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有工作人員抄了小可的號子過去,留下了通訊電話和名字,就走開了。請記住本站的網址︰n。
接著第二件物品又從那個桌子上升上來。
是一件木雕,小可遠遠的就感到這個有一點靈氣,看來是有年頭的,只是白靈並沒有想那,那她也無所謂了,原本女孩子都喜歡一些寶石多一些,對于木雕還真沒幾個會喜歡的。
莊老看著宣傳冊說,沒想到他們這次到的東西還真有一點看頭,這對黃楊木雕的獅子,從包漿上看是上年頭的,最早能推到到清朝以前,可以斷到明代,不過我沒有看過實物,所以還不能這麼確定。
小可一听沒有想到老師居然就看看畫冊就能斷出這個兩個物件的年代,「師傅,這個黃楊很值錢嗎?」小可想自己經常到到什麼大葉黃揚,小葉黃揚的盆景,還有很多行道樹也是黃揚樹隨處可見的樹種會做出來的東西會值錢嗎?
莊老看著小可輕聲的把黃楊說了一個大概。
原來黃楊木,中文學名黃楊。俗稱千年矮、千年黃楊。屬黃楊科黃楊屬。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高一般為1-3米。樹皮呈灰色,外皮有規則的剝裂,睫枝呈四稜形,葉對生,革質,呈圓形、倒卵形、橢圓形等。四季常青,枝葉茂盛,生長非常緩慢,每年只大約生長一寸。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中國的生長範圍較廣,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陝西、甘肅、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台灣等地,。
黃楊木邊材呈淡黃色,木質紋理細密、通直,生長輪不明顯,木質堅韌,質地光潔。新剖木有淡香。木質異常堅韌。非常適宜精雕細琢。黃楊木因生長極其緩慢,很難有大料,故很難做成大件家具。
黃楊木色澤均勻悅目,淺黃溫潤,紋理堅韌細膩,是雕刻的極好原料,多用于與其他高檔材質搭配瓖嵌,或精雕細琢成極佳的雕刻作品。而且黃楊木雕刻品會隨著時間流逝,色澤逐年加深,給人以古樸、文雅的感覺。因而受到收藏者的普遍喜愛。從存世的黃楊木制品來看,有文房用具、梳具、木雕等。
小葉黃楊木的年輪紋理正常在1毫米——2毫米以內,顏色較金黃。木質硬度較高,一般指甲壓不進去,指甲滑過必留下亮光,用刀削過,平面細膩。用手觸模平滑如小孩肌膚如象牙平滑,重量比大葉黃楊木重,雖重但絕對浮在水面。
新的小葉黃楊顏色呈淡金黃色,經過手把玩和年代的風化,自然轉變為金黃色,時間更久呈紅金黃。年代更久遠將呈為紅咖啡色,而大葉黃楊木也應該是現在市場上賣的大葉黃楊《水黃楊》,大葉黃楊木的新料顏色呈白色。硬度較低,重量也相對輕點,年代短淺的顏色不怎麼變黃,年代久遠的顏色為微白黃,價格較小葉的價格低。
關于黃楊木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李漁稱其有君子之風,喻為「木中君子」。在他的《閑情偶寄》更是記有「黃楊每歲一寸。不溢分毫,至閏年反縮一寸,是天限之命也。」其實這種說法在其他一些書中也有提及,比如蘇軾就有詩雲︰「園中草木春無數,只有黃楊厄閏年。」《博物要論》中更是提到曾有人做過測試,稱閏年黃楊並非縮減,只是不長。在《酉陽雜俎》對黃楊木的采伐還有如下的記載︰「世重黃楊木以其無火也。用水試之,沉則無火。凡取此木,必尋隱晦夜無一星,伐之則不裂。」這些說法多少給黃楊木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更為黃楊木作品成為人們心愛的把玩之物增添了很多情趣。
因為生長緩慢,黃楊的木質極其細膩,肉眼看不到棕眼(毛孔),但仍因黃楊生長緩慢,難有大料,多用來與高檔紅木搭配瓖嵌或加工成極其精細的雕刻作品,未見有大件作品,也正因為如此,黃楊雕刻作品常被初識者誤以為是象牙制作。可以說黃楊木做成大件家具極難,如果出現,定是珍品。
黃楊木的香氣很輕,很淡,雅致而不俗艷,是那種完全可以用清香來形容的味道,並且可以驅蚊,另外,黃楊木還有殺菌和消炎止血的功效,在黃楊木生長地的山民,就有采黃楊葉用做止血藥和放置黃楊樹枝來驅蚊蠅的習慣。
欣賞黃楊木的藝術作品最應用心,細細把玩,總有所得。
黃楊木的辨別從色澤和包漿辨別。黃楊木木雕在存放中會自然變色,顏色會逐年加深。根據色澤深淺和包漿就可以大致判斷出木雕的年代,年代越久的黃楊木木雕,其色澤越深,包漿越亮;反之,則色澤越淺,包漿越少。用「香蕉水」辨別。黃楊木木雕的做舊是用一種「油麻色」染成。作偽的色澤不自然,且沒有包漿。鑒別時可用軟布或棉簽蘸取小量「香蕉水」擦拭,贗品會褪色,真品不會褪色。
小可听完沒有想到這麼兩個木雕居然還是個精品,這兩個褐色的木雕獅子有一點靈氣,小可早就知道,通過幾次白靈的吸靈氣讓她明白了一件事,就是這種有年代的東西一定有靈氣,但靈氣的多少決定了這東西的年代長遠,越長遠的靈氣越多,這個小可也是才發現,所以不能說很明白,有待于以後多接觸後才能有有所收獲,現在听了師傅這麼一說後,她也覺得這兩個木雕獅子可愛起來了,
這東西就怕不知道,不怕不知道,不知道也就當一般物處理了,可是現在听到說黃楊木如些珍貴,一點也不比檀香木來得差,讓小可也有一點想試著拍來自己好好研究一下。
這時舒新已經在那里說道︰「兩只黃楊木的獅子,高三十二公分,長七十九公分,是目前本拍賣行里最大的黃楊木物價,大家都知道黃楊木跟紫檀有得一比,都是極不意長面大樹的一種樹,所以要做這兩個擺件。最少也得有幾百年的樹齡才行。」
這拍賣行里的賣古玩,要的就是那種既懂又不是很懂的人,身上又有錢的人才是最大的買家,可是這樣的人群呢,什麼都不是很懂,所以一般拍賣師在拍這件物品時也是要做一些介紹,一來可以讓大家知道拍的是什麼,二來價格也可以抬得高一些。
「黃楊木做成的木雕會隨著時間的長久會慢慢變色,從白色到黃色到褐色,這都代表著年代久遠。所以這兩件藏品都如果在場有內行的人,都可以斷代到清明時期。」
小可看向莊老說︰「師傅是這樣嗎?」
莊老點點頭說︰「說是這麼說的,倒底東西沒有在自己的手上掌過。所以他這麼說也沒有錯,但古玩這種東西我們要多看少出手,不然你再多的錢也不夠買啊?」小可馬上點頭,覺得也是,除非是自己十分喜歡。或是白靈需要,不然自己買回來放在白靈那里一點意思也沒有,再說了,這兩個獅子雖然雕得十分可愛,活靈活現,可是自己對于木雕這類東西還真不是怎麼喜歡。以前在農樹的時候,那家的窗不是這樣的木雕,自己那時就覺得這些東西不好看。現在更不要說會去拍了。
舒新介紹後說︰「黃楊木木雕雙獅擺件起拍價二萬。」
小可一听還便宜呢?
婁劍到今天才真正感覺跟在老師身邊有什麼好處了,自己以前雖然拜在莊老門下,可沒多少機會跟在身邊,怪不得大師兄一听到老師要去哪里,馬上就緊緊跟著。自己那里還笑話他,可是後來。看到大師兄越來越厲害後他都沒能弄明白,原來跟在老師身邊是這麼回事啊?
可是以前自己也跟過,沒見老師這樣對自己說過啊?怎麼一個拍賣,老師就教小可這麼多呢?
「三萬」
「…」
「…」
這兩個擺件競爭並不是很激烈,最後以五萬的價給拍掉了,接著是一件瓷器,這一下婁劍就來精神。
拍賣師指著那升起珠那個瓷器說︰「這是一件清朝的八稜豇豆鳥食罐。這件藏品不僅品相完整,而且色彩明艷。可以說是一件保存十分完整的好物件,鳥食罐盛放鳥食的小罐。江蘇鎮江東漢永元十三年(101年)墓曾出土有黑釉器。傳世品中偶有唐宋時期遺物。從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時期景德鎮燒制的種類最豐富,有缽式、瓜式、橫向竹節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各式鳥食罐的一側均有固定用的環狀系。此後各代所燒制的鳥食罐多仿宣德款式。這是一件缽式的鳥食罐,起拍價三萬元。」
他話一說完,婁劍馬上起價︰「四萬」
舒新一听有人拍了馬上笑著說︰「這位先生四萬元,還有比這價更好的嗎?」
莊老在一邊跟小可說︰「古時貴族喜好提籠架鳥,相應的鳥食罐也就成為玩賞之器常伴左右。有一,次參加拍賣的明宣德青花纏枝葫蘆形鳥食罐,雙聯形制仿葫蘆造型,頂部回卷而成一孔,可供穿系,背面看來,就是一個纏繞枝葉的葫蘆,靈秀可愛,設計頗為巧妙,宣德青花瓷器有‘開一代未有之奇’的聲譽,因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于世,成為我國瓷器名品之一。這件宣德青花玩賞的鳥食罐,形制雖小,卻含巧思,尤其蘇麻離青的深翠發色,透過明早期所特有的晶瑩凝練釉面所呈現的效果,顯得越發深靜幽遠、靈秀迷人。據工作人員透露,那件明宣德青花纏枝葫蘆形鳥食罐起拍價在120萬元以上。」
小可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鳥食罐居然也能拍得這麼高的價,果然這個玩古董一點也不比玩賭石差啊。
那自己有這麼一雙透視眼,是不是可以也可以在古玩這一行混得不錯啊?
現在自己差得不就是理論嗎,自己跟著老師多學一點,再多看一點書,那再加上自己的透視眼,古玩,不就是自己的手到擒來?
只是小可沒有想到的,賭石最糟只能算是沒有翡翠,而古玩卻有很多都是假的。
如果說賭石十賭久輸,那古玩是十玩十一輸。
為什麼是十一,是因為古玩里有一件事就是你把自己賣了還幫別人數錢呢,這種事卻是天天都在發生的。
就在莊老跟小說事的這一會兒,那只鳥食罐被一個人以七萬五的價給拍走了,而婁劍卻在一邊頓腳,莊老看了他一眼說︰「不就是一個鳥食罐嗎,跟小可的汝瓷比起來,它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婁劍一听那個心里郁悶啊,汝瓷可是您老在把玩啊,他就昨天看了一眼,到現在都沒能模上一把呢,你老當然開心了,放在您那里,晚上都可以抱著睡,可憐我就是過一把眼癮都沒機會啊。
婁劍馬上說︰「老師,那我什麼時候可以看一眼那汝瓷啊?」
「早著呢。」莊老在一邊說道,自己都才昨天看了一晚,就是看一輩子都看不夠,那有輪到你小子啊?
小可笑了起來說︰「二師兄,我下次再找一件好的瓷器來給你看就行了,你跟師傅爭什麼啊?」
婁劍一听馬上說︰「小師妹啊,你可以叫我婁師兄,也可以叫我劍師兄,千萬別叫我二師兄啊,听著很會讓人想歪啊?」
小可一听笑了起來好吧︰「婁師兄。」
婁劍一听就笑了起來說︰「小師妹啊,這個好的瓷器可是可遇不可求,不是你說想要它就在那里的。」
小可不明白。婁劍馬上把當前的形式給小可分析了一下,原來瓷器這種東西原本就是很難保存的,再加上那些歷史上發生的事,很多珍品不是給摔了,就是在墓里被盜時也破了,所以真正能保留下給擺到拍賣行的其乎是鳳毛麟角,更何況還有很多珍品還流失到了國外。
所以小可說去給他找一個,這個真的是很有難度的。
*****
求收藏,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