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01女真出兵雨瀾遇險

雨瀾就這麼在莊子上住了下來,度過了自從穿越到古代以來最悠閑的一段日子。對于雨馨和銀月婚姻不幸的憐憫同情,物傷其類的傷痛也得到了緩解。

到了這種鄉下地方,老太太也不拘著她們,每日也不必早起請安,每日里陪著老太太看看吃飯讀經,耗用一兩個時辰,剩下的時間就算在莊子里轉一轉,只要帶上丫頭嬤嬤,戴好帷帽,老太太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時值早春,天氣轉暖,鳥語花香,雨瀾和雨晴結伴帶著丫鬟在外頭遛彎曬太陽,有時候也會看看地里看看莊戶人家種莊稼,有時候也會拉著莊子里頭的人和他們聊上幾句,老太太是個租子收得低,這里的莊戶人家也算勤勞樸實,種種地,養養雞鴨,日子過得也算寬裕。

雨瀾細察他們的神色,張莊頭得了老太太的吩咐,走街串戶地宣傳天朝上國兵威煌煌,突兀跳梁小丑不堪一擊,沒看見京師首輔府里的老太太都在莊子上住著呢嗎?

最關鍵是後頭這一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連楊老太太那麼尊貴的人兒都在這里安之若素,他們這些莊戶人家賤命一條,還怕個啥?人心就這麼穩定了下來,莊頭組織春耕竟比每一年都要順利。

另一邊,雨瀾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消遣方式,這處莊子依山傍河,村頭就是一條小河,如今天氣暖和了,河里的冰雪也都融化了,雨瀾看見莊子里的孩子們都跑到河里去模魚捉蝦,雨瀾便也動了心思,她們畢竟是大家閨秀這麼下去玩畢竟有些不合適,便叫莊頭給自己準備了釣竿,每有閑暇便拉著雨晴一起去河邊釣魚。

莊頭特意安排了兩個十幾歲的未出嫁的姑娘教雨瀾和雨晴如何釣魚。都是莊子里頭土生土長長大的,釣魚捕蛙、挖野菜、獵小獸兩個姑娘都很在行。兩個姑娘教得認真,雨瀾雨晴也學得仔細,雨瀾前生是釣過魚的,自然很快就上了手,雨晴長這麼大卻是第一次拿釣竿,等雨瀾很快就能把魚釣上來的時候,雨晴還不會看魚而是否已經上鉤。

雨晴羨慕得不行︰「七姐姐,你怎麼這麼聰明?」

雨瀾便神神在在地安慰她︰「釣魚的關鍵不在于能不能釣到魚,要得就是那種悠閑的心境,所謂‘釣剩于魚’嘛!」語氣里卻不無得意。

雨晴被她一刺激,更想釣到魚了。

因為釣上來的魚小,晚上就讓廚房將魚做了一個魚湯,進給老太太,老太太喝著湯,嘴上不忘敲打幾句︰「不可玩得太過了,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帶上丫鬟……」諸如此類的,兩個小丫頭低眉順眼的,連連稱是,老太太扮嚴厲也就扮不下去了。她早就和莊頭打過招呼了,莊子里的青壯年男子如今全都避了出去,自然不會有什麼問題,而且雨瀾也是一個懂事知道進退的,有她帶著雨晴,老太太就更放心了。

老太太話鋒一轉︰「嗯,這魚湯挺鮮的,你們也嘗嘗……」

于是姐妹兩個一人端著一個青花瓷的小碗,笑咪咪地坐在老太太下首。嗯,用自己釣來的魚做成的湯,就是鮮美!

雨瀾在莊子里優哉游哉,葉邑辰卻在邊關餐風露宿。他一路奔行,連過數道險隘,細細查探,走得並不快。女真騎兵沒看見一個,卻見各處守備松懈,軍紀廢弛,很多地方的兵員穿得破破爛爛的猶如叫花子,這種程度如何保家衛國?

葉邑辰越看臉色越沉,大楚建國也不過60年,怎麼軍中的腐敗就到了這種程度?那時居庸關附近的大小城邑大都經過朝廷撥款,幾經修葺,兼具關隘與城市兩種功用,葉邑辰所走的這條官道是更是通往西北的咽喉要道,商業發達,頗為繁華。葉邑辰讓人月兌了盔甲扮成商賈到各城一打听,原來這附近的關隘的駐軍都歸居庸關守將畢吉節制。這個畢吉為人貪生怕死,卻慣會溜須拍馬,厚顏無恥地將自己的女兒送給了兵部右侍郎做小妾,又給他送了一大筆銀子,這才撈到一個居庸關守將的職餃。

他生性貪婪狡詐,到了居庸關不整軍備戰,只知貪污受賄,坐吃「空額」,居庸關在冊士兵兩萬余人,實際上大概卻只有15000人,剩下的5000人兵額每月還從朝廷定時領著餉錢,這筆巨款就都到了畢吉手中。

他這樣干,下頭也就有樣學樣,這一帶自然也就軍備廢弛,兵員素質極差了。好在最近幾年這附近並無戰事,這才讓他涉險過關了。

更可惡的是這個畢吉雖然沒有真本事,卻和上峰混得很好,兵部要從浙江調兵支援西北前線,江浙總兵也如他一般「吃空額」,軍中兵員嚴重不足,就像他借兵,為了湊夠西北前線調動的兵員,畢吉瞞天過海,將居庸關一線的主力人馬也調去了不少。也算膽大包天了。

葉邑辰大怒︰「畢吉小人瀆職誤國,真該千刀萬剮!兵部識人不明,也枉為國家重臣!」十數日的驅馳,此時葉邑辰已經離開了居庸關,來到居庸關西北方向的另一要塞古北口。正與一路隨行的兩個幕僚商議。

這些幕僚一個姓趙一個姓孟,相當于後世軍隊中的參謀角色,大都是身體文弱,經過十幾天的急行軍已經是面有菜色,不過這兩人都是葉邑辰坐鎮西北時的重要班底,葉邑辰對他們有大恩,他們對葉邑辰也是忠心耿耿,因此雖然疲累,卻沒有人叫苦。

這時趙先生和孟先生一起勸道︰「王爺,京畿防務您大體都已看過,是不是也該回去了?倒不是老夫兩人害怕吃這個苦,只是您乃千金之軀,實在沒有必要跟著我們一同吃苦!何況您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葉邑辰哈哈大笑,他自小在馬背上長大,十來歲就在軍中效力,曾有七日七夜急行軍的記錄,這一次行軍對于兩個老夫子來說辛苦,葉邑辰卻精神奕奕,幾乎完全沒有感覺。他笑道︰「倒是委屈了兩位先生,如今該看的也看了,那我們就回吧!」沒有發現女真人的蹤跡他也放心了一些。以居庸關如今的防務形勢,若是女真人真的進攻,恐怕居庸關指日可破!

「這一次返京,還要麻煩兩位老夫子將此行見聞具折,由本王上報皇上,居庸關的軍備必須整頓了!那些混賬的武官,該殺的也要殺一批了!」他的心里卻想,這次一定要見到皇上,哪怕硬闖乾清宮呢!

兩位老夫子連忙正色道︰「敢不從命!」

葉邑辰一提馬韁,一馬當先馳離了北古口,上了官道,眾人縱馬跟上,行不過數里,就見遠處一匹駿馬四蹄翻飛,馬上一位騎士轉瞬而至,大老遠就高喊道︰「前面可是晉王殿下?」

葉邑辰極為瀟灑地一勒馬,胯下那匹神駿的白馬一陣長嘶,前蹄立起,剎住了沖勢,大聲道︰「正是本王!你是何人?」跟在他身後的大腦袋等人也全都勒馬停了下來。將葉邑辰隱隱保護起來。

那名騎士騎術也是極好,奔到近前,戰馬還未停穩,就甩鐙下馬,跪在路旁,「小人金顯朱,奉秦王殿下之命,來給王爺送一封信。我家王爺說此事十萬火急,請晉王殿下看了此信之後立刻回京!」說罷從懷中取出一封用火漆密密封好的信件,雙手呈了上去。

其實不用他自報門戶,葉邑辰已經認出這人就是葉楓齊身邊的貼身侍衛金顯朱,他臨行之前,也只將行進的路線告訴了葉楓齊一個人。

金顯朱一直貼身保護葉楓齊,深得葉楓齊信重,葉楓齊將他派出來送信,信中內容必定非同小可。

葉邑辰心里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拿來我看!」他翻身下馬,取過信件打開封口,匆匆瀏覽一遍,頃刻之間面色鐵青。趙孟兩位老夫子也一起下了馬,葉邑辰便將葉楓齊的那封信交給他們查看。

兩人看完之後也是神色大變,趙老夫子更是喃喃道︰「居庸關危矣!」

原來葉楓齊坐鎮京師,布置于東北的諜報網終于傳來準確消息,女真族大貝勒土木圖整合女真各部軍馬,3萬大軍深入幽冀,因為一開始扮作牧民,竟瞞過了探子的耳目,如今大軍已在草原邊緣整軍已畢,看樣子是要直取居庸關了。

很不幸,葉邑辰的判斷是正確的。

女真人此刻大軍集結之地正是突兀人的地盤,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突兀肯讓女真大軍進入自己的月復地,顯然塞外兩大勢力已經達成了什麼秘密協定。而據葉楓齊打探來的消息,女真的後勤供給都是由突兀人供給的。

而就在去年,兩大部族還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關系!

葉楓齊已經巧妙地將消息透給了錦衣衛,錦衣衛定然會即刻報給正統皇上知曉。雖然葉楓齊不想讓皇帝知道自己手上有這一股隱秘的勢力,但是國難當頭,他身為皇室子弟不能不為江山社稷著想。

葉楓齊在信中提醒葉邑辰,一接到此信即刻返回京師,因為女真人驍勇善戰,騎兵精銳至極,素有「滿人不過萬,過萬莫能敵」的說法。葉楓齊手握龐大的情報網,對于居庸關的守將當然有所了解,對于畢吉能夠守住居庸關他完全不報希望。

女真人口不多,葉楓齊分析說三萬兵力可能已經是女真所有精銳的集合了,可見此次一戰,女真人勢在必得。一旦居庸關被攻破,直通京師的坦途大道便橫陳在女真人眼前,依照近年來與女真人打交道的經驗來看,女真人必定會縱馬搶掠中原人口財帛糧秣,那葉邑辰就有危險了。

這一點,兩位師爺也想到了,一起看向葉邑辰道︰「王爺,趕快回京吧!」

葉邑辰白皙英俊的臉孔上閃過一絲決絕︰「居庸關位置太重要了!既然我已經到了此處,無論如何我也要去看一眼才能安心!」

趙老夫子急道︰「秦王殿下已經派人去給居庸關守將送信了,王爺只有這點人馬去了也沒有用處,還是趕快與我等回京吧!」

葉邑辰堅決道︰「如今形勢我已盡知,自不會白白送死,一旦事有不濟,本王自會退走。江寧、馬春,你二人帶上幾個人護送趙孟兩位先生返回京師,其余人等隨我同去居庸關救援!」

眾人還待再勸,葉邑辰已冷下了臉︰「速速依我命令行事。」眾人不敢再說,只得兵分兩路,一路隨著葉邑辰向居庸關的方向奔去,一路分出七八個人保護著兩位夫子返回京師。金顯朱則先行一步回去向葉楓齊復命,順便將葉邑辰的行至報告給葉楓齊。

葉邑辰帶著百十個親兵催馬而行,他想著在女真人攻擊居庸關之前迅速進入關隘,先把防務接過來再說,居庸關雄關險踞,就算關內兵員不足,憑借著他自己出色的軍事能力也能堅守一陣子,待援軍到達,自然就可解除京師之危。要不然女真人攻破了居庸關,首先倒霉的就是京畿附近的百姓。

眾人剛剛來到一處岔路口,葉邑辰卻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來,勒馬停了下來。大腦袋听說要打仗了,興奮得全身血液狂涌,恨不得立刻飛到居庸關和女真人拼個死活,看見葉邑辰忽然停了下來,不解地問道︰「王爺,怎麼不走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