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四章殿中對

第一百零四章殿中對

父皇已經向自己宣戰了,並且是以神為後盾來宣戰的。太子現在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的父皇並不昏庸,現在突然感到自己簡直就是跳梁小丑在進行這拙劣的表演,原來所有的劇情竟然全部由父皇控制,想到于此,太子禁不住冷汗直流。

跪在下面的屬于太子集團的大臣們現在幾乎要癱瘓在地,根本沒有想到幾乎是要到手的勝利就因為久遠的愛神和現在的狀元的完美結合將成為了泡影,等待自己的將是抄家滅族,遺臭萬年。

那些還在搖擺不定,坐視觀望的大臣此時已別無選擇,下定決心捍衛皇權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戶部侍郎、大學士丁陽丁大人從後面跪爬上前,「皇上,臣有罪,臣罪該萬死,臣不能為皇上分憂,愧對皇恩浩蕩哪,也愧對列祖列宗呀。」話還沒有說完,就已經是淚流滿面了。

大學士丁大人是當朝少有的飽學之士,為人剛正不阿,曾經因為不滿太子集團而屢受排擠,多次上書進諫沒有結果,後來就心灰意冷了。

「丁愛卿,朕知道你,朕委屈你了,朕希望你能一如既往的為朝廷分憂。」說完,皇上就要親自把丁陽攙扶起來。

听到皇上如此之說,丁陽竟一下子泣不成聲,沒有起身,跪在皇上面前對著地面咚咚咚的磕著響頭。

皇上的一聲‘知道’,一聲‘委屈’,雖然是對丁陽說,可在大多數老臣看來就是對自己的理解和安慰,一時間寢殿里竟然是老淚縱橫,哭聲一片了。

太子此時看到自己的陣容就要潰不成軍,剛才父皇的一席話實際上就是針對自己而言的,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實。無可奈何之下跪在父皇面前道︰「兒臣知罪,兒臣願意閉門思過。」

「我的皇兒,當朝太子,你說說,你何罪之有?你將如何閉門思過?」說完並沒有讓太子平身。

皇上的反問,一下子讓太子感到語塞,不知如何來回答父皇,只好爬跪在太祖的牌位前長跪不起。

拜祭太廟的情節發展,一切都在皇上的掌控之中,皇上還深知,在那種特定的環境下,神的力量是有著特殊的威懾效果,新科狀元是應夢賢臣的角色必徹底的扮演下去,可是太子集團也是根深蒂固,不可能就此罷休,要想和平地解決他們看來也絕非易事,沒有十足的把握去廢太子就會松動朝廷的根基,就不知道我的應夢賢臣會如何來幫我渡過難關?

祭廟結束以後,當作群臣的面皇上攜手陳燁來到養心殿,君臣落座以後,小貴子連忙呈上香茗。

「陳愛卿,我知道你是疏山寺方丈秦愛卿的高徒,朝廷的事你一定知道的一清二楚,對朕的了解也一定非同一般,現在朕想問問你,朕該怎麼辦?」皇上毫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地問策道。

陳燁放下茶杯,跪在皇上的面前,「臣斗膽冒死想問一個問題,請皇上明示。」

「愛卿平身,朕赦你無罪,有什麼問題,你盡管問吧。」

「臣知道,太子並沒有劣跡,也可以說有雄才偉略,愛惜臣民,皇上百年之後把江山交給太子應該沒有問題。只是太子近些年結黨營私、培植親信是不應該,可也在情理之中,古人雲‘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皇上執意要另立太子,臣想知道這是為什麼?」

「唉,二十多年來,朕其實心如明鏡,太子子揭確實有能力治國,所以他培植親信,朕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以後天下都是他的,朕還跟他計較什麼?可是太子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沒有兒子,太醫一直束手無策,也遍訪了民間名醫高手,都沒有結果,隨著年紀的增大,幾乎可以確定太子此生無後。本來這個問題前朝也有解決問題很好的先例,那就是把皇長孫過繼給太子,立皇長孫為太孫。可是太子子揭和二皇子子猶歷來不和,不肯過繼子猶的兒子也就是皇長孫胤為繼子,朕雖多次勸告,可太子以各種理由一拖再拖,現在太子的勢力越來越大,朕幾乎快要無法控制朝政。愛卿你想想,如果太子繼位,子猶一脈將會遭到滅頂之災,即使太子心存善念,太子之後廢長立幼也是取亂之道,何以保證我朝長治久安?為今之計,朕就是想一勞永逸,皇長孫胤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無論人品、學識、能力在其同輩中都是上上之選,再說,立皇長孫為儲君也合祖制,只是現在太子已經羽翼豐滿,又常常深居簡出,做事極為機警,看來朕想平穩地瓦解太子集團還有一定的難度,愛卿你看看有什麼辦法?」

皇上一口氣道出了原委,可見皇上已經把陳燁看成了自己的心月復和依靠。

「啟奏陛下,微臣以為,為今之計,對于太子只能內緊外松。皇上通過祭廟,已經給了太子一個震懾,如果迫之太緊,反為不美,可暫擱之,以靜制動。臣還以為,要平穩地瓦解太子集團今後皇上可分三步走。首先,重修天威法典。對十惡不赦者典于重刑,廢除‘八議’,真正做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臣知道,自天威之治以來,皇上以仁義道德治國,原來在太師重壓下的黎民百姓無不歡欣鼓舞,萬民在饑寒交迫中慢慢的得到了溫飽,此時當然國泰民安,可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然而,六年前,神州大地遭到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百姓又從富足、無憂的生活走進水深火熱之中,朝廷雖然多方救助,然而杯水車薪,各級官吏又趁機層層克扣,下面黎民是餓殍遍野,鋌而走險者佔山為王,走投無路者偷盜搶竊,貪官污吏巧取豪奪,仁義道德被嚴重踐踏,恕臣直言,亂世必須用重典。重修天威法典,一者是為治國計,再者是為瓦解太子集團鋪平道路。

其次,穩定邊陲。雲貴總督毛仁貴手握二十萬精兵強將,早就想割據一方,等的就是朝廷的內亂,如果能夠控制那二十萬人馬,太子就沒有可乘之機,同時在氣勢上也壓制住太子集團,皇上再回過頭來就得心應手了。最後,除去太子的左膀右臂。據臣所知,吏部尚書吳定鶴、戶部尚書馬玉梁、工部尚書葛其嚴、江浙總督楊英豪本來都是朝廷的肱股之臣,可現在都成為了太子的親信,要瓦解太子集團,首先必須把他們解決掉。望皇上明察。」

陳燁的一番高談闊論,听得皇上頻頻點頭。

「愛卿所言極是,奈何朕一直以來沒有找到真正可以信賴的人呀。重修天威法典,牽一發而動全身,要觸動多少朝廷命官的利益,因此而打破朕與太子之間勢力的天枰的平衡,朕可能得不償失,所以朕只好放棄。雲貴總督毛仁貴是朕與太子的切膚之痛,可是朕與太子都不敢先動他,特別是朕一忍再忍,任憑他听調不听宣,就是因為他手握二十萬精兵,朕也不想生靈涂炭。再說太子集團的那些朝廷命官,朕一直以來不知如何下手,他們聯合在一起,不是祖制,就是民生,幾乎讓朕寸步難行,好像朕不听他們的就是昏君,就會涂炭天下生靈,多數大臣懼怕太子的勢力,都明哲保身,陳愛卿,你看怎麼辦?」

「啟稟皇上,臣早已想好了對策。重修天威法典,臣爭取十天之內完成,到時候以一種特殊的形式公布于眾,可令天下臣民臣服,這樣就可以暫時的穩定朝廷,騰出精力來對付其他。雲貴總督毛仁貴的最心愛的兒子已經掌握在臣的手中,他兒子這次會考請人代考,臣已經是人證物證俱在,臣想毛仁貴為了他這個兒子暫時不敢輕舉妄動,到時候臣會徹底穩定邊陲。至于對付太子集團,那就等國泰民安以後,臣就想從鄉考、會考入手。太子控制會考二十多年,上至朝廷一品大員,下至知府,都是他們的門生,其中的貪贓枉法,任人唯親的個案不勝枚舉,臣會一個個把他們揪出來大白于天下,還天下舉子走向仕途的一個朗朗乾坤。」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