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四十三章 歷史真相 (求點推收賞評)

所謂「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充斥于近、現代中國思想史、哲學史等書籍,以及大學課堂和相關教科書中。♀直到今天,這種狀況並未根本改變。只要瀏覽一下包括一流大學在在內的名目繁多的有關「國學」講座所排的課程表,便一目了然。但是,經相關專家考證,查遍迄今所見董仲舒的著作和相關史料、文獻,均沒有所謂「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說法或記載。這一說法的炮制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8861921年)。1916年他在雜志上發表,提及自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利用孔子為傀儡,壟斷天下思想,使其失去自由」。「中國二千年尊孔之大秘密」,就在于歷代統治階級「利用孔子為傀俑,壟斷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龐樸、馬勇、劉貽群︰,湖北育出版社2003年版)。與他同時的「國學大師」梁啟超(18731929年)並未使用過這一說法。所謂「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正是從易白沙的說法敷衍出來的,並逐漸廣泛流傳開來的。

關于所謂「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被學界津津樂道、充斥于大學講壇和相關學術著作、幾成定論的問題,近20年來受到質疑。如孫景壇先生在1993年第110章。」而在說的則是「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對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其中雖有「罷黜百家」、「抑黜百家」之說,但並沒有「獨尊儒術」之詞;把「表章」、「隆儒」和「推明孔氏」推斷或概括為「獨尊儒術」,是很不妥、甚至可以說是荒唐的!因為即便把「孔氏」視為「儒」的代名詞,但「隆」和「推明」與「獨尊」之意也相差甚遠!至于「表章」,則與「獨尊儒術」就更相距十萬八千里了!至于司馬光,在即或其它卷,根本就沒有「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雖然孫先生引征了其「董仲舒,窮經守幽獨。所居雖有園,三年不游目。邪說遠去耳,聖言飽充月復,發策登漢庭,百家始消伏」(見第110章各種藏書和整理民間傳說的律令等,使秦代所造成的文化禁錮局面一下解凍,在推動學術文化趨向復興和繁榮的同時,各種邪闢之說也魚目混珠地競相出籠。中所謂「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不過是對包括各種邪闢之說在內的諸多學說的泛稱而已。♀遺憾的是,中這段話的原意卻長期受到誤讀、曲解。而被揆度、敷衍和概括成子虛烏有的「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當然。要是把「孔子之術」等同于「儒術」的話,把這段話揆度成「罷黜百家首尊儒術」,或「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楊榮國等就持這一觀點),還勉強說得過去。因為「首尊」和「尊崇」與「獨尊」具有質的差別。但畢竟又丟掉了原話中的「六藝之科」之所指。終不能算得上嚴謹。據我所查閱的史料,沒有發現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此建議的文字,因而迄今不認為「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成立。從迄今所見各種文獻看。在漢武帝時代,縱然存在「罷黜百家」之說,但並不存「罷黜百家」之實,至于「獨尊儒術」,則既無說也無實。漢武帝用人、施政從不專尊儒學一家。如果說前期是受竇太後的牽制的話,那麼在竇太後死後,情況依然仍未只用習儒之人。相反,那些治刑名、黃老等學的人依舊被重用,比如張湯、主父偃和東方朔等。即使對于並不尊儒,甚至頗有譏評者,如「是非頗謬于聖人」的司馬談、司馬遷父子,不但不加罪(司馬遷後來獲罪是由于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還照樣重用,使其父子相繼為太史令。而董仲舒的始終未被漢武帝重用,則更是頂好的證明。今天的學者們多都認可這個史實,卻還仍然保留和侈談「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至于到底「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始自何時、何人?從相關資料上看,多認為發生在漢武帝時代,但從董仲舒尚未把稱為看,顯然有兩個問題明擺著︰一是董仲舒健在時,有了或的說法,但他卻不認同、未采納;一是董仲舒健在時還沒有或的說法。此兩者無論何者屬實,都意味著對「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的否定。從道理上來推斷,所謂「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肯定與把視為「儒家經典」有關;因為把視為「儒家經典」,則「六藝之科、孔子之術」便可順理成章地被歸結為「儒術」了,于是也就可以把「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敷衍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然而,班固在中雖有「罷黜百家」、「抑黜百家」之說,但並沒有「獨尊儒術」之論;雖有「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和「表章」、「隆儒」和「推明孔氏」之言,卻並無「獨尊儒術」之語。所以,從班固那兒,我們也無法找到答案。所以,愚以為︰假若董仲舒的屬實的話,是班固第一個把董仲舒關于「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中的「六藝之科、孔子之術」,片面地誤解、歸結成為「孔子之術」,進而把「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片面地誤解、歸結成為「罷黜百家」、「推明孔氏」,而後人則根據班固的這個說法,又把它誤解、敷衍成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但是,這一說法究竟始自何人、何時呢?經查閱,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8861921年),1916年在雜志上發表,提到︰自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利用孔子為傀儡,壟斷天下思想,使其失去自由」。「中國二千年尊孔之大秘密」,就在于歷代統治階級「利用孔子為傀俑,壟斷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龐樸、馬勇、劉貽群︰,湖北育出版社2003年版)。這是我所見到的最早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字。與他同時的梁啟超並未使用過這一說法,但是以後這一說法卻廣泛流行開來。至于術數之類的學術文化,在天人感應和讖緯迷信的影響下,則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據,當時的術數學界有五行家、堪輿家、建除家、叢辰家、歷家、天人家、太乙家和形法家(看相術士)等。足見漢代術數學範圍較大。總之,在漢武帝及其以後的漢代三百多年間,無論是包括神仙方術在內的異端邪說,還是重在實用的各種學術,都獲得了巨大的發展,而且在很多領域,成就都領先于當時的世界。這一史實表明,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整個漢代根本就不存在。從學術文化的發展形勢看,漢代相對比較寬松,既沒有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也沒有後代聯綿不斷充滿血腥的「文字獄」。】︰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