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葉邑辰回到王府之後,沒來得及去看女兒,先去了前院的書房。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吩咐的,下頭的人忙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正統用過了早膳。問侍立在一旁的陳嘉道︰「今天可有什麼重要的奏折?」

陳嘉臉色不是很好看︰「今天的奏折特別重要倒也沒有,就是有些……多!」

正統並沒當成一回事,道︰「叫他們搬上來吧!」

陳嘉拍拍手,兩個年輕力壯的太監便抬了一個大箱子進來,滿滿一箱子都是大臣們呈上來的奏折。

正統終于明白陳嘉為什麼要說今天的奏折有點兒「多」了!這不是一般的多啊!

正統當皇帝這麼多年,還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剛才陳嘉又說沒有什麼重要的奏折,正統就沒有多想,叫人將奏折擺到了御書案上面,擺了厚厚的幾大摞,正統看著就有些皺眉。

他不是一個勤政的皇帝,近年來,年紀大了,精力越發不濟,就更加地不愛看折子了。不過最近太子剛剛廢了,朝中一片動蕩,這等風雨飄搖的時候,他再不想看折子也必須得看。

隨便抽出一本,看了看,是工部一個六品主事寫來的。洋洋灑灑一大篇,說得只有一個意思︰原來的太子已經廢了,咱們的頭頂上忽然少了一位主子實在是有些不習慣,請皇帝老大給我們立一個新的二主子。皇四子咱們瞧著不錯,要不您老人家就湊合著,立他當太子算了。

正六品在正統皇帝的眼里不過是個芝麻綠豆的小官,正統並未放在眼里。立太子的事情正統皇帝也在考慮,老大葉敏舒完蛋了,論長論貴,都應該由葉敏瑜接班,這似乎也沒有什麼好討論的。

葉敏昭雖然最近很討他喜歡,畢竟年紀太小,雖也叫他執掌了內務府,對于國家社稷畢竟沒有大的功勞,不像葉敏瑜,不但在北京保衛戰中有過出色表現,還出過兵放過馬,帶過兵打過仗,若論功勞,倒比倒台的廢太子更適合做皇儲。

正統沒把這折子當成一回事,就把折子放到了一邊,拿起另一本看了起來。翻開一看,這次是戶部的一個小官,內容和上一本大同小異,也是請立葉敏瑜為太子的。

第三本、第四本……正統一本本翻下去,上百份折子,六部九卿,督撫大員,十八衙門,幾乎把朝中的官員一網打盡了,說得全是這一回事兒,都希望馬上立趙王太子。有幾個臣子還寫得十分慷慨激昂,不但把葉敏瑜夸得天花亂墜,最後甚至說,若是趙王不能當太子,恐怕陛下的花花江山即將斷送了啊!

正統越看臉色越沉。先是生氣,繼而憤怒,最後簡直變成了恐懼。

他哆嗦著手,指著滿滿一桌子的奏折,嘶聲道︰「這幫亂臣賊子,朕還沒死呢!他們就要逼宮了!」

「皇上息怒!」陳嘉上前既撫胸又搓背的,忙活了好半天,正統才終于勉強冷靜了下來。

陳嘉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由為暗暗為葉敏瑜點一根蠟。本來這老大被廢了,這皇太子之位怎麼都跑不掉就是他的,結果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昏了頭了,竟然串聯了數百位大臣聯名推舉他當太子。

要知道皇帝自己想給你和別人逼著皇上給你完全就是兩碼事!

現在你的太子之位還沒有到手呢,就聯合了這麼多朝臣逼著皇上讓你當太子,你這不是形同造反嗎?

但是這幾百份折子同一時間遞上來,確實能給皇帝無與倫比的壓力,可也足夠說明葉敏瑜拉攏朝臣,結黨營私了。

陳嘉一直在正統身邊侍候,最是明白皇上此時的心思,因為太子和皇後的背叛,皇上本來就猜疑之心日重,現在見此情形,怎麼可能不生氣,怎麼可能還順利地立趙王為太子!

這事兒當然不是葉敏瑜做的,葉敏瑜沒有這麼傻。這件事的幕後策劃者正是葉邑辰。太子下台對葉邑辰來說不是壞事,可是趙王太快當上太子,並不符合他的利益,最好是太子和趙王相互牽制,相互消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他這才一手推動了今天這件事情的發生。上百名大臣同時上書造成群情洶涌形如逼宮的假象,讓皇帝感受到自己的權位受到威脅,離間了父子之間的感情。

其實他並沒有做什麼,只是將這份奏折的內容悄悄泄露了出去。因為人人都知道接下來接班的必然是葉敏瑜,誰都不想落于人後,誰都想在未來的新君面前賣給好,自然大家就一窩蜂地上書,推舉葉敏瑜當太子。

這,就是人性!

正統皇帝正自怒不可遏。就有內侍通傳說前內閣首輔楊培實求見。陳嘉听了大吃一驚,正統卻是頗為歡喜。

楊培實在位的時候能感受到他對自己的制衡和威脅,那時候國家大政與其說是操控在他這個皇帝之手,倒不如說是操控在楊培實這個內閣首輔之手。只要是他想干的事情,他總有辦法說服正統皇帝,叫他同意自己的政-策。

所以楊培實去位的時候,他心里也是有些高興的,覺得以後自己想干什麼都沒人能制約自己了。結果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他的自由度是大了,可是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了。以前楊培實在的時候,他這個帝國的大管家將內閣和六部全都打理得妥妥當當的,他這個皇帝可以悠哉游哉地享受生活。

可是換了一個首輔,威望、資歷、能力沒一樣比得上楊培實的,大事小事什麼都要拿來請示正統,正統皇帝郁悶得要死。一天千頭萬緒的簡直叫他焦頭爛額。

他這又慢慢想起楊培實的好處來了,也慢慢想起了楊培實當過自己的老師,曾經悉心教導自己的情形。

總而言之距離產生美!距離有了,美就來了。

所以一听楊培實來了,皇上十分高興。立刻命令陳嘉親自去神武門迎接。

陳嘉只能捏著鼻子去了。兩個冤家對頭見了面,不但沒有絲毫的火藥味,還像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

一個說︰「您老人家老當益壯,風采更勝往昔,真是可喜可賀!」

一個說︰「陳公公您統領大內,侍候皇上,內外交口稱贊,真是辛苦辛苦!」

兩人一路上虛與委蛇,相互吹捧,實際上肚子里恨不得將對方掐死,臉上偏偏帶著極為真摯的笑容。

陳嘉將老太爺引到了乾清宮的東暖閣。皇帝已經換了一件正式的龍袍等在這里了。穿得正式也是表示對楊培實這位三朝元老的尊重。

老太爺對著皇上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正統皇帝親自走下御座將老太爺扶起來,十分動-情地道︰「多日不見,楊卿白發多了不少,你也見老了!」正統這一點上倒比陳嘉真誠多了,老太爺去了一趟山東,一路風餐露宿的,人確實老了不少。

老太爺謙恭地道︰「多謝陛下掛念!人生七十古來稀,老臣今年已經七十有二了,能夠活到如今這個年紀還是多年感沐皇恩的結果呢!」

正統听了這話十分高興,「愛卿快請坐請坐!」

小太監搬了椅子進來,老太爺告罪一聲,坐了下來。自有小太監端了茶點上來。正統關心了幾句老太爺的生活情況,便說到了正題,十分和藹地道︰「不知愛卿這次前來見朕,可是遇到了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你盡管告訴朕,朕一定幫你解決。」

這句話的分量可是不小。

老太爺先是謝過皇帝的隆恩,這才笑著道︰「啟稟皇上,老臣這次前來見駕,一是多日不見,想要一瞻聖顏,二是臣編了一本《大雍為政得失》,想借此機會將這本書獻給皇上。」

大雍是大楚之前的一個朝代,延續了三百多年才宣告覆滅。整個朝廷分崩離析,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涌,太-祖適逢其會,一步一步建立起如今的大楚。

楊培實道︰「大雍三百年的歷史中有無數的歷史事件,很多都值得我朝警醒和學習,老臣很早就想編這樣一部書,只是當時政務繁忙,實在抽不出時間來。現在退了下來,終于將這本書編完,還請皇上過目!」

他來的時候已經將書交給了陳嘉。進入皇帝手里的東西都要經過陳嘉檢查的,陳嘉便將厚厚的一本書遞給了正統皇帝。

正統早就知道了老太爺想要編書的事情,也就好奇地拿過來翻了翻,道︰「憑您的見識和學問,這本書必定是好的。等朕有時間,必定通讀!」這話倒也是發自真心的,這段時間他越發感覺楊培實主政時國家運轉有序,有條不紊。

話題便自然而然說到了大雍的一些事情。老太爺道︰「世人都說大雍最聖明的天子乃是第二代皇帝雍太宗,微臣卻是不敢苟同!雍太宗殺兄屠弟,逼其父皇讓位,單是德字一項上就差了許多。」

大雍開國皇帝雍太-祖立其長子為太子,次子亦即後來的雍太宗與太子爭位多年,始終處于下風。史書上說後來太子在廣安門設下埋伏,企圖發動政變殺死雍太宗,反而被太宗一箭射死。太宗又殺了跟隨哥哥一同參與政變的弟弟,逼迫父皇讓出了皇位,開國皇帝做了太上皇,而他卻做了皇帝。後來開創了一代極盛之世,後世對他溢美之詞頗多。

當年這段歷史正統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便笑道︰「雍太子暴虐殘酷,乃是庸劣之輩,遠沒有太宗眾望所歸!廣安門之變,太宗也是迫不得已才奮起反抗!」陳嘉也跟著點頭,史書上就是這麼說的。

老太爺侃侃而談道︰「臣一直覺得奇怪,雍太子本來就是太子,將來天下注定要是他的,他為什麼急不可耐地發動兵變,非得要殺死自己的弟弟呢?何況按照史書所載,雍太子蓄謀已久的政變反而反應無措,被弟弟一箭射死!倒是倉促應戰的雍太宗不但毫發無傷,還將太子以及擁護太子的齊王殺死,並且趁著這個機會,將太子和齊王的十幾個兒子全部殺得一干二淨,永除了後患,到底誰是有備而來,實在耐人尋味!」

正統皇帝想了想,也覺得這件事其中有著很大的蹊蹺。「您的意思是,太宗皇帝叫人篡改了史書?」

「皇上果然天縱英明。臣翻閱史料,雍太宗干預修史,野史筆記的記載十分繁多。就是官方的記錄里,雍太宗曾任《太-祖實錄》編纂機構的正總裁,他一個九五之尊的皇帝,紆尊降貴地做這個總裁官,里頭的意義自然不言自明。」

「不但如此,臣還懷疑,干預修史,刻意夸大了他在建國過程中的重要性,以證明他宮門之變,奪取政權的合法性!臣遍查史料,有理由相信,當年的雍太子其實並不像史書上描述的那樣昏庸暴虐、難堪大任,實際上,他是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優秀帝位繼承人。」

听到這里,正統皇帝心中微微一動,當年的雍太子、雍太宗,不正好有點像今天的太子和趙王嗎?

楊培實像是沒看見正統皇帝的臉色一般,繼續說道︰「臣一直覺得懷疑,歷代的開國皇帝,幾乎每一個都是雄才大略,為何單單這個雍太-祖,這般昏庸無能,不但錯選太子,被迫退位,光芒甚至完全被太宗所掩蓋!」

听到這里,正統已經是臉色微變了。楊培實說得再有道理不過了,其實這個問題就連正統以前也考慮過,真實的歷史必然是太宗即位之後歪曲篡改了歷史,夸大自己的作用,以證明自己的合法性。

他陡然出了一身冷汗,太子剛剛廢掉,趙王就敢聯絡大臣逼自己立他當太子。若是自己真的答應了他的要求,豈不是有朝一日,也有可能像是雍太-祖一樣被迫退位,做那有名無實的太上皇。

正統皇帝想到這里已經心中警鈴大作!

正統皇帝神色凝重地看著楊培實道︰「若是愛卿站在宮門之變以前的立場上,會如何處置兩個兒子奪嫡之爭?」

老太爺拈須微笑道︰「這件事情,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惟其在‘平衡’二字而已!」

平衡!正是楊培實昔日作為帝師的時候,給他講過的為君之道最重要的一課!

楊培實說完了最重要的幾句話,又和皇帝說了幾句閑話,就起身告退了。陳嘉送他出來,心里暗暗嘀咕,這個老狐狸,從頭到尾仿佛沒有一句話是涉及朝政的,可是實際上句句話都暗有所指,偏偏誰也拿不住他的把柄,實在太過老奸巨猾了。

楊培實走了,正統卻長時間地陷入了思考。

他在暖閣里想了一個下午,終于下定決心。「陳嘉,你來擬旨!」

「第一道旨意︰立刻將廢太子葉敏舒從刑部天牢中釋放!圈禁在毓慶宮中,由……」皇帝想了想,最終決定道︰「由潞王葉敏昭負責看守!」

「第二道旨意︰戶部主事程大全等七人結黨營私,即刻鎖拿入獄,交部議處!」正統提到的七個人,正是擁立趙王事件中叫得最歡的幾個。正統並不想牽連太廣,導致朝野震動。就把這幾個官不算太大,但叫得最歡的家伙給拎出來了,殺雞儆猴。他們倒也未必就是趙王的死黨,本來想拍拍未來新君的馬屁,沒想到馬屁拍到了馬腿上,不但一點兒好處沒得到,反而鋃鐺入獄了。

「第三道旨意︰免去趙王葉敏瑜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一切職務,命令其到吏部行走!」免去葉敏瑜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一切職務,就是徹底把他和兵權隔離開了,正統這是怕他起兵逼宮啊!葉敏瑜本來是軍功起家,正統這一道旨意可見他對葉敏瑜的防範之心了。

調他到吏部去,表面上看似乎是彌補抹去他軍權的損失,實際上吏部本來就是蕭家的一畝三分地,而蕭家作為趙王的外家,本來一向就是趙王的鐵桿支持者,所以最後,葉敏瑜還是吃了大虧!

陳嘉心知肚明︰平衡平衡!楊老太爺兩個字就救了廢太子葉敏舒的一條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