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楊戩轉世紂王進香
地仙界霞光飛舞,似乎一瞬間便完全的靜了下來,很多人都在關注著那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天兵天將,也許此時大家才知道,原來天庭的實力這麼強。
昊天看著楊戩沖來,淡淡的撇了他一眼,道︰「左右,把楊戩給我拿了!」
「是!」兩位天將迅速站了出來,兩人各自拋出一漁網,圍困住楊戩,而楊戩手中開山斧此時綻放出無量光芒,一斧子就把兩人的天羅地網從中間劈了開來。兩人似乎吃了一驚,注意到楊戩手中的開天斧,兩人對視了一眼,馬上向昊天望去。
昊天臉色難看的看著楊戩手中的開山斧,讓他們兩人退下,自己走上前,從懷中拿出一個寶鏡。寶鏡一現便射出一道雲白色毫光,毫光瞬間便把楊戩制住了。「把他捆了!」此時昊天再次交代左右,然兩人還沒有上前,遠處一個身影就快速走了過來,喊道︰「玉帝還請手下留情!」
「原來是玉鼎真人!」昊天看闡教中人來了,眼光眯了起來,問道︰「不知玉鼎真人來此何事?」
玉鼎尷尬的笑了一下,馬上就正色道︰「玉帝,楊戩既然已經劈開桃山,那便是天意,還請玉帝放過楊戩吧。」
昊天臉色一下子便冷了下來,看著玉鼎也不說話。玉鼎為闡教十二金仙之一,一身修為很是不凡,在逐鹿之戰後,已經有了大羅金仙的境界,可是和昊天比起來,還不夠看。然而,得罪玉鼎,就等于得罪了他身後的額元始天尊,這不得不讓昊天很難抉擇。
玉鼎也不像過分得罪昊天,他知道,如果自己沒什麼交代就讓他放過楊戩,那無異于打昊天的臉。此時無數人都在看著,自己要是真這麼做,恐怕天地間的人再也不會有人把昊天放在心里,天庭威嚴也成了放屁,到時聖人怪罪下來,他玉鼎也吃嘴不起啊。
想到這里,玉鼎說道︰「玉帝,楊戩犯了天規,理應當罰。可其身為人子,救母月兌困乃是人之本性,可以諒解。再說,楊戩還是玉帝的佷子。我看就這樣吧,把楊戩打入輪回,讓其轉世成人。」
昊天依舊沒有立即開口,他神色有些復雜的看了瑤姬和楊戩一眼,又看了看玉鼎,慢悠悠的開口說道︰「玉鼎真人言之有理。從今天起,楊戩進入輪回,何時能夠再次成仙,就要看他自己了。」
「是,貧道多謝天帝手下留情!」玉鼎馬上多謝,神色極其感激,可謂是給足了昊天面子了。昊天見此也不好再留在這里,當即帶著人離去。
人間,商朝帝乙去世,帝辛繼位,天下再不復太平。面對這種情況,帝辛派部下向東征討萊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將商的勢力第一次真正的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但是其連年的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國內兵力空虛,使其對天下諸候控制力大為下降,引出內患。
帝辛繼位極早,還只是年少時期就成為國君。好大喜功,經常用兵。好在朝中不少才德皆備之士輔助,更有不少大賢鎮壓朝政。諸候雖然心生二心,可也不敢抵抗王室,才使的商朝內患沒有爆發。
由成湯立朝,再到帝辛治世,商王朝經歷早前晚三期,六百年鼎世。此時,國朝衰退,氣數將盡。因人族大劫來臨,封神之戰將起,各路神仙紛紛入世,投入各諸候帳下。截教因得商朝氣運,門下弟子多有入朝為官為將者,其中最顯貴者便數其三代弟子聞仲。
聞仲乃商紂王之父帝乙托孤之臣。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帝辛,都朝歌。帝辛奉其為太師,對其極為恭敬。聞仲輔兩朝君主,殫精竭慮、東征西討,鎮朝歌江山、穩殷商氣數,為人剛正不阿,甚有威望,對商朝忠心耿耿,有先王賜予的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紂王亦敬重。俗語「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的「文」指的就是聞仲。
聞仲曾入名山,證修大道,雖聞朝元之果,未證至一之諦,登大羅而無緣,卻位人臣之極品,輔相兩朝,竭忠輔江山社稷,雖劫運之使然,然其貞烈卻高潔,封神大戰之後,為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督率雷部二十四正神,興雲布雨,萬物托以長養,誅逆除奸,善惡由之禍福。
聞仲是截教門下金靈聖母弟子,因塵緣故,無緣天仙,乃是地仙一流,精通金木水火土遁變化,墨麒麟須臾千里,執雌雄雙鞭,頭生三眼,中間的眼楮擁有神通,可以放射出數寸白光,能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紂王,乃是帝乙第三子。帝乙在位時曾生三子︰長子微子啟、次子微子衍、三子壽王。曾聞帝乙游於御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發現飛雲閣塌了一梁,壽王托梁換柱,力大無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啟等見狀,均與帝乙上本立東宮,乃立三子壽王為太子。
而後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壽王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當是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宮原配皇後姜氏、西宮妃黃氏、馨慶宮妃楊氏,三宮後妃皆德性貞靜,柔和賢淑,紂王坐享天下。
其時,雖外部叛亂不止,商境內倒也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又有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有四路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東伯侯姜桓楚,居於東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鎮諸侯,領二百鎮小諸侯,共八百鎮諸侯屬商。
當紂王七年春二月時,忽然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征北不題。
有一日,紂王早朝登殿,設聚文武。但見︰瑞靄紛紜,金鑾殿上坐君王;祥光繚繞,白玉階前列文武。沉檀噴金爐,則見那珠高卷;蘭麝氤氳籠寶扇,且看他雉尾低同。好一派帝王氣象,與武丁朝之前簡樸大為不同,盡顯奢華。
見到文武百官列朝,紂王當駕官大聲唱道︰「有奏章出班,無事朝散。」話未畢,只見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階,高擎牙笏,山呼稱臣道︰「臣商容待罪宰相,執掌朝綱,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參月十五日。女媧娘娘聖誕之辰,請陛下駕臨女媧宮降香!」王曰︰「女媧有何功德?朕輕萬乘而往降香。」
商容又奏曰︰「女媧娘娘乃上帝神女,為遠古聖人,生有聖德;曾聞那時有大神共工氏頭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女媧乃采五色石之,以補青天;故有功於百姓,黎庶立祀以報之。今朝歌祀此福德聖人,則四時康泰,國祚綿長,風調雨順,災害潛消。此福國庇民之正神,陛下當往行香!」
紂王听後,覺的商容說的在理,如此大聖德聖人,前往行拜香,當可護佑他王朝萬世而安,便開口說道︰「準卿奏章!」
朝罷,紂王還宮,令宮中內官發旨意,傳出朝歌。次日。緒王乘輦,左右又帶兩班文武百官,前往女媧宮進香。
此一回,紂王不來還好;只因進香,惹得四海荒荒,生民失業。正所謂︰「漫江撤下鉤和線,從此釣出是非來。」此有詩為證︰「天子鑾輿出鳳城,旌旄瑞色映簪纓;龍光劍吐風雲色,赤羽幢搖日月精。堤柳曉分仙掌露,溪花光耀翠裘清;欲知巡幸瞻天表,萬國衣冠拜聖明。」
此時,正值天庭昊天召開蟠桃大會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