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遠在江南的洪承疇也得到了京城的消息,以及範文程的信件。範文程是他的前輩,可又沒有他得寵,一開始這兩個人是有矛盾的,可時間長了年紀大了,他們也看得淡了。不管他們是多麼的能干,多麼的有才華,在皇太極的眼里,還是不如滿人的,倒不如聯合起來,方能有一席之地。

因此,兩個人精面上不顯,暗地里卻勾勾搭搭起來了。洪承疇去了江寧,和範文程依舊有書信來往,有時候聊聊書畫,有時甚至只是聊聊家常,唯獨朝廷的事,從來沒有落到紙上的。

這次範文程的信上也是一如以往,嘮嘮叨叨寫滿了自己小孫子的軼事一二三。什麼小孫子開始換牙了呀;小孫子又有喜歡的新玩具了,把之前最喜歡的布老虎拋到了腦後了呀;小孫子和大孫子開始鬧別扭了,打打鬧鬧了幾下又和好了;小孫子被自己寵得無法無天,搶了他爹的東西,還覺得理所當然……

「這個老狐狸洪承疇將信又讀了一遍,移到蠟燭上燒盡。他與範文程有一套自己的秘語,小孫子就指的是小皇帝,各種玩具便指的朝中的各種勢力。也只有這個看著小皇帝長大的老家伙敢用「小孫子」來指代皇帝了,洪承疇拿起手邊的茶水,想了想又放下,吩咐一聲︰「來人,磨墨

洪承疇的折子很快便送到了小皇帝的御案上。他提議解散江南部院,又提議讓朝廷輪流派滿漢侍郎來江寧,以此來杜絕江寧部院遺留下來的貪腐和黨爭等問題。同時,他又提出年紀大了,格外思念家人,想要回京。

洪承疇很聰明。但福臨並不打算同意讓他回京。一方面,江寧情況復雜,那些滿人玩心眼子是絕對的弱項,十個捆在一起都不如一個洪承疇,還不如讓他繼續下去;另一方面,洪承疇的確是個文武雙全的,前一陣故明唐王起兵攻打徽州,也是洪承疇主持,將其擊敗。當然,福臨也是很希望這個人精能夠回來幫自己的忙的,可兩相比較,還是放他在江寧比較合算些。對這種不傷筋動骨之事,多爾袞一向是不會提出反對意見的,反而在思考等洪承疇回來後送誰去江寧,那可是一塊上好的肥肉。

四處都在打仗。前明魯王手下的將領劉福跑去打撫州,劉文炳在蒲城造反,南陽還有二只虎和郝如海,太湖那里,還有人擁戴前明的樊山王。好在現在朝堂還算是兵強馬壯,多爾袞處理這種事情也是駕輕就熟,很快便一一安排了人下去。並派圖賴和博洛貝勒一起,南征福建。

基本上,這些戰斗都是一面倒的,福臨並不怎麼擔心。而且多爾袞派兵非常有策略,就算派出的不是他的人,他也會選擇一二心月復做監軍。

由于八旗子弟許多都派出去打仗了,留下的那些圈地的時候自然是力不從心的,這麼一來,也給了百姓喘息訴苦的時間。範文程適時上書,說明情況,提議給失地百姓一些補償。福臨應允,免了他們一年的賦稅,再次下旨強調,圈地只可圈無主之地,並劃分了一個範圍,叫停京郊等地的圈地行為。

多爾袞忙著處理各地層出不窮的反抗,他也不是鐵打的,再加上對福臨放心,戶部、工部和禮部的事情已經全部大放手交給了小皇帝,就連吏部都開始睜只眼閉只眼了。因此,福臨的這道旨意他一點意見都沒有,他還記得當初小皇帝是如何反感圈地的,忍了這麼久才出手,又沒有對圈地趕盡殺絕,多爾袞覺得小皇帝不愧是他的佷子。

反對的聲音也有,多是瓖紅旗的人。京郊的地都是好的,上四旗的人率先跑去圈完了,剩下些邊邊角角的留給了他們。本來,若是他們看上了哪塊有主的地,弄到手也很輕松,正準備趁著這個機會去搞點好處呢,皇上一道聖旨,沒有了。

兩藍旗已經被折騰得偃旗息鼓,正紅旗的代善又謹慎小心,第一個約束了下面的人不可妄動,剩下的也就是瓖紅旗了。阿濟格本身是個彪悍的,他帶出來的人沒有一個好相與,瓖紅旗便開始慢慢鬧起來。

雖然是小皇帝發的旨意,可瓖紅旗的諸位還是把福臨和攝政王各打了五十大板——都不是好人!不過,他們也人單勢孤,又是慣了征戰,沒什麼花花腸子的,搗亂的辦法有是有,可都上不了台面,輕輕松松的就被解決掉了。

真是討厭!眾人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有一個機會從天而降,御史龔鼎孳的爹死了,丁憂。龔鼎孳是小皇帝的人啊,而且總是自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平時沒少得罪人,甚至還得罪了多爾袞的親信馮銓。彈劾他,讓小皇帝和攝政王吵起來,準沒錯!

于是,筒子們開始卷起袖子寫折子去了,彈劾龔鼎孳守孝期間飲酒醉歌,與愛妾調笑取樂。又有人彈劾他寵妾滅妻,把自己的老婆放到莊子上,府里都是小妾顧眉生做主。這種人無疑是被眾人唾棄的,馮銓一系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決定參合一腳,也開始寫折子。一時間,龔鼎孳變成了不孝沒人倫的反面教材。

福臨很是憤怒。他倒不是因為自己被抹了面子,而是因為被蒙騙了。龔鼎孳是個能干的,又常常以魏征為目標,逮到什麼彈劾什麼,逮到誰彈劾誰,說實話,福臨還是挺需要這樣的大臣的。更何況這個龔鼎孳只是為了名聲好听,只要幾句夸獎便能得意洋洋的去趴別人家的牆頭來尋找彈劾的證據的。結果,這次他自己家的牆頭被趴了。

「這種不孝不悌之人,朕居然加以重用,豈不是讓朕被天下人恥笑?」

小皇帝在乾清宮大大的發火,多爾袞看著他剛長出來的小米粒一般的門牙,只覺得胃疼,安慰道︰「皇上,你還小,是不會有人笑你的

福臨撅起嘴,依舊很不高興,多爾袞笑著模模他的腦袋︰「這些降官本來就不應該重用。這個龔鼎孳為崇禎之臣,後投靠大順,接著又投我們大清。換主子如換衣服一般,哪里值得皇上為之生氣呢?」

理是這個理,可小皇帝還是覺得心里悶悶的不舒服,一發狠︰「他不是寵妾滅妻嘛,朕讓他寵,讓他滅!」

佷子生氣了,多爾袞當即表示︰「這個人就交給皇上了,皇上愛怎麼折騰都行,就是不要氣壞了自己的身子

「朕有數的福臨化怒氣為飯量,當天晚上連吃了兩大碗飯,第二天就在朝堂上把倒霉龔鼎孳一頓臭罵。

這家伙在丁憂,听不見,而且他的人緣實在不怎麼樣,沒人幫他出頭,都默默的听著某個小家伙滔滔不絕。

「龔鼎孳對父不孝,對妻兒不慈,大清不能用這種道德敗壞之人!」小皇帝陳詞總結,並做了最後的決定,「削去其官職,打回原籍。賜其愛妾三尺白綾一條,責其妻與之和離,並可帶走嫡出子女再嫁,朝廷另有封賞

靠,這也太狠了吧!上上下下的官員心里都一個打抖。再看攝政王,居然撫著胡須,一副大為滿意的模樣,眾人恨不得迎風寬面條淚了。

小皇帝這是明晃晃的在所有江南眾士臉上打了個響啊!龔鼎孳的愛妾顧眉生當時是名妓,迷戀她的人多得是,江南來的官員里,有好幾個曾經都和她相熟。都是一個地方來的,大家的愛好和龔某人也差不多,逛逛窯子啊捧捧名妓啊寵寵小妾啊冷落冷落發妻啊之類。結果,小皇帝直接下令讓龔某人戴綠帽子,理由就是寵妾滅妻,這是鬧哪樣啊,這年頭誰沒有個寵愛的小妾啊,這讓他們怎麼活啊!有了這個先例,萬一家里什麼事被鬧出來,小皇帝上癮了,讓他們也戴綠帽子怎麼辦?真是太傷不起了!攝政王,您老人家還不快管管,您家的愛妾可是用兩位數計算的!

攝政王他老人家並不打算管,反而心里很歡喜。改嫁什麼的,對多爾袞來說根本就算個屁。滿清入關之前男女關系的混亂是說不清的,阿巴亥還是豪格生母烏拉那拉氏的表妹呢,這樣論起來,多爾袞既是豪格的叔父,又是他的表佷兒。更別說姑佷幾個共嫁一個男人這種小兒科了,碩塞他生母剛出了月子不就給送人了嘛,皇太極也沒有覺得哪里綠了。只是入關之後,受到漢人的影響,他們也開始明白一些輩分和血緣之間的關系了,為了不讓漢人嘲笑他們是蠻夷,滿清貴族們很努力的改變著。

小皇帝是從小讀著漢人的書長大的,還是自己教的,比別人都更懂禮義廉恥。多爾袞差點以為小皇帝會對自己和玉兒的關系恨之入骨了。還好福臨是開明的,只是並沒有開明到引以為榮的地步。

攝政王這輩子就有兩個願望︰一、和玉兒成親;二、做皇帝。如果他能娶了玉兒,那麼小皇帝就會變成他名義上的繼子,自己不也就是成為太上皇了嗎?可他又不能將這個想法光明正大的說出來。現在听福臨用這種方法來懲罰龔某某,攝政王眼楮一亮︰這是不是證明小皇帝對改嫁並不反感,他就有機會娶到玉兒呢?

福臨對多爾袞的這種心思並不了解,不過最近叔父大人似乎對他更好了——恩,叔父本來就對他很好——小皇帝把思緒從叔父身上扯回來,放到眼前的這個消息上︰敏親王阿巴泰病重。

作者有話要說︰

嗯,十四叔的夢想注定破滅

龔鼎孳筒子也是一朵奇葩。他才華橫溢,和錢謙益並列,人品也差不多。他寵愛顧眉生,把父母妻兒統統趕到外面,家里就是他和愛妾的天下。當時大順滅了前明的時候,他干脆利落的投降了,理由也很搞「我想自殺殉主來著,可是我的小妾不肯,那我也沒有辦法了他爹死了以後,他不想著守孝,反而整天跟小妾喝酒取樂。所以,這種人品有問題的人,再有才華也不能用。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