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詩曰︰
一樹大風吹玉樓
美鯉河水吞千秋
許多玄異說不盡
萬千道業萬古流
根據《德易經》記載,遠古時期,有人出示河圖、洛書問于太昊。♀太昊說︰「河洛,即河圖洛書,乃天書也
故而許多人就此認為,天書就是一部誕生于遠古時期名叫《河圖洛書》的圖書。但是,數幾千年萬載以來,這一中華人類最古老的文化遺產一直引得無數專家、學者、大師競相苦苦尋覓,可惜直到現在不得半點兒蹤跡。
太昊即伏羲,說大帝伏羲和女媧是一對兄妹,兩人是中華民族的前祖先聖。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根據社會生產生活之需發明了原始文字。他讓人們用獸皮縫制衣服、結網打魚、投矛狩獵,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人們當時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標志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在中國帝王世系中,伏羲是古代大華部落的杰出首領,被中華民族尊奉三皇之首。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顯其孝,曾于伏羲陵頒詔禁民芻牧。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顯其忠也曾置守陵戶,詔示牲用太牢,三年一祭。
據載,昔前宇宙洪荒泛濫,當地部落人畜盡淹而死,唯獨伏羲女媧兄妹逃生昆侖山下。兩人毫不含糊地肩負起人類得以繁衍的重任而婚媾,一生子女無數。後據歷史學的解釋,實際上這正反映出傳說時代中華先民經歷的氏族內部兄妹之間尚可婚配的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化時期的初級階段。
關于人祖伏羲大帝,有一文一武兩個傳說。
文傳說叫伏羲畫八卦︰有一天,伏羲在蔡河捕魚逮住一個白龜,然後挖個坑灌進水,把白龜放在里邊,並且捉來魚蝦放讓白龜吃。白龜養在那兒,伏羲每次瞧著白龜趴在坑邊吃東西,看著它的蓋上有花紋,就折根草稈兒,比著花紋在地上畫畫。畫著想著,想著畫著,居然畫出了八卦圖。
武傳說叫伏羲降龍,其中又有三種版本︰
版本一,天龍大帝有叫黑鯉的長子,是個婚前野生的孩子。黑鯉膚色青黑,相貌丑陋,大家叫他黑子。因其庶出,一直沒有得到封號,故而老大不小的龍了,天無所事事,到處游蕩。有一天,黑鯉游蕩到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坡,遇見既非嫡生也沒本事年紀還比自己小了千歲卻早已被封黃河王的黃龍兄弟,口角之下打斗起來,一直鬧得天下洪荒泛濫,給人間帶來無窮的災難。這下惹怒了人神伏羲大帝。羲帝向天龍大帝奏請,要求嚴厲懲戒黑黃兩個龍子。天龍即刻頒旨命令伏羲大帝率領一班人神天將,大戰九九八十一天方才將黑黃二龍拿住,打在一個叫美鯉山魔天峰的地方。
版本二,東海西岸美鯉山中有一深水潭,方圓百姓都靠潭里的水生活。有天夜里,忽有一陣颶風刮得樹倒屋塌,一條白龍從天而降自此佔據水潭。這條白龍很惡,經常出來害人吃生畜,害得一帶百姓沒法生活。這天,人神伏羲大帝正在推演八卦**,掐指算到有條白龍正在美鯉山一帶作惡。他抓起一根拐杖,高高拋向空中,說聲「來!」便有一條巨大的黑龍從天而降。伏羲騎著黑龍來到天元,白龍見之立刻上前撕咬。兩條巨龍一黑一白打個天昏地暗,一連打斗九九八十一天。盡管黑龍受了重傷,最終還是把白龍打倒擒獲。伏羲大帝奏請天龍恩準,就在白龍身上鎮了泰石一塊,並且畫了八卦真圖。
版本三,黑龍江原來叫白龍江,原屬天龍大帝和玉鯉娘娘的嫡親兒子小白龍的轄區。小白龍自小嬌寵頑皮,不服天道做盡壞事。開始時還有龍告狀,但是天龍護著玉鯉寵著,不僅欺上瞞下還要打擊報復。以至後來沒龍再敢告狀,小白龍更是無憚,以至于無惡不作草菅天下,翻船弄渡堵塞江道,破壞堤壩泛濫洪水,搞得人民流離,攪得龍怒天怨。最後,玉帝得報親自過問之後,就派了伏羲大帝帶著人神天使前來捉拿。小白龍聞訊南逃,天使伸手摘下兩顆星星打過來,正好擊中白龍受傷墜地。星星摔碎了,較大的一塊變成一座大山,細碎一些的變成數數百里山巒。白龍被壓在山巒之中不知是痛是悔是恨是氣,天天以淚洗面,終日痛哭流涕,故而成了某座城市一注天下名泉……其中,所謂「淚如泉涌」即出自這一真實的歷史事件!
關于伏羲降龍的三個版本屬于歷代口耳相傳的故事,姑且不論是否同屬同一事件,仔細考量,三者合一,倒是更能加增強了其可信度。
此外,社會上關于「天書」還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根據「聖經」所言,天書是一部寫在天上收藏在天國之中經典著作,是一部從來不曾被任何凡人接觸到的長篇巨著。它記載了地球上許多名人的英雄事跡和傳奇經歷。
第二種說法︰根據我國歷代大家學者苦心研究,認為天書即天子之書。譬如皇帝的聖旨、詔書、詔令以及有關會議上的講話、報告、總結發言等等。
第三種說法︰最近市場經濟條件下某些超市里流行的說法,說天書就是通過幻覺、幻想、夢幻(包括白日做夢)得到的玄異故事。
第四種說法是周正義的觀點︰天書就是神書、奇書,神奇之書,極少有人能夠讀懂的書,還說在他手里就有半部天書……
天書的名字叫《天周易道》,分上下半部,上一半部叫《天周》,有伏羲高皇所著;下一半部叫《易道》,為軒轅黃帝補纂完成。周天者,整體渾圓也,太極萬物,渾成一體。易道者,易變之律也,宇宙萬事,變化無端。太極生太陰,太陽生太陰,陰陽變化生四象,四象生出土、地、雷、風、水、火、山、澤,派生乾、坤、震、巽、坎、離、兌、艮八卦,列八八六十四相,演五百一十二辭,推四千九十六肖,導出三萬兩千七百六十四星……以此類推,變幻無窮。故《天易》深藏經緯天地之哲理,演幻天地變化之奧秘。
圖書相合,輪生萬象,所以熟讀《天周易道》可以探知天地變化要律,研修《天周易道》能夠掌控未來發展方略。
那麼,一部玄妙無比的天書在哪兒呢?按照目前市面上的說法,是被當時周王朝給銷毀了。說,亙古軒轅黃帝得道為神,時時掛懷凡間事情,故經常下界走動,眼見商紂禍亂,遂授天書于渭水大賢姜子牙,命其研修,助周伐紂。姜子牙研修《天易》六十載,方得道,成大業,終滅商。此天書本應成為消滅商紂、治世一統的法典,然而周王為使天下永久太平,最終卻令繳收然後付之一炬。也有人說,姜子牙恐其後代反亂招禍,謝世之前命人焚之……故而天書現已蕩然無存矣!
但是,周正義卻說,經過他的多年戮力考證,終于考出了一張數幾千年的運行路線圖︰
姜子牙修成神道,死後升天為神,遂將《天周易道》還歸黃帝。周末,戰國,紛亂崩析,黎民受苦,百姓涂炭,軒轅黃帝遂將天書授予嫡後黃石,命其擇賢而予,助有道伐無道。自此,天書得以凡間嫡傳。
秦朝初年,嬴氏瘋狂,黃公授書以張良子房,命其輔漢滅秦,助其破楚,終建漢業四百年。西漢初年,子房隱退,天書奉歸黃公。東漢末年,《天書》傳至黃公第十九代嫡孫南陽黃承彥。當時,諸葛孔明躬耕南陽,幸為黃氏快婿。時逢董卓禍亂,曹操忤逆,劉備倉惶,黃氏便以天書贈孔明。孔明飽修天書,或因天道不濟,雖鞠躬盡瘁,卻未成功大業。冥冥地下,孔明訴苦︰亮已修道天書,終未成就抱負,九泉之下不能瞑目也。
劉備責道︰「修道者必修德也,漢室未得復興,皆因汝之修德不夠
孔明喊冤叫屈。劉備曰︰「試想,曹軍追至,汝跑夏口;曹操敗走華容,汝知雲長義氣卻也故意讓其兩難,致使雲長壞了軍紀應為死罪卻又不罰;鳳雛隨吾入川,汝卻扣住關張趙使朕無將可用;吾率大軍伐吳火燒連營兵敗,汝卻不發出一兵半卒。還有,朕之托孤二臣,汝卻大權獨攬,連年用兵罰魏,不用魏延妙計,東修孫吳為友,欺吾痴兒無能……」
孔明想想無話可說,不覺哭道︰「屈死我也!」
劉備笑曰︰「咱老劉崇尚德行,好為仁義,汝可教朕《天周易道》,將來看朕如何助你成功!」
孔明笑曰︰「皇叔智商不夠,何以修得道業?」
劉備說︰「有志者事竟成,即使海枯石爛,拼得日月並明,在所不惜也!」
日月並明?孔明屈指一算,不覺心下大喜。自此,就把滿月復才學悉數教授皇叔。
劉備雖然愚鈍卻也勤奮好學,過了四十五萬年,終于修到真諦。
那一日,孔明皇叔得道同世轉生,轉生官听報諸葛亮誤為「朱」姓,遂讓其轉生朱元璋;皇叔本劉姓,乃轉世劉伯溫。兩人角色互換,卻也合作密切,終于應驗了日月並明,成就了大明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