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以來,賈元春其實一直在猶豫入宮時機之事。她是聖祖爺欽定的女史,入宮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只是什麼時候了入宮又在什麼情況下入宮卻還大有文章可做。這次在東平郡王府比上一世提前遇到永瀝,讓她下定決心,這一世絕對不能重蹈覆轍。太子一系是沾不得踫不得的,只是如今聖祖爺尚在,卻也遠不得躲不得,為今之計,只有使一個「拖」字訣。
拖,拖到太子被廢。
小皇子既然已死,那麼距離太子被廢也不過還有旬月光景。
只要拖著不入宮,一個月以後,天翻地覆自然是另外一番光景。
賈元春回府,並不將心事外露,面上一派平靜。她先去了賈母處說話,陪著逗寶玉玩耍了片刻,又去王夫人處看為她準備的入宮行裝;最後去了賈珠處,卻見長兄面色越發暗黃起來,不過一日之間,竟然又憔悴了許多,不禁心驚,卻也只能將話岔開說些令其寬懷之話,只是暗自驚疑,不知長兄究竟是何疾病。
此後,賈元春便回了自己住處,閉門焚香,在東次間坐定了研墨寫字,這一寫就是兩個時辰。
其間碧璽進來過兩次,一次是奉上茶水,一次卻是笑道︰「姑娘,您只管寫字,奴婢來幫你磨墨吧。」
賈元春並不看她,只往硯台里又倒了些水,淡淡道︰「我正要研磨靜心些,你卻偏來嗦。」
她向來待下寬和,對身邊兩個大丫頭更是親切,鮮少這樣給人軟釘子踫。
碧璽微微一窒。
賈元春卻已是帶笑睨了她一眼,口氣轉柔,「我另有緊要之事要用你的——你去替我找一身簇新的丫鬟衣衫來,要我能穿的,」見碧璽疑惑得答應著,又一笑,叮囑道︰「悄悄些,莫讓別人知道了。」
言語中透著親密。
碧璽听了這話,雖然疑惑卻也覺得心中喜悅,便把先前的軟釘子給拋在腦後,忙忙走了出去,只一心要將大姑娘吩咐的這件「緊要之事」辦妥了。她自然是有新衣衫的,只是她的身量與大姑娘的不同——想來倒是賈母院中的荔枝與大姑娘身量相仿,荔枝又是個好說話的,不如就去問她借了,只說是自己要用……
賈元春從敞開的長窗望出去,看著碧璽沿著青石板路漸漸消失在院中花樹間的背影,前塵往事與今時今日夾雜在一處,不覺胸中窒悶,凝腕不動,一大滴濃墨從毛筆尖端墜在宣紙上,暈染成一團丑陋的墨疙瘩,這一篇寫了兩個時辰的《金剛經》卻是毀了。
忽得一陣狂風大作,將敞開的長窗來回吹動,撞在牆上「啪啪」作響;風從窗口直灌而入,將桌上的紙張吹得「刺拉拉」一陣響,若不是一角有鎮石壓著,又有賈元春及時伸手按住,只怕就給刮走了。
院子里抱琴正指揮著小丫頭們,「你們倆將竹竿子上曬洗的衣物帕子都收了」,「畫眉籠子都收到廊下來」,「ど七將長窗關了」,真是有條不紊又一派熱鬧,瞬間原本躲著暑熱的小丫頭們都動了起來,滿院人間煙火氣。
狂風不止,那收衣物的小丫頭一個沒留神,被掀去了最上層的一方帕子,就听另一個小丫頭嚷嚷道︰「哎呀,我的帕子,我的帕子……」收帕子的小丫頭歉意道︰「我一時沒留神,ど七,對不住……」那個叫ど七的小丫頭顯然很喜歡被風刮走的那方帕子,跌足道︰「罷了罷了,你這冒失鬼,早晚將我喜愛的東西都弄沒了才是完呢!」
賈元春正听得有趣,抱琴卻站在階前低聲喝止了,「都小聲些,姑娘寫字呢。吵了姑娘的清靜,讓大風刮了你們去。」說的是正經事,話里話外卻都是玩笑親近之意,那兩個小丫頭都是嗤的一笑,各自答應著忙去了。
抱琴站在階前環顧了院子一周,見並無疏漏了,這才反身,卻看到東次間這邊的長窗還沒關,忙往屋內走來。此刻原本晴朗的天空已經是烏雲密布了,雲層極厚極重,仿佛是壓著人的頭頂而來的,天地間登時昏沉沉一片。
抱琴走進來,先點亮了燭燈,又俯身撥動長窗機括,口中道︰「六月天孩兒臉,怕是有場大暴雨,奴婢將窗子關了,別被風雨沾了姑娘的字。」
賈元春推著桌子站起身來,走動了兩下活動著,笑道︰「我寫字不過是用來靜心,又不是什麼大家名作,被風吹了被雨濕了也就隨它去吧。」
抱琴將窗子關嚴了,又推動了兩下確保無虞,轉過身來一邊收著桌上的茶盞一邊笑道︰「奴婢不識字,倒覺得但凡是個字,便是好的。就是寶玉今兒跟著姑娘學著寫的那個‘人’字,奴婢也瞧著歡喜呢!」
賈元春想到下午在賈母處,寶玉「抓」著毛筆寫的字,不由失笑。
主僕二人正在說話,碧璽已經小步跑入院子,一路往正屋來,豆大的雨點追著她的腳後跟砸了下來。
「姑娘……」碧璽懷中抱著一個青布包裹,淡青色的褲腳打濕了濺了幾滴褐色的泥點在上面,跑得有些喘息,卻還笑著,「好快的雨,從東邊壓過來。奴婢跑得快,臨了卻還是被追上了,灑了半身雨。」她看到抱琴在,抱著包裹一時有些猶豫。
抱琴知機,笑道︰「我去瞧瞧院門關了沒。」
「啊,我倒是忘關了……」碧璽頓足笑道,「只顧著躲雨了。」
賈元春卻已經伸手將包裹接了過來,揮手止住了抱琴,「且不忙關院門,」又笑望著碧璽,「這一遭辛苦你了,快先去換身衣裳。」
碧璽不疑有他,回房換衣裳去了。這邊賈元春由抱琴服侍著換了一身丫鬟衣衫,在抱琴驚疑的目光下,整了整衣袖,鎮定自若道︰「我出去走走。」
抱琴訝然,「這麼大的雨,姑娘……」
賈元春只是看著她。
「……您且等等,奴婢去取簑衣、油紙傘、琉璃燈來。」
「哪用這樣麻煩,取一頂油紙傘來就是了……」賈元春笑道︰「你當我這一身行頭是做什麼的,充個丫頭罷了。」
「姑娘,您這是?」抱琴有些不安起來,她是賈母特意分派來照料大姑娘飲食起居的,這院子丫頭里也以她年紀最長,出了什麼事兒兜頭第一個站出來的就得是她。
「不須擔憂,我向來行事你是知道的。」賈元春接過油紙傘,站到階下,「砰」得一聲頂雨撐開,「不許跟著我,也不許往老祖宗、夫人那兒回話去,沒事也鬧成有事了。」話音未落,她一人一傘,已是快步走入雨中。
抱琴無法,在廊下來回轉了兩圈,打定主意要是大姑娘過了用晚膳的點還沒回來,說什麼也得去回賈母一聲。
賈元春這一走,就走到了賈母院子小廚房外。正是準備晚膳的時候,雖是下著大雨,這長廊下卻人來人往,熱鬧異常;她穿著丫頭服侍,只撐一把油紙傘立在盡頭倒也並不打眼。等了片刻,就看到賈母身邊的大丫頭荔枝親自過來,入了小廚房,不過眨眼間就拎了一個紫砂罐出來,想來是廚房里早就備好了,只等她來拿。
賈元春知道,這是祖母授意為祖父準備的「榮養湯」。自從祖父榮國公暮年告病,在梨香院靜養以來,每日老祖宗身邊的荔枝總要在晚上送這麼一道湯去的。她今日就是為此而來。
她悄悄跟在荔枝身後,一路穿廊過亭,往府中東北角而去,到了梨香院前,這才現身,笑道︰「荔枝姐姐,我這跟了你一路,你卻沒發覺。」
荔枝不妨黑雨地里突然有人說話,倒唬了一跳,只是听著乃是女子聲氣,又稱呼親近,也並不害怕,只將手中燈籠提高了些,照得身周一片紅模糊,這才瞧見是元春,更是驚訝,「大姑娘,你怎的來了這里?」再看她身上衣裳,越發奇怪,「你怎的穿了這一身……這不是方才碧璽問我借的麼?」
賈元春一笑,就手已經將紫砂罐拎到了手中,「我就知道碧璽那丫頭會去問姐姐借,也只有姐姐的身量與我相仿。」雨勢極大,她不欲久話,簡潔道︰「我不日入宮,不能盡孝于祖父膝下,今日借此聊表心意,還望姐姐成全。」頓了頓又道︰「還請姐姐為我保密,莫使祖母憂心。」
荔枝見她已經跟來,也不過是拎著藥罐進去,幾步路的事情,听她說得懇切倒也無從拒絕,只是笑道︰「大姑娘可真是痴人。」又嘆道︰「既然如此,奴婢便恭敬不如從命了。」只是見元春身邊無人跟隨,到底不放心,正在躊躇,就听元春笑道︰「那請姐姐在旁邊亭子稍等片刻,等我出來同行回去,這黑天雨地的,一個人倒當真有些嚇人。」荔枝便放下心來,目送她進了梨香院。
這梨香院小小巧巧,約有十余間房屋,前廳後舍俱全.另有一門通街。賈元春來這里次數不多,風雨交加又有傘遮面,引路的丫頭竟沒察覺來人並不是荔枝,像往常一樣將荔枝帶到西間,便退了出去,關上了房門。
西間是一處似道觀又似佛堂的所在,迎面供著菩薩像,牆上卻貼著天師畫像,不倫不類荒誕莫名。榮國公則盤膝坐在菩薩像前的蒲團上,背對著賈元春,听到動靜也並不回頭,只看背影倒也有幾分仙姿道骨。
賈元春環顧四周,將紫砂罐輕輕放在旁邊的供桌上,房間里沉悶的香燭氣讓她皺了皺眉頭。
不料榮國公開口便問,「今日大姑娘去東平郡王府可還順利?」
這便是他所謂的靜養了。
「順利。」賈元春撿了一個蒲團,在榮國公身旁坐了下來,笑著問道︰「祖父近來身子可還好?」
榮國公霍然睜開雙目,盯著賈元春,驚訝疑慮與惱怒只在那一眼,表情卻分毫沒變,不愧是宦海沉浮四十余年而今屹立不倒的人物,他平靜地呼吸著又合上了雙眼,淡淡道︰「靜養日久,卻也無所謂好壞了。」
賈元春微微一笑,仍舊是閑話家常的口吻,「孫女今日做客東平郡王府,卻知道了一個消息,不知是好是壞。」
榮國公並不追問。
「皇上選孫女做女史,卻遲遲沒有分派去處,原來是準備將孫女送往東宮,在皇太孫殿邊服侍。祖父,您說,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榮國公連眉毛都沒有動一下,像得道高僧一樣閉目道︰「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藏。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又有什麼分別。」
賈元春簡直要被氣樂了。
榮國公掀開眼皮看她一看,道︰「臣不密失其身。你既為女史,也算半個臣子,日後宮中行走千萬記得‘謹言慎行’四個字。你今日所做所言,謬之大已。」
「沉痾須用猛藥。」賈元春淡淡得回了他一句,時間有限她不耐煩這麼磨下去,起身推開窗,一時風雨聲滿室,將滿屋香燭氣蕩滌一空,她舒爽得長吸了一口氣,思量著低聲道︰「祖父,孫女是從您骨血上出來的,不與您說外話。如今朝中情形,您該比賈府的任何一個人都看得清楚明白——」
「無知小女!怎能妄議朝政!」榮國公猛地站了起來,腿腳靈便,力道生猛,絲毫不像老朽之人。
賈元春退開一步,展臂笑道︰「孫女做丫鬟打扮而來,咱們開窗說話,此刻風大雨大,便是隔牆有耳,只怕也听不到一言半語——祖父做這樣子,又是何必?」她來看榮國公這一番做作,也是深知本朝帝王馭下之術,當年三王爺登基之後才發現王府的賬房先生竟然是聖祖爺的人,由此推衍,如此驚濤駭浪之時,帝王信臣如榮國公者,其府邸難免也有些「耳朵」。
榮國公凝目看著賈元春,仿佛從這一刻起才真正將這個孫女看入眼中。
「祖父也不要對孫女講‘靜養’之話,您若真要靜養,不如學寧國府的大伯父,從府中搬到真的道觀里,那孫女也不來煩擾您。只是您尚留在府中,總是對子孫放心不下的緣故。」賈元春狠話說在前面,又轉了溫情,「您以耳順之年,尚要為子佷輩憂心鋪路,保駕護航——只是這份苦心也未必便能為人所知。這可是俗語說的,世上只有狠心的兒孫,再沒有狠心的爹娘。您這靜養,孫女也略知一二,不過是明哲保身,也是為了護著咱們賈府……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榮國公至此已是听住了。
「但如今孫女被派往皇太孫身邊為女史,祖父先前韜光養晦的苦心豈不是白費了。這一番,咱們賈府便是不站隊也站隊,不入派系也入派系了。」賈元春皺著眉頭娓娓道來,「太子在位三十年有余,看似根基深厚,其實他是個空架子。」
榮國公悚然一驚,不意這孫女竟然大膽到這樣程度,敢直言太子乃是空架子!骨子里忠君愛國的正統思想讓他動了動嘴唇,不由自主得想要駁斥。
賈元春話一出口,自己也有些驚訝,見了祖父的反應卻覺得恍然,大約對她而言此刻的太子諸人都是「過去的」,如今說起來就像是講古一樣,那些敬畏規矩約束便悄悄沒了行跡。她舌忝了舌忝有些發干的嘴唇,沒有給榮國公駁斥的機會,繼續道︰「太子手下的能臣都是皇上的人,這些人替太子完成皇上派下來的事務的——那從根上來講,他們是听太子的,還是听皇上的?就比如您,譬如說皇上指派您輔佐太子肅清吏治,您必然是盡心極力完成的——但是您這是听的誰的命令呢?」
榮國公道︰「皇上太子本是一體,又何必做這樣無謂之說。」
「如果他們不是一體呢?」賈元春緊追一句,「如果皇上與太子意見相左了呢?」
榮國公對上賈元春的目光,在這兩聲追問下不由自主得退了一步。
窗外電閃雷鳴,更覺駭人。
賈元春逼上一步,伴著隆隆雷聲,一問驚天,「如果皇上要廢掉太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