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華容這般模樣,衡嘉帝不由地有些生氣,華容向來高傲,從未替任何人求過情。舒愨鵡今日竟然為了一個女子,這般屈膝求情。
但見他如此執著,衡嘉帝只好強忍心中的怒火,撇下一句「賜婚之事我心意已決,你好自為之吧」之後,便走了。
衡嘉帝走後,華容在涼亭之中發著呆,直到宮門快要關閉,華容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容府。
如若讓唐錦瑟知道了這突如其來的賜婚,她會怎麼想,又會生出什麼事端來?華容猜不到答案。
當華容心事重重地回到容府之後,卻發現唐錦瑟不在王府。
華容回來之時是連宮門都快要關閉了,早色早已暗了下來,可唐錦瑟居然還未回府。華容詢問容府的下人唐錦瑟是何時出府的,下人如實回答,是午膳之後出門的。
听完下人的話,華容突然變得焦躁煩悶了起來,雙手緊緊地我這椅子的扶手,一言不發。
在皇宮中衡嘉帝的那番話,就已然令華容焦頭爛額了。而現在華容回到府中,看到唐錦瑟竟然到這個時辰還未回府。更加變得惱怒起來。衡嘉帝本就對唐錦瑟不滿,有了替華容另娶的打算,唐錦瑟現在還是這般不知悔改,華容怎麼能不心急。
而此時的唐錦瑟,還在沉迷于街市中的花燈不可自拔。
唐錦瑟不是沒有听進去華容的話,這幾日來唐錦瑟確實改變了很多,很少出府,也在府中學起了女紅,練起了書畫,但只有自己明白,那種日子她過得一點都不快樂,但為了華容,她願意慢慢去適應。
可明日就是八月十五了,按照是一定會在宮中舉行家宴的,唐錦瑟只是想再看看京城這繁華的燈市。等日後華容繼位之後,自己便再無這樣的機會了。
直到燈市上的人群慢慢散去了,唐錦瑟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容府。
而剛剛進入正廳,唐錦瑟就看到了華容面色鐵青地坐在椅子之上。唐錦瑟也知自己今日回府的時辰確實有些遲,于是便依偎在華容的身旁,滿臉笑意地撒嬌。
可在正廳等了數個時辰的華容怎還可能有好心情,看到唐錦瑟這般嬉皮笑臉,便更加惱怒了。
「唐錦瑟,你到底有沒有把我說的話听進去?」華容強忍著怒火,嚴肅地問著唐錦瑟。
唐錦瑟見華容這般不解風情,逛過燈市之後的好心情全無,把臉別過一邊去,回答到︰「我只是今日出去看到花燈一時忘了時辰而已,我已經改了很多,出府的次數也少很多了,你到底還要讓我怎麼做?」
華容被唐錦瑟這麼一問,之前的煩悶情緒徹底掩蓋不住了,說話的音量又高了些,道︰「唐錦瑟,你這樣整日只想著野在外面,怎麼能成為一國之母?」
听到「野」這個字,唐錦瑟徹底愣住了。
唐錦瑟因為出身就帶有奇毒,從小就被逍遙侯送去西毒門。
她從小就是听著一些自已高貴的同門嘲笑長大的,說她是沒人管的「野孩子」。
唐錦瑟自己也知道,自己從小沒有受過家中娘親教導的三從四德禮儀,這在唐錦瑟的心中本就是最遠被人提起的陰暗角luo,而華容這話,深深地刺傷了唐錦瑟,將唐錦瑟內心中掩藏最深的傷口處狠狠踏過,瞬間血肉模糊。
唐錦瑟強忍著委屈,面無表情地說︰「既然,太zi覺得我無成為皇後的德行,那不如太zi就另娶別家女子吧。不過,我唐錦瑟也不稀罕這皇後之位。」說罷,便頭也不回地走了,而她卻沒有回她和華容共同的廂房,而是又回到了自己的屋內。
現在的華容也被氣得發抖,他瞬間感覺唐錦瑟根本不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身上有多大的壓力。
于是,兩人就這麼不歡而散。
翌日。
一上午華容和唐錦瑟都沒有踫面,在這次的爭執中,他們彼此都沒有消氣,都認為自己十分委屈。
午膳之後,華容讓下人去叫唐錦瑟起chuang梳妝,是該準備進宮參加晚宴了。
衡嘉帝已然對唐錦瑟不滿,這次應當好好準備才是,如若出了什麼紕漏,怕是衡嘉帝更會以此為契機,再向華容提起賜婚一事。
不一會
兒,去叫唐錦瑟的下人回來了,可卻未見唐錦瑟的身影,下人回華容的話,說唐錦瑟身子不適,就不赴今日晚宴了。
華容听完這話,眉宇緊蹙,臉色難堪,雖然不說話但那股氣場著實駭人,把一旁的僕人都嚇得跪在地上了。
每年的八月十五家宴,是皇宮內必辦的筵席,所有的皇室子嗣和朝中重臣都會到場,唐錦瑟就算再生自己的氣,也不能這般不顧大局啊!
華容本想去唐錦瑟屋內和她講明道理,把她叫出來,可走到一半的時候還是折回了。
算了,與其讓唐錦瑟在晚宴之上和因為和自己吵架生氣出什麼差錯,還不如就讓她安心待在容府。
所以,華容便獨自起身去了皇宮。
但華容不知道,唐錦瑟不是因為賭氣不與華容赴宴,而是因為自己是真的生病了。因為昨日與華容爭吵,唐錦瑟一路抹著眼淚,那時夜已深,夜風又急,所以唐錦瑟便患了傷風。
這時的唐錦瑟,正在chuang榻上瑟瑟發抖。,唐錦瑟差下人去回了華容,說自己身子不適,而直到華容離開容府,都沒有去看望她一眼。
道一定是華容還在生自己的氣,她沒有流淚,只是覺得很失望,在迷迷糊糊中昏睡過去了。
進入宮中,眾人紛紛詢問華容為何不見太zi妃,華容只好硬著頭皮說唐錦瑟突發頑疾,不適宜進宮。
衡嘉帝見華容眉間暗淡,大概猜到發生了什麼,便問︰「難不成是錦瑟知曉了我要賜婚一事,與你吵鬧賭氣,不來參加家宴了不成?」
華容趕忙搖搖頭,藏起自己不悅的表情,回答到︰「啟稟父皇,錦瑟只是身子不適,賜婚之事她還尚未知曉,但兒臣也請父皇三思,兒臣實在不願娶替他女子為妻。」
華容這樣解釋了,但衡嘉帝似乎並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