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那麼,前面說的「小富」何許人也?那是吳文勝的同班同學,是支書校長的最珍貴的三兒子。這個兒子不僅長得帥氣,而且學習很用功,成績很好,前途一片光明,寄托了支書及其家人的無限希望。所以,支書校長害怕對小富不利,這才咬牙那麼做了。然而有人匿名寫信告發了建忠校長大張旗鼓送吳文勝的事兒。上級這才想起一個被遺忘的偏僻村落還有一個被遺忘的代表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的校長呢,故而一紙令下,把一個兼職十年的校長給抹掉了。
再說那個被全校師生敲鑼打鼓送出校門的吳文勝同學,退學以後居然很快就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沒人知道到哪去了。他娘孫寡婦雖然表面上揚言說兒子死在外面倒好,其實暗地里經常托人到處打听遍了也沒得到任何音訊,還以為真的死了呢,沒想三年之後活著回來了,倒是個子長了不少,本事長也得更多。人們問他哪去了?他說去了少林寺,學到一身本事便回來了。有人不信,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又不是個天分多好的孩子,能夠學到什麼本事?錯了,學得本事大了去了。你看,腰里別著兩把鋼刀,胸前揣著滿懷飛鏢,左手夾著一支煙卷兒,右手握著一根鋼鞭,雖說鋼鞭玩得爛瓜不熟打到哪兒算哪兒,還是無不叫人驚魂怎不讓人恐懼……今天攔路搶劫被抓了,明日偷割農田電路被拿了,過兩天又因砍了人給逮進去了。每次教養回來,小文勝總是得意而笑道︰「呵哼,弄了三百次,也就逮住三次,不行麼?」
還真不行!孫寡婦成天罵罵唧唧不管用,氣急了,就會跑到亡夫墳前大哭特哭,當然那是幾乎天天都要去的。大哥吳文強心疼母親也關切兄弟,因而也就經常苦口婆心跟他談話說︰「好兄弟啊,這樣下去不是行啊,將來咱要娶媳婦過日子的,這樣下去你能著媳婦麼?……浪子回頭金不換啊,兄弟都快改了吧!」
功夫不負有心人,吳文勝決定改革自己,決定成為回頭浪子。他找到建忠支書要求到磚廠上班,每月只要三十塊工資,可以不要工分!支書當然知他年紀雖少卻名鎮四海,說是經過慎重研究,請他到這磚廠伙食部上班。吳世科也是不敢不要,堆著笑臉請他開飯時負責收取飯菜票,平常可以玩兒練功,也可幫忙當當監工什麼的,憑其威名,一般工人都得規規矩矩的不是?
再說伙房換了伙食師傅,玉米糊糊倒是好吃多了,大鍋菜卻是腥臊難吃。當然,都英有著他的想法也有他的道理,私下找到世科廠長,好言提出請回老妮子。吳世科廠長不敢做主,他就發動群眾,大說有了前車之鑒,老妮子一定不敢胡來了。于是,大家一塊向抹子發難︰「不請回老妮子,大家絕不承認他是組長!」抹子怕丟官兒,只好領頭登門拜請,承諾每月加付五毛錢工資,才把老妮子請出山來……其實,都英力爭固請老妮子回來的真實目的,是因為他在自學英語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特別是很多語法問題,大都通過請教他才可以得到解決的。
伙食部的饅頭一毛一個,大鍋菜一毛一份兒,有錢的付現錢,沒錢的扣工資。熬好一盆肉湯放在一邊,兩毛一塊肥肉,五分錢一勺肉湯,摻到菜里美味無比。如果工人自帶干糧或冷菜,他們負責免費蒸餾。自從有了前面老妮子大搞貪污**的事兒,吳世科廠長慮著老妮子既然貪污玉米面就有可能貪污饅頭錢和菜金,于是干脆下令職工食堂結算一律改用自制飯菜票。一張十六開大小的油光白紙,上面油印了許多毛票大小一至三角不等的菜金面額,事先分發給下去。工人什麼時候想用,到會計處付錢或記賬,加蓋「款已付訖」的紅印,即可按照面值隨時到伙食部打菜買饅頭。
都英看著票上紅印,眉頭一皺,便動起了心眼兒,悄悄買了一盒印泥,拿一塊肥皂摹刻印章,反復幾次就完全仿真了。拿去伙食部打菜買饅頭,竟然每每屢試不爽。不過,一段時間以後,他突然覺得鑽這空子實在不比別事兒,有些太齷齪了,所以也就不再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