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回京之前——
第729章回京之前
「應州既大捷,聖駕卻遲遲不歸,反倒在京城搞風搞雨,莫非皇上……」周經一直覺得自己很無辜,每次他都試圖置身事外,只是做些牽線搭橋的活兒,可偏偏每次都被卷入了核心,正德朝最大的這項y n謀也不例外。[本章由網友為您提供更新]
如今清算在即,他也是最不甘心,僥幸心理最強的一個,總是覺得正德遲遲不歸,而且不放消息是另有深意。國家大事還是得靠士人才好,那些書院出身的人做小吏還湊合,真的談到政略方針,終究是比不上正途出身的士子的,書院那兩個主事的副校長就是明證。
所以,他覺得正德現在是在敲打他們,通過懸而不落的清算,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煎熬,讓他們印象深刻,最後效法魏武帝曹c o,焚書信,給大伙兒來個既往不咎,這才是成熟的政治手段。
「伯常此言差異,皇上的x ng子雖怪,卻稱不上梟雄,哪里會有這許多算計?那謝宏智略雖深,也很少遵循正道,何況,他y 以書院學子取代儒家士子的心思已然分明了,又哪里會搞得這麼復雜?」王鏊有些不耐煩的反駁道。
「以下官之見,近衛軍徘徊大同不歸,其意恐怕是在西邊啊。」閻仲宇附和道。
「連這都算到了?」周經倒ch u了一口冷氣,「除了去年請餉那次之外,楊應寧明明從來都沒有明確表示過政見,連我等都無法確定他意向如何,皇上怎地就……」
「那謝宏最厲害之處並不在于他智謀有多高,而是他的謹慎。」
王鏊語帶自嘲,恨恨道︰「只要有一絲危險的苗頭,甚至苗頭還沒l 出,他就會打起十足的j ng神應對,我等多番謀算落空,皆因于此。眼下,楊應寧若是順應時勢就罷了,若是不然,恐怕近衛軍當即就會西向而行,尤其是區區一個三邊總制能夠抵擋的?」
「……」眾皆默然,楊一清這個三邊總制,未嘗不是士黨的手段之一,只不過延綏、寧夏、甘肅三地都很貧瘠,糧餉全靠中原輸送,所以,這三邊只能當做後手,用以呼應,卻不能當做主力。
如今正德在大同巍然不動,別說楊一清本來就在看風s ,就算不是,他又豈敢妄動?天子之名,再加上應州大捷的威勢,而且還有遼、薊、宣三鎮新政的傳聞,若是近衛軍西進,三邊兵馬只會是望風而降,楊一清什麼也做不了,他也不敢做。
「江南事,難道就沒人擔心嗎?」只是十日不到,王瓊便像是老了十幾歲似的,原本hu 白的須發,如今已是雪白,「難道他們以為就憑一個無兵無將的王守仁,就能壓制住寧王的十萬大軍嗎?」
逃亡失敗給了老頭很沉重的打擊,這些日子他也是反復在琢磨破局之法。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正德急急率軍回返,在京城大開殺戒,j 起天下憤怨。同時,寧王在江南勢如破竹,直取南京,b 得正德不得不親自南征。而後以楊一清這樣的封疆大吏為首,天下士人紛紛響應,讓正德首尾難顧,進而奠定勝局。
可正德窩在大同不動,這謀劃就徹底落空了,北方數省,皆有緹騎壓制,縱是有義士不顧生死,終究也難成氣候,只有西陲邊鎮尚有可為。結果大勝之後,正德卻絲毫沒有飄飄然,反而冷靜的駐軍大同,以壓制西陲為優先考慮,讓他的謀算再次落了空。
和江南世家一樣,京中大臣的力量不在自身,而是在于他們遍布天下的潛勢力。這股勢力之大,足以動搖天下,可很少有人能將其應用自如,因為沒人有這樣的統率能力,想要發動,契機就很重要。
元年之時,由于雷火之夜後的清算,士人們都感覺到了危機臨頭,所以,全天下都掀起了倒謝的l o。現在就難了,有應州大戰的威懾力在,若是沒有契機,大多數人只會觀望而已。
王瓊其實是有些慶幸的,京畿周邊大雪封路,給南北消息的往來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因此,應州大捷的消息還沒有傳到江南,並不會影響寧王的進展,還能有些盼頭。
只要寧王成了氣候,自己這些人就算死,也能死的有些價值,會成為挑起天下反lu n的契機,日後也會有人給正名。
所以,和歷史上那個一直自詡提前識破寧王y n謀,而且慧眼識英才,派了王守仁去江西,有平叛大功在身的兵部尚書不同,如今的王瓊,正急切的盼望著,王守仁有個三長兩短,或者馬失前蹄什麼的。
歷史上他打的算盤很完美,寧王勝了,他頂多就是識人不明;若是寧王被平了,他也可以借著王守仁,佔一份功勞過來,正是個兩面下注的政客之謀。現在,他就只能孤注一擲了。
m n簾一卷,一股寒風裹著一個人影,直沖進來,吹去了剛剛聚起來不久的溫暖氣息,讓在場的眾人都打了個寒顫。
眾位大人心情本就不怎麼爽朗,被人這樣一沖撞,多半都是有些惱怒的,只是如今是非常之時,進來的人也不是那種可以隨意呵斥的下人,他們也只能按捺住心中的不爽,並且開始努力壓抑心中涌起的焦慮了。
「許部堂,你這是……」
「王閣老,大事不好,江南有消息傳過來了,如今已經傳開了!」許進帶來的不光是寒風,還有比寒風更冷的消息。
「江南的壞消息,莫非寧王已經……」王鏊還算沉得住氣,跟謝宏做了這麼久的對,經歷了那麼多跌宕起伏,他的抗打擊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了。
「最終如何還不知道,可寧王的頹勢卻已經表l 無遺了,江西諸府群起討伐,聲討者極眾,出兵者也不乏其人……」許進神情冷,語氣冷,語意更是冰寒,
「江南眾世家組織起了一支萬人規模的義軍,以十艘炮艦為先導,經海路,入大江,南京一戰,盡殲寧王水師,王明仲溺水而亡……隨後,南京又有數萬兵馬加入討伐大軍,逆流而上,兵鋒直指安慶,而寧王,如今正在前往安慶的路上……」
消息並不是全部,只是到南京水戰就結束了,但最終的戰局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哪怕是僥幸心理最強的周經,這時也是面如死灰,再說不出半句話來。
「去休,去休,事已至此,各位,還是各自回府,早做安排罷……」沉默良久,李東陽突然長身而起,語帶蒼涼的說道。
還能如何呢?潛勢力本是士人們的利器,輕易不得動用,也用不了,可在謝宏和王守仁手中,卻是應用自如,而且還超常發揮了,只能說是望塵莫及了。李東陽的話說的也很清楚,再議論下去也是枉然,莫不如趕快處理後事為好。
「……」士黨最後一次合議結束了,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思,眾人離開了文淵閣,靜靜的等待著命運的判決。
……
「大哥,刀削面配豆沙包,這吃法相當不錯哦。」
「雖然有點怪,不過二弟你喜歡就好。」
「蓨面,黃糕,涼粉,粉皮……這些都吃過了,你看我都胖了,現在總該回京城了吧?」
「不著急,你吃夠了,弟妹還沒吃夠呢,而且外面又下了大雪,還是再等等的好。」
「大哥,咱們到底要在大同呆到什麼時候啊?寧王叔在江南造反,搞得生靈涂炭,我一想起來,這心里就難受啊,要是不快點去平叛,百姓還得多吃多少苦啊。你要是擔心西面的話,不如咱們先去延綏?」
一直待在大同城,朝臣們固然心驚膽顫,其實當事人也不怎麼請願,吃遍了大同的小吃之後,正德每天都在催促著謝宏。對于閑不住的朱厚照同學來說,不管是下江南還是西征,都比悶在大同強。
「再等兩天,看時日,楊大人也應該到了,等他一到,咱們就可以往回走了。」歷史上的楊一清,是在誅殺劉瑾之後,才正式進入正德的視線的,其後兩人的關系很不錯。正德下江南時,正是由于楊一清的建議,才變更了路線,然後就出了意外。
本著寧殺錯也不漏過的原則,入駐大同後,謝宏就已經往寧夏傳了命令,現在只等著對方選擇了。
「我說二弟,你跟弟妹新婚燕爾,不是應該如膠似漆的才對嗎?這寒冬臘月的,著什麼急趕路啊?」
「良nv比我還著急呢,她想趕快回京城,嘗嘗n i油蛋糕和冰j德滿懷憧憬的說道︰「大哥你這次可別忘了,等舉行婚禮的時候,我要你說過的那種大蛋糕,十層的那種!然後我還要去旅行,度蜜月,就跟你當初一樣。」
「大蛋糕是沒問題了,旅行就算了吧,你這麼著急做什麼?再等幾年不好嗎?」謝宏恨不得ch u自己一個嘴巴,沒事說那麼多lu n七八糟的東西干嗎?十層的蛋糕誒,那不是要累死人了?
不行,回去之後,我一定要多培養點蛋糕師傅出來,家里那幾個小饞蟲就已經很要命了,現在又多了倆更邪乎的,怎麼受得了?
「而且,明年年初,倭國的那個天皇也應該來了,你好歹得接待一下啊,哪能自己跑出去玩呢?」
「他會來嗎?光是听這個名頭,就知道倭國人有多不自量力了。」正德不以為然的撇撇嘴,「天皇誒,听起來很偉大的樣子呢,誰能想到他只是個小島國的皇帝,而且還是有名無實的那種?」
「總是有辦法的,伯安兄那邊若是順利的話,他很快就會到的。」謝宏信心十足的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