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壽宴有一個很貼近的名字,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相親宴,因為它的是唯一一種不分男客女賓的宴席。
在大盛王朝,四個爵府的老爵爺發出的壽宴請柬,在京城是最吃香的,因為能上這個席面的人,非富即貴,門當戶對之下,成功率是相當高。
在民間,男女老少共處一室,分桌而坐,小一輩的會挨個向老壽星敬酒,那場面很喧嘩卻也很熱鬧,當然這種辦宴方式在富貴人家看來,就是不成體統的代名詞。
大戶人家辦壽宴,就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法,既接地氣又不傷風敗俗——男客在男院,女賓在女院。男院女院、內院外院的不同之處在與前者是緊緊毗鄰的,設在一個闊院里。就像于府靜安堂的左偏院右偏院一樣。
至于為什麼說是相親宴,這卻值得好好說道說道。
祖父做壽,那孫女在開席後要結伴到男院給祖父說吉祥話的,這就是典型的未來公公與丈夫同時相看媳婦;若是祖母做壽,那孫子在開席後就要到女院給祖母拜禮,就成了典型的丈母娘與媳婦同時相看女婿。
其實若是效仿民間做壽的法子,更效率更快捷。可難免的就有別家出眾的小姐少爺搶了自己孩子的風頭,誰都不想花上時間銀子,為別人做嫁衣,所以,這男院女院之分,根本不是為了男女大防,而是為了減少勝利果實被采摘的幾率。
就拿這次來說,于老爵爺做壽的消息放出去後,滿京城的人都知道這是在為于府的適齡小姐擇夫,于是那些相干或者不相干的甲乙丙丁府,但凡有地位,家中又有嫡子庶子要娶親的,就沒有不積極送禮的。說白了,就沒有誰是實實在在的拜壽,都存了給兒子相媳婦的心態來的。
當然這種廣撒網的相親法,也存在著必然的漏洞——婆婆在女院很可能替兒子相中了主家之外的姑娘,丈母爺在男院也可能替女兒相中了主家之外的小子,而這正是吸引各個府邸前來拜壽的原因。
主家能有幾個適齡少男少女?一個宴席又來了多少適齡少男少女?退一步說,這于府的小姐,又有幾個配得上的?所以,他們這是打了借著寶地來大規模相親的譜。
于珊了解了前因後果,覺得天雷滾滾之余,對古人的評價多了一個詞——奸詐!
含蓄神馬的,那就是嘴上功夫,典型的當那個啥還要立那個啥!
雖說她對大盛王朝的人盲婚啞嫁之前還允許相看相看略感滿意,可也不能不分場合!時機那麼多,為何非選壽宴,好好的給老人做個壽不好嘛,整那許多的花花腸子!
于珊穩穩心神,決定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欣賞著這鈔相親盛宴’,全然不覺她必然入局。
巳時初,便有一些小輩帶著自家的姑娘小子,66續續到了于府。先到之人也不需于府招待,三個五個的聚在一起,男人或談國事或談時事,女人就說起了家長里短,倒也不空虛無聊。要知道其中總有一個兩個會成為你未來的親家,你總要趁機了解一下他們的秉性才放心。
于珊和楊宇楠一左一右扶著老太太到外院的時候,那里已經坐滿了人,打眼看去,滿院子的貴婦,滿院子的花紅柳綠,好在都是高素質人才,倒沒有大聲喧嘩的。于珊從沒有比此刻更能深刻感受到,于爵府是四個一等爵府之一,同大盛王朝共享盛世。
老太太還不曾落座,就被謝老太太一陣促狹︰「妹妹可是學會拿喬了,倒讓我們這幾個老太婆好等!」
楊老太太和木老太太也都輕聲附和著要罰。
老太太混不在意,挑了主位坐下,笑得臉上的皺紋更深了,說︰「客隨主便,又不是我做壽,我著什麼急,老爵爺可是早早就在男院坐著了。」
于珊很快就腦補完全了老太太沒說出口的話——我這是要嫁孫女,往外送人我著什麼急,左右老頭子已經去那邊相看女婿去了;等我做壽的時候,就是往于府拉媳婦,到時再早早地坐在尊位上,考察潛在孫媳婦也不遲!
眾人听老太太如此憊懶,都呵呵笑著。
楊老太太四下看了看,見趙氏李氏都已在座,唯有小楊氏還不曾到。她皺了皺眉頭,語氣有些小心,她問道︰「思瑤也太不懂規矩了,怎麼……」
老太太拉過她的手,趕緊解釋道︰「親家,這你可就誤會了。咱們都知道,思瑤她自從生下誠哥,身子便有些不好。我也不是不心疼媳婦的人,便是她還不曾入府,就立了五天請安一次的規矩。可思瑤這孩子,守規矩的很,每日里早中晚都要與我請安,今早上愣是又病倒了……親家,我的勸她听不進去,你可要好好說說她,這份孝心我領了,就別糟蹋自己的身子了……」
楊老太太眼光閃爍,哪有什麼不明白的。楊思瑤的生母小馬氏就慣會做樣子,身為妾室,小馬氏日日到她跟前請安,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可小馬氏與楊安澤是紅袖添香的關系,若是小馬氏在她那里傷著了,晚間楊安澤就能出面敲打她。
「這還不是小事一樁。大喜的日子,不說這些晦氣的。你給我透個底,你這次是準備將珊丫頭和楠丫頭同時賣出去?」
「不止呢,老二家的那兩個姑娘也還沒有許人家。」
楊老太太听罷臉色便有些不好看,她不由得想起了當初她為了楊思瑤到于府跟于老太太談判時,于老太太說的話——喬哥後年就該辦成人禮了吧?還不曾找到合適的姑娘?你看我二房的倩姐怎麼樣?
四年後的今天,楊宇喬已經十七歲了,可還不曾定下人家,于府的大小姐也沒許人家,莫不是真被老太太一語成箴?
老太太看了楊老太太的臉色便知她想歪了,她拍了拍楊老太太的手,好脾氣的解釋道︰「你想那里去了,老二家的前年小產了,□乏術,這才耽擱了二房兩個姐的婚事。」
其實這借口不論在哪里都說不過去,老太太也知道,十有八、九是她那有大主意的大孫女不肯定親才自己把自己耽誤了。而有于倩壓著,于靜自然也沒法定親。
楊老太太可不管是不是借口,只要不是于老太太不像她一樣強買強賣就好。她松了口氣,片刻又覺得自己過分了,打圓場說︰「我那嫡次孫,不論樣貌、地位、年紀都與倩姐般配……」
這邊話沒說完,木老太太就湊了上來,笑言︰「老了老了,耳朵不好使了,竟偷听不了你們的悄悄話了。」
這所有人里面,木老太太的孫子孫女最多,卻是最輕松的。木府的孫子輩,共十男九女,但都不愁嫁不愁娶。木府門第雖高,可它的親家卻五花八門,它唯恐將來被分了權,所以從不求娶另外三個爵府的嫡脈,唯一的二房媳婦楊思雅還是楊府被斷的庶脈之後。所以她帶著木穎安來這個壽宴不過是走走過場。
自從木大爺襲爵後,謝昆在邊關一躲就是四年,木穎蘭眼見自己到了年紀,索性不再依靠謝老太太說親,入了太子府當側妃去了。所以垂涎謝昆的人,一下就集中在了于府,于倩首當其沖,少了木穎蘭這個勁敵,于倩覺得只要解決了于珊,謝昆就唾手可得,所以她對自己的婚事一點也不著急。
于珊可沒心思管于倩想什麼,她眼見就到了午時,而皇宮里的聖旨還沒有下下來,就有些心不在焉,暗忖再等下去怕是要誤了午宴。雖說也有聖旨是下午送到府邸的,但鑒于四皇子還沒趕到于府,這可能性不大。
為何拿四皇子做標桿?是因為于珊知道,他不會讓他四年來送的禮就白瞎。四皇子的計謀與前世一般無二。她守孝不能出府,但是不妨礙楊府幾個表姐來看她。楊三小姐楊宇婷來的次數尤其多,而且很喜歡送她禮物。只是于珊看著她送來的禮,臉上的笑容由盛變淡,然後又由淡變盛。
果然,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她用了兩年的時間,讓自己看到‘楊宇婷’送來的物什不再憤怒,又用了一年的時間將‘楊宇婷’送的禮一一送人,現在她的頭上只插著一個玉簪子,那曾經讓她贊嘆精美的雙蝶簪卻別在了于麗頭上。
四皇子幾乎是跨著午時的點進了于府,只是他的表現與他四皇子的身份很不相符。他有些心不在焉,‘倨傲’到對他人愛理不理,唯有當有人進院子他才有些神采,定是要追問有沒有人來傳旨。他表現的比于府眾人更期盼聖旨。
期間老爵爺幾次想開席,都被四皇子含混了過去。到得後來,連楊思逸都對他這學生有了不滿,可四皇子卻有苦不能言。
午時二刻,這聖旨終于傳到了于府,于爵爺和老太太都舒了口氣,四皇子也松了口氣,將心放回肚子里,恢復到翩翩少年郎的風貌。
因于府早有準備,所以直接命人將宣旨的‘小太監’往設有香案的正室引。
這‘小太監’大約十一歲,長的唇紅齒白,有些女氣,個頭不高,一身太監衣裳松松垮垮的掛在身上,後邊角還拖在地上,看上去就有些不成體統,偏他還不老實,邊走邊四處亂看,有幾次險些絆倒了。
卻說老太太與老爵爺趕到正室,見了這‘小太監’,臉上的笑都有些僵。
眾人見那‘小太監’高舉著聖旨,忙都跪了下來。可這‘小太監’竟然忘記了開頭怎麼說,急的臉都有些紅了。
老爵爺也不指望什麼了,更不敢奢望眼前的‘小太監’會讀聖旨,他認命地磕頭謝恩,說了句︰「老臣領旨,吾皇萬歲萬萬歲!」說完就直起身子去拿‘小太監’手里的聖旨。
‘小太監’急忙將明黃色的聖旨塞到老爵爺手里,口中說著︰「不客氣。」
一雙大眼楮不停地往于爵爺身後瞄,可于府的人都還跪在地上,她能看見什麼?她轉了轉眼楮,說︰「平身。」
聲音脆脆地,像百靈鳥一樣,煞是好听。
于華有些疑惑,總覺得這聲音在什麼地方听過,可怎麼想也想不起來。
于爵爺現在可顧不得于府的人對他如此奇特的接旨方式表現出的好奇,他有些頭疼地與老太太對視一眼後,很想大吼一句——誰能告訴我,佳儀小公主,為什麼在這里充當起了傳旨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