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15章 聰明復聰明 一

p>月光如水射寒窗

一悚驚夢自彷徨

風兒搖得樹影動

樹影宛若麗人妝

聰者耳清也,明者目楚也,所以聰明僅僅說明人的耳目健康條件不錯,不能說明人的心智有多高明,倒是有時候聰明非但不能和智慧相提並論,而是兩者是相互對立的.聰明人可以耳聰目明,可以博聞強記,可以一時精明而謀劃眼前利益,但卻未必能夠心智清明,未必能夠學以致用,更不能高瞻遠矚而規劃長遠福祉。就是說,聰明人沒有清明的心智也就沒有長遠規劃,到頭來還是一個十足的傻瓜。反之,那些心智清明、學以致用且能高瞻遠矚規劃長遠近而惠及天下大多數人的行為叫智慧,但願讀者諸家天天爭取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譬如王熙鳳,多數人在驚嘆她無與倫比的治家才能同時也在感慨于她的結局。一個十分精明的人物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勞碌至死最終一無所得的下場,豈不正應了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嗎?鳳姐比一般人更多地體驗了痛苦的折磨,勞心竭力,死時淒涼死後淒慘,嘗盡了人間苦楚。有道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聰明不可怕,聰明人亦不可怕,但是聰明人如果自作聰明再賣弄聰明的話那就太恐怖了。喜歡自作聰明賣弄小聰明的代表人物叫楊修。這楊修是曹操的掌庫主簿,博學能言智識過人,但他常常自恃其才小覷別人。有一次,楊修跟隨著曹操經過投江抱父尸還的烈女曹娥墓前。曹娥石碑背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為謎。曹操問他可解其意,楊修當即曰「知」。曹操不讓說出謎底,等走出三十里外才想出來,便讓楊修寫出謎底,即「絕妙好辭」四字。曹操嘆曰︰「我之才差你三十里楊修只知自己聰明,但卻不知曹操心生嫉妒。

又有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園。竣工之前,曹操前來驗收完了,沒說話,只是提筆在門上寫下一個「活」字便走了。大家模不著頭腦,楊修笑道︰「門內添活字是闊字,這園門太闊了官員返工重建停當,曹操不禁大喜,然知是楊修的聰明所為,不禁嫉妒成恨。

還有一回,有人孝敬曹操一盒酥,曹操親筆寫了「一合酥」。楊修見了,打開禮盒,說是按照丞相的吩咐跟大家一人一口分著吃了。曹操又被楊修窺破了,表面冷笑,心心厭惡之極。

楊修的最後一次聰明是在魏蜀作戰進退不能之時。當時是退曹操猶豫不決,忽有廚子呈來雞湯,因有感于懷,便把雞肋當做夜巡口令。楊修听了便教隨行軍士各自收拾準備歸程。寨中各位將領無不準備歸計。當夜,曹操忽見夏侯惇所屬軍士各自準備行裝,一向嫉妒楊修聰明才智呢,這會兒終于抓住一個「制造謠言禍亂軍心」的借口把他推出斬了。

楊修結束了一生聰明,不謂不是聰明被誤的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所以,楊修的聰明僅是小聰明,凡事只想表現自己,想在主子面前風光一把卻不知比他更有智慧的人非常討厭。當然,如果他的小聰明化為大智慧,像張遼、許褚、夏侯惇那樣把聰明才智用到沖鋒陷陣殺敵建功立業方面,曹操怎會舍得殺他?或者像司馬懿那樣把聰明才智放得低調一些藏得深厚一些,又怎能殺得了他?

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還有楊修的一個叫楊廣的後人,造化就是無情弄人,那麼聰明的人坐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帝高位,然而卻被自己的聰明才智「誤」死了。一個人聰明可能招致喜歡也可招人贊賞,但一定是招人嫉妒的,如果加上自作聰明再賣弄聰明,那將一定讓人恨之入骨殺之而快。在明爭暗斗的官場中,自作聰明賣弄聰明注定成不了氣候,注定會在刀光劍影中被人打殺在爭權奪利的道路上從而成為荒鬼孤魂!

俗話說,是金子就一定會閃光的。如果你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聰明人,請不要在別人面前賣弄,以免讓你的聰明才智變得「廉價」甚至惹來不必要的麻煩。西方社會流行這樣一種說法︰法蘭西人的聰明藏在內,西班牙人的聰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聰明,後者則是假聰明。偉大哲學家培根先生認為,不論這兩國人是否真如此,但這兩種情況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一個人徒有一副聰明的外貌而沒有聰明的實質那叫小聰明大糊涂。道理很簡單卻也十分深奧,一個不會「順風使舵」的人跟一個不知激流勇退的人一樣都是十足的小聰明大糊涂。因此,無論安于命運還是抗爭命運都要以承認個人機智局限為前提。知其可為而為之是聰明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則是愚蠢的……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