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齊家村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這樣的村莊在中國很常見。不過齊家村比平常村莊還多了一個特點就是,這個小村莊是在全國都有名的貧困村。

齊家村的貧窮來自于它周圍的環境。它是一個建在山里面的村莊,這個被四面大山圍繞著的山坳坳就是整個村莊的範圍。

其實說是大山倒也不妥當,比起那些個太行山什麼的,可能這幾坐山就相當一個大點的山包吧。可就是這幾個山包讓村里頭的村民躲過了建國時期的戰火紛飛,十年□的民生聊亂,但是同時也把改革的春風給阻擋在了外面。

村里頭的村民一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卻突然發現外村的孩子都開始讀上書了,一問那學費,卻發現自家的孩子卻根本讀不起;隔壁村里頭家家都有電視,自己村里頭卻連電都沒通上,才發現原來自己村早已經被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拋在後面。

于是村里頭開始有年輕的人尋思著出山了,穆家老爺子穆岩就是其中一個。

齊家村顧名思義就是說村里頭大部分的人都是姓齊的。穆家不是齊家村土生土長的村民,而是□時期在外面呆不下去了,走投無路之下偶然發現了這個宛若桃源一般的村莊就舉家搬了進來的。

那時候的穆家是個書香世家,哪怕在八國侵華的時期都還是全國有名的有學之士。穆岩的爺爺也就是穆勤天的太爺爺那時候還在,卻在那個缺糧少食卻還動亂不斷的年代被不斷的打擊批斗給拖垮了身子,沒等全家這這邊安置好就撒了手去找他那早他一步先走了的老伴了。

留下穆岩的父親也就是穆勤天的爺爺拖著病弱的身軀帶著一家三口繼續艱難的生活。好不容易等到穆祁的爺爺穆岩長到了十七歲,在村里頭也站穩了腳跟,這一對原本身嬌體弱應是日日與筆墨為伍舉的最重的東西也不過是飯碗的夫妻終于在日夜不斷的辛苦勞作之中雙雙去世了,死得時候那還不到四十歲的面容卻滄桑得如同七十的老翁。

父母親都死了之後,穆岩在村民的幫助下帶著三個親人的骨灰就出了山,去了他父親臨死之前心心念念所說的故鄉京城,親手把他們安葬了下去,才開始用心打量了外面這個跟村里頭完全不同的世界,心中一陣火熱,從此便再也沒回過村里。

所幸穆岩的父母哪怕在再艱難的時期也不曾斷過對他的教育,再加上在京城斷斷續續有其爺爺父親生前好友的相助,穆岩在這個對他來說無比陌生的城市漸漸站住了腳跟,直至創建了如今的穆氏。

只是人老了以後就會格外想家,對于穆岩的爺爺和父親來說,京城是他們的故鄉,所以臨死之前還心心戀戀讓兒子一定要將自己的骨灰帶回京城安葬。

但是穆岩則不同。從他記事起,他就在齊家村,一直待到自己的父母去世了才離開。整個童年、少年、青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時期都是在齊家村里面度過的,就算在京城生活了四十多年,他對這個浮躁的城市也沒有絲毫的歸屬感,反而是越老就越懷戀齊家村那春日里漫山遍野的山花野草,夏日里那條清澈得能見到低的小溪,秋天那涼風吹起的滾滾由片片水稻田組成金黃色波浪,冬季那濕冷的但不刺骨的冷風。

最後老爺子在退休之後直接將整個穆氏放手給了穆勤天,再不過問。自己帶著穆祁的女乃女乃劉麗娟回了齊家村,再也沒回過京城,連過年都是穆勤天帶著一眾人士來這邊過個兩三天。

要是擱在以前,穆祁是最不耐煩在這種有電沒網,連手機信號都只有兩格的地方呆的,每次過年往往都是他第一個嚷著要回家。

可是這次不一樣,穆祁听著腦袋里面靈泉叮叮咚咚歡快的冒水聲,在看著不同北方冬天一片蕭條的滿眼綠色,心里頭不知道有多歡喜。

果然,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靈泉果然是要靠植物來滋養的,植被越豐富,對靈泉的效果就越好。齊家村也許什麼都缺,但四座被保護得極好的大山絕對不缺植物。

這里生態環境保護得極好,山清水秀幾乎沒怎麼遭受工業化的污染,就算到了末世,山里面的植物異變,大部分也絕對是朝著好的方向變異,而絕對不像城市里面的綠化帶一樣,一到末世就整個幾乎成了屠宰場,只是里面的出產物不再只是動物,大部分的換成了人類而已。

「就快進山了,里面的路會比較顛簸,小祁你忍著點。」穆逍看穆祁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提醒道。

穆祁此時心情極好,便也沒之前的不耐煩了,回了他一個燦爛的笑容︰「恩,知道了,哥。」

果然,之後的七分鐘,整個車身都在顛顛簸簸的過程中度過了,要不是劉全帶來的這輛車性能極好,都讓穆祁懷疑要是一般的車過條這樣路,是不是到最後車身都要散了。

齊家村之所以窮,其實也跟這條進村的路有莫大的關系。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這是極其正確的。

這路要是不修好,不僅外面的人進不來,里面的人想出去也難。消息閉塞,物品不流通,外面的東西進不來,里面的東西也出去,哪里富得起來。

前幾年全國轟轟動動的修路進村的活動,縣里頭不知道怎麼回事,直接把齊家村給忘了,款一點也沒派下來,這個事提都沒提。而這樣一個貧窮的村落哪里能自己出得起錢修路。

要說穆家是有錢,穆岩也想過幫村里把這路修修,讓每年過來拜年的兒子孫子能好過一點,可是思量再三,穆岩還是止住了這個念頭。

他喜歡村里頭現在的淳樸,人是少了點,也窮了點,但是彼此之間的關系簡單。可是一旦把這路修通了,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村里頭的日子會比現在好過,但是換來的是,外面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也會涌入這個質樸的村莊。

在外面呆了太多年,穆家老爺子早就厭惡了那些個爾虞我詐的東西,這不能自己動手就把自己安逸的養老生活給毀了啊。

再說修了路,村民也未必會過得比現在幸福,可能越是見識到外面發展得有多快,村民只會越失落。自己過得不好不是導致不快樂的原因,別人過得比你好才是。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