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正文
第50節第十八章趙雲長阪救幼主,周瑜江東慮群儒(1)
建安十三年六月,周瑜回到了柴桑。
她在廬江住了三個月,這三個月過的太累了,比天天凌晨出早操還累。
每天接待亂七八糟的人物,還要應付孫權,甚至包括吳夫人……孫權倒是真的心疼她,跟她說你不想見那些人可以不見,周瑜苦笑,她的性子沒有冷硬無情到可以直截了當拒絕別人的程度。小橋對孫權這個說法殊為不滿︰「主公要是真的關心將軍,為什麼不干脆下令讓那些人都不要來了!」
周瑜無話可說,怎麼給小橋解釋一個搞政治的人的心理呢?周瑜不願意得罪人,難道孫權就願意嗎?孫權也是有算計的,周瑜在他心里或許是最重要的人,但還沒有重要到可以和整個東吳的官僚系統的關系相提並論。
這一點跟孫策不一樣。如果是孫策,他真敢這樣下令……周瑜驚覺自己又在拿孫策和孫權作比較,她果斷打消了這個念頭。沒什麼好比的,她對自己說。
吳夫人把周瑜找去是希望她勸一勸孫權關注內宅的女人,孫權的後宮冷清的有點不像話。周瑜默不答言,小橋听說了覺得吳夫人和周瑜都很奇怪,她不能質疑吳夫人,所以只能去問周瑜︰將軍不是不想陪在主公身邊嗎?那就勸他多去內宅,這樣將軍也就解月兌出來了啊。
周瑜拿著沙盤琢磨船只的配合,听到小橋這麼說頭也不抬的回了句︰「為什麼是我去勸?我以什麼身份去?」
小橋想想也對,然後就想繼續問為什麼當初力逼著周瑜改嫁孫權的是吳夫人,現在勸周瑜和孫權疏遠的也是吳夫人,但是看看周瑜那神情,決定還是不問了。
當了母親的女人,考慮問題都不能用常理推斷。
我也當母親了,小橋有些不服氣的想,我一共有三個孩子呢。
周瑜回來之前,孫權在羅帳里暗暗塞給她一塊薄絹,要她回去再看。周瑜照辦了,發現那是孫權寫給她的一封信,里面大概說的意思是︰公瑾,我撥一個人到你那里去,你好好「照顧照顧」他,他叫陸遜,是陸駿的長子。周瑜把信來回讀了兩遍,很奇怪內容的字里行間為什麼會流露出一種討好和暗示的意味。
難道這個陸遜或者他爹陸駿跟主公有仇麼?周瑜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來,她不記得有這件事。于是她把呂蒙找來了,呂蒙磕磕絆絆但總比以前好很多的讀完了信,和周瑜的感覺差不多,不過他不覺得陸家跟孫權有仇。他把薄絹還給周瑜︰「將軍,我看主公的意思——這人是和將軍你有仇啊,所以主公讓你任意處置,好像是想讓你高興的
周瑜覺得很扯,她跟陸家幾乎沒打過交道,能有什麼仇?
第二天周瑜見到了陸遜,二十左右的年輕人,生的很好,有點女圭女圭臉。見了周瑜,表現的很謙遜,周瑜隨意問了他幾個問題,听見他說目前曹操很有威脅東吳的可能,就滿意的點了點頭,把他留在帳下了。陸遜告退的時候,程普剛剛進帳,看到陸遜,表情便有些古怪,這表情沒逃過周瑜的眼楮,看陸遜已經走了,周瑜問程普︰「程將軍,你認得這個年輕人?」
「此人乃陸駿之子,兩年前主公把他調到身邊,如今給送到將軍帳下——將軍打算如何處置?」
周瑜覺得莫名其妙︰「啊,他見識不俗,我就先讓他做個偏將吧
「這麼說將軍不記得其父陸駿了?」
「陸先生也是一代名士,但我與之並無深交啊
程普的臉微微漲紅,欲言又止,猶豫了好長時間,才吞吞吐吐地說︰「將軍果真不記得了,當、當年,東治城外……」
周瑜突然想起來了。被屠戮的東治,宋夫人的尸身,堂弟的怒視,還有當年陸駿尖銳的諷刺……
程普還在說︰「主公……主公把陸遜送到,送到將軍這里,想必……」
周瑜揮一揮手,轉而和程普討論起船陣的問題,她不想再討論陸遜的事了。她從來沒有記恨過陸駿,只是陸駿當初的話讓她覺得無比悔恨羞慚,每次回憶起來都恨不得躲到地里去,但是這是因為錯的是她,陸駿可什麼都沒說錯。沒犯錯的人,憑什麼去報復呢?
倒是孫權……周瑜記起當初孫權盯著陸駿的眼神,打了個冷戰,那年孫權不過十歲出頭,周瑜不敢想象他居然把這份深刻的怨毒記在心里,引而不發若干年,直到自己有了把握,才若無其事的開始慢慢布局……這是多麼可怕的深刻的耐心。
周瑜把呂蒙找來,告訴他帶著陸遜,無論自己在不在,保護好陸遜,呂蒙覺得不解,周瑜疲倦的笑了一下,拍著呂蒙的肩說︰「子明,我只能告訴你,將來伯言會是整個江東的希望,你信嗎?」
「我信呂蒙連想都沒想。「我會看好他的
周瑜點點頭。
我守護的是整個江東,所以我要護周全了陸遜。但我又為什麼要守護江東呢?
周瑜自己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只要一想到這個問題,她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孫策。
伯符。
司馬懿看著屋外的天空發呆。
六月的天變得太快,連著幾天冷不丁就下一場雨,屋里的東西模上去都有些潮潮的感覺。
還好今天太陽給面子,露了個大臉,估模著一天都會是晴朗的好天氣了,司馬懿按鈴叫張春華,讓張春華別只記得晾曬被褥,順便把自己手頭的那些竹簡都拿出去曬曬。
張春華不樂意,因為不能讓任何人進司馬懿的屋子,所以曬被褥這種事兒就得她先搬到屋外去,再讓僕婢們搬去集中曬,這已經夠麻煩了,司馬懿還給她加碼。
但是她也不敢徹底得罪司馬懿,于是她一邊佔著嘴頭的便宜諷刺挖苦躺在那邊榻上的司馬懿,什麼「您老寡人有疾」啊,「功高勞苦」啊,一邊還是把書卷都搬到院子里曬了。
「今天要讓婢僕們進院子幫忙搬東西,你別出去亂跑讓他們看見啊張春華不放心的叮囑。
「知道了司馬懿倒沒放在心上,以往還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她伸手把旁邊一塊攤開的白絹遞給張春華讓她拿出去曬,並且特別交代放在不顯眼的地方。
張春華接過來,發現上面寫的約略都是些人名,但卻不是用常見隸書寫的,字體很有些古怪。這東西還是司馬懿第一次交給她,她沒問司馬懿這是什麼,在這家里做了幾年的主婦,她已經知道了「看到什麼都要裝作沒看到」的規矩,于是她拿了就走,不再多話。
那塊白絹上寫的是司馬懿能夠想起來的現世的一些人的名字,並且記錄了這些人和自己的關系——自然用的是簡體字。上面寫著︰父親︰司馬承。母親︰邱平。祖父︰司馬用。祖母︰任時。外祖父︰邱振同。外祖母︰廖惠。……寫的最多的是大學同學和學生會那些人︰于欣,賈銘,華子玉,王圖……自然,郭嘉諸葛亮的名字也在上面。
司馬懿是在一次噩夢之後開始寫這塊白絹的。在夢里她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回到了現世,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許許多多認識的人來接她,她清楚的知道這些人是自己的父母親人還有同學朋友,可是張口要叫,卻驚覺自己已經想不起他們的名字。司馬懿生生嚇出一身冷汗,掙扎著從夢中驚醒,然後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中。她已經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卻忘記了自己的本源,她害怕有一天自己會因此也忘記了自己是誰。作為祖籍河南的中原後裔,司馬懿從祖輩和父輩那里繼承了「生離死歸」的思想,不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死後便沒有回去的路,她警告自己不能忘記,但是又實實在在記不住那麼多,沒辦法,她只能盡可能的記錄下自己記得的東西,沒事的時候時常拿出來溫習,反復強調自己並不屬于這個世界。
司馬懿實質是在抗拒一種新生活的同化,不過她自己未必有這個意識罷了。
這塊白絹是司馬懿心里的寶貝。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因為兵災,她舍棄了一切現世留給她的東西,因此與現世唯一的聯系便只有這塊白絹了,拿著這塊白絹,司馬懿會有一種虛假的幸福感︰我還沒有被現世拋棄,終有一天我會回去的。
中午,司馬懿喝過了一碗用井水冰過的梅湯,覺得有些倦怠,便靠著榻邊打盹。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一聲炸雷,司馬懿猛然驚醒,然後就看到窗外的閃電。六月天的女圭女圭臉,果然又變了。
司馬懿又靠回去,打算接著睡,反正只是下雨而已,再說還能涼快點,正適合睡覺,可是她目光不經意的掃一眼自己的書櫃,就猛地坐了起來!
那里面還是空空如也!
就是說拿出去晾曬的東西還沒來得及拿回來!
司馬懿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那塊白絹,那上面記錄著她的希望!一旦被大雨沖刷……司馬懿不願意深想了,滿腦子就是搶救那塊白絹,她跌跌撞撞的出了屋門,在滿院子的竹簡中焦急的翻找著自己的希望所在。
大風驟起,張春華急忙叫來管家,讓他安排人去把全家集中晾曬的被褥都取回來。管家應聲而去之後,一個婢女面露喜色的跑來,看著管家走了,才向張春華行禮,笑吟吟的小聲說︰「恭喜夫人
張春華認得這個婢女,是張夫人的貼身婢僕,因為聰明伶俐,很討張夫人喜歡,名叫嘉魚。因為張夫人對司馬懿特別好,因此司馬懿裝病前,沒少和張春華在張夫人那里盡孝,也就順便和嘉魚混得很熟。司馬懿風癱之後,張夫人探望司馬懿的次數仍然多過其他人,每次身邊也都帶著這個嘉魚。
「嘉魚,我有何喜?」
嘉魚又看看左右,確定無人,才壓低聲音說︰「二公子病痊矣!」
張春華愣住了︰「謂何二公子?」
「乃懿公子也
「何由得之?」
「婢偶過廊下,見一人于院中取書,遠觀其衣貌,疑為公子。故特來報夫人知之
張春華听了,也面露喜色︰「如此則善,汝能確否?他人知否?」
嘉魚又行一禮︰「只婢一人遠觀,衣貌雖熟,然不敢確,故只先來報夫人,未敢與他人言。恐一時錯認,夫人怪罪
張春華點點頭︰「老夫人及京兆尹處亦未知耶?」
「未敢擅稟,專待夫人處置
張春華滿意了,她想了想,對嘉魚說︰「此事若真,乃天賜福祉。汝可取衣冠同往檢視,若仲達果痊可,便令其更衣往見舅姑,汝功不小,當有重賞;此事若不諧,他人不知,亦不妨——只不可泄露。
張春華承諾的「重賞」讓嘉魚喜上眉梢,連聲唯唯。張春華開了櫃子取了套干淨衣服讓嘉魚拿著,兩個往後宅來。
走到張夫人住處附近,張春華想起來這件事還是通知張夫人一聲的好,便告訴嘉魚從張夫人房後繞過去。張夫人自從精神有些失常,司馬防便命人少去打擾,讓妻子住的清淨些,屋舍前面栽植了一些花木,屋後種了一窩北方少見的翠竹。原本代表正室夫人地位的一口水井也在屋後,但漸漸廢棄了,眾人都從其他井口取水,司馬防動過干脆填井的念頭,但因為司馬朗堅決反對而放棄了。
張春華穿過那從翠竹,突然輕呼一聲倒退了好幾步。嘉魚嚇了一跳,連忙上來扶住,張春華臉色煞白的看著嘉魚,一把搶過嘉魚手中的衣服緊緊抱在懷里,手指著翠竹深處的井旁,抖抖索索的說︰「嘉魚,剛才,那里,好像有……有巨鼠……你……你把它趕走……」
嘉魚听了松了口氣,連忙安慰張春華,她本來是南方人,竹鼠之類從小見得多了,心里有些笑話張春華這個北地長大的女子沒見識,一邊忍著笑,一邊走到張春華手指的地方看著。
其實竹鼠膽子不大,就是真有也早就被張春華嚇跑了,嘉魚無非是形式上安慰一下張春華。
但張春華不依不饒︰「在里面呢,你趕它走!」
嘉魚只好彎子,撥開竹竿,嘴里發出「赫、赫」的聲音。
根本就沒有竹鼠,張春華也試探著走上前,嘉魚松了一口氣,打算直起身來。
一瞬間,嘉魚突然感覺後背右側好像有什麼很涼的的東西進入了身體,緊接著就是劇痛。
嘉魚想喊,卻被人從後面死死捂住了嘴,那人的手里握著什麼,繞過她的身體刺進了她的左胸。她知道這凶器和刺進後背的是同一把,但是這次卻感覺溫熱。
也許是被溫熱的血濺過的原因。
嘉魚不知道傷到了哪里,她只知道自己連呼吸都已經是莫大的痛苦,她努力想掰開不讓她發聲的那只手,其實她已經痛的說不出一個字來,但那只手並沒有放松的意思,不僅如此,嘉魚接著便覺得有什麼東西劃過喉嚨,在劇痛侵襲而來的同時,她已經被推下了一個深深的洞穴。
在嘉魚的意識里已經來不及反應那其實是一口井。
張春華看著井底的小小水花,長出了一口氣,接著她月兌下自己外面的染血的曲裾,把井欄旁邊的血跡擦了擦,然後換上扔在一邊本來說是給司馬懿預備的那件曲裾。最後看了看手里的那把鋒利無比的裁衣用的剪刀,一邊用換下來的曲裾擦拭一邊在心里遺憾要是自己當時在廚房里能順手拿上把刀就更方便了。
張春華小心翼翼把自己從頭到腳收拾干淨,然後向外院走去,路遇兩個僕人向她行禮,她不耐煩的擺擺手,直到有一個花匠走過來,張春華叫住了他,不客氣的斥責了他兩句,問他張夫人屋後的花木為什麼不知道打理。
花匠很委屈,這不歸他管,而且司馬防輕易不讓人去打擾張夫人,但是他不敢多說什麼。張春華把口氣放軟︰「老夫人甚為不愉,責汝等憊懶。汝可自去修整花木,勿告人知。老夫人聞之必以為汝有心而嘉賞——但不可言是吾所教
這樣善意的提醒讓花匠很高興,于是他急急忙忙回去拿工具,往張夫人住處趕去了,張春華也匆匆忙忙的走了。
沒多久,花匠正在清理竹子,看到張春華過來監工,趕快起身行禮。
張春華說聲「免禮」,然後打量了一下,便皺著眉頭問後面竹叢貼著地皮長的東西是什麼,怎麼還不清理掉。花匠忙不迭的轉身蹲下細看,還沒等他弄明白到底出了什麼事,一柄寬大鋒利的菜刀裹挾著風聲已經砍過來,他的頭和身體瞬間就分離了一半。
張春華費了不少力氣把男人的尸首扔進井里,然後清理了現場,該擦的擦,濺在地面上的血跡擦不掉,她也不慌,拿起花匠掉落的鏟子就地取材,掩蓋了血跡,然後施施然離開了。
作者的話︰在作者的設定里,郭嘉開啟了「魏晉風流」的先河,司馬懿開啟了「偽娘風潮」的先河,宣穆皇後張春華就是開啟了「晉女彪悍」的先河……
不要羨慕張春華,也不要學她,作者對這個人物是絕對、絕對、持否定態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