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換了一個主板,原先寫的內容和存稿都沒了,所以就從這里寫起,其實也沒有漏過多少,就是戰爭的場面去掉了一點而已)
—————————————————————————————————
漢初平三年,公元189年,正月
當趙雲和黃忠兩軍匯合的時候,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那種喜悅的場景,看著漫山遍野的尸山血海,誰都高興不起來,漫山遍野入眼的全是陣亡將士的尸體,整片草原都被染成了紅色
而在于夫羅那邊,須卜骨都侯本來已經將于夫羅重重包圍,可是他卻突然受到了高順兵馬的突襲,須卜骨都侯大敗而走,在逃回匈奴王庭的路上,須卜骨都侯被部將所殺
隨著須卜骨都侯的死亡,北方之戰終于拉下了帷幕在這場戰爭中,並州軍表現出讓匈奴人心折的強勢,于夫羅明確表示將完全听命于高肅,南匈奴全軍將唯高肅之命是從
于夫羅的兵馬在同須卜骨都侯的作戰中盡沒,他手上並沒有能和高肅抗衡的實力,所以他只能選擇臣服,就算只是暫時的
因為于夫羅已經表明了態度,所以怎樣處理匈奴和鮮卑的俘虜就得由並州軍的北方主帥趙雲來決定了
古代,在對外征戰中處置俘虜一般有三個方法︰一是全部殺掉,這種做法極其殘酷,不過勝在操作簡單且不費腦筋,而且對戰敗方的打擊也是極其沉重的,戰敗方往往要一二十年才能恢復元氣;二是明碼標價,讓戰敗方將俘虜贖回,這種做法雖然能在短期內獲得不少好處,但弊端也很明顯,戰敗方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相當的戰斗力,就長遠來看,這種做法是得不償失的;最後一種方法是,非常大度地將俘虜全部放掉,這種做法其實是最愚蠢的,這樣做是典型的要面子不要里子,戰敗方基本上不用花費任何代價就能恢復元氣可悲的是,咱們國家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絕大多數是采取最後一種方法
趙雲等人將這件事情上報並州,順便請示怎樣處理鮮卑的俘虜,等待高肅的指令
並州,太原郡,州牧府
大堂里,各郡縣的信使往來不斷,各個郡縣的太守和縣令都發來了回函,高肅和軍機處的幾人也都匆匆回信,並且頒布州牧府里的新命令,讓各郡縣注重農業生產,並且開墾荒地,好好的組織百姓春耕
「趙雲黃忠傳信,請示我如何處理鮮卑俘虜,你們怎麼看?」高肅拿起桌上的書信道
程昱建議道︰「主公,這鮮卑的俘虜若放了,是放虎歸山;若殺了,則對主公的聲譽有損屬下建議,不如讓這些蠻族俘虜前去陽曲雁門上黨等處開礦,主公以為如何?」
一旁的郭嘉雙眼一亮,接話道︰「仲德此計一舉兩得,既不損主公的英名,又可得到數萬名勞力陽曲縣令杜畿前兩日差人送來信件,這陽曲的鐵礦山缺少人手,我還正愁無人可派呢!現在正好可將這些俘虜送去開礦」
高肅輕笑一聲,道︰「這件事好說,就這麼定了我現在跟你們說一件事,此戰我軍共投入了近十萬人馬,其陣亡人數居然超過了四萬,可以說是慘勝!」
在場眾人不禁猛地一驚,他們都已經得知北方的捷報,但己方的傷亡如何卻還不知
荀攸道︰「主公,眼下我們要做的事情除了安置俘虜撫恤陣亡將士家屬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擴充軍備」
「擴軍?」
「不錯主公雖然擊敗了匈奴,但北方卻還得留守重兵,還有那幾萬俘虜,主公還得安排人手去監管,這一番安排下來,主公手上的兵馬恐怕只能勉強防守並州,再無一兵之力征討他處了」荀攸一條條分析道
「主公,公達說的不錯,我軍不但要補充各地鷹揚府的兵額,還要應對天下諸侯的行動,僅憑我軍眼下的那十余萬人馬是根本不夠的」陳宮道
「那你們覺得應該擴軍多少?」
荀攸稍作思忖,抱拳道︰「除去補充各郡鷹揚府的兵力之外,我軍至少還要再增設十個鷹揚府,以及五萬常備軍」
高肅听到這個數字微微地吃了一驚,要是按照這個數量擴軍的話,並州的兵力將會達到二十萬人吃驚了一下,高肅又鎮定下來,他現在相當于有了中山甄氏聞喜裴氏河內司馬氏的財力,就像唐朝的李世民一樣,他結交了柴紹,使得柴紹背後的整個家族成為了他李世民一人的錢袋子,還是那種源源不斷的
高肅有了三家的財力支持,所以眼下是不的養不起這多出來的五萬人,因為並州原本的兵力是十五萬,現在只相當于多了五萬而已
北方之戰,並州軍共俘虜匈奴鮮卑人十萬有余,趙雲黃忠將南匈奴部族里的一些老弱和一些降軍給放了,剩余的鮮卑人及須卜骨都侯的舊部加起來一共是七萬人,這七萬人高肅將把他們統統拉去開礦
高肅在並州掀起了大煉鋼鐵的運動,在高肅的指示下,工匠們及民工們在並州的各大鐵礦山附近豎起了近兩百座土高爐並州的鋼鐵產量其實在北方之戰結束時,就已經達到了月產鋼鐵四十萬斤的驚人水平,其中二十萬斤是鋼,也就是這個年代俗稱的鑌鐵
畢竟這是在東漢末年這個時代,想要增加產量就只有增加人手,所以高肅極度的想要這批「人手」
高肅在大力發展商礦業的同時,還大力發展民用手工業,不僅以官方的名義開設了許多手工業工超更鼓勵民間商人開辦工場為了提高商人開辦工場的積極性,高肅采取了許多措施,比如,有工場的商隊要長途販運貨物時,高肅會派並州軍沿途保護在亂世,派兵保護這個條件的誘惑是非常大的,就沖著這一條,並州的商人基本上都開辦了工場
其實,在最開始,許多商人開辦工場的目的單就是為了並州軍能派兵保護他們的貨物,可隨著工場運轉起來之後,許多商人發現,通過工場規模化生產出來的產品,成本更低了,他們能賺取的利潤更高了,于是,商人們改變了最初的想法,開始仔細地經營起工場來
其中,開辦工場規念大,數目最多的就要數甄儼,並州對于商人所發出的政令幾乎都是由甄儼率先作為榜樣來執行的
隨著各類工場在並州的蓬勃發展,就連並州的財政收入也是翻著個地往上漲高肅畢竟不能光靠三家的財力,不然日後讓人架空了都不知道,那麻煩可就大了
a
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