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30章 最犀利的武器

「好,說的好!」

沒等張升開口反駁,喝彩聲就已經震天價響成了一片,即便老頭還有什麼話,也只能被淹沒了。

其實,圍觀的百姓早就想叫好了,怕歸怕,可大多數人對那個天人感應的說法都沒什麼好感,誰樂意頭上有這麼個老天啊?

只是沒人敢辯駁,也無從辯起,畢竟各種災害都是實實在在的,或大或小,每年總會在大明的什麼地方來上幾場。

而大多數人並沒有听出張彩話里的隱喻,可因為他的話通俗易懂,道理也直白,大家都听的分明。至少在冠軍侯身上,士人們主張的天人感應是不怎麼靈驗的,甚至有打自己臉的嫌疑。

無論,是謝宏本身有神異之處,還是所謂的自然科學才是真理…百姓們都是樂見其成的。

若是侯爺得到上天的垂青,並且代表老天爺的意志而來,那麼從他一貫的作風看來,大伙兒就有盼頭了…過上好日子也不是什麼夢想。

天心本仁,在侯爺身上體現的非常明顯。百姓們雖然大多都不識字,也不懂什麼大道理,可眼楮卻是雪亮的,包括在京城之時,謝宏所作的每件事他們都歷歷在目。

沒錯,侯爺的手段確實狠辣,魄力十足,可他從來沒欺負過百姓,看看被他收拾的那些人吧。

原來的錦衣衛番子,別看現在都像模像樣的了,可在弘治年間,那些家伙就沒一個好東西;

五城兵馬司的軍兵,這些人只能用兩個字來概括,禍害!按照職責,他們本就是維持京城治安的,可京城里的治安問題,至少有一半是因這些禍害而起;

然後,侯爺收拾的最多的就是朝中的大臣了,對于這些人,百姓們的觀感有些復雜,心態甚至還有一個轉變的逐程。

老皇爺在的時候,京城沒有候德坊,也沒有路邊社大伙兒對朝政的了解,都是從那些讀書人口中得來的。

所以,盡管生活沒有變得更好,甚至比成化年間還差了不少,物價高了點,貪官污吏也多了點,治安也差了點,可大伙兒還是覺得弘治朝是個好年景,朝中眾正盈朝百姓安居樂業。

當然了,小民們就是這樣的心態,就算沒有切實的感到生活變好,可既然日子還能過得下去,又有人在耳邊宣傳他們也只能認為,心中盼望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漸實現了,哪怕那根本就是鏡hu 水月的一場美夢。

不過,當謝宏到了京城,引發了一系列的風潮之後,他們也逐漸意識到了,想過上好日子,想改變命運想出人頭地方法是很多的。

比起虛無縹緲的眾正盈朝或者夫道理,正德元年發生的改變才是實實在在,看得見m 得著的。

有手藝可以當匠人,和外間不一樣,軍器司里面可沒人歧視匠人,待遇更是優渥,讓人听得眼紅;

手眼明快的可以去當球員,無論是棒球還是台球,只要足夠優秀,就能搏個天子門生的名頭,甚至跟天子同場競技;

有勇力的可以投軍;擅長和人打交道,再有些本錢的人可以經商,不光是珍寶齋的經銷商,還有那呼之y 出的海貿,搏富貴也不再是什麼虛妄之事;

還有影響最大,關注度也最高的書院,不收學費,有教無類,這就是書院的宗旨,比起從前的官學、s 塾不知道強了多少。

一年多過去,百姓們大多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算自己不行,也會把希望放在兒孫後輩身上,否則也不會有募捐的那一幕了。

因此,他們也意識到了,世道有些不同了,讀書人以前說的那些,似乎都不怎麼對勁。尤其是去年八月的那場變亂之後,每個被誅殺或者罷官的人身上,都有著諸多的罪名。

那些不光是罪名而已,而是切實的罪過。

殺人之前,犯官罪名都在法場被公示了出來,而且還有不少苦主被接到了現場,讓京城人印象最深刻的,無過于前左都御史張敷華之子的那一樁了,在鬧事驅車而行,撞到女童,然後數次碾壓而過,受害者血肉模糊,當場不治。

這是何等凶殘的行為,當案犯張樹和授首時,女童父母哭的聲嘶力竭,眼中卻飽含欣慰的那一幕,深深的刻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這些,就是所謂的士人,他們自稱正人君子,國家棟梁,表面上都是道貌岸然,可s 底下卻欺男霸女,無惡不作。

在那些羅列出來的犯官名單中,不乏所謂的中興之;在長長的罪名中,卻也不乏各種令人發指的罪狀,只有人們想不到的,沒有官僚們做不到的,貪官污吏在其中都算是罪名最輕的了。

看到了這一切,百姓們心里的槽弦終于斷裂了,對士大夫們的質疑越來越多,並且在前徹底爆發了出來。

眼看遼東遭災而不賑濟,眼見遼東百姓將餓殍遍地卻欣然大笑………………在官僚們的心中沒有小民的位置,甚至連國家的概念也很模糊,他們在乎的只有自家的權勢和財富。別說所謂的君子了,這些人能不能被稱之為人,恐怕都值得商榷。

所以,京城的百姓拋棄了士人,改變了信仰,他們堅信…信皇上,信侯爺,就能過上好日子!

若侯爺代表的是天,那麼就是天心仁慈,傾覆那些以士人為名的蠹蟲;

若自然科學是真理,那更好,京城人都知道,書院里很多學院教的都是自然科學,只要想學,就能擁有和侯爺一樣的本事,在侯爺麾下,為皇上效力。

因此,張彩的表現得到了無數人衷心的喝彩,他心中也是大喜,知道自己這一著押對了。

他的快樂當然也是建立在對手的痛苦之上,听著這震耳y 聾的歡呼,張升和與他同來的那些大儒們就只能顫抖了。

在來之前,他們已經預想到了,這場學術之爭將會異常艱難,謝宏本來就喜歡搞y n謀詭計,這一次又是謀定後動,士人這邊應付起來當然不會輕松。

所以這次來的大儒中,除了張升,並沒有朝中的重臣在。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那些人都持重慣了,當然要先行試探,然後再從容定計出手,以避免風險了,要是一開始就出動了大學士,然後弄個灰頭土臉,那後面的仗還用打嗎?

張升設想過,對方可能會動用番子,宣講時若有士人反駁,他們就會直接抓人,儒家搞學術之爭的時候就是這種套路,董仲舒當年走的就是上層路線,並就此奠定了這個模式。

現在的這種,也就是張彩出頭,和士人進行辯論,張升對此也有預計,不過他並不怎麼擔心,謝宏手下人才不少,可讀書人卻不多,而自己這邊,哼,天下士人何其多也,豈能在辯論上輸人一頭?

上次的朝會中,皇黨雖然取得了上風,可張升卻沒在意…那是因為有皇上那個黑哨在搗亂,否則的話…士黨這邊又豈能輸于人?就算今天也有皇黨出現,可他們總不能把皇上搬來這里吧?

正因為認定了謝宏會采取暴力手段,所以,盡管意識到了種種困難,可張升還是來了,懷著滿腔的j 憤和不平,打算在天下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錚錚鐵骨,以求留名青史,為世人代代相傳。

嗯,他甚至連就義前的口號都想好了,可千算萬算,他也沒砷想到如今的這種局面,正德那個黑哨的確不在,可輿論還是一面倒,整個京城似乎都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山洪海嘯般的歡呼聲,仿佛驚濤駭浪般迎面撲來,張升覺得自己就像一葉扁舟,在天地之威面前,只剩下瑟瑟發抖的份兒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到底要有何種蠱hu 人心的本事…才能做到這種程度?張升身上顫抖,心中茫然,一時間也是呆立無語。

除了輿論的倒向,其實張彩的質問也很難反駁。

對百姓們來說,張彩列舉的兩種可能x ng都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可對張升來講,這句質問的兩邊就都是陷阱了。

身為大儒,又是高官,他心志堅定的很,雖然對天地也保持著敬畏,可卻不是盲目的相信董仲舒那一套,因此他並不在乎張彩話語中的恫嚇。

可若是要反駁的話,他要麼就得承認上天垂青謝宏,要麼就得認可自然科學,否則就只能胡攪蠻纏了。

這招老張升倒也拿手,他為官這麼欠,金鑾殿上也哭過百八十回了,每次一趴下去,連金鑾殿有沒有換地毯,他都能聞出來,可見他的功力之深厚。

可在這樣的氣氛下,想讓人听到自己的聲音都難,張升並不會天真的認為,自己還有胡攪蠻纏的資格。

要知道,現在他面對的可不是寬厚仁慈的弘治,而是刁鑽古怪的正德,和被謝宏徹底蠱hu 了的京城百姓,哭?那只會給人留下笑柄罷了。

望著高踞台上,春風滿面的張彩,張升心中悲愴,他明白了,這場學術之爭的基調就是文斗,盡管謝宏那邊的人才比較少,可他們手中有著最犀利的武器,那就是遼東的那場天災!

當日無數士人都因此而歡欣鼓舞,堪稱士人們手中的利器,而現如今,就和之前那些事一樣,避件武器又反刺過來了,而且通過民心的磨礪更加鋒利,刀刀見血…讓人無從反抗,心如死灰。(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