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載(tXT下載)()
()忻口戰役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中日雙方都在憑著最後的力氣爭奪,就看誰能在最後關頭挺住。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
板垣對前線部隊始終突不破中國守軍陣地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因為中國守軍太頑強了,打得日軍一籌莫展,為此,只好再次請求華北方面軍寺內壽一大將,給忻口增加兵力。
10月22日,日軍萱島支隊從天津起身到達忻口戰場,增援第五師團。
萱島支隊是以「中國駐屯步兵旅團」第2聯隊為基干組成的部隊。日本駐屯軍在中國可謂歷史悠久。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諸列強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條約》。列強通過該條約,不僅向清政府勒索4.5億兩白銀,還附加了許多苛刻條件,其中一條就是外**隊可以駐扎于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12個戰略要地。1912年,日本將「清國駐屯軍」改名為「中國駐屯軍」。因該軍駐扎華北,通常被人們稱為「華北駐屯軍」,因其司令部設于天津,又被稱之為「天津駐屯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是支地方衛戍部隊,本來是不應該到前線作戰的。此次到了這種地步,也就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日軍以第2聯隊為基干,增補了大量坦克,工兵,騎兵,組成了近萬人的一個萱島支隊,火速增援到忻口一線。萱島支隊從天津出發後,就到達忻口,隨同萱島支隊一同前來的還有寺內壽一。
作為華北方面軍司令,寺內壽一實在不理解一個小小的忻口為何阻擋住帝**隊前進的步伐,也實在不理解堂堂的素有「鋼軍」之稱的第5師團為何連個忻口也一直打不下來。
在原平第5師團指揮部,寺內壽一看著中日雙方交戰態勢圖,久久不言。這個出身于日本山口縣一個極有名望和勢力的世襲貴族家庭的大將,本看不起中**隊,但听到板垣征四郎的介紹,也對中**隊的戰斗意志產生了敬意。
「板垣君,方面軍對你部的行動遲緩非常不滿,援軍,我已經帶來了,24日,我要你務必佔領對面的204高地,為打開忻口,繼而佔領太原做好準備,明白嗎?」寺內壽一語氣里明顯有些不滿。
「哈伊,卑職一定突破當面之敵陣地,我請求特種彈支援。」板垣狠下心。
「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總之,以消滅支那軍為主。」寺內壽一當然明白特種彈是什麼。
「我的,在帝**隊進攻期間,將親自督戰。」寺內壽一眼楮盯著板垣說。
「哈伊,卑職一定不辜負軍部的厚望。」板垣趕緊回答道。
10月24日,日軍以萱島支隊為主力,開始了最大規模的進攻,期間,板垣竟然不顧「日內瓦公約」,悍然使用毒氣彈,就是周亞文等人堅守204高地時遭遇的毒氣彈。但日軍似乎小看了中**人的抵抗意志,守軍頑強反擊,打退了日軍的無數次進攻。作為前敵總指揮,陳長捷也豁出去了,有多少軍隊就往里填多少軍隊,直至最後一支軍隊,也就是晉綏軍第201旅到來,也毫不猶豫地填進去。期間,作為忻口中央地區的總指揮的王靖國曾今對201旅旅長王丕榮說︰「這個陳介山太任性了,部隊犧牲過大,弄得情況很緊張。你們是咱晉綏軍中最後一點力量,我的意思,不要再往里填了。」
陳長捷當然不知道王靖國對王丕榮說的話,只是忻口前線兵力太缺乏,一再要求201旅趕快趕來,結果,旅長王丕榮還是顧全大局,義無反顧地帶領軍隊頂了上去,當然,同所有的軍隊一樣,201旅的犧牲還是巨大的。
由于中**隊的頑強抵抗,日軍始終未能突破守軍陣地,並且,進攻力度一次不如一次。督戰的寺內壽一親眼看到了激戰的場面,算是領教了中**隊的厲害,也知道了為何素有「鋼軍」之稱的第5師團進攻不利的原因,也就沒追究板垣的責任,黯然離開忻口,回到天津駐地,心里打算從忻口撤軍。
《倫敦日報》東京通訊社稱︰「日軍在晉進行緩慢,大有拿破侖在俄國受困時之狀。」
10月25日,漢口《大公報》載文︰日軍「自認處于絕境,士兵每相顧落淚……支那軍隊之英勇,實出于日人意料之外。近日受支那軍前後夾擊,兩翼包抄,日人死傷慘重,忻口前線三易指揮官仍難挽回頹勢……懼敵夜襲,晝夜不敢熟睡,患傳染病者極多,吃盡山地戰之苦……敵軍抵抗力意外頑強,且攻擊巧妙,前方守軍頑抗,後方八路襲擾,糧食、汽油俱絕,深為陷溺。數次斷糧,且最近餅干、面包、煙草均感缺乏,士兵餓極時,也吃起了晉北紅高粱、黑豆充饑,官兵相對哭泣……」
至今,當地百姓如果吃較差的食物,尤其是物質匱乏年代,家人抱怨,就經常用這樣一句歇後語自嘲︰「日本人吃高粱——沒法子。」
可以預見,當時的日軍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要不是山西東大門娘子關丟失,太原危險,繼而使得忻口守軍撤退,板垣的第5師團恐怕早被衛立煌指揮的軍隊給消滅了,忻口會戰也絕對是一個振奮國人的會戰。
據當地南懷化老人趙丙龍講,本村伺候過日本人的某某講,日本人說︰「你們的太君厲害,我們的不行。」
同樣是南懷化老人王旭旭老人的原話︰「大概是九月廿九,或是三十,日本人就從梁上把大炮、重機關槍搬回村里。一個翻譯叫韓畦,是朝鮮人,他跟兩個日本軍官和三個日本護兵都住在我三哥家里。他對我與王迎賓、王黃順等幾個孩子說︰‘退原平呀,我不想去了,有沒有藏的地方?’我們說,就是院里這幾個窯洞。他也再沒說什麼。但到了初一清早,日本人的飛機來了,幾乎是擦房而飛。駕駛員從機艙里探出頭來與地下的日本人喊話。地上鋪著大白布,白布中間畫著紅圓心。飛機上撒下大把大把的傳單,傳單上說,娘子關打開了,忻口的兵退了,讓他們前進。」
定襄縣寺家莊村民編的順口溜中有︰「九月三十把兵撤,山西丟自娘子關」
日軍從天津增兵的消息,衛立煌從情報部門得知了。面對日軍的再次增兵,衛立煌決定舉行一次高級別的會議。時間,1937年10月21日。
參加此次會議的有**將領和八路軍代表。地點,忻縣泰山廟小巷盡頭財神廟。作為忻縣商會會長,邢春喜親眼見證了此次會議。
「諸位,忻口會戰已經到了生死關頭,我作為總指揮,責任重大。現在,最讓我軍發愁的就是傷員的救治。單憑軍隊救治,一個傷員就要有三四個戰士負責,勉為其難,不知諸位有何高見?」衛立煌憔悴的臉上滿是胡子。
周恩來見狀,插話道︰「俊如,我還是那句話,只要充分發動群眾,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民眾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抗日力量。」
「唉,那是你們八路軍發動群眾有辦法嗎,可我們**並不擅長。」參謀長郭寄嶠感嘆道。
「我說句話,發動群眾關鍵是要有決心和信心,只要你真心與他們交流,是不難辦到的。」朱德說道。
「現在,仗已經打到這種地步,我一時半會兒到哪里找老百姓去?」衛立煌眯著眼說。
「我可以試試發動忻縣的民眾,讓他們支前,包括運送傷員,運送物資。」忻縣商會會長邢春喜站起來說。
「啊呀,太謝謝了。」衛立煌沒想到忻縣的商會會長還有這一手。
「哈哈,看到了嗎?這就是民眾的力量。」周恩來贊許道。
「過獎!」邢春喜听到周恩來的話,有些局促不安。
「我們八路軍打仗,向來是官民齊上陣,你想,傷員受傷了,有老百姓負責運輸下去,那要節省多少人力啊!」彭德懷看著邢春喜話說。
郭寄嶠見已經解決了一個問題,就轉移一個話題︰「周副主席,我代表**非常感謝八路軍在陽明堡炸毀日軍的24架飛機,這對正在參戰的全體**來說是個巨大的鼓舞和震動。」
「就是,我張培梅也听說了,尤其是你們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能在日軍後方集中兵力搗毀日軍的飛機,就憑這點,我張培梅服。听說,我的中隊長楊勝武還與你們的部隊並肩作過戰,哎呀,國共合作,哈哈,經典之作。」張培梅高興地說。
「鶴峰兄,感謝你培養出一支精干的部隊,這個楊勝武我也听769團團長陳錫聯說起過。頑強阻擊日軍,順利使得我軍撤離戰場。」徐向前是129師副師長,當然知道此事。
「謝啥?都是抗日的隊伍。」張培梅由衷地說道。
「諸位,正面阻擊日軍,使得我軍傷亡慘重,現在,幾乎每天都要損失幾個團,照這樣下去,我看,第二戰區的兵力也將會枯竭。」衛立煌現在最頭痛的就是兵力的問題。
「我還是那句話,放開正面戰場,充分發揮游擊戰的特點,給予日軍最大的打擊力度。」周恩來說。
「軍情不同,就決定了戰法不同,現在,閻長官給我的命令時死守忻口,我也無能為力,如果以後有時間,俊如少不了向在座的八路軍將領討教游擊戰的打法。」衛立煌無奈地說。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看來,**眼下只有死守一個辦法了?」朱德不甘心地問道。
「沒辦法,放棄正面戰場,我不好向閻長官交代,也不好向蔣委員長交代。」衛立煌雙手一攤。
「那好,既然你們要這樣打,我們八路軍就在敵後配合你們,爭取最大限度地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阻斷日軍的交通運輸線,讓日軍不能好好把兵力和彈藥運送上來。」朱德站起來說。
「謝謝。」衛立煌緊緊握著朱德的手說。
「听說,此次日軍從天津調來一支部隊,依我看,這是日軍做最後的掙扎,現在,就看我們能不能頂住日軍的猖狂進攻。我已經下令,讓介山負責全面指揮。鶴峰兄,到時,恐怕要你的執法隊要忙乎一陣了。」衛立煌對張培梅說。
「好說,到時,我會讓執法隊嚴格執法,任何人想要膽怯逃跑,就先過了我這一關。」張培梅大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