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媚兒正在二樓看著r 常的賬目,忽然她感覺到身後傳來熟悉的氣息,想想那個男人每次的惡作劇,她嘴角一笑,雙手向後一把摟住後面人的脖子。
趙無病正想給她個驚喜,沒想到被這骨靈j ng怪的小丫頭發現了,于是將錯就錯的讓她抱到了頭頂,嘴巴輕輕咬在那柔若無骨的耳朵上,雙手又攀登在那高聳的山峰上。
李媚兒只覺得一陣酥麻襲便全身,隨即就癱軟無力的配合著趙無病的侵犯……
趙無病從九州商號回到家時,已經是晚上了,他例行的又到父親書房去問安。
趙明軒此時正坐在椅子上,回味著今天兒子帶給他的榮耀與喜悅,當他抬頭一看兒子正站在眼前時,連忙收回了心情,笑著說道︰「去你爺爺那報過喜了?」
「去過了,父親」
「今天怎麼沒看完別的考生考完就走了?對自己這麼有信心?」趙明軒站起身來問道。
趙無病笑了笑︰「我就知道,我不看完比賽,你也會把結果告訴我,所以就沒在那耽誤功夫。」
「後來騎sh 比試出了幾個全中的?」他接著又問道。
趙明軒听兒子沒太過高的估計自己,欣慰的點點頭︰「總共出了三個十箭全中,不過那兩個用時比你長,所以你暫時還排在第一。」
趙無病听完起身剛要告退,趙明軒從背後叫住他︰「你就不想知道明天的考題是什麼嗎?」說完他笑了笑。
趙無病回過頭嬉皮笑臉的說道︰「想知道考題還不容易,你這段時間一直在看一本書,而且還把它放到書案顯著的位置,不正是想讓我看到嗎?」
說著他指了指書案上的書——《秦末列傳》。
「那本書我早看過了,明天策論的題目應該是對書中的某個戰役的論述吧?兒子回去睡覺了,父親也早點休息吧。」說完趙無病逃出了書房。
趙明軒看著兒子的背影一邊搖頭一邊嘴角露出了欣慰笑容︰「這都被你猜出來了,臭小子,真是越來越狡猾了。」
第二r 的策論移師到內場,由前一r 考試的前100名參與,當r 策論結束由主考官閱卷,結合前一r 總成績取前50名參加次r 的殿試。
趙無病看著一個個都愁眉苦臉的考生,心里不由得一陣好笑,讓武夫動筆桿子還真是難為人呀!
科舉制度雖消除了以前世家子弟直接入仕途的弊端,使得普通百姓有機會步入官場,但太多的條條框框始終扼殺了一部分又天分的考生。
趙無病不由得想起前一世的應試教育和那萬惡的高考制度,它們不是也泯滅了無數的天才嘛。
當趙無病拿到考試題目的時候,不由得偷樂,但同時也陷入了糾結之中。
考題的題目還真和父親書案上那本書有關,《逐鹿中原有劉項、突生變故諸早逝、飛來橫禍若不還、楚漢之爭何天下》。
作為後世之人,趙無病知道劉邦滅項羽是個歷史的事實,但這一切都在自己對那段歷史的造訪後戛然而止了,而留給這一世人的對那段戰爭的猜想卻一直未停歇過。
趙無病這一世小時候看過的無數史書中,都認為如果劉邦和項羽不在那場意外中死去,歷史的最終定格將會使楚滅漢。
他的腦袋蜷伏在考場的桌案上︰「是還原這段歷史,還是隨波逐流的按這世人的觀點去附和一下呢?」
趙無病的腦中不由得想起歷史上某些不負責任的史學家和現代的歷史學家們,他們在找不到某個未知歷史年代的資料後,就隨意的進行猜想和意y n,最後那些東西竟然還能堂而皇之的,被寫進了教科書里荼毒下一代。
「去他媽的,不管當不當得上這個狀元了,還是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吧」趙無病想完,在卷子上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他從鴻門宴之前劉邦項羽的軍力比較,到兩軍將領的對戰實力,再到劉邦項羽的x ng格分析以及天下百姓中的傾向進行全面的論述。
「楚雖數倍于漢軍,但漢將強楚將弱,霸王勇猛然無謀且不得民心,沛公雖無勇然善御人……論天下之勢,楚必亡、漢必興。」
出了考場的趙無病有些茫然,他不知道今天的這個決定是對是錯,是否會辜負了爺爺和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前程,但他的內心卻無悔的說出這個事實。
武舉的策論評閱為防止世家之間的舞弊,造成選材之中的任人唯親,所以從先帝起就采取了糊名閱卷制度。由兵部、禮部官員組成的閱卷官先進行初閱,然後再把優秀的考卷推薦給主考官,再由主考官最後對考生成績作出排定。
秋r 的午後依然悶熱,閱卷的官員們一邊手搖著扇子,一邊不停的翻閱著考卷。
一個閱卷官一邊擦汗一邊嘟囔著「這屆送來的考生素質也太差了吧,你看看這個,總共寫了100多個字,竟有一半的錯別字。你再看看這個,錯別字倒是沒有,也很工整,但也不能把史書都抄寫下來呀,這也太沒節c o了吧,你怎麼也得寫點自己的觀點吧。」
旁邊的一位考官插嘴道︰「我這也看了十多篇了,就沒一個能登大雅之堂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按史家的判斷進行總結。」
重任正一陣埋怨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兵部的閱卷官高聲喊道︰「我這里終于有一個能闡述出不同的論點的了,諸位大人請看一看。」說完他把那位考卷傳給旁邊的官員。
那閱卷官看完後一邊捋著胡子一邊點頭道︰「雖然上面的論述與史家的猜想有大相徑庭之處,但對于兩軍將領的作戰實力,領軍人物的x ng格分析,以及天下百姓民心所向等方面進行全面充分的論述與分析。」
「是篇好文章呀,尤其是這字寫的更好了,頗有書法大家之底蘊,我看這個考生很有文舉人的風采呀,這個有資格拿到主考大人那里作最終的評定了」。
趙明軒看著一個個閱卷官傳上來的考卷也在不住的搖頭,雖然這卷子中有些不乏文采出眾的考卷,但他們都導向一致的推崇史家的觀點。
作為一個將軍,趙明軒也通過史書對那段歷史進行過了解,但就雙方軍力,將領的實力以及兩個領軍人物之間的個人魅力的權衡,趙明軒始終認為漢軍在經歷短暫的休養生息後必將戰勝楚軍,最終奪取天下。
但這只是他一家的論斷,與史家的推斷更是謬之千里。所以他將這個作為策論的論題,想看看有沒有和他一樣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