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正文
第56節第十九章勵江東諸葛祭風,定赤壁周瑜縱火(2)
蔡瑁和曹操是同學。
準確說是發小。
當初一起斗鷹走馬,度過了年少輕狂的歲月。
曹操接收了荊州之後,蔡瑁覺得自己這個大腿抱的很對,于是他請曹操到自己家做客,做客還不夠,還請曹操入後堂,見了他的妻子。
曹操很給面子,和他一起回憶分享了恰同學少年的混蛋時光,並且稱贊他家很漂亮,他老婆也很漂亮。
曹操走後,蔡瑁覺得很得意,他覺得自己的做法凸顯了他和曹操關系的不一般,這下所有人都要對他另眼看待,曹操也會封他很高的官位。
但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所有人都瞧不起他,甚至是笑話他。有人說︰誰不知道曹丞相對已婚婦女的熱情,听說蔡瑁讓曹丞相見了他老婆,這里面的事兒……還有人把宛城之戰重新拿出來說事兒︰張繡好歹還算有點骨氣,連叔叔的綠帽子都不肯認,蔡瑁……嘖嘖。最後流言發展成了賭博,大家都在開盤口︰到底曹丞相會不會讓蔡瑁做大官。如果曹丞相封了蔡瑁四征將軍之類的,那他老婆就妥妥的「英勇獻身」了。
所以說蔡瑁確實沒頭腦,這一招不僅沒提高自己的威望還把自己老婆的名聲都搭進去了。
蔡瑁憋了一肚子的火又不好發作,便等著曹操封他大官,至少,他覺得掌管水軍還是穩操勝券的,曹操需要他率領水軍的經驗,等他帶領水軍立下戰功,到那時,哼!讓說閑話的人都去死吧!
但是曹操正式的任命下來後蔡瑁傻了眼︰命蔡瑁為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漢陽亭侯。任命書只字不提水軍的事。蔡瑁坐臥不寧派人去打探,從人回報說水軍確實安排人了,前軍尚不明,有可能是曹操親領,後軍是呂虔掌管。
蔡瑁不甘心,他想呂虔算什麼東西!于是他去見蒯越,想讓蒯越給他出個主意。但是沒想到來到蒯越家門前,蒯越根本就不見他,蔡瑁更加火大,索性在門首罵蒯越全無信義,是個小人。正在罵的時候,小門開了,走出幾個年輕的僕役來,領頭的故意裝作不認識蔡瑁︰「汝是何人?敢來蒯府廝鬧!我家主人以才學得曹丞相青目,親撫曰︰‘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也’。不似有人但賴婦人之力,枉為人也!」
蔡瑁被氣的七竅生煙,他這個時候才知道蒯越不會再幫著他了,而蒯越之前幫他,也不是因為他足夠優秀,只是因為他的權勢罷了,其實蒯越,不,不只是蒯越,全荊州的文臣武將,大約一直都在心里看不起他,只是沒表現出來罷了。真是的,自己怎麼之前一直看不出來呢?
曹操听蒯越說了蔡瑁白日的事,不耐煩的大手一揮,讓人去告訴蔡瑁,早點回許都養老,別在這里添麻煩了!
蒯越得意洋洋的回來告訴三弟蒯祺。蒯祺當時沒說什麼,晚上歸家,一五一十告訴了妻子,他妻子點點頭︰「果不出吾弟孔明信中所料,瑁小人嘴臉,必授人以柄。大伯好權勢,必不容瑁,如此可借大伯之力貶瑁,亦為先主公景升公及荊州報仇也
蒯祺拜于地︰「夫人之言是也。先主公英靈不泯,見今日佞臣下場!」
蔡瑁去了許都。
曹丕已經得到了消息,他想來想去,左右為難,于是來找司馬懿。
「周瑜這信里,看上去倒是沒有接納蔡瑁的意思,左一句右一句都是在譏諷蔡瑁。所以蔡瑁就算想反叛,看來周瑜也沒打算接納他
司馬懿看了他手里那封信︰「信未必是真
「這個我想過了。可是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周瑜在此事上造假有何意義。蔡瑁如今只有閑職,不得重用。父相將帶兵與周瑜水軍交手,若是蔡瑁領軍或留在荊州指點倒也罷了,偏偏他又回到許都,與前線戰事全無關系,周瑜何必費心要害此人呢?」
「這又未必是假
「仲達,你這話我就听不懂了……到底是真是假啊?」
「我倒不懷疑這信是周瑜寫的……這字我應該不會認錯。我懷疑的是,這信是否是周瑜主動寫的?別忘了,如今,周瑜旁邊,還有一個諸葛亮,周瑜雖然不卷進荊州之事里,諸葛亮卻是與荊州人事頗有淵源
「有道理
「但是也不能說這信就是假的。蔡瑁未受丞相重用,據說頗有怨言,要說他生出後悔投降丞相的心,也不是不可能。再說即使是諸葛亮,就一定能勞動周瑜替他做這種對江東沒有明顯好處的事情嗎?就算諸葛亮能說服周瑜替她寫這封信,可是諸葛亮值得為了一個沒有什麼價值的蔡瑁如此大費周章嗎?蔡瑁離開荊州本來就是意外,是丞相隨機下達的命令,諸葛亮怎麼會提前算到蔡瑁要在這個時候回許都,安排人在這里備好信件等我們來抓呢?而且如果這是諸葛亮和周瑜的計策,為了讓計策更像一點證據更充分一點,為什麼不干脆偽造蔡瑁寫給周瑜的降書而偏偏要用周瑜的回信呢?」
曹丕想了半天︰「那……依仲達之見,此事如何處理?」。afda332245e2af431fb7b6
「這件事嘛……等等,為什麼這件事要來問我!你不會去問季重他們嗎!」司馬懿突然意識到自己加班加得很不值。
曹丕抓抓頭︰「這個……不問他們,是怕他們出門的時候萬一把這事傳出去嘛,現在蔡瑁有可能反,也可能沒反,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見再說……」
「那你覺得該怎麼處理?」司馬懿反問。
「等他到了許都,找人把他看起來,盯緊點
「沒用,而且不值司馬懿一口否決,「倘若他真反,到了許都,一直不見周瑜回信,自然明白事情有變,那時候他另外想月兌身之計,你有把握不生變故?丞相走的時候意思很明白,守許都的重任,你可是擔著一半的。倘若他不反,白白耗費監視的人力,這代價不值
「那仲達你的意思……」
「反正蔡瑁也沒什麼用,看起來丞相也煩他,不如暗地里不知不覺用手段除了他,對外就說病故,一勞永逸,而且還不留痕跡,不是很好嗎?」
「這……」曹丕有點為難,「沒有證據,誅殺大臣,這……」
「哼,」司馬懿冷笑一聲,「丞相七月的時候殺了孔融,罪名是‘不孝’,請問,丞相有孔融不孝的證據嗎?不要跟我說孔融說了什麼什麼,酒醉的人說自己殺人,能因為這個就把人判罪?」
蔡瑁到許都以後,曹丕親自去慰問他,蔡瑁很感動,曹丕說您和我父親私交甚好,我就算看父親的面子也應該來看您啊,然後賜了一大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就回去了。
但不久蔡瑁就身體不適,請了醫官來,說是從南方到北方,水土不服,開了方子來治。很多大臣听說曹丕都來看過蔡瑁,便也爭相來慰問,還有人送來人參鹿茸之類的補藥給蔡瑁用。
蔡瑁吃了不少藥,補品也用了不少,病卻一日比一日重了。拖了不到兩個月,人就很平淡的去了。
蔡瑁死的那一天,曹丕象征性去慰問家屬,回到丞相府的時候意外的看到荀彧站在院子中。
「荀……荀令君……」曹丕為了蔡瑁的死,正有點心虛,面對荀彧,目光也是躲閃的,他隱約記得吳質跟他說過,好多大員都看望過蔡瑁,但荀彧沒去,連派人表示一下都沒有。
荀彧連看都沒看曹丕,他微微的抬頭看著天,好一會兒他才說︰「若使奉孝在,何至于此
曹丕還沒听明白荀彧的意思,荀彧已經徑自走出門去了。
曹丕心虛的模了模鼻子。
諸葛亮向周瑜辭行,周瑜笑著說你不是辭行是請假,過不了多久還得回來。
諸葛亮不置可否︰我知道我還得回來,我就是當人質的,雖然我覺得這人質很沒必要。
周瑜知道諸葛亮要回去整頓兵馬,徐庶走了,劉備一天一封信的訴衷腸︰你到底什麼時候放假回來呀?諸葛亮看了恍然又回到了自己的大學時代,一進入七月或十二月父母就一天一個短信問你什麼時候回家?
諸葛亮一走,呂蒙就來見周瑜︰「將軍,主公擊鼓聚將
來了,諸葛亮說的「需要一個他在正式場合的表態作為催化劑」的機會來了,周瑜淡淡一笑︰「小橋,幫我更衣
周瑜戎裝上殿震驚了一票人。
周瑜解下腰間佩劍遞給旁邊的內侍,孫權擺了擺手︰「公瑾,不必拘禮。孤適才與眾人商議曹操引兵前來之事,正欲向公瑾問計
周瑜上前行禮︰「主公,不知適才商議如何?」
「未有定論
「未有定論,則必有爭論?」
「子布等人適才正與眾人爭論
周瑜听了,幾步來到張昭面前,也不行禮︰「如此,願聞高論
張昭看周瑜今天的裝束態度,多少有點意外,以往都是謙和的周公瑾今日一反常態的凌厲。不過張昭也不在乎,他都三朝元老了,老資格總是有點底氣的,于是他不緊不慢的把自己的態度再復述一遍︰曹操有天子詔命;曹操有幾十萬大軍;曹操之前一路凱歌士氣正盛;曹操優待降者但苛待敵手……
「迂腐之見!」周瑜一句話給張昭定了性。
「我還以為領教孔明言辭張公必有所感,不想張公如此之迂!」周瑜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汝等只知曹軍之利,不知其利皆不利也!曹操有天子詔命,試問董承欲誅曹操何嘗沒有天子詔命!天下皆知操所持天子詔命有假!如此詔命,不必遵奉!遵奉者乃遵曹,非遵漢也,此為謀逆之舉!此不利一!操雖有數十萬大軍,然而多為荊州降將,其自許都帶來兵馬不過十來萬,操不信荊州降兵,荊州兵亦不信操,操又使本部監視降軍,此乃多造游兵之舉,操可戰者,不過十萬!此不利二!操之前士氣大盛,未嘗敗績,此正是三而竭之時,其宜敗也!驕橫之軍,如何能勝!此不利三!除此之外,操善陸戰不善水戰,此番卻棄長取短,仗舟楫,與我南軍爭雄,此不利四!北方人多不服水土,至南方必生疾病,能戰之兵更少,此不利五!有五不利,而無一利,汝等依然只要投降,不過是為個人功名利祿!方才張公所言,恐只有最末一句是本心之語——操優待降者,諸位皆可降曹,可曾為江東著想!」
張昭听了周瑜義正詞嚴一番話,並不慌張,淡然捻須︰「公瑾不必如此憤慨。說我等文臣只為自身,武將未必不如此想。多少人欲憑此戰求功名,比昭等又高明多少?」
程普黃蓋等听了張昭所說,面有怒色,有人便要站起,被旁邊人按住了。
周瑜听了,冷笑道︰「子布此話,說得誅心。瑜所鄙者,乃為自身而害社稷者,諸位文臣,恐不都如子布一般,子布此言,是有心污蔑他人還是使江東群臣有隙?至于求戰之將,縱然有個人私欲,瑜只問其行是否有利江東!利己利江東者盡可用!似子布這般,只圖個人私利,卻將主公、卻將江東置于何地!」
一時滿座無聲。
孫權在座上開口︰「公瑾能否與曹軍一戰?」
周瑜拜倒于地︰「瑜只需五萬人馬,請為主公破曹!」
「公瑾此言甚壯!」孫權拍案而起,拔出佩劍,削去幾案一角,「孤意已決,來日與曹軍決戰!若再有言降曹者,與此案同!」
沒人再敢說話。
「即日起命周瑜為左都督,程普為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總攝進兵之事!」
「是!」
天色已晚,孫權在院子里長吁短嘆。
其實他挺煩心的,雖然白天當著那麼多人,大話扔出去了,但那是被激的,周瑜明明白白把張昭等人的「投降觀點」和「不把主公放在首位」掛鉤,自己不能不出聲支持那些主戰派。話說完了,並不代表他就真的不怕曹操的大軍了;吳夫人前一段時間也病倒了,看起來最好情況也要纏綿病榻幾個月;周瑜私下非奉命不肯入府,兩個人見面了也是訕訕的沒什麼話說。
吳夫人身邊的侍女端著一盆水走過,孫權叫住了她︰「母親怎麼樣了?」
侍女恭謹的答道︰「比白日精神好些,周都督正親自侍奉
這個回答讓孫權十分意外︰「公瑾在內宅?」
「是
于是孫權急急忙忙奔往後面來看母親,走到門口又收住腳步,隔著門口的簾子向里望去。
周瑜果然一身豆綠的三繞曲,扎著頭發,正跪在吳夫人榻邊奉湯藥。
「瑜兒……娘對不住你……」吳夫人喝完了藥,看著周瑜,忍不住哭起來。
周瑜抓住吳夫人伸出來的手,也紅了眼圈︰「娘不要說了,多多保重身體,瑜久不侍奉,才是後悔的很
「仲謀……如今對你如何?」
周瑜沉默了很長時間︰「有勝群臣多矣
「兵權……他還你了嗎?前幾日他……他就說此事,瑜兒,你別恨他,他也是……」
「瑜未有一日記恨主公,母親且寬心周瑜低聲安慰道。
「那就好……那就好……」吳夫人眼中又流出淚來。
周瑜也扭過身去,似乎是擦淚。
孫權在外听得心里難過,想立刻進去,又忍住了。
突然,有異樣聲音傳來,吳夫人略有些不安道︰「瑜兒,怎麼了?」
「無事,母親放心周瑜明顯忍著什麼的說。
孫權有些疑惑,伸手挑開簾子就要進去,此時卻突然有人從房內帷幕後沖出來一把推倒周瑜,尖聲叫著,揪住周瑜廝打。屋內頓時亂作一團。
孫權進屋來,才看清是親妹妹孫氏,左右婢女不敢上前,吳夫人氣的眼中含淚,竭力想要攔阻,無奈孫氏根本听不進去,只知道揪打周瑜,周瑜也不還手,任她毆打。孫權大怒︰「還不速速將她們拉開!」
這才有侍婢大膽上前將兩人分開。
孫權沉下臉色︰「說了讓你們看好她,怎麼又讓她隨便在內宅出入!還不將她拖回房去!」
孫小妹在「周瑜你居心不良」「你該死」「殺了你」的歇斯底里中被人拖走,孫權這才顧得來看周瑜,周瑜的衣服也亂了頭發也散了,但她面上倒是平靜,簡單攏了攏衣襟,斂了斂頭發,還沒忘了向孫權行禮,然後便和孫權一起,安撫吳夫人躺好,服侍吳夫人平靜下來,接著告退,出了內宅。
孫權牽著周瑜的手,轉回自己的住處,把僕役都打發走,孫權一邊猶豫著怎麼說一邊開口︰「公瑾,小妹她……」
「小妹是一時失態,還請主公不要放在心上
「哦?哦……你不怪她就好
「瑜有要事稟告主公
「公瑾你說
「主公對抗曹之事還有疑慮?」
「嗯……曹操畢竟勢大……」
「非也。瑜不妨為主公算一算︰曹操所帶的本部,不過十五、六萬,長途跋涉、疲憊不堪早已不堪使用;收降荊州舊部,最多不過七、八萬,這部分人對曹操並不信任,也不堪重用。這樣曹操人數雖多,何足畏懼我們只要有精兵五萬就完全可以戰勝他,主公完全不必顧忌
孫權听了,連連點頭,他擁抱著周瑜,誠懇的說︰「有些話我白天就想說了︰張昭等人,只為自己考慮,雖然算是我的老師,但也真讓我失望。還好有你和子敬幫著我,真是天意!如今你說五萬人能破曹,我信,只是我現在真的沒有五萬人,但是我已經挑選好的三萬精兵全都歸你用!船只糧草和各種戰具也有,還需要什麼,你只要說一聲,我立刻讓他們準備。你和德謀、子敬隨時可以出發,所有馬步水軍都歸你調派!我會繼續調撥士卒、糧草,做你的後援。你能一戰破曹,當然好;假如遇到挫折,不要緊,不是還有我嗎?回來找我,我親自去和曹操決戰!」
周瑜靠在孫權肩上,輕輕對他說︰「主公既然做了萬全準備,瑜當盡全力。只是還有一件事︰瑜可能開罪主公,還想求得主公寬恕
「什麼事?」孫權十分好奇。
「就是——」周瑜還沒說完,突然一把推開孫權,扶住旁邊盛放書卷的櫃子嘔起來。
孫權大驚失色,撲上來抱住周瑜,連聲問︰「怎麼了?公瑾你怎麼了?來人!召醫官!」
孫權第二天為周瑜等人餞行,送他們回柴桑做戰前準備,凡是陪同的官員都忍不住在下面竊竊私語︰主公今天好像特別高興,他那個沉穩的性子怎麼也會有笑得像一朵花似的時候?
在所有人都听不到的地方,孫權悄悄叮囑周瑜︰一定要保重身體,準備的差不多了就回廬江來休養,不要親自上前線,不行了孤替你去!
周瑜在眾人眼中意氣風發的返回前線。
周瑜在眾人看不到的地方,悄悄擦去一滴眼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