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帶著領兵出發了я&я
當聞得盧綰造反,樊噲立刻就亢奮了起來說實話,他和盧綰共事的時間雖然很長,但感情不深他在內心深處瞧不起盧綰,當然盧綰也同樣瞧不起他在樊噲的眼里,盧綰只是個會溜須拍馬的家伙,沒什麼真本事而在盧綰的眼里,他樊噲也只是個殺狗的屠夫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倆人就這樣互相鄙視著對方,在劉邦的面前相互競爭,共同成長應該說,這些年來,樊噲鬧出的動靜要比盧綰的大,做出的貢獻也比盧綰的多,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盧綰竟然混了個「王」帽子,而他自己只撈了個「侯」的稱號
這種差距,讓樊噲吐槽了很多天
要說「侯」這個待遇也不錯,連蕭何等人也不過如此,然而樊噲每次想到盧綰那個人,心里就會滋生一些無名之火因此,當聞得盧綰造反,樊噲第一個蹦出來,主動請纓要去會一會盧綰
應該說,此時樊噲的心里是樂開了花,恨不得兩步並一步,一時三刻就去找盧綰打架然而,讓他不曾想到的是,他這股興奮勁根本沒保持幾天
樊噲前腳剛走,連盧綰的人影還沒看到,就有人在劉邦跟前打小報告了
報告的內容就是樊噲在呂家小團體會議上的那句發言
當這個報告打上去後,劉邦出離憤怒了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劉邦最的自己百年以後戚姬和劉如意的安全難得畢,可偏偏有人要蹦出來刺激他
「呂黨」,這個詞又一次在劉邦的腦海里閃過,讓他微微一顫
雖然劉邦現在不再考慮「易儲」這件事,但他決不允許有人打戚姬和劉如意的主意,誰在他面前提這個話題,那是自找不痛快樊噲那次亢奮一把,把話說得太滿了,很榮喜地踩進了雷區禍由口出,這一點也不假
樊噲已然有心作惡,現在又手握兵權,更重要的是劉邦自己的身體也每況愈下,看來這個人也不能再留了盧綰和樊噲,曾是最為信任的兩個人,然而現在,劉邦決定同時要了他們的命
事態嚴重了,臨陣換將是個大事,更夸張的是劉邦準備要樊噲的命這是一個危險的舉動,如果稍有不慎,那樊噲隨時會合盧綰聯起手搞游行示威
對于大部分人,在這種局面下絕不會沖動地搞這麼一處,然而劉邦算得上是那些少數人,是個異類,他則準備現在就去動手,一刻也不願意再等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劉邦現在已經病入膏肓,躺在床上挨ri子了雖然我們這段時間一直沒有關注這位老大的身體狀況,事實上,他已經臨近生命的終點,只是腦子還依然清醒,朝廷大局還掌握在他的手上
樊噲說話真不會挑時候,如果晚一段時間再說話,就不會鬧出這等事情然而,說出的話如潑出去的水,禍已臨頭,想再收回可就難了
劉邦雖然下定了決心,但還是比較重視這種局面的,畢竟樊噲也不是個老實疙瘩蛋,真要逼急了,還真不知道那個二百五會鬧出什麼離譜的事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呂家業已做大,如果讓呂家人知道這個消息,那一時半刻想辦成這件事情,難度系數還是比較大的
這是個棘手的問題通抽況下,劉邦遇到難題後經常會想到兩個人,一個是張良,不過這位仁兄正一門心思煉丹,根本不參合朝廷里的大小事情
另一個人就是陳平,這位仁兄yin人的本事是很得劉邦欣賞的,因此他準備讓陳平出面干這件事我們已經讓這位仁兄涼快很長一段時間,該出來亮相了
陳平被召進了宮
當劉邦屏退左右,把心中的想法說給陳平後這位滿肚子壞水的仁兄眯眼一笑,輕聲說道︰「臣乃文臣,軍中行事,定不見疑,此舉可行;但大軍不可無將,請周太尉與臣暗自同行,大事已定,令周太尉奪印代替」
陳平真是太聰明了劉邦讓他去,他卻把周勃拉出來樊噲身邊的大軍,基本上都是周勃的下屬,只要周勃跑到軍營,此舉將萬無一失
征得劉邦同意後,陳平躬身告退
就在陳平退後三步準備扭身離開時,劉邦又叫住了他,「軍中斬噲,攜首前來,朕將親自驗看」
陳平心中咯 一下,然後唱了聲「喏」,躬身離開
樊噲這一次,看來是要玩完了
陳平和周勃出發了,倆人一邊走路一邊合計
周勃雖然不算個老實人,但花花腸子並不多,老大叫他砍樊噲,他現在就忙著去磨刀然而陳平卻提出了個反對意見,「噲乃聖上舊部,勞苦功高,且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今聖上氣盛,若其反悔,吾等休矣」
陳平雖然說的比較繞彎,實際上他現在的的是呂後報復這是可以理解的,你一個外臣,跑去砍了呂後的妹夫,讓呂須莫名其妙地守了寡,劉邦要活著或許還能勉強度ri,如果劉邦升天,劉盈繼位,那難保呂後會秋後算賬
這是個出力不討好的差事,陳平這些年來一直在分派活,有沒有油水可撈,他還是分的很清
陳平一句話,讓周勃傻眼了,愣著臉半天沒回過神他現在有些懊惱,明明不是啥好活,你卻偏偏攀扯上我,這不是拉我跳火坑嗎?
但已經跟出來了,不至于現在開小差跑回去吧,那也沒法向老大交代呀?領導問起「為什麼跑回來了?」,你總不至于說「我不想去」吧?要是那樣,廷尉署的小黑屋完全可以讓你住幾天,至于能不能再混出來還得看造化
周勃瞪著倆眼無奈的問道︰「那把樊噲放了?」
周勃還是有些老實,如果按他的想法辦,他和陳平可就不光要住廷尉署的小黑屋了,也許劉邦馬上就會派來個張勃王勃李勃什麼的過來,不光要砍樊噲的腦袋,也會毫不客氣地捎帶上陳平和他的腦袋
陳平眯著小眼,一臉壞笑地說道︰「放是肯定不能放的,可捕捉樊噲,押送進京,或殺或免,全憑聖上決斷」
劉邦要吃豬肉,陳平就給他趕頭豬過來,不管是抄的炖的,全憑你自己拿主意,況且肉還新鮮,不怕放壞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周勃長長的松了一口氣,虔誠地向陳平投去一眼,安心上路了
至此,周勃和陳平完全站到了同一條戰線上,他對眼前的這個人完全充滿了信服,影響了他隨後的很多舉措,也讓他順利躲過了很多險關
這次旅行,應該算是一次試金石,是陳周二人深交的開始,正是這兩個人的攜手,讓大漢天下在十幾年後,有驚無險地闖過了那次危機劉邦這次無意中的安排,竟然收效甚巨,真是大出所有人的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