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對抗多日,美國人終于吃不住國內外的壓力了,雖然這個世界是拳頭大的說話響,但是當今和平時代,即便是美國也不能說是用自己的蠻橫,不講理地壓服世界其他所有國家。雖說這世界不是有理走遍天下,但沒理寸步難行倒是真的。

事到最後,克林頓不得不親自出來滅火︰「……美利堅合眾國是一貫推崇和平友好與世界上所有國家相處的,我們即便是跟一些國家存在分歧,但我們仍舊會尊重所在國的利益和意志的……」

這件事實在是辦得不漂亮,克林頓的支持率在國內一路走低,跌破了40%。由此克林頓也驚覺到自己可能不像自己想象中那麼能于,而在國際戰略布局上,他還是比老奸巨猾的老布什差上一籌。他想要建功立業,反而在秘魯、索馬里和韓國屢屢受挫,這讓他的信心嚴重受損,開始有點質疑自己的方略。

「也許是時候把注意力轉回到國內來了」《紐約時報》一篇社評以此為題,提醒克林頓如果自己還是如同不成熟的青少年一樣不停地在外滋事,那麼他的選民將會對他十分失望。現在美國國內經濟的情況並不是特別如意,雖然美國趕上了第三次技術革命,但處于第三次技術革命最前端的是中國,憑借著大量的生產能力和完善的工業體系,中國開始近乎無限量地為世界提供3產品,並以此為主要增長點,推動經濟如火山噴發式地迅猛增長。

美國第一第二傳統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瓶頸,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一些老牌的制造企業因為無法與中國商品競爭,或者無法與本國品牌在中國的代工返銷競爭,只能是紛紛倒閉。這就造成了不少的美國工人下崗失業,美國就業率連續走低,使得美國經濟的紅燈頻閃。

原本位面中,中國制造是在2l世紀之後才慢慢追趕上來,撐起世界工廠的位置的。那個時候,美國經濟其實已經經過了克林頓時代的繁榮,順利完成了經濟轉型,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已經穩穩壓過第一第二產業,美國人也習慣了用一個個花俏的概念,讓全世界其他國家給自己打工,然後自己坐收利益。華爾街的銀行家們簽一錢支票本,大量的現金就出現了,那時候中國制造雖然強勁,但是實際還是于苦力活兒的命。

可當今位面,情況已經是大大不同了。憑借齊一鳴的大力推動和支持,中國制造提前多年已經開始佔據世界主流,加上靈活而且主動的營銷策略,中國人願意往非洲草原上去,賣給那些光著腳的土著人皮鞋,也願意鑽進熱帶叢林中賣給當地人柴油發電機,歐美的主流市場更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中國生產的生活必需品。憑借著自己的巨大優勢,中國商品的銷售額已經不是在翻番了,而是成指數級地在成長。中國人太多,工廠也多,體系健全,基礎設施完善,所以這股力量被整合起來後,不僅能夠很好滿足國內的需求,動輒增加產能供應國外跟玩一樣。

在歐美國家,甚至日韓等地都已經習慣了保持工作在八小時甚至六小時以內,生活質量要比工作更加重要的觀念時,中國人雖然一方面在保證自己的勞動者權益,而一方面又依靠更先進的管理模式,用大強度的三班倒,最優化資源分配等模式,不斷地刷新著自己的制造能力。

可以說此時的國人,有點類似于解放後國家草創的那一代人了,大家都是相當勞累的,但也是十分充實的。

這樣的可怕國家讓歐美發達國家如何競爭?在技術上雙方沒有明顯差異,資源成本和制造成本上只能是中國更低,而且中國人的經營策略也明顯更具侵略性。若是跟另一位面一樣發生在2l世紀後,美國人還不會受到那麼大沖擊,可是此時是九十年代初,美國人的產業轉型還沒有完全搞定,只能是被中國商品沖擊得更加疲憊。

設想**十年代日韓等一批新興國家的崛起,在加上石油危機之類的元素,讓美國就爆發了一輪經濟蕭條,而現在以中國的體量橫空出世,沒把美國弄得半殘已經是相當幸福了。

美國已經連續多次上調了中國產品的關稅,因為中國也是關貿總協定簽約國,所以美國的行為已經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遭到了關貿總協定的斥責。可是美國也沒有辦法,只能撐在那里,一方面用關稅壁壘、綠色壁壘以及各色名目的壁壘,阻擋中國商品的入侵,而另一方面,一些美國經濟類報紙甚至開始打起了民族主義的口號,請求美國人不要購買便宜的中國貨,為了保證本國就業購買美國貨。

可是,美國居民也不傻,同類產品中國商品便宜的話是美國產品的一半,就算貴也一般只有美國商品的83選用中國商品自然生活成本就低。當然也有一些商品是反過來的,比如中國制造的最新一代的p最新的手機,這類電子產品因為中國產品的性能要領先于美日產品,所以價格上也要的比較狠。

不過,類似很多搞科研,搞設計,甚至是沉迷于電腦游戲的人來說,購買中國電腦既穩定性能也好,雖然貴了一點,但最起碼倍有面子也實在。

在電子產業方面,齊一鳴是采用根本不給美日歐等國家一點余地的進軍模式,不僅在中國很多地區建立了大規模的晶圓制造廠,整機裝配廠,而且還在申城、京師、深圳|台北等地建立了許多軟件產業園區,提供足夠豐富的應用產品。

最早齊一鳴就搶先一步推出了本國自主的pC開源類的操作系統「騰龍」,因為推出早,性能好,所以直接壓過了還收費的微軟u一頭,本位面蓋茨同志雖然也比較富有,但是想成為世界首富恐怕不太可能了。

外國人習慣將騰龍稱作TcOnaat),圍繞著騰龍系統,有大量的中國軟件公司在開發著各種通用性或者Ep型的軟件程序。普通的字處理軟件,影音播放軟件,瀏覽器,游戲,甚至是中國開發的社群類軟件,都隨著中國一**的推介,快速佔領市場。

在美國的 谷,本來這是美國新興產業的開發重地,可是到了1993年有上百家中國大型公司在此入住,負責在北美的業務,蓋因他們公司的產品在這些地區市場佔有和盈利都相當大。

有的時候,齊一鳴看到老外互相聯系用QQ而不是MN都會感覺強烈的錯亂感,而漸漸興起的微博的概念,也根本性碾壓了美國人。

總之,中國產品和服務在美國市場的走俏,已經引起了業界的普遍擔憂,為了挽救美國產業界的命運,一些人甚至不惜開始做出一些卑劣的事情。

也就是在駐韓美軍危機還在上演的時候,一場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同樣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事情的起因其實很簡單,幾家美國媒體聯合做了一個調查,抽查了大約幾十件中國各類產品,然後對中國產品進行評估。

這個抽查自然不是真的抽查,而是精挑細選的,他們選出來的就是質量條件低于平均的中國產品,而所謂評估也絕對不是真的評估,是夸張地貶低。這樣帶有偏見性的調查,結果是顯而易見的,結論是,中國產品雖然便宜,但質量低下,遠沒有美國的產品好,所以消費者們還是都來買美國貨吧。

由于這幾家媒體影響力巨大,所以對消費者形成了巨大的誤導,不管出于什麼樣的目的,很多消費者一時棄用中國產品,特別是出現在調查中被定位為低劣的中國產品,一時間遭到了大規模退貨。

這件事最終驚動了中國商貿部,並派出了特別調查團,對整個事件進行了調查。齊一鳴自然也對此十分關心,指示戰略局經濟貿易情報處跟進協助。

經過一番仔細的調查,最終商貿部的調查團發現,這幾家美國媒體進行的報道存在嚴重失實的現象。他們進行的隨機抽樣根本不是隨機抽樣,而是直接截取了最低的產品層次進行試驗,同時甚至很多商品根本就不是中國商品,是一些小國的偽劣商品,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是哪里造的,然後被貼上了一個中國制造的標簽。

同樣,在調查的過程中,也存在嚴重不嚴謹的情況。一些重要的變量因素根本沒有被衡量在內,比如一些產品確實質量一般,但是其價格很可能只有別的產品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性價比上還是不錯;或者,一種產品在一類性能上一般,在另一種性能上可能表現遠超美國產品,但是有心人卻沒有披露出來,只是放大了中國商品的缺點和不足。

甚至經過調查,調查團還發現一些利益相關的美國企業支付給這些調查媒體大額的「捐助」,那麼這次調查的目的顯然就不純潔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