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21章 味道好極了 四

p>言歸正傳。這幾年搞改革發展,農村突然有了電燈,讓那些喜歡看書學習的孩子有了不少希望。但是由于供電不正常,電燈經常在晚上前半夜罷工,所以真要學習目前還離不開煤油燈。然而正是因為通了電有了電燈,市場上反而沒有煤油賣了,蠟燭倒是偶爾有,一毛一根,一般家庭不舍得買。

建忠支書為了帶頭發家致富,率先投資三千多塊搞了一幢土制的烤煙房。白天,大姑娘老媳婦的幫著栓煙葉兒、解煙葉兒的或者歸類整理的以圖為支書家有個貢獻,同時多多少少拿到一點報酬。而到了晚上,往往就是有空的爺們兒過來出爐裝爐的賣點勞動力。一般情況下,賣他半天一晚上大約七八個鐘頭可以掙到四毛工錢。

這烤煙房也叫土法煙葉烘干爐。爐子的基本結構是,建一座方形的大房子作為烤煙室,地板下面和四周牆壁埋著許多空心煙道便于散熱通熱,空間里使用木梁做成許多勻稱的格檔,以便均勻地掛晾煙桿煙葉,頂端分別建有兩個排濕口和通風口通過煙道進行空氣交換。煙室外部一端深挖兩米左右建一燒煤的爐膛,煙囪接入煙室。這樣,用細繩兒將從坡里收來老熟泛黃的生菸葉兒打結栓掛到竹竿上(叫「栓煙葉兒」),送進煙室散掛起來。一般經過三晝夜不間斷烘烤,噴香焦黃的煙葉兒便可出爐,然後經過選級整理即可向專業煙站售賣。利潤率不好計算,但畢竟能夠獲得現金流進流出的不是?

煙葉烤制的生產時間一般是五月到十月之間。期間烤制過程中比較適合女人干的主要有「栓煙葉兒」、「解煙葉兒」和「品級整理」三種活兒。栓煙葉兒是指取一長度一米五直徑兩厘米左右的竹竿,兩端固定一條細繩兒,然後再用另一條活繩兒每兩片鮮煙葉兒打一活結拴上竹竿。通常情況下,掛滿一竿一般需要二百結扣兒;解煙葉兒就是把經過烘烤以後的煙葉兒經過一段時間的潮濕軟化以後從竹竿上解放下來;品級整理就是根據煙葉兒大小、黃度、厚薄以及是否發生破損等品相程度進行分類歸整。

想當年,生產隊里也有集體烤煙爐。那時女人們做栓煙葉兒和解煙葉兒的都是包工包件兒的,前者每栓五十竿可得一個日工,後者每解一百竿可得一個日工。

都英的媽媽常玉嬋在生產隊里參加勞動是一把出了名的好手。不過,譬如刨地整壟、鋤草薅苗、澆水施肥等等大多數吃大鍋飯的活計都是大呼啦的大幫哄哄,雖然人人都知她干得多貢獻大,可工分總是大家一樣多。但是,當她做栓煙、解煙這種類似包產到人的活兒時,勞動效率可就體現得淋灕盡致了。一般婦女一天栓到四十竿,玉嬋可以栓到一百五十竿沒的半點問題。解煙葉兒呢,大家都是三四點鐘起來下手,別人最多解到七八十竿,玉嬋卻能解到二百竿也是不留半點懸念的……

當時的革命干部和革命群眾常常高呼口號向她取經、向她看齊、向她學習。她卻總是笑而言道,不知為什麼,總是覺得身上充滿了使不完的勁兒……這不,現在玉嬋有時還到建忠支書的煙爐子那兒幫工掙點散碎,即使拖著病體效率大不如從前,但是工作量還是比那一般婦女多很多……

說到這兒,玉嬋還有一手更加出彩的絕活兒,那就是打麥場時「梳麥稈」。芒種季節小麥成熟收割以後運送到打麥場上,首要的工序就是把麥穗從麥秸上割下來。麥穗晾曬以後通過打麥機進行月兌粒獲得麥粒和麥糠;麥秸經過人工梳理,去除枯萎敗葉成為麥稈。麥稈是修房蓋屋的必備材料,即將其均勻地散屯到房頂上利于保溫和防雨。梳好的麥稈一般要求按照三十公分的直徑捆扎好,形成一個個整齊漂亮的「麥秸輥子」。

那些年,整個生產隊里就數玉嬋是個梳麥稈的能手快手。人家一天梳三四十個「輥子」就不錯了,而她則能梳出二百多個……

這天,下了一夜半天的雨剛剛停下不久,沉沉的陰霾又要堆積起來,天上地下一絲風兒都沒有。晚飯之後,都英本計劃看會兒書的,但是沒電。隔著後窗望出去,支書家的烤煙爐那邊汽燈賊亮,不少爺們出出進進走馬燈似的,在那賣工干著先出爐再裝爐的活兒。

汽燈的工作原理是在裝滿煤油以後向底座油壺里打氣,讓其產生一定壓力使煤油以汽化狀態沿著一根油汽管兒噴到上方的燃燒罩上。煤油汽化燃燒時射出的光芒亮度非常高,一盞汽燈可以把周圍幾十米的範圍照得天地通明。在農村,汽燈價格貴使用成本也高,一般人家是沒有的,即使有也是在比較重要的夜間活動或勞動場所。汽燈在其使用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故障是汽管兒的被油中雜質堵塞導致突然熄火兒。

都英捏著兩只拳頭蕩悠悠轉過來,煙室內外,除了懂一點烤煙技術的都舜大哥在那有時指指點點,有時跟在人家三公子華富強後面吆吆喝喝,還有都風、都山、都俊、抹子、都龍和華勝利、華解放等等一幫華氏爺們壯勞力,煙室里汽燈照得通亮,溫度也很高,里面的人全都月兌光衣服還熱得滿身大汗,外面的則人相對舒服。人們一邊干活兒一邊吹牛聊天,活兒倒是干的稀松一拉半兒的。

都英湊上前把著門口向里一望,看到華都風光溜溜的果體洗桑拿一般,不得了,今晚月亮從底里出來了。都風抹著滿臉汗水罵道︰「壞蛋,不是考學麼,還是進來烤乳豬吧。今回兒雙份兒工錢啊,小富給五毛,抹子給五毛,快來快來!」

外面的抹子拍著豬八戒一樣的肚皮向都風喝道︰「哼哼,老三快草雞了,拿錢來!」

原來,一般情況下操持這種熱裝爐的活兒需要每隔半小時輪換一次。都風明知抹子肥胖體質差,就主動跟他打賭,只要抹子在里面堅持到底就把自己的五毛錢輸給他。抹子不知是計,他以為自己不行都風也就不行,所以來了個翻轉,只要他老三堅持到底,就把工錢輸給他……

十點多鐘,煙爐裝完。都風果然堅持到底,抹子看著小富把自己的工錢計到都風名下,心里疼得眼淚都要出來了,大伙兒還要諷笑人家傻鼻倆窟窿。

都英突然想到「白虎吃西瓜」的故事,不禁戲罵老三不像話,缺仁缺德不仗義,專門揀著同一老實人照死里坑……

「就是,就是,都英兄弟最說公道話……」抹子萬分感激,頻頻點頭,都風倒是笑而不語。

活兒干完了,都舜大哥熄滅一盞汽燈,剛要熄滅另一盞。都英突听旁邊一棵大柳樹上偶有一聲蟬鳴,就要過汽燈,提到樹下放好了,俯身撿起一根浸滿雨水的半截光 禿頭的掃帚把子,「轟」的一聲拋向樹冠。隨著一陣 里嘩啦的聲響,突然就有無數睡夢中的知了一邊吱啦叫亂,一邊紛紛撞到汽燈這兒……那些人們都來撿拾,一共收了大半臉盆!

一群一年半載撈不著一星半點兒肉末末的窮漢子,突然有了這麼多好東西,直接就把那臉盆拿到爐火烤……嘿,噴香酥脆的知了真乃佛家仙品,丁點兒油鹽不施,半點兒調料不用,每人搶著吃了十幾二十個,個個吃得滿嘴黑灰,口唇如墨。有人說味道直美極了,也有人直著脖子嚷嚷吃得不過癮。

都舜忽然提議說,老槐樹上知了一定不少,不如到那踫踫運氣或許再次打打饞蟲?大家摩拳擦掌,除了都舜留下看爐,抹子提著汽燈,其他人有的提著水桶,有的端著臉盆,還有人腋下夾著一條麻布袋。大伙兒全都亂哄哄圍著汽燈前行,以免不慎踩到爛泥坑里,髒了褲子不打緊,就怕泥漿子嗤的一聲飛得滿臉還漸到眼楮里。

到了老槐樹,不幸的是,樹干太粗樹冠太高,晃又晃不動,往上扔東西又打不到那麼高。有人說,最好有能者爬上去……爬?誰敢啊?反正都英不敢……所以最後沒有得到任何收獲,真太令人失望了。大家不免有些沮喪。這時不知哪個咧咧說,公墓那邊樹茂草深,人跡罕至,沒準兒可以弄來一麻袋知了,不知多恣兒哩!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