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46章 海政四策

「皇上萬歲!」

「海禁確實是弊政,新海政一定要實行,侯爺,小人願效首倡之力。」

「如此善政,小人也願……」

群情洶涌,背靠強大的靠山做無本生意,世上再沒有比這更賺錢的買賣了,不做還等什麼?從前那些小打小鬧的海貿跟這生意比起來,簡直都弱爆了,誰還記得那點蠅頭小利啊?

大明是天下最強的國家,侯爺的艦隊同樣是世上第一,而南洋的財富全然不在倭國之下,甚至猶有勝之。廣、閩兩地進行貿易的對象,不過是一個呂宋而已,可大伙兒都知道,呂宋只不過是南洋一隅罷了,滿刺加,滿者伯夷,安南那些國家都在南洋的範疇之內。

這些地方的出產多著呢,黃金、香料、象牙、珍珠,江南人不是不知道南洋的財富多,只是從前一直盯著眼前這點利益,無暇,也無力去向南洋開拓罷了。

正如先前那個老成者的顧慮,沒有靠山的話,海盜、當地土人這些,都是以個人之力難以逾越的障礙,所以南洋貿易的規模一直不大,在南海混得風生水起的許家兄弟,也是一直惦記著要去東海。

「侯爺,小人敢問,這s 掠證要如何獲得?」這些家主也沒只顧著高興,很快就有人冷靜下來,開始思考細節問題了。

「南洋的s 掠證是最容易的,只要趕在第一時間上疏朝廷,就可以領到,其他地方的,就要用貢獻度來換了,楊千戶,你給大家解釋解釋吧。」簡單解釋了兩句,謝宏又坐了下來,抬抬手…示意代言人楊敏繼續。

听了這話,眾人心中都是安定,換在以往,上疏這種事還是很有風險的…尤其是做馬前卒的人,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卷入政爭的漩渦。那里面最是看重實力,實力不足的話,最後的結局只能是粉身碎骨。

可現在卻沒有任何壓力了,江南為首的那些世家都已經煙消雲散,朝中也是皇權佔了上風,上疏唯一的風險就是在士林中留下罵名。但誰會在乎呢?

休說皇權正如日中天…完全看不到衰落的傾向,就算不是,席卷了南洋的財富之後,江南勢力也將比過去更加龐大,只要有了足夠的權勢,哪里還需要怕那些刀筆吏呢?

「貢獻度就是各位對大明朝廷的支持程度,其中主要分為幾個部分,第一是對朝廷政策的擁護程度…比如上疏開海,比如去年京城的募捐行動,都屬于對朝廷的貢獻……」眾人對視一眼…心下都是了然,義民牌和s 掠證,叫法不同,可骨子里確實是一樣的東西。

通過義民牌,北方的新進海商介入了倭國,那里離大明更近,所以用新手就足夠了,采取的對策也相對溫和;而南洋卻相對遙遠和復雜得多,采用的手段也是爆烈得多,只有他們這些老手才能以最快的速

同樣的政策…因地制宜的加以變通,就成了大善之政,冠軍侯機變無雙的名頭果然不虛。

「其二,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那就是納稅額。商貿之稅乃是國家富裕的根本…今後,對外貿易的稅款將會統稱為關稅,內貿的稅則和工業一起,統稱為工商稅……納稅的多少,朝廷和總督府會分別記錄在案,加以匯總,得出個人總體的貢獻度。」

「商稅?」楊敏的話引起了一些人的疑慮,讓他們顧慮的不是關稅,而是商稅,依大明律,商稅是沒有的,享受慣了免費的待遇,一時間難免有些不好接受。

主要也是因為謝宏的態度十分隨和,會議一直都是以商討的形式在進行著,所以眾人也都沒有初來時那樣戰戰兢兢了,于是,逐利的本x ng又冒了出來。

「又提那老黃歷,」楊敏還沒來得及開口,就已經有人語帶不屑的反駁了,「現在和以前能一樣嗎?沒有朝廷設立總督府,派兵鎮守,去南洋發財有這麼容易嗎?朝廷高薪厚俸的養著官吏,又要養兵造船,不收稅,這錢又要從何而來?真是沒見識。」

「可不,收商稅也是好事,朝廷有了統一的法度,以後穿城過卡也沒那麼多絹子了,說到底還不是一回事?而且今上仁厚,收的稅也不多,里外里倒是咱們自家賺到了。」

「就是,就是,依我說啊,這事兒還可以………………」

其實在場的多半都不是商人,至少明面上的身份不是。有功名在身的士紳名流們本來很少這樣直接談論商賈之事的,不過,冠軍侯爺已經開門見山了,誰要是還拿那個喬,就是給臉不要臉了,所以眾人的說話都直白了不少。

稅和朝廷的關系,這群人也都是門清,從前是站在士人階層一邊,自然是沿用官僚們的那套‘天子不與民爭利,的說辭。

現在呢,人沒變,身份卻變了,很多人自己都沒察覺到,從進了會場開始,他們就一直被牽著鼻子走,不但立場變了,心態變了,甚至連所屬的階層都變了,從代表士人的官僚階層,變成了擁護新政的工商業主。

要不怎麼說,江南才是真正具備成為輕工業基地的地方呢,單就這里人的觀念來說,也同樣比北方強得多了。畢竟這里有唐宋的積累,大明開國後的發展,同樣也不遜于前朝。

所以,那個心存顧慮的人一開口,就j 起了一片反駁之聲,這些人說的道理,和謝宏主張的並無二致,甚至在很多細節的地方,想的比謝宏還周全,這也算是術業有專攻的具體體現形式了。

該說的都被別人說了,楊敏倒也省了事兒,他也不催促,只是等場面自行安靜下來。侯爺說的有道理,接受自己討論出來的結果,總比接受別人的命令來的容易,反正都是一回事,侯爺又從來不在乎這些虛名。

「各位既然都贊同,那此項政策就此確定,楊某就接著說了。」

楊敏環視一圈,見無人表示有異議,于是繼續說道︰「其三,就是以遠洋開拓來換取貢獻度,只要探索了未知的領域,就可以用海圖、礦藏分布圖、地圖等資訊來換取貢獻度,探索的地方未知程度越高,離大明越遠,資料越詳細,能換取到的貢獻度就越高。而且,除了貢獻度以外,對有特殊貢獻的人,朝廷將不吝高官厚爵,以酬之。」

「嘩!」一片嘩然。功名利祿,功名是排在前面的,因為這是根本x ng的東西,只要掌了權,就可以得到利,誰能不心動?

「其四………………」楊敏這邊滔滔不絕,眾人卻也不覺不耐煩,盡管除了s 掠證之外,這貢獻度能做些什麼還不清楚,可是,冠軍侯既然親自到場,擺出了這麼大的陣仗,總不會是逗大家玩來了。

依照這位侯爺一貫的作風,這玩意肯定是多多益善的,獲取的途徑當然也是越多越好,所以,眾人都是屏息靜氣的听著。

「擁有s 掠證的船隊,可以對他國目標任意掠奪,此外,還可以有針對x ng的攻擊總督府公示出來的目標,也就是懸賞目標。除了可以按照戰果得到相應貢獻度之外,還可以得到不菲的酬勞………………」

見眾人面上都有疑慮之s ,楊敏微微一笑,直截了當的說道︰「也就是說,朝廷可能會有些不方便要做的事,或者是不想勞師動眾,到時候,就要有勞各位了。」

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反正在場的是沒人听不懂。朝廷不方便做的事情有很多種,比如中秋的那話兒就屬于這個範疇,這次是冠軍侯親自出馬,以後再有不听話的,沒準兒就是現在的在座的出手了。

至于不想勞師動眾,這也簡單,南洋的小國多得很,很多還是向大明上過貢的,雖然這些小國多半沒什麼誠意,在上貢的過程中,也是他們得利更多,可終究有個表面上的藩屬名義。

以侯爺現在擺出來的這個架勢來說,分明就是要徹底征服南洋,不,不光是南洋,以那個開拓計劃來說,侯爺的志向大著呢,否則探索海域什麼的,又怎麼會值得那許多貢獻度?

既然要征服,肯定就不能還用大明原來那套,否則三寶太監當年就已經完成這項壯舉了。以德服人是好傳統,不過,這里面也是有講究的,打一巴掌給個甜棗,這才是最樸素,也最實際的道理。

施恩,須得在打服了之後,就比如自己這些人跟侯爺的關系,還不就是這麼回事?去年倭朝總督府也開出了差不多的條件,可大伙兒頂多也就是動動心,誰也沒實際行動。結果現在再听到同樣的條件,卻是人人歡欣鼓舞。

由此可見,紅臉白臉一起唱,這才是王道,朝廷要事後當好人的話,就得有人在前面充壞人。當然,當壞人也是有報酬的,無利不起早,沒好處的事兒誰會積極啊?所以說呢,侯爺還真是個講究人,而且還是我輩中人。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好處到底有什麼用?

「楊某說了這麼,現在的問題就是,除了換取s 掠證,這貢獻度到底有什麼用呢?」楊敏善解人意的說道︰「下面,我就給大伙兒分說分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