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章 皇後的工作不好千

生存的刀子

生存的確不易,不光是屁民。

我們不知身處金字塔頂端的人是一種怎樣的生存狀態,我們唯一知道的是,他們要是從那上面摔下來,肯定要比其他人摔得慘。

做一個知足常樂的屁民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

踏入社會之前,同學之間相互勉勵,說社會生存不易,如果能彼此照應,最好不過。實在不行,也要多結交一些朋友,單槍匹馬地混萬一被人擠對,撞牆都沒有人去拉你一下。

畢業後,有個朋友進入一家不大的單位,每天活得小心翼翼,見誰都笑,幾個月下來,臉都笑僵了,背後卻听到有人說他虛偽。他向我倒苦水,我說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咱們是學歷史的,這點問題如果處理不好,還不如回娘胎里繼續深造,等到了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再出來。

很多人都認為學歷史的人是老古董,不開竅,其實這是誤解。以古代後宮為例,我們隨便諳熟一個後妃的生存技能,就足以馳騁職場、縱橫商海,能夠游刃而有余了。原因很簡單,在職場或者商海,我們大不了丟掉工作或者賠上錢(搭上性命的畢竟屬于少數),但在後宮,混不好的話,你要麼死,要麼生不如死,絕不會有第三種活法。

無論什麼時候,那些用生命換來的經驗總會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一些觸動。

在我國古代,男人可以同時擁有若干個女人,數目沒有上限,只要你養得起,再多也不用擔心收到法院的重婚罪傳票。一般來說,皇帝是最有錢和最有權的,女人也是最多的。這麼多的女人不能全都跟他一起過,否則再大的床也睡不下。于是皇帝就建立一座專供自己女人住的房子,我們稱之為後宮。

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後宮中這麼多女人,經過排列組合,有多少台戲誰也說不清。為了防止亂套,後宮女人等級森嚴,一般情況下都需要有個人進行統一管理。最有資格做這件事的人當然是皇後。

皇後是皇帝的正妻,根據禮法制度規定一次只設一個,但有些皇帝花心成性,不喜歡和誰白頭偕老,一輩子能換好幾個皇後,所以,中國古代皇後的數量遠比皇帝的數量要多。皇帝換皇後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為皇後早逝,有的是因為皇後失寵。前者屬于命短,死了一了百了;後者屬于命苦,活著不容易,想死又太難。

因為皇後不是終身制,所以嬪妃都把皇後寶座作為自己的終極奮斗目標,斗色、斗智、斗勇、斗法的暗戰從來沒有停止過,而皇後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在脂粉飄香的後宮中,陰雲密布、血雨腥風是這里的主要天氣,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躲在暗角處的未知力量給黑掉。

皇後是後宮的中樞,地位獨一無二,因此她也就成為後宮這個戰場中的眾矢之的。據統計,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皇後的壽命不長,大都是在四十歲之前死掉,有些甚至不超過二十歲。皇後命短肯定不是因為吃不飽飯,而是由于無人能體會的超強壓力。

這樣說有人可能不太理解,皇後能有什麼壓力,吃喝不愁,背後通常又有皇帝撐腰,只要不給別人壓力就已經燒高香了。從某種意義上說的確是這樣,但皇後的壓力不是眼下,而是未來。

我們知道,皇後盡管母儀天下,其實歲數都不太大,這個職位不是熬資歷能熬出來的。她們昨天還有可能「養在深閨人未識」,今天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在冷清的宮殿里,她們的心孤獨而又躁動。

她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把皇帝牢牢拴在自己手里,一旦皇帝月兌韁,她們就惶恐不安。她們怕自己失寵,怕冷不丁向她們飛來的暗箭。時間久了,她們的那顆善良鮮活的心就會逐漸變得堅硬和冷漠。無論是誰,只要是危及她們的地位,她們便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絕不留情。

然而,由于皇後身份使然,她們又必須表現出矜持、豁達、高貴、莊重的形象,這種內外的不同往往使得皇後備受煎熬。這種煎熬是火焰,如果不能燒死對手,就會燒死自己。遺憾的是,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果,皇後都不是贏家,因為決定勝敗的人是那個更難捉模的皇帝。

皇後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光靠打壓對手還遠遠不夠。如果自身沒有資本,哪怕天下的女人都死絕也很難從挑剔的皇帝那里得到真正的寵幸。

首先皇後的容貌對皇帝必須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後宮佳麗眾多,皇帝有很多選擇,如果皇帝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長得不入流的皇後身上,我們很難有底氣說這是正常的。因此,養顏打扮是皇後的必修課,這個道理不用我多說。

皇後總有一天會年老色衰,色衰而愛弛,愛弛自然恩絕。一旦得不到皇帝的寵幸,覬覦皇後位子的人也就越多。按照這個規律,皇後就應該沒有一個會有好下場。然而事實上又不是這樣,這就說明除了容貌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砝碼會在這場權力博弈中起到關鍵作用。這個砝碼就是看你是否有生養兒子,如果你的兒子還被立為太子,那麼恭喜你,只要你的兒子好好的,就不會有人輕易敢打你的主意。此為「母以子貴」,皇後當完還有可能混個太後當當呢。

但「母以子貴」這事也需商榷,因為我國古代還有段時期流行「立子殺母」的習慣。也就是說兒子要當皇帝,必須先把他的母親給殺掉,以防止其干預政權。這事源于漢武帝,漢武帝臨死前怕重蹈呂後亂政覆轍,就以「母壯子弱」為借口,把太子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殺掉。北魏時期,當權者就把這個原本是特殊情況才發生的事情推而廣之︰立子必殺其母。鑒于這項規定,宮中後妃們全都希望自己生的是女兒,估計這也是中國古代特定時期唯一一個重女輕男的地方。倘若有些後妃不幸生了兒子,她們也不願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文成帝時期有位寵妃李貴人,一不小心生了兒子,且被立為太子。李貴人知道後悲痛欲絕,臨死之前邊哭邊給自己的親人寫信,托付後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樂極生悲呢。好在這項政策沒有被延續下來,到孝文帝時被廢止,否則真不知會有多少人親手掐死自己的兒子。

既然兒子可以作為制勝的法寶,估計很多皇後屋內都擺有送子觀音的牌位。盡管如此,但還是有些皇後患有不孕不育癥,那時候沒有婦科醫院,她們不明原因,很著急,于是就開始想歪點子了。宋真宗時期,劉皇後因為一直無子,就把一個被皇帝臨幸過的宮女生下的兒子據為己有。而宮女攝于皇後婬威,只能忍氣吞聲。後來宮女的兒子當上皇帝,才得知自己的身世。這事廣為流傳,著名的「狸貓換太子」故事就是依此為藍本編排的。雖然真實性很讓人懷疑,但從人性弱點的角度來分析,還是能很好地反映出後宮爭寵的不擇手段與殘酷的。

皇後有了容貌,有了兒子,只能保證她在後宮斗爭中佔據相對優勢,要想成為終極勝利者還需要有超人的智慧。可以說,不光是在後宮,在任何地方,智慧都是成功與否的最關鍵因素。

中國古代有把女人稱作是水做的的說法,很多人認為這是夸女人清淨,不像男人那麼污濁。這樣解釋的主要依據是男人比女人更接近名利場,容易受到社會不好的東西影響,而女人天性柔弱如水,生活環境相對閉塞,所以能給人一種如水般的清爽。

但我認為,說女人是水做的,主要是為了體現女人具有水一樣的處世智慧。在男權橫行天下的社會里,女性處于弱者,弱者就意味著自己的利益更容易被侵害。皇後雖然統領後宮,而和皇帝相比,卻是地道的弱者。皇帝要是不高興,對皇後實行家庭暴力,她不會有居委會的大媽主持公道;皇帝要是有了新歡,要和皇後鬧離婚,她也只有哭鼻子的份兒。皇帝可以隨便找個借口休掉皇後,皇後卻永遠無法主動廢掉自己的丈夫。

皇後受到如此多的不公,安慰是蒼白的,反抗是無力的,堅持是絕望的,如果沒有好的度量和耐力,不用別人使壞,自己也能把自己憋死。于是,後宮的女人,尤其是皇後,要想生存下去必須學會像水一樣耍太極。

水的處世原則是「遇圓則圓、遇方則方、遇扁則扁、遇上則上、遇下則下、遇高則流、遇低則止」。老子也曾說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為此,有些皇後在面對皇帝移情別戀的時候,沒有把心懸在半空,而是體現出一種淡然的與世無爭。你是否花心,隨便你,反正也管不著,我吃飽睡足能享受一天榮華是一天,全當是賺的。不過,這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時間久了,和行尸走肉也沒有什麼區別了。

還有一些皇後,化被動為主動。皇帝不是喜歡美女麼,行,我支持你,你說喜歡啥樣的,我幫你物色一下。皇帝一看皇後這麼大度,心中多少會有感動,覺得這個皇後不錯,賢惠體貼,于是無論怎麼與別的女子折騰,皇後在他心中的地位還是無人能替代的。當然,皇後表面虛懷若谷,背後功課可不能少做,得時時提防與皇帝廝混的女人是否有野心,萬一情況不對頭,好早早做出應對的策略。可說實話,這種皇後雖然有城府,但活著也挺累的。

上面的兩種皇後處世法則漏洞不小,勝敗的主動權還是掌握在皇帝手中,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功虧一簣。而歷史上還有一種皇後,能憑借自己超人的謀略、強硬的手腕控制時局,有時連皇帝都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呂雉和武則天。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原配老婆,在劉邦還是亭長的時候就已嫁給了他。根據劉邦當時的條件,呂雉估計也不是屬于那種特別有姿色的女人。後來,再加上年齡增長,隨軍南征北戰,她的容貌肯定更加不堪。但劉邦稱帝後,並沒有找個年輕貌美的小姑娘當皇後,還是選擇了呂雉。根據劉邦的流氓習性推斷,他絕對不是不想找,應該是有所忌憚。道理我可能說不清,不過我們可以看看呂雉都經歷和做過什麼事︰

剛嫁給劉邦那陣子,呂雉燒火做飯、下地干活、生兒育女,一樣都不耽誤,說明她吃苦能干,身體好。

劉邦造反後,呂雉受到牽連,被關進大牢,身心備受摧殘;出獄後又隨劉邦轉戰軍中,顛沛流離,可謂歷經磨難。

楚漢之爭中,劉邦敗北,呂雉被俘,不但沒有得到劉邦的寬慰,還差點讓項羽給烹殺了。在做人質的那段時間里,呂雉每時每刻都承受著死亡的心理壓力,要是一般人早就崩潰了。

呂雉被放回後與劉邦兩地分居,好不容易回到丈夫身邊,劉邦卻已經有了新寵戚夫人,且戚夫人為其生了一個兒子。此時呂雉與戚夫人相比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優勢,但她沒有一直當電燈泡的打算,而是冷靜觀察,主動出擊,終于奪回屬于她的一切。

她幫助劉邦殺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消滅分裂勢力鞏固了統一的局面。

……

好了,光憑這些事跡,無論是後宮中那些蠢蠢欲動的嬪妃,還是將無賴進行到底的劉邦,都無法無視呂雉的存在。雖然最後呂雉並沒有降服劉邦,但她卻等丈夫死後開闢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時代——如果她腦子一熱,自個兒稱帝,武則天也就不會那麼寂寞了。

至于武則天當初是如何當皇後的,則無需我多說,因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的標簽足以說明一切。

當然,除了呂雉和武則天,歷史上比較強悍的皇後還有不少,如西晉時期晉惠帝的皇後賈南風、南宋光宗趙惇的皇後李鳳娘,以及從來沒有當過皇後卻比皇後還牛氣的慈禧。這些人都是後宮妃子們的奮斗目標,正是有了這個目標,才使得那些人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而事實是,決定活下去的人要比死去的人更需要勇氣。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