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三章、互羨慕秦王聯姻 天祚帝余部續國

找到了靖諧,宋徽宗兌現了諾言,讓鄧應保重新回到了皇宮,而服侍皇上的梁師成卻進了賈祥的書藝局當役。

自從徽宗認下了王松的三姨太余小花為皇妹之後,就給駙馬劉彥文做了個位次僅低于太尉的正五品——通侍大夫。不久,余小花生下個女兒,眾人皆認為女嬰就是已逝山東臨川縣令王松的骨肉,便將孩子送到了王府。王黼不依,認定是駙馬羞辱父親,轉而又抱給了郡主,劉彥文、余小花的心里比誰都清楚,這個女嬰就是他(她)倆的骨肉,無奈何,皇後告戒︰「皇室里,斷然不許有外人的骨肉二人有苦難言,只好另想辦法為女兒尋找收養之人。

余小花想到了堂叔,眼下無有更好的人選,夫妻倆只好將女兒送到了余家。

余賽花和王靖諧都結婚兩年多的時間,卻不見賽花的肚子有那半點兒凸顯,見是親戚有了難處,余老板爽快地答應了佷女的請求。

女嬰沒取姓名,余老板將女嬰隨婿姓王,名曰︰招弟,希望她的到來能給余家帶來男丁。

說來奇怪,王招弟的到來給余家帶來了福氣,根據靖諧入贅余家的有關協定,第一個男丁必須姓余。此後的賽花空上兩年就生下個男孩,到王招弟十四歲的那年,余家帶來了六個男丁,余老板算是有點良心,見女兒生下了忒多的兒子,就讓了兩個男兒姓王,好使婿家傳宗接代。

這年夏天,余老板的家里來了個叫秦檜的年輕人,秦檜是江寧府(今江蘇南京)人,他的爺爺和余老板是小時候穿就玩在了一起的好朋友。

秦檜,字會之,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補密州(今山東諸城)教授。見孫子長年不見升遷,秦老便想到了京城的好友,余家的人雖然不走仕途,但是富可敵國,朝中必然有些門路。會之自幼聰明,飽讀籍經,詩、詞、書、畫皆有攝取,可就是缺少一個推薦之人,倘若余兄能夠幫忙,孫兒定然大有作為。

秦檜的祖父和余老板,關系鐵硬,就是現在,也相互寫信,互相問候,兩人早有誓約,今後不管誰家發達,彼此不能忘記對方。

如今朋友有求自己,理所當然、竭盡全力。

余賽花見秦檜清新俊逸、品貌非凡,心中頓時有了想法,女兒招弟一十有四,何不撮合二人婚姻?

余賽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大家,父親、丈夫十分贊同,可女兒不太同意,她要考考秦檜,看看他的肚里,究竟裝下了多少的墨水。

王招弟面遮紗巾,接連出了十道難題,秦檜不慌不忙,沉著應答,答完後,他甚是納悶,這些題目皆有難度,姑娘是否上過高等學府?

秦檜的回答令招弟非常高興,竟然忘記男女受授不親,她扯下了紗巾,快速地跑到了秦檜面前,緊握著他的雙手,激動地說道︰「外公、父親、母親,這個男人是女兒的丈夫

秦檜不知所措,偷偷地打量了一下招弟,見她不但冰雪聰明、才華橫溢而且貌美如花、明艷動人,喜悅之情,油然而生。

招弟看秦檜既風流倜儻、溫文爾雅,又文思如泉、才高八斗。

見二人一個有情,一個有意,眾人心里甚是歡喜。

余老板將府上的消息告訴了駙馬劉彥文和郡主余小花。招弟是自己的女兒,秦檜是自己的女婿,郡主二話不說,答應幫忙。

宋徽宗知道王招弟的父親乃顯恭皇後之弟,便答應了小花的請求。徽宗把此事交蔡京辦理,蔡京哪敢怠慢,將秦檜從山東密州調至京都太學,徽宗隨即擬任秦檜為太學學正職務。

在太學院里,秦檜深受院長吳敏的喜愛,不是因為蔡京推薦,而是秦檜確有才能,他能說會道,給學生上課時,毫無顧忌地談論著大宋朝廷面臨的嚴峻形勢,他建議朝廷加大兵防建設,謹防金人的乘虛而入,秦檜的見解和倡議得到了陳東等正義學生的大力支持。

蔡京倒台後,秦檜升為了職方員外郎,離開了太學院。

不久又被徽宗擬任為御史中丞,成為皇上身邊的紅人。

秦檜出生于江寧(今江蘇南京)一個漢族地主家庭。父親當過靜江府古縣(今廣西永福縣境)縣令,這在宋朝統治階級中只算得上一個小官。秦檜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可能疾速地飛黃騰達,因此他做過了幾年的鄉村教師。對這個職業,秦檜並不滿意,甚至是牢騷滿月復,他無限惆悵地對別人說道︰「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是有了幾百畝好田,就不再當「童子師」、「孩子王」。

且說,遼國的天祚帝已經失去了遼朝的大部分土地,退出了漠外,他的兒子和家屬大多數被殺或被俘,雖然打算收復首府燕州和雲州,但是實際沒有多大的希望。耶律延禧不听耶律大石等人的勸阻,率殘軍出夾山,南下武州(今山西神池)試圖收復山西州縣,又被金軍擊敗,許多部下投降了金軍。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金帝完顏晟派大將完顏婁室領兵十萬向耶律延禧展開最後的搏擊,天祚帝經天德(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過沙漠,向西逃竄,路上水糧斷絕,只能吞冰咽雪以解饑止渴。好不容易逃到應州新城(今山西省懷仁縣西)東60里處,卻被埋伏此處的金軍團團圍住,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區白城子),被金太宗降為海濱王。

遼朝結果如何?雖說是後話,但是不表不快,故而想置前告訴給讀者。

遼朝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殘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一帶。由于受到金兵的壓迫,耶律大石決定放棄蒙古高原,率部西征此後,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首都虎思斡魯朵。西遼曾一度擴張到中亞,成為中亞強國。耶律大石死後,西遼經歷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魯古與屈出律的統治。直至到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立國時間達87年之久。

1212年,遼朝宗室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省農安縣)、韓州(吉林省梨樹縣)一帶起軍反抗金朝。隔年三月,耶律留哥稱王,國號遼,史稱東遼。1216年初,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廝不叛變,在澄州稱帝,史稱後遼。耶律廝不不久被部下所殺,眾推耶律乞奴為監國。同年秋,木華黎率蒙古軍東下,耶律乞奴等不敵,率九萬契丹族越過鴨綠江進入高麗境內。不久契丹諸貴族自相殘殺,後遼最後于1220年滅亡。耶律留哥建國後依然歸附蒙古帝國,成為其藩屬,1270年元世祖撤藩,東遼正式滅亡。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