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不在高 (求點推收賞評)

不管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就是漢武帝的授意提出來,好書董仲舒的自作主張。♀

那些都是很久以後的事情。

現在的董仲舒,僅僅是一個鄉下的教書先生罷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是劉禹錫的《陋室銘》里面的名句。

《陋室銘》全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靈驗了。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耳鼓,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為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後人。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有《劉賓客集》,又稱《劉中山集》《劉夢得集》。

據說的出現也是有著一個典故。

劉禹錫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月兌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牛人一個!

使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同樣可以用來形容另外一個地方。

在我國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湖叫做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原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由于多年來縮水成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面積2,820平方千米,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並沿用至今。

洞庭湖之名,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那麼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又是因為什麼而得名的呢?

有人說,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是因為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而得名。

君山,古稱洞庭山、湘山、有緣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對,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君山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君山島有5井4台、36亭、48廟。歷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雲圖」、新石器遺址。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見證——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台、宋代農民起義的飛來鐘、楊ど寨等。每一個古跡都是一段厚重的歷史,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悠遠的記憶,浩氣連遠古,衷腸訴神州……

傳說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這里,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湘君」,故後人又把這座山叫「君山」。

也有人說,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是因為老子而得名。

老子即李耳,字聃,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在道教中老子的尊號為「太上老君」。據說在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有眾多與太上老君老子有關的地點,具體有老君台、老子樓……。當然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這些眾多與太上老君老子有關的地點現在的名稱或許早已更改成為了其他的名字。

據說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因為太上老君老子而得名的緣故,是洞庭湖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是太上老君老子的道場而得名【道場的意思就是講經傳道的場所】。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由東、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個較大的湖泊組成,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為許多大小湖泊。有霜落洞庭乾之稱。

洞庭湖以南就叫做湖南。

在湖南有個市叫做蘇仙郡。

蘇仙郡位于湖南東南部,「林中之城,創享之都」,山地丘陵面積佔總面積的75%。別名「福城」。蘇仙市地處南嶺山脈中段與羅霄山脈南段交匯地帶,東界江西贛西,南鄰廣東韶關、清遠,西接永州,北交衡陽及株洲。

蘇仙郡是因為在區域範圍內有一個蘇仙觀的道觀而得名。

蘇仙觀因為在這座道觀曾經是一個蘇耽的道人居住的道觀而得名。蘇耽也就是蘇仙,蘇仙是蘇耽成為了神仙以後人們對于蘇耽的尊稱。

在蘇仙州有一個縣叫做便江縣。

便江縣是因為在區域範圍內有一條叫做便江的河流而得名。

在便江縣有一個鄉叫做永樂江鄉。

永樂江鄉是因為在區域範圍內有一條叫做永樂江的小河流而得名。

在永樂江鄉與鄰縣交接的地方,是一片山地。

這一片山地叫做萬羊山。

萬羊山的得名有一個傳說。

傳說天上管理天羊的神仙因為一時疏忽,讓一萬只天羊偷偷地來到萬羊山這里。

等到天上管理天羊的神仙發現一萬只天羊不見了,于是天上管理天羊的神仙尋找天羊來到萬羊山這里。

天上管理天羊的神仙本來只是想把這一萬只天羊趕回天上。

誰知道呢?

這一萬只天羊因為貪戀萬羊山這里的美景,居然不肯回到天上去了。

「這……還了得!?翻天了……?!」天上管理天羊的神仙自然而然被這一萬只不肯听話的天羊氣的七竅生煙。

被天羊氣的火冒三丈的天上管理天羊的神仙一個仙法下來,這一萬只不肯听話的天羊,全部變成了一些形狀像是羊的石頭,分布在現在的萬羊山的地域範圍的土地上面。

這個就是萬羊山的由來(據說,即使是現在,在萬羊山,人們依舊能夠時不時的看到形狀像是羊的石頭,……)。

在萬羊山的大山里面,有一個自然村的名字叫做天壇。

天壇村,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與天壇形狀接近的村子,就是一個平地凸起的村子。

離天壇村不遠處,有一條小溪流,叫做木子河。

木子河是因為在木子河的旁邊有一片大大地木子林。

在木子河的另外一邊、木子林的對面,是一處面積極為寬闊的石壁。

這一處面積極為寬闊的石壁被天壇村的人們叫做萬丈壁。

在萬丈壁的石壁上面有一個巨大的天然石洞。

萬丈壁的石壁上面的這一個巨大的天然石洞被天壇村的人們叫做老子窩。

根據天壇村的傳說,萬丈壁的石壁上面的這一個巨大的被天壇村的人們叫做老子窩的天然石洞,就是太上老君老子的出生地。

在木子河下游離老子窩不遠處有一個小村莊,叫做董家。

這個董家便是因為出了一個叫做董仲舒的名人而跟著出名。

所謂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不就是這樣的嗎?(未完待續……)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