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四十章 董仲舒其事 (求點推收賞評)

董仲舒的成就不小。♀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將周代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成為漢代的官方統治哲學,對當時社會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學、政治、社會、歷史問題,給予了較為系統的回答。

漢初實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經濟發展很快,出現了文景盛世。但在景帝時代出現了吳楚七國之亂。統一的國家將面臨著分裂的危險。景帝時任博士的董仲舒認為,重要的問題是要鞏固集中統一的政權,防止分裂割據的局面出現。董仲舒從儒學經傳中尋找統一的理由,他從《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統‘。董仲舒就根據《公羊春秋》的記載,提出了‘大一統‘論。他在《天人三策》中說︰‘《春秋》所主張的大一統,是天地的常理,適合古今任何時代的道理。‘

「大一統‘既然是宇宙間最一般的法則,那麼封建王朝當然要遵循。這就是董仲舒所要設立的政治哲學的核心。他根據大一統‘的普遍法則,提出了思想也要‘大一統‘的論點。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說︰‘只要不是在六藝之列的,所謂「六藝」,就是過去讀書人必備的六種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人。都不許其發展下去,不允許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那些亂七八糟的教派和學說就不會再來迷惑百姓,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才能顯示出地位。老百姓也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教育子孫後代‘。只有思想統一才能有統一的法度,百姓才有行為的準則,這樣才能維護與鞏固政治的統一。用思想統一來鞏固政治統一,思想應該統一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上,百姓也知道該遵循什麼,怎麼做了。只有政治統一才能長治久安,當時漢代的政治是統一了,但不穩固。統一思想成了大一統的關鍵。于是。董仲舒多次強調要用孔子儒學統一天下的思想。

在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統的建議之後,施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將儒學作為正統思想,從此漢代思想界樹起了儒學的權威,產生了中國特有的經學以及經學傳統。漢代立五經博士,明經取士,形成經學思潮,董仲舒被視為‘儒者宗‘。

董仲舒‘天人感應‘論,是以社會、政治來說的。他把《春秋》中所記載的自然現象。♀都用來解釋社會政治衰敗的結癥。他認為。人君為政應‘法天‘行‘德政‘。‘為政而宜于民‘;否則,」天‘就會降下種種‘災異‘以‘譴告‘人君。如果這時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會使人君失去天下。

通過秦末農民大起義,董仲舒認識到農民階級的政治力量可決定一個封建王朝的興亡。董仲舒在這里所說的‘天‘。是指秦末農民起義的武裝力量。他要借用這一象征農民階級政治力量的‘天‘,來戒懼皇帝,使之自斂。用‘天‘來限制他。

當時董仲舒為什麼要采用‘天人感應‘的形式來戒懼皇帝呢?原因是︰西漢時期社會科學水平低,天命論在人們思想中的影響極深。董仲舒就采用了‘天‘來限制皇帝個人的私欲,制約他至高無上的權力。並把秦始皇權力不受制約,引發農民起義,速亡國的慘痛教訓,變成皇帝的精神枷鎖,來限制皇帝的權力。從這方面看。董仲舒‘天人感應‘的思想限制了皇帝的私欲和權力,為整個封建社會的長治久安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意義是深遠的。

西漢王朝統治人民雖然奉行黃老的‘無為而治‘的思想,實質上仍因襲秦制,以嚴刑峻法統治人民。武帝好法術、刑名。重用酷吏,以嚴刑峻法來加強統治,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和痛苦。為了社會秩序的穩定,為了封建統治的長治久安,董仲舒認為要縮小貧富差別,協調各種社會矛盾,提出‘調均‘的主張。上疏漢武帝‘限制私人佔有土地的數額的主張,限制豪強兼並土地,不允許官吏與百姓爭搶利益,鹽業、金屬業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除去奴婢制度、擅自斬殺的威嚴,降低賦稅,減少徭役,讓人民休養生息,減少民力消耗‘。這些主張,首先,打擊豪強勢力,加強中央政權的力量;其次,暫時緩和地主階級和農民之間的階級矛盾,加強了封建統治階級專政,防止社會進一步動亂,防止農民起義。董仲舒吸取秦滅亡教訓,為了緩和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提倡德治,革除秦時的弊政,進行‘更化‘。他的‘更化‘思想,就是以儒家的禮義仁德來限制對人民剝削,維持和鞏固漢王朝統治階級專政。他認為,嚴刑峻法,給統治階級帶不來穩定的統治秩序,不能維持和鞏固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權。他提出︰實行禮義,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為主,重視‘教化‘,主張用仁德代替嚴刑。他視‘德治‘主張為鞏固封建統治的基本治國原則。並上疏漢武帝︰‘作為帝王應該秉承上天的意思進行辦事,因此,應該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為主,「法治」為輔。

董仲舒的著作很多,有一百多篇文章、詞賦傳世,尚存的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賦》、《春秋繁露》及嚴可均《全漢文》輯錄的文章兩卷。

董仲舒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是有口皆碑。《漢書》︰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加,管、晏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不過,董仲舒取得的那些成就也不是憑空而來。

董仲舒取得的那些成就完完全全的是董仲舒努力的結果。

據說,就有這樣一個關于董仲舒努力學習的故事。

董仲舒,自幼天資聰穎,少年時酷愛學習,讀起書來常常忘記吃飯和睡覺。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了讓孩子能歇歇,他決定在宅後修築一個花園,讓孩子能有機會到花園散散心歇歇腦子。第一年,董太公一邊派人到南方學習,看人家的花園是怎樣建的,一邊準備磚瓦木料。頭一年動工,園里陽光明媚、綠草如茵、鳥語花香、蜂飛蝶舞。姐姐多次邀請董仲舒到園中玩。他手捧竹簡,只是搖頭,繼續看竹簡,學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詩經。第二年,小花園建起了假山。鄰居、親戚的孩子紛紛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們叫他,他動也不動低著頭,在竹簡上刻寫詩文,頭都顧不上抬一抬。第三年,後花園建成了。親戚朋友攜兒帶女前來觀看,都夸董家花園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點點頭,仍埋頭學習。中秋節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園中邊吃月餅邊賞月,可就是不見董仲舒的蹤影。原來董仲舒趁家人在賞月之機,又找先生研討詩文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見強烈,遍讀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等各家書籍,成為儒學大師。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