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眼楮累了,你說說是什麼事就行。」
「是,賀蘭國的老皇帝在五日前駕崩了,三天後新皇登基,但听聞這個新皇帝在太子之時,就一直反對和咱們契國往來,四前年還是反對幫助契國,太後看,他登基後是否會對契國不利?」
寧語淳說︰「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本宮親自到賀蘭國,道賀他登基之喜,也想模清他到底對契國是什麼態度。本宮三五天即回,契國的安危就有勞你了。」
「太後請放心,臣會盡職保護皇上和公主。」
隔日,寧語淳的儀駕便去了賀蘭國,這也是契國第一次有官員到賀蘭境地。
幾天的路程,寧語淳把寫契國的書寫完了。
契國那邊還是寒冬,賀蘭國這里更冷,但梅花開的甚是好看,紅梅像朵雲團似的嬌女敕。
賀蘭國皇帝鐘浩冉和其妹鐘晴舞公主在宮門迎接。
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進入皇宮。
鐘浩冉坐在御座上,敬寧語淳酒。
「聞如不如一見,沒想到掌握契國生殺大權的奇女子竟還是這樣年輕貌美。」
說這句話似處有失禮儀,也不太合適吧。
寧語淳心里這樣想著,表面未露不悅,反敬一杯︰「賀喜新皇登基,也希望今後契國和賀蘭結為友邦之好。」
「這是當然。」鐘浩冉說。
鐘晴舞賢惠端莊,掩嘴輕笑︰「哥哥又起壞心思了。」
寧語淳有些領悟這句話的意思,鐘浩冉看自己的眼神是女人都能感覺出來不對勁。
這就是女人,在外做事總是不能公平,或是被人瞧不起,認為女人婦人之心,成就不了大事,或是稍有美色,就成為了男人眼中的獵物,卻忘記了身份和地位的平衡。
她干脆岔開話題,「公主的附馬雕琢的玉像,本宮非常喜歡,不知附馬為何沒有與公主一起呢。」
鐘晴舞提到附馬,眼中立即充滿喜悅之色,「他呀,不喜歡站在人前,有些羞澀,可能沒見過什麼世面,從我認識他的第一天起,他就像一塊純淨的玉,不善表達或是表現自己。」
「噢?看來公主非常滿意附馬,他還有那門手藝,算是個才人啊。」
晴舞公主想了想,看著太後的臉,「不過……他雕的玉像像極了太後娘娘,我問他,你有見過太後娘娘嗎?他對我說,總有個影子促使他模索著雕琢下來,真是巧啦。」
寧語淳贊同的點點頭,「有時間一定要見見他,轉達本宮的謝意。」
鐘浩冉笑起來,「他哪能見人啊,無才無能,天天眼里一幅憂郁的樣子,像個女人一樣不知在想些什麼東西。」
在他眼里,對這個附馬一向不喜歡,單單是出身就不好。
鐘晴舞臉上掛不住了,不悅的說︰「哥哥!讓太後瞧笑話了。」
她又和氣的對寧語淳說︰「我哥哥一直想讓我找個大臣公子,或是武將能人,可附馬出身平民,又不涉足朝政,置身世外,所以哥哥一直念著這件事。」
寧語淳點點頭,「皇上也是為妹妹的將來考慮的。」
鐘浩冉微笑著看她,「還是太後……您年紀輕輕,朕真的不太習慣稱您太後,呵呵,請到玉瓏殿安歇吧,一定要多留幾日,讓朕好好款待太後。」
「謝皇上和公主,告辭。」
太監總管帶領寧語淳和隨從的宮女去了玉瓏殿。
當天夜里,寧語淳坐在玉瓏殿的二樓窗口,雖然天冷,她卻願意吹吹冷風,讓自己的頭腦清醒。
月光和地上的白雪相映,隱隱的光襯得周圍並不那麼黑,她趴在窗邊望著樓下的景色。
忽然淡淡的蕭聲傳來,曲子委婉動听,給寒冷的冬夜添了一絲暖風似的。
她也忍不住神往,披上白色的披風,到了外面,真的好冷啊,她戴上帽子,讓貂毛貼著自己的脖子。
尋蕭聲而去,在白梅盛開的園中看到了一道修長的背影。
她不想打擾他,只是安靜的听著蕭聲。
那人吹完,只見鐘晴舞歡喜的跑來,「又在這里吹蕭啊,若是你受了風寒怎麼辦!」
那人始終沒有轉回身,也什麼都沒說。
兩人結伴朝前走去,都沒有發現寧語淳的存在。
她淡笑,抬眸看一片梅花,雙手合十,「老天垂憐,若是安排我來到這個時空,就請還我一個步傾灃吧,難道我來到這里就只是為了錯過,和孤獨終老嗎?」
「老天爺不會給你一個契國皇帝,可以給你一個賀蘭國皇帝。」
鐘浩冉背著手走來,站到她面前,「你剛剛的樣子真是我見猶憐,是男人都想保護你。」
寧語淳平復一下心情,她不想再遇到一個柴晏歌的那樣的人,便劃清界線的說︰「皇上請自重,我是一國太後,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調戲的小女子。」
「哈,是朕唐突了。」
鐘浩冉想,若是一般般的小女子他還不樂意看一眼呢。
自己長得雖比不上自己的那個弟婿吧,但好歹也算是人中之龍的俊朗模樣,加上顯赫的身份地位,足以配得上她。
寧語淳的神色顯得冷淡︰「那本宮要去睡了,請便。」
她絕決離去。
……
隔了一日,寧語淳覺得該和鐘浩冉淡淡國家大事,也好起程回契國了。
鐘浩冉主動來到玉瓏殿,與她面對面的坐著,品著香茶。
寧語淳客套式的微笑,「我也不拐彎抹角了,這次來一是為了賀喜皇上登基,二是想了解一下賀蘭國是否會長期和契國交好,听聞皇上一向不喜歡契國,不知契國哪里讓皇上覺得不好呢。」
至少要知道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好吧,我也不隱瞞了,因為我不喜歡父皇的軟弱,一味的討好你們,其實契國確實富有,所以被認為強大,但是論軍隊兵馬,賀蘭國應該不輸契國才對。」
「看來皇上是位野心家。其實我是女子,本不懂什麼國家大事,但是有幾句話想告訴皇上,契國富有,證明了百姓多半是過得好的,國以民為先,失民心的話,軍隊再強大也形同虛設,再說,軍隊就正是百姓的兒子們組成的嗎?他們不願意打仗上戰場,他們的父母更不願,上至老下到小,沒有一人願意有戰爭,若是為了填滿一個帝王的野心而失掉他們的親人和安樂的生活,作為皇帝,可能就走錯了一步棋,失民心的重要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