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七章 綽號 (求點推收賞評)

劉備的特征是騎白馬,還有就是劉備的手臂很長。

關羽的特征是紅臉,還有關羽喜歡留著長長的胡須。

張飛的特征就是眼楮很大,而且張飛的眼楮突出屬于鼓眼。

諸葛亮的特征就是喜歡有事沒事搖著扇子,而且諸葛亮喜歡坐著他的四輪車上面。

周瑜的特征就是漂亮。

董卓的特征就是肥胖。

按照古時候的說法。

劉備可以叫做白馬王子【白馬王子是出現在一些童話故事里的一種定型角色。通常這位王子出現並解救落難少女,最為典型的就是把她從邪惡的魔法中釋放出來。很多傳統民間故事里的英雄人物都會被賦予白馬王子的名字,這其中包括了《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這些角色一般都是花樣美男類型很英俊並且十分浪漫,但是並沒有被深入刻畫。在多數的情況下,他們被視為賜給女主角的獎勵,而並非作為角色存在。白馬王子也用于指代少女或年輕的女人在夢想中遇到的英俊、富有、能干的男士。這位男士對她一見鐘情,立下決心,非她不娶;為她赴湯蹈火,克服無數的困難,終于爭取到她。】。而且劉備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白馬王子,據說孫權他妹就是看了劉備一眼,便是一見鐘情。劉備這個白馬王子的魅力如何?

劉備也可以叫做劉長臂或者劉長手。

關羽可以叫做關紅臉。

關羽也可以叫做關大胡子。

張飛可以叫做張大眼或者張大目或者張鼓眼。

諸葛亮可以叫做諸葛扇子。

只是,據說按照歷史上面的記載,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里面的扇子……乃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嫉妒人家周瑜是個帥哥……所以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那家伙……把周瑜擺酷的道具也就是周瑜手里面的扇子搶了……送過來給了諸葛亮。從此以後,諸葛亮這家伙才有了有事沒事把扇子搖著擺酷的把式。

如果大家伙覺得諸葛亮手里面的扇子,應該物歸原主交給周瑜,那麼可憐的諸葛亮只能夠叫做諸葛四輪了。

周瑜則是可以叫做偽娘【偽娘,acg界名詞。多為御宅族所用,用以喻指那些天生擁有接近于或言等同于女性的美麗相貌、身材,同時擁有男女兩性魅力。即在女性眼中擁有男性魅力,在男性眼中擁有女性魅力的男性人物。通常他們在變裝後帶有極強的萌屬性,有的可能更勝過一般女性角色。就一般而言,他們在心理上仍保持男性自我,有與普通男性相同的價值觀念。隨著偽娘角色的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男性動漫愛好者開始喜歡偽娘。同時,由于腐女的強烈執念,女性腐向漫畫中也常出現偽娘。而現在。通過與偽娘有關的動畫、漫畫和公眾事件的大量涌現,偽娘開始產生社會影響。】。

不過周瑜的這個偽娘其實就是小白臉的說法。

畢竟周瑜的罷了不是蓋的。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後。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並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由于周郎相貌英俊,酒酣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姿。彈奏者多為女子,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自魏晉時代之後,「周郎顧曲」常作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唐人李端有《听箏》詩贊道︰「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看看周瑜的漂亮到了什麼程度【由于周郎相貌英俊。酒酣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姿。彈奏者多為女子,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

周瑜漂亮嗎?

董卓則是可以直截了當叫做董胖子。畢竟董卓的肥胖問題那是非常突出的【據說董卓死後,被暴尸東市,守尸吏把點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臍眼中,點起天燈。因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達曙,如是積日」。】。

如此說來,古時候的人們遇到不知道名字的人了,便是以綽號稱呼。

綽號,又稱外號、諢號、在部分中國方言中綽號等同于花名,綽號又可以細分為善意的昵稱及惡意的侮辱性綽號兩種1)善意的昵稱是指綽號無侮辱性是平常親人朋友等人使用的稱謂,更加體現出親昵、親密的感情。2)惡意的侮辱性綽號,是指綽號具侮辱性,給別人起侮辱性綽號,喊別人侮辱性綽號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表現,侵犯了別人的人格尊嚴,會引起被喊綽號者的反感。

綽號就是根據某人身上的一些特點,給其取一個有代表性的稱謂,如︰水滸傳里的108條好漢。綽號也叫外號,古已有之,並非新生事物。古代的綽號中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綽號有自己所起和他人命名兩種形式,一般而言,自己所起,蘊涵豐富而儲蓄;他人所命,嬉笑怒罵、詼諧幽默。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有一個有趣的綽號,而綽號也使歷史名人更富個性化特征。現代著名學者袁庭棟、劉大白對此都有過專門的研究。

綽號最早見于漢代,如嚴延年、郅都、董宣是三個酷吏,他們用法嚴酷,世稱之為「屠伯」「蒼鷹」「臥虎」;楊震因為博學,而被人尊稱為「關西孔子」。

綽號的產生有多種由頭,如從形貌方面看,漢代賈逵因身高頭長,被稱為「賈長頭」;唐代溫庭筠因容貌丑陋,被呼作「溫鐘馗上」。從舉止方面看,西漢甄豐喜歡夜間謀議,人稱「夜半客」。從行為方面看,東漢崔烈以500萬錢買官,人稱「銅臭」。從愛好方面看,南明弘光天子喜歡用蛤蟆制藥,丞相馬上英喜歡斗蟋蟀,因此得到蛤蟆天子、蟋蟀相公的綽號。從著作方面看,唐代楊炯被稱為「點鬼簿」,是因為他好用古人姓名;駱賓王被稱為「算博士」,是因為他詩中多用數字做對子。從學識方面看,明代的程濟因博學而獲「兩腳書櫥」的雅號。從談吐方面看,唐代竇鞏因口訥、不善言辭被時人諷為「囁嚅翁」;南宋趙霈擔任了諫議大夫之職卻大談禁殺鵝鴨,被譏為「鵝鴨諫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綽號中還有一類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就是群體綽號。如宋代的丁大全、陳大方、胡大昌同時擔任諫官,本應積極進諫,指斥時弊,但他們卻明哲保身,不敢進言,時人諷刺其為「三不吠犬」,形象至極。明代劉吉、萬安、劉翊三人位至實相,卻碌碌無為,飽食終日,無所成就,時人噱稱他們為「紙糊三閣老」,愛憎之意,一目了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