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病的日子總是難挨,但是現在看來,卻很安逸。請記住本站的網址︰n。難得的安逸。
這些日子以來,秦阮茵大概套了些話,弄清楚了現在的境況。這是大宗朝,天宗三年春。哥哥秦風振五歲,是父皇繼位前在潛邸出生的唯一孩子,自己三歲,在宮里出生。母親是皇後,但是身體不好,常年臥病。父皇目前沒有其他妃子,一是因為夫妻倆感情好,在潛邸時,沒有納妾,二來,自繼位後,忙于朝政無心後宮,也就沒有機會納妃。
這到是個好消息。至少自己的兒童時期會比較開心吧。此時的小阮茵還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國家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一晃眼,就到了六月間,身體基本復原的小阮茵再也閑不住了,每天去正宮請安,與母後聊聊天,其實也沒什麼好聊的,都是皇後吩咐叮囑,柳嬤嬤答應,小阮茵只顧著裝傻賣乖哄皇後開心一笑。因為皇後病著,吃食上頗有講究,所以小阮茵一直是回自己的小院吃飯。午後小憩,醒來後,日子就難挨了。小阮茵,其實這個三歲身體里的真正的秦阮茵,已經是個二十八的成年人了,便開始思索起來。這個大宗朝並未存在自己所知道的歷史里,也就是說,這是個架空的歷史,既然是架空的歷史,那麼,自己無論做什麼,應該都不會改變時空的正常交替吧?自己既然是公主,應該也是可以做點什麼的吧?
做此思量的時候,秦阮茵並不知道,她的舉動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嬤嬤,咱們去書房玩吧。」天真的對著柳嬤嬤撒嬌。這幾個月的相處,大概了解了柳嬤嬤,和藹可親,老實本分。嬤嬤看著小小的秦阮茵,笑著哄道「公主小小年紀就想著上書房呢,真是好孩子。可是書房里咱們不能去呢。嬤嬤帶公主去玩秋千好不好啊」。
書房不能去?這是為什麼?一邊思量著,一邊為了配合三歲的身份。秦阮茵只能歡快的同意柳嬤嬤。去院子里玩秋千。
柳嬤嬤不讓秦阮茵去書房,僅僅是因為秦阮茵年紀小,怕她不知輕重,損壞了皇帝的書籍物什。而本著八卦精神的秦阮茵,卻是想著,難道里面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機密?必須找個機會進去看看。若是自己年長幾歲,還能找個借口說是去看書,可惜自己只有三歲,還沒有到啟蒙的年紀,若是貿貿然表現得太早熟。萬一引起關注,那可是得不償失啊。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道理,那可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所以這段時間,她表現得太正常了,簡直就是個典型的三歲小孩。以至于柳嬤嬤一點也沒起疑,所以柳嬤嬤不準她去書房,因為三歲小孩。正是亂來的年紀。而秦阮茵不這麼想啊,她急于知道這個時空的情況。她需要看書,因為書上會有她想要的過去的知識,若是還有現在的時事消息就更好了。想這些的時候,她卻是忘了,自己才三歲,在這個時空,自己有大把大把的時間。
就這樣過了又過了幾天。
這天是六月二十,皇後的生辰。雖然是小生日。但是皇帝提前兩天就說了,皇後體弱,不宜大辦,一切從簡。所謂從簡,就是一家人圍在一個桌上一起吃長壽面。皇後宮中伺候的,每人賞九兩銀。飯後,皇帝皇後並肩做在上首,秦風振和秦阮茵站在左右。黃帝看上去很開心,便檢驗秦風振的學習情況。父子倆一問一答很是默契。皇後面帶微笑,不停地點頭。心中醞釀著欣慰欣喜。才上學幾個月就能有這樣的進步,這樣的兒子,怎能讓人不驕傲。考校了兩刻鐘,天色已經黃昏。皇帝看看努力站著卻是左腳換右腳使力的女兒,不禁失笑。抱起女兒放到腿上。「瞧瞧,累壞了咱們的小茵茵了」。秦阮茵嘟著小嘴。「哈哈,看看,這是不滿咱們冷落了她呢」。皇帝笑著點了點她的鼻子。大家又是一陣嬉笑。
酉時將近,皇帝打發了秦風振回去溫書歇息。又和皇後說了會兒話。命人伺候著。自己親自抱著秦阮茵送她回房。路上父女倆說說笑笑,很是溫馨。
盡管皇帝一路都不時大笑,但是眼底深深的憂慮不安,卻沒能逃過小小的秦阮茵的眼。是有什麼嚴重的事情嗎?為什麼一家團聚的時候還有這樣的憂慮不安?現在的自己,根本無法知道任何重大的事情。也別提為父分憂了。所以,要讀書啊。
來到這世界的幾個月里,除了剛開始那幾天,皇帝每天都來看望自己。但是後來,基本一個月就能見一兩次面。一家人,總是見不到面,原因就那麼幾個,要麼是躲著,要麼是隔得遠,要麼就是各自忙碌。顯然,自己這樣的情況,只有一個解釋,皇帝老爹很忙。那麼自己想去書房重地看書的願望,不趁現在提出來,說不定又要等很久了呢。這樣想著,秦阮茵就小聲地像是自己嘀咕似得說出了想去書房「玩」的願望。皇帝小小地詫異了一下,但是想到皇後病弱,無法顧全孩子,奴才們總歸是不放心,倒不如放到自己眼皮底下來得安心。這麼一想,便也學著秦阮茵的樣子像是不經意的說到「好啊,有小茵茵陪著父皇,父皇開心還來不及呢」。
待送回秦阮茵後,便著人前去工部傳旨連夜在書房修葺一個隔間。平時無妨,但若是大臣覲見,小茵茵總歸是要避開的,修個小隔間就好。又返回皇宮寢宮看了看,見安頓好了,便往鎏金殿去。折子還有一堆要看。
皇帝的書房就是大。這是秦阮茵的第一感覺。看書,就是要挑自己想看的書來看,但是她現在的年紀,看一些高深的書,很容易讓人生疑。所以就圖冊開始看好了。叫小太監幫著拿到自己看中的書,秦阮茵帶著貼身宮女翠竹直奔小隔間去了。打開書,心中一驚,竟然是一冊地理志。大宗朝的疆域,山川地理,人文概貌,盡數有記錄。雖然內容高深,好在書中時有插圖,即使被人發現了,也有個說辭。這回可是遇到寶貝了。秦阮茵想著這就好比是足不出戶卻可知山河萬里,能省下不少心力。
說起這《大宗地理志》,還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一套地理志,原是大宗朝開國皇帝,元恆皇帝當年開疆闢土之時,每佔一州便命人前往各處了解人文地質,修著成冊,凡一百三十四冊,即一百三十四州,待正式安邦定國後,著六部齊力派人組成修書小組,費盡人力,花了二十余年時間,才算完成。元恆帝的初衷,是希望後代皇帝們通過這一套地理志,不用費盡心思行萬里路卻能對自己的國家有一個總體的了解,這樣對于大政方針的制定與實施也是大有裨益。這一套書中,卻是能引出近乎所有的方面,比如水利,比如防御工事,在比如四時農業。相當于是一部百科全書。而且這大好河山,乃是自己戎馬一身所拼下的,後世人不能親自踏遍他的足跡追尋,但是能在拜讀這一巨著時,對當年的景象能有個壯麗的描述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務實的元恆皇帝並非好大喜功之人,修著這部地理志純粹就是為了子孫後代的統治便利著想。
秦阮茵看到史官有些近乎刻板但是顯得很是公正的序,心里微微有些感慨,不得不說,元恆皇帝,也就是自己的太爺爺,確實是高瞻遠矚,用心良苦。左右也是無事,看看這樣的書對自己也沒什麼害處,秦阮茵裝著不經意的樣子翻看著書頁,卻是用心記憶著每一個文字,就好像珍惜的的的確確的是那大好河山一般。
日子就這樣循環著前進。直到進入了金色的九月。重陽這天,皇帝一下早朝,便直接到了詠禧宮,和皇後閑話小敘。待秦風振下學回來一家人一起吃了午膳。皇帝帶著皇子前往太廟祭拜。而皇後難得的精神尚佳,便留了秦阮茵。母女倆有說有笑的聊了很是一會兒。賞了菊花,吃了糕點。因天氣尚有些悶熱,皇後怕女兒悶著了,就囑咐人幫著除了外面的大衣服。然而看著女兒穿著的奇異「中衣」,說是衣服,都有點勉強,只能說是兩塊布隨便縫合罷了,袖子只遮住半截手臂,而且也沒有領子,只圓圓一圈滾邊,甚至連條衣襟也沒有。
皇後眉頭微微一皺,想著這宮里的四個正經主子,皇帝事忙,自是不會過問這等小事,而自己常年臥病,深居簡出,皇子公主還小,只當是當差的人奴大欺主,做事不用心,糊弄皇家。自己也是公主出身,關于宮里那些捧高踩低的事情不是不知道,只是覺得沒必要理會罷了。眼下竟然怠慢到自己的寶貝女兒,天宗朝唯一的公主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