思緒、無理可循,貧道只好匆匆趕回京城,借用天龍,以求天理!果然是這孩子又出了異象,本意是斷絕天象之體,卻又絕處逢生、得續天命!貧道昨日一觀,面相竟是有了變化,天旋漸朗、雙目含星、眉出雙格,竟是天地相通、五蘊通暢,貧道大驚,懷疑有人逆天改命,才暗示皇後,讓此子今日再次進宮,用天龍觀之!」

「那太君今日看的如何?」看得出李榮和皇後都有些緊張,竟是異口同聲的問道。

「這正是貧道最為不解之地,貧道借用天龍,此子毫微畢現,竟看不出任何逆天續命的跡象。」看出李榮和皇後娘娘有些不解,隨機解釋道︰

「人之命格,天已注定。若求續命,必要逆天。此法在上古先書中曾有記載,置七燈于北斗七星,外圍七七四十九盞明燈,借用施法者之為,借天地之力,逆天改命。但此舉有違天理、大傷人和,書中曾曰若有人逆天改命,天下必然大亂!」

「那這孩子可是逆天改命?」皇後有點沉不住氣了。

「正如貧道所言,此子命格主短,活不過八載,但卻奇跡生還,觀其面相,已至大境。若是逆天改命,必有跡可循。然此子面相雖改,卻似渾然天成,與天地一體,已不是貧道之能所能觀之。而且若是逆天,也必有星跡可追,若有異動,貧道必然得知。然今年三月除北辰震動並無逆天之相,貧道不敢大意,昨夜調取司天台三月所有資料,也是並無異常。再說這逆天改命,貧道尚且無能為力,這天下恐怕也沒有能做出如此之術,只是貧道百思不得其解,情急之下順口而出,陛下與皇後不需煩惱。」

皇帝這個職業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本是就自命為天子,若出現有人敢跟他老祖宗斗爭,自然極為害怕,听李天罡這麼一說,李榮和皇後都是松了一口氣。

這就好,這就好,這世上若有人能跟老天爺做斗爭,咱這天子做的還有什麼勁?李榮倒是還想,這上古奇法還得讓太君研究一下,萬一朕到了天命,太君若是能夠給朕逆天一下,豈不是世間妙事?

人總是這樣,為了維護自己便會制訂一些有利于自己的規矩,美其名曰祖宗家法。一旦這些規矩不利于自己,馬上就會產生別的念頭。李榮便是如此,一想到能夠借法續命,也不管自己是不是老天爺的兒子了。

總歸是有點不放心,李榮還是問道︰「按太君剛才所說,此子面相天旋漸朗、雙目含星、眉出雙格,而且天地相通、五蘊通暢,太君又言此子乃天人下凡,朕只問一句︰此子可是天子之相?」

這一句話讓整個立政殿的氣氛頓時冰冷到了極點,在場的四人都知道這句話的分量,一句話就可以決定高天城甚至整個高氏家族的命運,李榮、皇後娘娘甚至一直低著頭的老宦官都死死盯住了李天罡。

「貧道直言,陛下乃天命所歸,實不用擔心這等事情。自開天闢地,這天人下凡不知幾何,但大多泯于眾生,這正所謂天運也。天命加天運即為大道,陛下佔此大道,何以憂之?」

「承太君所言,朕今日也是落了俗套,竟然患得患失了,朕之過,朕之過。」畢竟是大唐皇帝,心思比一般人堅強多了,精神一振,繼續說道︰「朕乃天子,受命于天,又繼天運,何憂只有?但朕也有憂事︰朕憂大唐子民尚不能人人有衣、餐餐得食;朕憂邊關風雲、血戰四起何時安定;朕憂堂堂華夏竟然一分為二,何時能回歸一統;朕憂境外虎狼、狡詐凶殘,何日起兵征伐。」

「朕今日之事,得太君良言,實乃醍醐灌頂,乃朕之幸事,大唐之幸事也!張清!」

「奴才在」一直不說話的老太監開了口。

「將朕之四憂懸于甘露殿,朕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時刻刻不能松懈,朕要好好的當這個天子,朕要一個明清四宇的華夏。朕知道,現在的大唐很小,朕現在給太君一個國師朕都覺得慚愧,朕要打造一個大大的華夏,到時朕要親封太君為國師,望太君到時不要推辭。」說話的李榮從瘦瘦的身軀上露出了強烈的霸氣,一副睥睨江山的氣勢。

「貧道為陛下賀!」

「臣妾為陛下賀!」

「奴才為陛下賀!」

除了李天罡躬身以外,皇後娘娘和宦官張清直接跪拜了。

還是李天罡落座後繼續說了話︰「但終究此相乃人間異數,望陛下善而待之!」

皇後娘娘與些動容,也不管自己的丈夫了,急急地問道︰「太君此言何意?」

李天罡沉思一會,慢慢說道︰「若得此子之心,大唐如虎添翼、再無異數,必然一統華夏、明清四宇!此子必為千古名臣!若不得?」

李榮和皇後又都緊張起來,李天罡還是波瀾不驚的說道︰「若不得,此子必為萬世逆流,當盡早鏟之。」

立政殿里非常安靜,良久李榮才開了口︰「朕要做千古一帝,豈容不得一個千古名臣?朕若連一個八歲小子都容不得,又有什麼資格做這千古一帝!更何況,他還要成為朕的女婿。」說完還得意的看了皇後一眼。

立政殿的氣氛又是一片祥和,大唐皇帝陛下、皇後娘娘、李天罡一片其樂融融,疙瘩嗎?只要解開不過就是個布條罷了。

最後賓主皆歡,最後皇帝陛下要把先帝遺物、大唐之寶——天龍賜予李天罡,李天罡堅辭不受,並稱此乃上天所賜、先帝偶得,無福居之。

李天罡也知道是自己一進宮就索要了這玩意,兩天都不歸還,讓皇帝起了膩歪,要是自己收下才是缺心眼呢,戀戀不舍的把天龍堅決的遞還給了張清。

皇帝也是很「無奈」的令張清迅速收回,再次表示等一統江山的時候,連同國師的稱號一起賜予太君。

要是高天城在場,眼珠子估計能掉到地上,什麼天龍啊?竟然他媽是個現代望遠鏡?!作者我愛清泉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