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13、八駿圖(二)

()為wjwllee加更,感謝毒你大的月票、打賞,感謝鼠標的哀傷的打賞,感謝古塔核雕的打賞,鞠躬感謝毒你大成為第一執事,我在想如果再有一個執事,我要不要十更感謝。(鳳舞文學網)

求訂閱,一張月票一更,只要不死,更新不止,還不信干不起來訂閱了——

《八駿圖》是從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畫。畫的是周穆王游昆.侖山時為之駕車的八匹良馬。關于八駿的名目,各書記載不同。

晉王嘉《拾遺記》中記載︰「八駿之名,一曰絕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暉,六曰超光,七曰騰霧,八曰挾翼」。而《穆天子傳》中記載為︰驊騮、騄耳、赤驥、白羲、渠黃、逾輪、盜驪、山子。

到柳宗元時代,有許多著名的作家、詩人忽然寫作了不少有關《八駿圖》的詩文。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樂府》中的《八駿圖》、元稹的五言古詩《八駿圖》、李觀的《周穆王八駿圖序》等等。

這些都說明了古人對八駿圖的推崇,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的徐悲鴻的八駿圖更加成為眾多八駿圖繪畫中的佼佼者。

說來,王天所以選擇創作徐悲鴻的這幅八駿圖,還有很大的個人情緒。

徐悲鴻原名徐壽康。因家境貧困,他年輕時善哭。常在半夜里悲從中來,有如鴻雁悲鳴。因此改名悲鴻。

酷愛畫畫的徐悲鴻一生畫過數以千計的馬的速寫稿,他在繪畫技巧上不斷尋求突破,早期在創作馬畫的時候,就常常去跑馬場觀摩,馬的一舉一動其全都了然于胸,無數次的觀摩臨畫,也讓其對馬的神態的抓取、表達能力有了質的突破,並且,徐悲鴻還專門為此學習了馬的解剖。「精研其結構」,對馬的每根骨頭、每塊肌肉及其伸縮變化均有精深了解和準確把握,徐悲鴻的成功正是因為他孜孜不倦的努力,王天同樣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所以他很能理解徐悲鴻的那種悲苦。

而愛屋及烏的,王天小的時候就喜歡畫徐悲鴻的作畫,不光是馬,包括愚公移山圖沒事的時候王天也喜歡嘗試,而且。王天手里就有自己畫出的愚公移山,頗有幾分徐悲鴻大師的遺風。

可是,王天最喜歡的還是畫馬,而畫馬就要畫馬骨。但是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要畫奔馬、立馬、走馬、飲馬、群馬等,無疑是需要對于馬的骨頭有著最清晰的把握方式。在馬骨表現的充分之余,馬的肌肉、動態。鬃毛方可以順理成章的浮現。

說之前王天對于馬的掌握還不夠立體,深入。可上一次嘗試馬踏飛燕時候,王天有對于馬進行過更加細致的研究,在山木村的時候,王天也近距離地觀察過馬的神態,骨骼,王天只不過是不敢嘗試,但借助著腦中靈氣提供給王天馬的信息,存儲著自己對于徐悲鴻大師八駿圖的記憶和理解,王天下筆了。

王天不光是用的毛筆,他的桌子上還有硬筆,而墨汁自然也不會用盒裝的墨汁,因為盒裝的墨汁在畫馬時候潑墨不夠深,不夠濃,有時候很難表現馬的骨骼,鬃毛,王天要求更換上好的墨塊研磨的墨汁,學校倒是給王天準備了,但就這畫畫之前的工序就過去了五六分鐘。

既然是要創作不朽的作品,王天便不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而桌子上的這張畫畫專用的高麗紙,在下一秒也被王天潑墨了。

王天感覺不緊張,卻不曉得台下為他緊張的人真的不少,喬麗娜組織的粉絲團一個勁再問為什麼王天還不起筆,而方成功,蘇樂樂在台下也是擔心三十分鐘的時間內,王天完不成這個無題的作品。

而王天準備的時候,陳澤已經在它的紙面上躍出了一枝梅花,一折枝梅,枝干勁建,用濃墨填涂,顯得氣勢雄勁。枝上梅花報春,迎春怒放,生機盎然而清新純淨,完成後將是一幅設色清麗、筆墨嚴禁的花鳥精品。

比起陳澤來,方逸所畫卻是人物,他索取的原型就是自己熟知的歐陽老師,無題本就是一種挑戰,方逸再次選取評委席中的歐陽教授,則更是一種挑戰;如果完成之後,大家都覺得像,又有所突破和創新,方逸必然能夠得到好評,或者依靠著這一奇招奪取前二。

其實方逸心里也清楚,論畫工的話,自己和陳澤、王天還有一點點的差距,如果只是拿著自己最出色的的山水畫,人物畫去比,勝算並不大,而討巧的方式卻是可以拼一拼的,當然,機遇與風險並存,但凡是畫的有一點不像,終會適得其反,那麼,前兩名將與方逸失之交臂,他終止在第三名,也就不會再有後邊的比賽。

比賽的時間過得很快,當你集中于創作的時候,時間更是像是沙漏中的沙子,不覺得已經全部都漏光。

大概二十三四分鐘的時候,陳澤先完成了他的梅花圖,陳澤並不是模仿任何一位大家的梅花,他所成的梅花枝繁葉茂,繁而不亂,疏密有緒,圈花點蕊,別出新意,如果真要說跟哪位大師的梅花有些像,也許是跟畫梅的始祖之一王冕有異曲同工之妙。

「陳澤完成了,果然是有冠軍風範。」

陳澤前兩輪或者有些傻愣楞的低調,可這一次他完成之後,並沒有安安靜靜地等待,反而是把自己在高麗紙上完成的梅花圖呈現給大家。

當這幅墨梅圖出現的時候,同學們紛紛投以了熱烈的掌聲,而那些獵頭公司,美術單位,設計公司的人看完也頻頻點頭。

總決賽的比賽已經不再相同于前邊,提前的完成,建立自己的人氣,更加震懾,使得對手緊張,陳澤暴露了一個王者的氣質。

而這份霸氣並沒有影響方逸和王天,大浪淘沙了這麼多次,王天和方逸的心里素質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模爬滾打的小男孩,尤其方逸在經歷了那麼多次的失敗之後,更加是廢寢忘食的努力,他的追趕,他的不懈更加不允許他在這個關鍵的比賽中受影響。

還有不到五分鐘,這一邊,王天聚精會神,將靈氣流不斷的輸送到手與大腦之間,使得那八匹馬的姿態與高麗紙上的畫作趨于吻合,而感受著那八匹馬的身臨其境,王天起筆落筆的一氣呵成,瞬間,看著這畫作,王天卻感覺這畫的上卷有些空。

不如題一首詩?

要知道,徐悲鴻的八駿圖是沒有詩在上邊的,可王天選用的這幅高麗紙比起徐悲鴻的八駿圖要稍稍大一些,這也使得留有了題詩的空間,沒有太多時間猶豫,下一秒腦海中頓時浮出了一首描寫駿馬的詩篇。

杜甫的作品︰房兵曹胡馬詩

王天寫了,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一首氣吞山河的詩篇一在,尤其它的寫法王天不拘泥于形式,更是近似于草書的創作,使得馬與這詩詞間有了相互點綴的作用,一時間不可多得的成為了神來之筆。

那奔馬,似腳蹄生煙,蹋于雲端,那立馬,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力透紙背,而月復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于動感,生動萬分。

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怎麼說呢,中西合璧,妙不可言。

時間一點一滴在過去,最後一個完成的是方逸,終止時間在比賽前的最後一分鐘。

至此,三人的畫作都結束了。

王天並沒有像是陳澤一樣的把自己的畫作展現給大家看,方逸因為最後才完成,實在也沒時間讓大家看。

但這反而叫同學們,觀眾們對于兩人的作品有了更多的期待。

「比賽時間到。」

半個小時的比賽時長,隨著主持人楊光的一聲結束,三人的畫作也被遞交到評委席,一時間支持著各自喜愛的畫手的粉絲們,同學們又尖叫起來了。

整個電教室也是響徹著,王天,方逸、陳澤的名字,但是三位之中,陳澤的呼聲相對要低一些,畢竟他只是讀大一,而且人緣不如方逸和王天好。

拿到三位畫作作品的時候,評委席上頓時傳出的是一陣驚嘆聲,這哪里像是三位學生的成畫,簡直是三位縱橫書畫界的藝術家。而方逸表現的歐陽教授的這幅作品,更是入木三分,歐陽教授看到的時候就好像是自己在照鏡子。

不光是簡簡單單的人物畫作,方逸好像突然抓住了創作的精髓一樣,他在旁側還提了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畫作整個的背景圖就是在昏黃幽暗的燈光下,使得畫與詩格外有了一種意境,是娓娓道來的訴說的方式,畫作之中的歐陽教授那慈愛的形象,叫的人不由得生發敬畏,而看著他臉上悄然深出的溝壑,雙鬢的白發,又不由得想要哀傷,真的是蠟炬成灰淚始干。

「我最喜歡的是方逸的這幅作品,整幅作品的生命力很強,傳達了一個豐富的感情給大家,容易直抵人的內心。」(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