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破開冰雪,大地回春。濱濱站著院子里,看著草色,笑著問正在喂牛的李諸道︰「爹爹,咱們家今年種什麼?」李諸奇怪的問道︰「種糧食,還種什麼?」濱濱擺個頭,做個天真的表情道︰「爹爹,戰亂一起,地里的糧食不就都沒了嗎?」李諸听後皺緊眉頭,嘆口氣道︰「地總不能荒著,這也不能租出去,這不是平白害人家

濱濱想了想,道︰「爹爹,要不咱們家種棉花。可以自家用,又可以賣錢換糧食李諸笑著點頭道︰「爹今年就想種棉花來著。咱們家不需要交糧稅,種棉花可以賣多一些錢。明年你海哥五歲了,讓他也上學堂讀書識字

院子里的李翠花听到李諸讓李海上學堂讀書識字,驚了下,咋呼道︰「諸,李海這孩子還沒識字,還沒讀書啊?你說你,有個聰明的孩子用得著這麼驕傲嘛,真是神聖傳說之重生無量李諸听後目瞪口呆,嘀咕道︰「條件好一點的人家,孩子五六歲不都被送去學堂。這有什麼奇怪的

李翠花一副被打敗的樣子,笑道︰「那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海兒書都能背幾本了。不用費那銀兩去上那勞什子的學堂。你教教他,將考秀才的書都背了,背得滾瓜爛熟的,去考個年紀最小的秀才

李諸听後想了想,笑著應了下來。鄧氏在旁邊听後,心里有些暗然,如果爹及大哥在這,海兒的學業肯定會更進一步的。雖然自己與李諸都識字,李諸更是秀才,但是術業有專攻,專門的先生與自己家的人教的東西也是略有不同的。

開春時,大家都忙著種地,李諸家用牛將地翻了翻。將一大把的棉花籽用水浸泡。

濱濱看了奇怪。還從未听過種棉花要泡種子的。濱濱一邊玩泥巴,一邊手把手教李海哥仨,將潮濕的泥土制成竹筒狀,在其頂部留有個洞,將棉花籽撈起來,放進竹筒頂部的洞里,澆水,讓李波灑個尿,然後將這些「棉花筒子」在院子里擺放整齊。用塊布蓋起來。

李諸及鄧氏看著奇怪,但想著就那麼十多粒的棉花籽。也就由著孩子們鬧騰。棉花貴,但棉花籽便宜,因為難活。濱濱知道棉花金貴及棉花籽便宜的原因後。嘴巴張得如雞蛋般大,濱濱心想,這怎麼是棉花能種,而是這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棉花種植技術,這是一條來錢的道。

濱濱等棉花筒子的尿臭散盡。便讓李海哥仨將棉花筒子搬入自家房里的窗戶下,濱濱已經在下意識的保護技術專項了。

三四天後,棉花苗就生長出來了,女敕黃色的,很可愛。李諸及鄧氏看後都極為驚訝,這就證明棉花籽都活了。平日一百粒籽也就六七粒是活的,這十多粒都活的,差不多是百分百的存活率。這就新奇了。倆人立即將被水泡著的棉花籽也放入棉花筒子里。濱濱看後,提了句,說︰「爹娘,你們那已經泡過水的了,會不會死了啊?」鄧氏及李諸互看一眼後。李諸便立即去買了包新的棉花籽,進行「入筒」處理。

濱濱看自家爹爹的陣勢。一臉臭屁地說︰「爹爹,這個方法是我發現的,不經我同意,可不能告訴其他人李諸听後點點頭,道︰「是這樣,你不讓說我就不說

鄧氏皺眉道︰「這個方法我們應該告訴村里的人,這樣大家都能賺多些錢濱濱听後翻了翻白眼,攔在李諸的話頭前道︰「娘,這是我發現的,我不要告訴所有人。等我賣了錢賺了房子後我再說也不遲。我發現的,不說出去也不是錯的。其他人聰明,也可以自己發現去

鄧氏听後笑著道︰「就你這鬼精靈主意多,一歲孩子都發現的東西,想著其他人也是發現的,咱們說出去,沒得被人笑話

李諸听後應道︰「我就是這樣想,我想一歲的孩子都發現了,咱們沒有發現,被人笑話就不好了。人家可能都這樣做了,咱們還去說,別人還不一副你笨的樣子看咱們鄧氏听後笑著點點頭。

濱濱听後笑了起來。棉花在前世也是一項比較難種的事物,自己會種這個,是因為自家的院子里種了一棵,平日看著園丁打理,粗略記了下來。

李諸及鄧氏倆人齊心協力,算著八畝地的種植量制「棉花筒子」。李諸將一畝水田留了下來種稻,糧食為根本,沒有種糧,李諸心里還是不怎麼自在。

李漁看著李諸家搗鼓這些東西,李漁笑道︰「秀才就是不同,種了東西也與人不同的李諸听後不好意思的道︰「大哥,咱們家今年種棉花,使的力肯定比種糧輕省些,閑著就搗鼓些東西出來,也好打發日子李漁听後笑了笑,道︰「現在木師傅,李權及李慕一家都在,你們家的雞、豬、牛、羊、鳥都有人幫你們看著,你又不考試了,也不看書了,時間是多了些出來,你們只要不要錯過播種時間就行了,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吧

李諸知道大哥對自己不考舉人的事耿耿于懷,笑了笑,沒說什麼。濱濱看著大伯李漁,甜甜的問道︰「大伯,你們家今年種什麼?」李諸笑道︰「大伯家什麼都種一些三國演義之四國爭霸全文閱讀。有稻、有菜、有薯、有豆、有芝麻。不需要交糧稅了,家里人多了,平日要吃什麼都種上,這樣也省得去買。你們家沒有糧了,也可以過來拔些

濱濱听後應道︰「大伯,我可是會去拔的李漁笑著連說好,便出門了。今年李漁什麼都種些,有較急的,有較輕省,一綜合,今年只李漁一人及李諸家牛就完成了翻地及播種,無需另外請人了。

李權及李慕沒過種地,想將地租出去,李洪深不準。大伯力壯,拉著倆兒子下地種地。李權及李慕借著李諸家的牛,一邊嘮叨一邊翻地。兩天後,這倆位坐慣櫃台的,就出錢請人在夜晚將稻都插上。就為這事,李洪深請倆兄弟吃了一頓子的竹棍。現在正是急需錢的時候,只兩畝子的地,三個大老爺們,怎麼也整得出來。這倆兄弟這樣大手大腳的亂花錢,做得確實不該,連孫大娘都在旁叫好。

半個月後,棉花苗長得有十厘米左右長,濱濱便向李諸提出,要移栽到地里。李諸看著苗子已長成,想著這兩天就將其移入地里了,便順勢應了下來。因為「棉花筒子」本身就是泥做的,李諸在地里挖個洞,就直接將棉花苗連著「棉花筒子」放下去,然後如往常一樣施肥。

濱濱跟著李諸下自家的地,看放「棉花筒子」,李諸想著孩子沒見過,又想著這筒子是孩子整出來的,可能要看看這東西自己如何處理,而這次的移栽因苗子本身便連著土,活計都輕省些,便抱著濱濱一起到地里。

李諸家有兔子,濱濱讓李諸將兔子糞都鋪上,李諸想也不想就答應了。李諸心想,什麼糞不也是糞,都是一樣的,閨女高興就順著她意好了。這樣,只需要注意施肥、除草、鋤地及澆水即可。比起種地,要忙活的事物一樣不少。

濱濱路過自家水田時,問李諸道︰「爹爹,這些水可以養魚嗎?」李諸想了想,道︰「沒人養過,要不改天爹爹放兩三條下去,養大了給濱濱煮魚湯喝濱濱想了想,道︰「爹爹,這地那麼大,兩三條魚會很孤單的,你要將小魚的朋友都搬過來。這樣它才不會孤單啊

李諸听著自家孩子的童言童語,笑道︰「小魚不孤單了,咱們孤單了,這樣咱們就沒有糧食了濱濱道︰「那怎麼在稻子的下面養魚。這水深些種稻子的地方高些不就行了

李諸一听有門,想著李權及李慕現在在家無所事事,便拉著倆位大哥一起幫忙攏土及挖溝。

李權一听李諸的辦法,笑著作勢要掰開李諸的腦袋,道︰「你的這個是咋長的,連這樣的方法都想得出來李諸不好意思的道︰「這不是我想的,是我閨女濱濱想吃魚,隨口說的,我想應該可以,便弄一弄,橫豎就一畝子地。我想著今年你們倆不是都種了糧食,我家不夠就上你們處打秋風去,也不是什麼事

李權及李慕听後笑了笑,李權下地幫著整溝,李慕則天天去捕魚,他對此可是樂此不疲,有正當的理由出去玩,怎麼說也比在家對著李洪深的臭臉好。

等三兄弟整攏好地,放了一大桶子的小魚(魚苗)入內後。李洪深及李老爺子才從別人的口中听說這事。

倆老人被這哥仨氣得一竅生煙,李洪深將倆兒子狠抽了一頓,一邊抽一邊罵︰「李諸年紀小,不懂事,你們當哥哥的不勸,還一起幫著做,好好的地就這麼被你們整廢了

李老爺子看著李諸的小身板,不舍得狠抽,讓李諸在院子的石階上跪了一晚上。李老爺子覺得罰得已經算是輕的了,別人勸都不听。

現在剛開春,天寒地凍,李諸第二天就凍病。鄧氏看著李諸的唇白臉青的樣子,嚇得直哭。李海忙去請張大夫過來。李濤及李波則去叫木師傅及大伯李洪深。

濱濱則提醒鄧氏煮姜湯。李諸家孩子比大人更鎮靜。

李諸跪了一晚上,腳都僵硬了。被叫醒的木師傅及早起李漁忙將李諸抬上炕。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