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毫不諱言的說道︰「劉伯伯,我們本來是一家人,我才吐露心聲,如果是其他人,我肯定不會這麼說。萬貴妃病重,估計有不少人也能猜測到朝廷就要進行大換血,他們一定會博取機會上位的。如果劉伯伯袖手旁觀的話,以後分蛋糕只怕就沒有伯伯的份了。」
劉鼎新皺了皺眉頭。
他其實不知道蛋糕是什麼,也能明白陳林的意思。
這個小家伙,說話的確很是太露骨了。但是,話糙理不糙。任何時候,都會有大把的投機鑽營分子,等待機會上位。一旦被他們抓住機會,自己的確是要靠邊站了。大明朝廷的官位數量可不多,而想要當官的人卻是那麼多,憑什麼就一定會有你的份?
劉鼎新不指望什麼高官厚祿,只希望有一個能夠發揮自己才華的機會。他不甘心自己的二十年寒窗苦讀,最後都被埋沒了。他緩緩的說道︰「第二個,安全,理由呢?」
陳林說道︰「萬安這個人,雖然善于鑽營,十分的油滑,但是,他本質上的傷害不大。他一般不會采取太激烈的報復手段。劉伯伯,你不要忘記了,西廠也是他提議裁撤的。」
劉鼎新不屑的說道︰「那是大勢所趨,他不得不為之!」
陳林淡淡的說道︰「沒錯,就是大勢所趨,不得不為之。眼下萬貴妃病重,萬安也知道自己是得罪了不少人,在這個節骨眼的時候,他不敢拿爹爹怎麼樣的。否則,就是犯眾怒了。」
劉鼎新冷冷的說道︰「!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陳林意味深長的說道︰「伯伯,其實,你的內心里,是巴不得萬安來咬你吧?」
劉鼎新微微一愣,隨即堅決否認︰「胡說八道!」
陳林內心暗暗好笑,覺得自己的岳父老子,簡直是太虛偽了。
其實,從一開始,劉鼎新就對彈劾的建議心動了。說不定,他早就有了彈劾的想法。只是彈劾的目標,可能沒有選中萬安而已。但是,受到自己的建議影響,他彈劾萬安的想法,估計已經是非常強烈了。後來的話,其實都是掩飾他的真實想法而已。
明朝的大臣,最喜歡做的事情,估計就是彈劾其他人。尤其是都察院的御史們,那都是一群瘋狗啊,只要逮到的,不管是有沒有證據,都要狠狠的彈劾一番。
在大明朝的所有官員里面,上朝最積極的,也是讓皇帝最為頭疼的,就是都察院的御史們了。他們只要上朝,就必定要彈劾某人。對于他們來說,如果你今天上朝,要是不彈劾幾個人,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為什麼他們都如此的熱衷彈劾?主要是這個東西比較容易博取名聲。對于清流之類的官員來說,更是如此。他們的彈劾越是激烈,遭受的反撲越是嚴重,名氣就越大。最好是被皇帝一怒之下推出午門斬首,那就真的是名垂青史了。
明朝的大臣,都有和皇帝對抗的傳統。對抗皇帝越是激烈,遭受的處罰越是嚴重,名氣就越大。以前的方孝孺、于謙什麼的暫且不說,後世的楊漣、楊繼盛、左光斗等人,也是如此。他們的名氣都是伴隨著對抗皇權而迅速聚集的。
不要說他們是對抗劉瑾、魏忠賢什麼的,他們這些太監,其實都是皇帝的走狗。從骨子里來說,他們其實是皇權的延伸。他們對抗太監,其實對抗的就是皇權。
現在的劉鼎新,只能說是籍籍無名之輩,除了幾個同年之外,估計在官場上,沒有幾個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如果他不能讓自己的名字,被各方大佬熟悉,就算是有了合適的職位,也輪不到他劉鼎新來競爭啊!
富貴險中求,從來都是如此。
正好劉鼎新也希望博取名聲,可謂是一箭雙雕。
果然,劉鼎新罵完陳林胡說以後,沉吟片刻,又說道︰「你的老子呢?」
陳林搖頭說道︰「我的父親沒有上達天听的渠道,這條法子是行不通的。但是,他有別的辦法,一樣可以引人矚目。」
劉鼎新好奇的問道︰「什麼辦法?」
陳林笑了笑,說道︰「請恕晚輩暫時保密,日後奉告。」
劉鼎新不滿的說道︰「好小子啊,居然和我賣關子了啊!陳玉成,你羽翼豐滿了啊!」
陳林淡淡的說道︰「劉伯伯,你說我羽翼豐滿,那也得你和我爹都官復原職才行。要不然,目前我做什麼都不方便,你說是不是?」
劉鼎新點點頭。緩緩的說道︰「容我想想,容我想想!」
陳林就知道,此事絕對有戲了。
估計今天晚上,劉鼎新就會動筆,寫奏章彈劾萬安了。
他現在雖然已經被革職,無法直接將奏章送去朝廷。但是,他畢竟是成化十七年的三甲進士,肯定有一些同年,又或者是昔日的同窗好友之類的,還在各地擔任官職。有他們的幫助,彈劾奏章被送到朝廷,應該不是什麼難事。至于以後,就要看形勢的發展了。
可以肯定,萬貴妃時日無多,成化皇帝也是時日無多,在這段亂糟糟的日子里,肯定會發生很多事。可能會有很多人因此折戈,也有可能會有很多人青雲直上。劉鼎新已經是折戈到底的人,不可能繼續折戈了。等待他的,必須是青雲直上。
「伯伯,你的彈劾奏章,最好是到南京兵部尚書那里轉一圈。」陳林忽然又說道。
「為什麼?王恕?」劉鼎新的思維也不是蓋的,馬上就察覺到了陳林背後的用意。彈劾奏章到了南京兵部尚書王恕那里,以王恕的性格,必然會加以附注,再送到朝堂之上的。到時候,引發的風波就要越發的強烈了。
「不錯,就是王恕!他或許就是新的吏部尚書!」陳林淡淡然的說道。
有關弘治中興的各種資料,正在不斷的匯集到他的腦海里,一個個曾經熟悉的名字,都不斷的浮現。王恕、馬文升、徐溥、李東陽、謝遷、劉健、戴珊、劉大夏等,都是弘治中興的股肱之臣,緊抱這些超級大佬的大象腿,那是肯定沒錯的。
眼下,這些大佬要麼是聲明,要麼是在東宮陪伴太子讀書,要麼是在遙遠的邊疆服役,暫時還指望不上。只有王恕目前擔任南京兵部尚書,是距離最近的。
而恰恰好,在弘治皇帝登基以後,王恕馬上就會被召還北京,擔任吏部尚書的職務。在當時,這個職務可是比內閣首輔還要關鍵多了。因為,他擔負著艱巨的撥亂反正的任務。他需要鏟除大量的傳奉官,需要解職大量的尸位素餐的官員,同時,也需要提拔大量的正直剛正的官員,提拔大量年輕有為的官員。他要讓大明朝的官場,都煥然一新,重新注入生機活力。
毫無疑問,大明朝的吏部,就相當于後世的組織部。正所謂,緊跟組織部,年年有進步。到了大明朝,當然也是要緊跟吏部尚書的步伐了。
但是,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王恕最終是得以善終了,恩寵有加。
這一點,非常關鍵。大明朝的官員,很少有善始善終的,就連張居正那麼牛逼的人物,生前將皇帝壓的一點脾氣都沒有。但是,死了以後,馬上就被抄家,差點還被掘了墳墓鞭尸,可謂是晚節不保。但凡是跟著張居正的官員,都沒有一個好下場的,都統統僕街去了。唯獨這個王恕,一直都沒有遭受到什麼打擊。
這說明什麼?說明靠上王恕這條線,至少不會有大起大落,不會遭受到無妄之災。就算王恕那天悲劇了,緊跟他的人也不會下場太慘。這對于劉鼎新施展自己的拳腳,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每天都忙于內訌,忙于應付各種各樣的彈劾,忙于爭權奪利,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政務了。
「荒謬!誰擔任吏部尚書是你決定的?」劉鼎新搖搖頭,眼神熠熠的說道。
陳林馬上就發現自己說漏嘴了。次奧,自己在劉鼎新的面前顯得太神棍了。你才多大啊?居然就敢預測以後誰來擔任吏部尚書?你以為你是皇帝老子啊!事實上,就算是皇帝老子,都沒辦法決定誰誰誰擔任哪個官職的,如果有太多人反對,就連皇帝老子都要屈服。
但是,他絲毫沒有改正的意思,反而是不緊不慢的說道︰「劉伯伯,你不妨仔細的研究一下王恕的資歷,就會發現,再也沒有誰比他更適合出任吏部尚書了。不管他是要處理誰,要提拔誰,都沒有誰敢說什麼。因為,誰也沒有他的資格老!」
對于這一點,劉鼎新倒是認同的。
王恕的資格,的確是很老很老了,比任何人都老。
如果新帝要選擇一個能夠服人的吏部尚書,王恕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王恕今天多大了?整整七十歲了!七十歲的老人家啊!在大明朝,絕對是一等一的長壽了!
偏偏這位老人家的來頭還十分的強悍,三十二歲就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他為大明朝足足服務了三十八年了,擔任的不同的官職超過十三個,幾乎是囊括了各個領域。這份資歷,不要說其他的官員比不上,估計那些號稱修仙的僧道中人,都沒有幾個人比得上的。
如果陳林告訴劉鼎新,王恕最後活到了九十二歲,到了正德三年才去世的話,估計劉鼎新更是一點懷疑都沒有。不過,光是沖著王恕已經七十歲的這個優勢去,吏部尚書就非他莫屬。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