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章 朝使來賀

1635年天聰九年十二月,外藩蒙古察哈爾、科爾沁、扎賴特、杜爾伯特、郭爾羅斯、敖漢、奈曼、巴林、土默特、扎魯特、阿祿、翁牛特、喀喇車里克、喀喇沁、吳喇忒等十六國額哲等四十九位貝勒,齊至盛京,與代善等諸貝勒議上尊號為「寬溫仁聖皇帝」。

次年四月皇太極正式稱帝,登基大典上,皇太極著一身金色袞服,龍袍上繡著九條五爪金龍顯得尊貴而威儀,他的步伐均勻,每一步都堅定沉著,祭天之後,皇太極端坐于大政殿之龍椅上接受眾臣之朝賀禮拜。只听大政殿前台階下三聲鳴鞭,在鳴禁官的口令下。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禮,典禮中百官行禮,奏丹陛大樂。大臣們依官階高低魚貫進入大政殿宣慶賀表文。

司禮太監正式讀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歷經苦難,與眾卿征戰數年、今天佑我國,罰察哈爾、得玉璽,眾卿合力推朕,言朕厚德隆功,澤被人心,醇化流芳外。天德王道,一以貫之。朕雖受天眷命,天地垂光,然今天下皆眾卿合力撼下,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朕亦受之有愧。朕之大志甚多,惟思一展宏圖。遂順承天道,于本年四月八日,祈告宗廟,登基開元,建國號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定族名為滿洲,廢諸申(女真)舊稱,改文館為內三院,即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朕既登基,以善繼而善述,惟是本以誠,持之以中正,要之以寬仁,綿升平之泰。

各大臣貝勒再次向皇帝行禮叩首皆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又听司禮太監傳朝鮮使臣進諫。便看到有兩個頭戴方檐帽,身穿藍色白邊服飾的異族人,並肩走上殿來。兩個異族人,進殿後,不急不緩地向皇太極行禮,他們並未行三跪九叩朝賀皇帝之禮,而行以邦國之禮。諸大臣見了無不惱怒朝鮮使臣的怠慢和無禮。侍衛上前強迫朝鮮使臣下跪行禮。只見其中一位朝鮮使臣生得一張白皮方臉,他並不妥協︰「我國的國王一直以禮對待貴國,不想貴國乃蠻夷之邦,竟這樣對待邦國使臣。」

此刻薩哈廉站出來指責朝鮮使臣︰「爾等小國,不知禮數,竟敢不以禮叩拜我大清皇帝,還敢狡辯生事,該當何罪!」

另一面龐清瘦的使臣不急不怒︰「我國國王只知道有大明皇帝,卻未曾听說過有大清皇帝,貝勒爺之話真是叫我們不明白啊!」

站在薩哈廉身側的濟爾哈朗,忍不住大聲叱喝朝鮮使臣,又上前進言道︰「皇上,此等悖逆之國,不交也罷,讓爾等好好修理這兩個不知死活的狗東西。」

皇太極的臉上鐵青的繃著。如此盛大莊嚴的典禮上出了這麼個簍子,確實有點難堪。此刻寶殿之上的皇太極一言不發,我卻看到他手握龍椅扶手的手背上青筋暴露,手心與扶手的摩擦發出吱吱的聲音,仿佛那椅子要被磨碎,這一刻殺機已動,殿內一陣異樣的沉靜,這兩個朝鮮使臣恐怕死罪難逃,侍衛的刀刃已經抹上了使臣的脖子,只等皇太極一聲令下,血濺四壁的情形即將又一次在我眼前重現。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望了望旁邊的妹妹,她此刻也正凝神屏氣地觀察著場內的一切變化。我心中緊張,不禁握住布木布泰的手,發現她的手心里也全是汗。

我盯著寶座上的皇太極,卻發現,此刻他的目光也轉向了我。我緊張地望著他,輕輕搖了搖頭,心里反復默默地陳述︰「不,不能殺,不可以。」此刻我的腦子里浮現的全是鮮血四濺的場景,那是林丹汗砍下因特他布囊的手臂,是塔林夫被殺死時血淋淋的刀俎。是莽古濟兄妹被行刑的慘狀,是德格類倒下前的呼救。是珠兒血濺嫁路的悲哀。我不想再看到這樣的場景。我不知道自己怎麼沖了出去,「皇上,請皇上開恩,今日是皇上登基大典,是大吉之日,千萬不可開殺戒,皇上隆恩浩蕩,是臣子百姓之福。古人雲︰愛兵兼愛敵國之兵,愛民兼愛敵國之民。請皇上開恩……」

大殿內外一片死寂,似乎連空氣都停止了流動。呼吸都顯得急促而沉悶。那兩個朝鮮使臣也無比驚訝地看著我。我身側的一群妃嬪們也拭目以待地望著我。這時皇太極從崇政殿的寶座上,默默地站起來,一步一步往下走,他的目光鎖在我的臉上。他向我走近。「誰說我大清是不懂禮儀的蠻夷之國,朕的宸妃,淑儀慈孝,寬厚愛民」又對著那兩個驚詫莫名的朝鮮使臣說︰「爾等小邦可知曉這天下的禮儀?」

那兩個目瞪口呆的使臣忽然近前向我施了大禮︰「朝鮮使臣羅德憲,李廓,謝宸妃娘娘不殺之恩,宸妃娘娘千歲千千歲。」

此刻皇太極的臉上呈現了一抹久違的笑意,他拉我走上大典之鸞。我莫名其妙地跟著他一步一步踏上了寶殿的台階。轉身望見底下一片驚異的目光,還有一束冷如刀劍的光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