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44.第四十四章︰台灣三大黑幫

第1章南江風雲

第44節第四十四章︰台灣三大黑幫

為了不使中和幫基業毀于一旦。以趙寧為首的元老和大哥們于1956年6月召集幫眾于中和鄉竹林路(今隸永和市)舉行「第三次大會」,商量對策。由趙寧宣布,因為幫主孫德培的入獄,為了尊重幫主以及表示平等,決定不設立幫主一職,並且將中和幫殘余勢力統整共同組織竹林聯盟簡稱竹聯幫。傳聞「竹林聯盟」的命名是由名演員金滔所提。1970年7月,竹聯幫成員的陳仁因為萌生退意而叛幫盜領組織公款逃逸,並且申請警方保護。這件事引起竹聯幫內部大哥極為不滿,而引來殺機。竹聯幫成員張如虹與其他兩名,在警方面前殺傷陳仁,此事件在台北地區引起軒然大波,被視為幕後指使者的陳啟禮隨即也被逮捕入獄服刑6年,期間與學者李敖同監,而結識李敖。

1972年,在楊劍平與陳啟禮相繼被逮捕入獄後,竹聯幫在慢慢崩壞的情況下,由數名大哥推舉張安樂來重整竹聯幫。當時張安樂擔任總護法,另外服刑中的陳啟禮當時也被推舉擔任總堂主。張安樂再次把組織重新改革與制度化,分支改編為8旗制,並擴編成虎、豹、龍、獅、熊、鳳、狼、鳥等分支堂口。在張安樂的帶領之下讓"新竹聯"更有完善且精密的制度與穩固的基礎,並且還提拔許多後輩,培養後輩成為獨當一面的角色。但是,竹聯幫內部不斷有派系間的斗爭,其中分為新舊兩股勢力,舊派中屬于竹聯幫大老的周榕勢力最為強大(周榕是中和幫時期的元老,亦是陳啟禮的老大,在陳啟禮入獄期間,周榕更被稱為名譽領袖);周榕與張安樂的惡斗曾在元老「灰鴨」柳茂川的居間協調下一度和解,但是在1975年,發生了「長橋餐廳事件」使得張安樂對組織派系的惡斗感到失望,離開台灣遠赴美國發展。

1980年,竹聯幫開始著手將組織企業化,並在1982年陸陸續續設立完成最初8個分堂,分別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到1984年"江南案"發生前又共設立天、地、至、尊、萬、古、長、青、東、(南)、(西)、(北)等9個堂口(西堂、北堂創立甫遇江南案不及運作,故視為"空堂",南堂仍為**組織)及一個女性堂口「花堂」(仁堂蘭花會前身),短短數年竹聯幫在陳啟禮手里迅速擴張成擁有18個企業化堂口及直屬武裝部隊「竹聯突擊隊」。1984年的竹聯幫達鼎盛時期,組織開始向海外發展,先後在香港成立「恆升國際」公司(在台灣分公司曾擁有最大地下期貨事業,隸屬周榕),在美國各大城市成立龍堂、鳳堂、虎堂、獅堂(以上4堂成立不到一年就因"江南案"被掃平),以及在日本東京銀座設立分堂(美、日地區則分別由「黃鳥」陳志一、「青蛇」鄧國灃及「白狼」張安樂等大老負責)。當時竹聯幫勢力已擴及全台灣,在台灣的正式幫眾達7千余人,成為名符其實的天下第一幫,與同期在日本擁有正式成員5千多人的四代目山口組(另有6千多人退出加入一和會)及在香港擁有正式成員4千6百多人的14k幫交情匪淺。

1984年初,竹聯幫在復出的陳啟禮手中急速地擴充。但造成堂口間因利益沖突的內斗事件不斷。同年6月,四海幫為了奪回被竹聯幫搶佔的地盤,聯合台南的黃埔幫北上結合台北其他幫派與竹聯幫爆發"江南案"之前最大規模的街頭沖突「荔舫餐廳事件」(游國麟更是被劉榮煥在此餐廳內當成此戰役前的血祭品)。事後,竹聯與四海兩幫的沖突更由街頭提升至金融與政治層面。首先是兩幫介入的股市戰,造成當時全台的金融風暴,在金融風暴的後期,兩幫聯手黑箱操作股市獲取不法利益。事件引起政府注意,奉命刑警大隊隊長曾文調查金融風暴的內幕,當他查出真相後,卻接到一張調職令,對當局極度失望的他憤然辭職,在找陳啟禮報仇時卻命喪安全局局長汪敬煦之手。金融風暴後,官方和黑幫的關系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就在陳啟禮出獄後,介由竹聯幫兄弟帥岳峰透過已故導演白景瑞的關系搭上軍情局的線,到軍情局接受訓練,並取得化名,想把竹聯幫轉化成幫助政府的助力(借此漂白黑幫)。

終于在1984年10月,爆發轟動台美的「江南案」。(1984年10月15日由于陳啟禮等奉情報局局長汪希苓之命赴美國暗殺曾經擔任台灣日報駐美特派員劉宜良)。事後,政府為了改善在民眾的形象,而發動首波全國性掃黑的一清專案。也因一清專案的關系,幫內許多大老遭到逮捕,陳啟禮與吳敦被判無期徒刑(後獲減刑為有期徒刑15年),幫內要角也紛紛遠赴中國大陸發展,一度讓竹聯幫元氣大傷。

直到1988年,台灣政府宣布釋放300多名幫派份子,包含竹聯幫各個要角,也因此竹聯幫重整旗鼓再度復出。1990年,台灣經濟處于黃金時期,正值當時的台灣政府推動8兆的公共工程計劃,竹聯幫為爭奪這塊肥肉,先後成立了韜略集團、峻國企業、泉安營造等企業公司,以暗中進行圍標、綁標工程;短短數年便賺取暴利,並運用充裕資金再次拓展勢力版圖。在1991年陳啟禮假釋出獄前後,除了南、西、北、中等堂已正式運作外,幫內大老又陸陸續續成立了五行、捍衛隊、風、火、雷等堂口。1995年12月,陳啟禮欽點竹聯幫由黃少岑擔任幫主,並于1996年中旬在自家「美華」雜志社刊登。1996年8月之後、陳啟禮因治平專案掃黑而避走海外;然而,在數個月之後,黃少岑同樣為了躲避掃黑而離台,從陳啟禮復出到流亡海外前這段期間估計在1993年竹聯幫相繼復設龍堂、鳳堂、虎堂、獅堂及海外僑堂、鶴堂(龍、鳳、虎、獅4堂最早在海外成立,卻不到一年就被掃平),1995年前後又在台灣設立梅、蘭、竹、菊分堂,以及加上警方破獲的斗六堂;此時,竹聯幫大致已發展出30多個正規堂口、幫眾超過萬人。

至今,竹聯幫已成為國際性的黑社會組織,一般認為包含準成員與關系合伙人,總成員數高達10萬人,是台灣最大的黑社會組織,成員分布遍及歐、美、澳及多國家。如果單論人數,日本的山口組和他們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四海幫︰是台灣地域的一大黑幫組織,與竹聯幫,天道盟齊名。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1953年,馮祖語與一群學生及眷村的朋友們,以格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來訂立幫名。最初,四海幫勢力並不強大,只在台北市的西門町與車站一帶活動,四海幫當時的成員主要是一群品行惡劣的學生與政黨人士的子弟;因為政黨人士子弟的參加,而讓四海幫有穩固的基礎。數年後,四海幫發展成員,募集各地黑社會份子與外籍人士來加強自己的勢力。1960年,人數號稱近萬人的四海幫也被「政府」視為監控以及掃蕩的重點對象。台灣當局強力的掃蕩,四海幫在1962年面臨遭強制解散的危機,內部發生分裂與動亂讓四海幫狀況極度不佳。其他的黑社會勢力與幫派更趁這次機會,大力攻擊四海幫並不斷瓜分四海幫的勢力版圖(竹聯幫也趁此次機會嶄露頭角,取代四海幫),更讓四海幫顯得衰弱而一度解散。

沉寂數年之後,1971年時,劉偉民、陳永和與台灣當局空軍飛行員出身的蔡冠倫等人的領導下,再度復興四海幫,多次與其他黑幫勢力對抗擴大四海幫的版圖,並且再次改建四海幫,由劉偉民就任幫主。

1986年,劉偉民在日本遭到楊雙伍狙殺後,蔡冠倫一度掌權,但其勢力多次遭警方取締與兩次參選「立法委員」失利,導致勢力漸微。後來由陳永和繼任第三任幫主一職,當時四海幫在陳永和主導下規模日大,陳永和在完成組織架構後把幫主之位交給趙經華。後來經海幫大眾的推舉,由趙經華擔任第四任幫主。但是四海幫實權依舊掌握在陳永和手中,陳永和的幕後領導下將組織企業化讓四海幫更加穩固與強大。

1996年,四海幫發生了重大變故,陳永和在與大老.藺磊洽在自己所經營的餐廳遭到射殺,此事件動搖了台灣的黑白兩道。後來,台灣當局進行一連串的掃黑行動,幫主趙經華與副幫主楊光南分別走避美國與中國大陸。1997年2月3日,四海幫內的大老.董克誠以副幫主的名義自稱,並帶領七位四海幫成員至台北市刑警大隊,並以幫主趙經華的名義代表,宣布解散四海幫。而幫主趙經華也在美國宣布辭退幫主一職。幫主的辭去以及大老們紛紛走避海外,群龍無首的四海幫一直無法順利運作與召開重要的組織會議,此時,人在中國大陸的副幫主楊光南被推舉為新任幫主(實際上只是代理幫主)。楊光南將四海幫本部移至中國大陸的上海,組織的重點改為在中國大陸發展,現今在中國大陸等地也有強大的勢力。但是,2000年11月,楊光南遭到上海當地政府逮捕,並在12月6日遣送回台灣,四海幫又再度面臨了重大危機。(※楊光南在7日接受警方偵訊時強調,他並非四海幫幫主,因為幫主趙經華的辭去以及多位大老走避海外,所以只是暫代幫主之職來運作四海幫,實際上還是副幫主而已。但是楊光南的聲望與實權與幫主是相同的,所以台灣政府也認定楊光南是實際上的幫主)

後來大老.賈潤年繼任第六任幫主一職,帶領群龍無首的四海幫。但是在2003年末時,賈潤年的兒子因犯下大錯(嚴重傷害三名女性)使得四海幫顏面無光,賈潤年認為自己不適合再擔任幫主,因此辭去幫主一職。

時至今日四海幫依舊還是沒有幫主的狀態,組織的要事皆由大佬們處理。而賈潤年與楊光南現在依然還是四海幫的精神領袖。目前因為多位大老及重量級大哥紛紛前往中國大陸發展,在原先台北的勢力漸微,漸漸被急于擴張勢力的竹聯幫新生代所取代,四海幫的中生代與新生代勢力漸漸朝向新竹以南發展。

天道盟︰台灣三大幫派之一它是台灣三大黑社會組織中地緣關系最強的角頭聯盟。相較于竹聯幫、四海幫、松聯幫等成立于1950、60年代的幫派,天道盟的歷史雖然較短,但勢力亦相當可觀,與前述幫派並列。就其成員出身來看,屬于本省掛幫派。除了台灣本土外,天道盟在海外均有活動,包括亞洲其他國家及美國等。1984年一清專案後,被掃入獄的角頭不滿竹聯幫仗勢欺人,獄中角頭便提議共組聯盟。1986年10月31日,岩灣職訓中心、土城北監等獄中眾人群起高喊「天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論」及「不歸竹(聯),便歸天(道)」的口號;由文山「羅登高」(文山幫)為號昭、與高雄「楊登魁」(西北幫)、基隆「吳桐潭」(田寮港幫)、三重「蕭澤宏」、中和「李博熙」、彰化「謝通運」及新竹「林敏德」(三光正義組)等人共組天道盟,成立的宗旨強調「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羅被推為總聯絡,此時只算是意識上的天道盟,並無具體組織。直到1987年眾人出獄,在全台設立天道盟最初六個分會「太陽會」、「濟公會」、「孔雀會」、「不倒會」、「敏德會」及「鴨霸會」;同年,天道盟與山口組結盟。1989年山口組竹中正來台與天道盟交流;不久天道盟便派人赴日本山口組見習經營模式。

天道盟成立初期,正當台灣經濟騰勃發達,各會是自行發展,只在受到外力干擾時,各會之間才互相支持。各會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地盤保護費、賭博、地下錢莊等傳統產業,尤其是在全台建立連線及從日本引進柏青哥(小鋼珠)獲得可觀的盈余去開設酒廊、舞廳、理容院。後來,天道盟內一名楊姓大哥借其在演藝圈的勢力,將南部風行一時的餐廳秀節目搬上有線電視頻道,並借頻道播賭博性節目,暗營撲克牌、職椿、等賭博活動;利用頻道節目將賭博活動在全島串連。隨著時代的發展,天道盟也逐漸自我「提升」,轉而介入公共工程圍標、股票炒作、房地產、媒體、後因股市獲利轉向船運、期貨證券、娛樂及影視業等並成功介入政治選舉。1995年羅福助便以無黨籍身份當選立委,掘起政壇長達6年,被稱為台灣的「黑道教父」。這三大黑幫在台灣的影響力非常廣泛,甚至可以說它們能夠左右台灣的政局。

龍三和陳素寧離開後,葉上亭對閆長明說道︰「阿明這次索克前來你可不要輕敵啊,人的名,樹的影。索克名聲在外,想必實力絕非等閑。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可不想我的女兒守寡閆長明輕輕一笑道︰「放心吧葉叔,想要殺我恐怕索克得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行

閆長明回到家中之時已經是十點多鐘,三女早已睡下。沒有一點困意地閆長明百無聊賴地坐在沙發上,腦海中又再次浮出那個乞丐老者的話語。天道輪回,人生為善。少作殺孽,仁者無敵。「老者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他到底是什麼人,是敵還是友閆長明輕嘆了一口氣,站起身走到窗台看著燈火輝煌,蔚然通明的外面景致心里不經易地感受到了一種落寞孤寂。真正的孤獨不是一個人留在喧鬧的世上,而是在浮噪和焦慮中失去真正的自己。恩怨情仇,是非功過對他來說已經是一種無可回避的負擔。

次日的清晨,葉紫君等三女醒來看到飯菜已經做好卻並沒有見閆長明的人影。「一大早阿明干什麼去了」葉紫君訝然道。陳美怡抬首向窗戶望去道︰「快看,阿明在練劍呢三女同時向窗外瞧去,只見閆長明一身白色練功夫揮動著湛瀘寶劍在別墅前舞動。似上似下,似快似慢。閆長明手持著湛瀘劍宛如一個白衣仙人在天地間盡情地展現自己的風采,狂放不羈中帶著超然飄逸,凌波一劍中蘊含著流光虛幻的飄渺。瀟灑與淡然兼而有之,仿佛天空中一顆閃耀的流星般。其揮舞出來的劍法之炫麗讓葉紫君,陳美怡和閆若雪三人目炫神迷,贊嘆不已。閆長明右腿一蹬凌空躍起,揮劍直掃。從湛瀘劍中引發出來的劍氣頓時讓飛石俱起,沙土飛揚。閆長明的的身影頓在空中,四周被一股真氣包圍隱然間透著一股濃烈的光茫。「這……太不可思議了,阿明的武功居然到了修真的境界了陳美怡滿臉的驚異,葉紫君和閆若雪都是目瞪口呆。她們只是過去在影視劇中見到這樣的場影,沒有想到今日卻能夠親眼得見這種神奇的景象。閆長明忽地大喝一聲,身軀一震,真氣散去。身形飄然落地,將湛瀘收回到劍鞘中喃喃自語道︰「不愧是仁義之劍,殺氣銳減卻實不同凡響」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