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帝自從知道了自己兩個舅舅被滅族之後,這個聰明的小皇帝只能把憤怒埋在心里,不敢輕易表露。♀只可惜,他畢竟才十四歲,總有激情外露的時候。
一天,身邊的近侍煞有介事地對他說︰「听說陛下皇母衛太後現在倆眼都快哭瞎了,因為好幾年見不到您呀。唉,娘家人被滅族,自己的親孩子又好幾年見不著面,咋能不傷痛呢。」平帝聞听,不覺陡然而怒,大罵︰「王莽ji n賊,朕長大了一定跟你算帳!」
可他哪里知道,這近侍正是王莽安插到他身邊的耳目,現在受王莽的指使故意拿話引他,看他有什麼反應。沒想到涉世未深的小皇帝還是上了當,吐露了真情。王莽一听,暗笑︰哼,我要讓你ri後算帳,那我就不是王莽了!
半個月後的十二月初八,王莽給皇帝奉上了一小壇椒酒,以示臣子的「敬上之意」。十二月初八亦即臘八,這是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一個不算大的節ri,直到今天,還有腌臘八蒜、喝臘八粥這一說。
椒酒,是用花椒泡制的藥酒。古人以為這種酒可以祛病健身,一般作為敬老敬上之用。此外還有椒房,是將花椒磨成粉摻在白泥里糊抹嬪妃所住的房牆。用這種椒泥抹牆,既可以防蟲,屋內還能保持一種清香,所以史書上一般也稱為椒房。
平帝畢竟年少單純,不知道他的老皇丈早已對他動了殺心,更不知道酒里已經下毒,喝後不久即感到肚子疼痛難受,痛苦不已,在地上打著滾哭叫。王莽听說,便率眾官火急入宮,看後跪地大哭道︰「陛下暴病,這怎麼辦啊?蒼天呀,請您將災病降到臣莽的身上,不要讓天子這麼難受啊!」可是在這皇宮里似乎喊天不應,平帝眼看著面s 發紫,命在須臾。王莽馬上下令,文武百官都到泰畤,那里才是正式的求神告天場所。于是一邊命太史令劉歆立即草奏告天策,一邊率眾急奔泰畤。
這個劉歆其實現在叫劉秀,前面已說到過此人。由于他現在的名字與本書的主人公劉秀重名,所以為了敘述上的方便,還稱他為劉歆。不過王莽篡漢之後,他又改了姓,叫王秀了。
劉歆是西漢大儒劉向的兒子,最有才氣。當ri按王莽之命,一邊坐在車上往泰畤趕,一邊文不加點地起草告天策。車隊還沒到泰畤,劉歆的告天策就已寫好了。
到了泰畤,王莽摘去束發高冠,親捧告天策,披頭散發地跪在祭壇上,淚流滿面地向上蒼邊哭邊讀。其飽含真情的語調,淒厲悲愴的顫聲,足令天地為之動容。附近的長安百姓聞听,早就里三層外三層地圍在四周,看著這震撼人心的肅穆場面。
王莽讀完告天策,最後又以頭撞地,大聲哭喊︰「天帝呀,請您將災病降于臣莽賤軀之上,以保天子龍體無恙!」喊罷又叩頭大哭。跪在壇下的文武百官也都伏地大哭,場面更加震撼人心。
在四周圍看的百姓無不感動,紛紛說︰「今天可是開了眼了,想不到時隔千年竟看到了周公再世!」
其實,這正是王莽所要的效果。
一千多年前,周武王在滅商後的第二年得了重病。當時天下尚未安定,人心不穩,武王一身關系天下的安危。所以周公乃作告天策,請求上天將災病降于己身,以保武王。祝告的策書後來收藏在用金絲纏束的銅匱中,名曰「金藤」。而今天王莽的這一舉動,正是在效仿當年的周公,正是在告訴天下,我就是當代的周公。至于能不能代帝受難,那是另一回事。
而且告完天回來,王莽即命將告天策也裝到一個「金藤」里,放在未央宮前殿——要學周公,就得全盤照搬,不能走樣。
可是不管哭告上天也好,藏策金藤也罷,平帝到底還是駕崩了。達到目的的安漢公號令天下六百石以上的官員為平帝服喪三年,忠臣之心拳拳可見。
不用多說,接著是要立一位新皇帝。另外在新皇帝登位之前,傳國玉璽照例由太皇太後收起來保管。
但是這次立皇帝卻要費一番周折的。因為最尊親的元帝這一支已經沒一個男xing,只能從元帝的幾個兄弟的後代中挑選。
當初,中宗孝宣皇帝一共生下五個兒子,這就是孝元皇帝劉奭,淮陽憲王劉欽,楚孝王劉囂,東平思王劉宇,中山哀王劉竟。如今,元帝這一支已絕,而劉竟薨逝得也早,且沒有留下子嗣,只能從劉欽、劉囂、劉宇這哥仨的後代中挑選了。
好在,這哥仨的後代人丁興旺,兒孫眾多,光他們的孫輩就有五六十人,而且與平帝屬兄弟輩,挑一個繼承皇位不算難事。可這些人都是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了,王莽怎麼能要呢?十四歲的平帝他還嫌大,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豈不更讓他堵心?于是王莽說︰「兄弟不能相為嗣。」把這些人^H小說
孫子輩的不行,只能從曾孫中挑了。此時劉欽、劉囂、劉宇都有了曾孫,加起來一共二十三個。于是悉數征到長安,讓王莽過目。
但是曾孫中也有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王莽看了就心堵,一概刷下。最後看到劉囂的一個小曾孫,名叫劉嬰,剛剛兩歲,王莽才感到滿意,說︰「這女圭女圭長相最吉,有天子相,就是他了。」
選下這麼幼小的孩童,很明顯,王莽這回可要像周公那樣的「行天子事」了——他不想做平帝的「周公」,那是因為平帝大了;現在「如周公」,那是因為這個小劉嬰太小了;做這個小孩子的「周公」,怎麼也能熬上二十年吧?這二十年里,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沒準「代理天子」還會熬成「真天子」呢!真要那樣,我王莽什麼豁不出來?!
可惜太皇太後根本沒這意思。上回劉慶上書太後的時候,群臣就要求太後「宜如慶言」,但太後根本不予理采;這回要讓群臣去求告太後,還不又得踫一鼻子灰?平時太後啥都依著自己,寵著自己,可在這件事上太後必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不能讓外姓人做劉家的天子,哪怕是代理的!
怎麼辦呢?
放心,玩計謀可是這位安漢公的強項,一眨眼就是一個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