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李諸一家都到了鎮上,直接將蘿卜糕拉到了李權及李慕的鋪子。李權看見糕子就贊嘆道︰「不錯,這糕看起來就不錯,這是你們自己做的?」李諸道︰「權哥,本來是打算做給濱濱吃的,看著好,就打算趁節拿些出來賣。不做了三簸箕,一箕是送人的,兩箕都是賣的李權听後笑道︰「咱們家也能享受一簸箕一簸箕的吃糕子了。哈,哈李慕在旁邊听後,笑著過來道︰「諸,這東西放我鋪子賣吧,三十五文錢是沒有問題的

濱濱听後道︰「慕伯,你五文,咱們家三十文李諸忙應喝道︰「對,是這樣李慕看了看濱濱,道︰「哥哥幫著弟弟賣東西,怎麼還收錢,就沒這樣的事,不需要。這不就是外道了李諸听後,道︰「我們家只按三十文錢的價,多了咱們也不收了李慕听後,不應聲,看向李權,李權道︰「諸,你存心讓我們倆給我爹揍是不?」

李諸搖搖頭,道︰「權哥、慕哥,你們幫我們家賣東西,就相當于我們雇你們干活,這個要給工錢的,大伯給咱們家看雞及鳥,我不也給工錢,這些都是要得的李權及李慕想了想,點了點頭李權問道︰「諸,這糕你們家還多不多,還是只賣這一次,如果只賣一次就不計工錢了,如果還有,咱們就兩斤收五文錢,這也是極高的工錢了

李諸听後點點頭,著手搬蘿卜糕。李權問道︰「諸,你家的是什麼糕子李諸就欲說是蘿卜糕,濱濱在旁搶著道︰「白切糕。就是現切現賣的李慕听後笑道︰「這個不錯

李諸向李慕家買了面粉,家里的還是借到,這是要還人的。濱濱問李慕是否有糯米粉,面鋪子當然有這些東西。濱濱就吵著要買糯米粉。李諸一听濱濱,就做好付錢的架勢了,這孩子一般不說話,一說話就是要些東西的。李諸買了三斤糯米粉,又買了四斤面粉。其中有一斤面粉是要還吳二嫂子的。

李諸一家將要賣的都蘿卜糕都交給了李慕後,李諸在一個簸箕處切了兩大塊,遞給李慕及李權道︰「慕哥、權哥,節禮咱就這樣了李權及李慕笑道︰「你這里兩三斤糕子,已經是不錯的節禮了李諸及鄧氏都笑了笑,然後才去給鄧舉人家及木師傅家送節禮。李諸想到岳父家人多。就切了二十多斤給岳父。

到了鄧舉人家,鄧夫人一個勁的說費錢,不應送那麼多。鄧氏說是自家做的,鄧夫人立即贊嘆道︰「我女兒就是聰明

鄧氏听後紅著臉說是濱濱自個兒折騰出來的,濱濱在旁邊听著撫額,自家娘親與普通的娘一樣,都是恨不得將自家孩子的好昭告天下。恨不得向全部人說我孩子多好多好,快夸夸我一樣。

鄧夫人一臉驚訝的看看濱濱,然後不經意的問道︰「濱濱一歲了,可有識字?」鄧氏滿臉驕傲的應道︰「海兒空閑時都教濱濱識字的,上周我還听著她背了整本的《三字經》來著鄧氏听後嘴巴驚得合不上,呆怔了下。嘀咕道︰「李家這苗子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鄧舉人及鄧材軒都不在家,李諸及李海哥仨不好入房。在院子里等著。鄧氏與鄧夫人聊了會兒,便欲離開。鄧夫人拿出四件小衣服,道︰「轉眼天就冷了,這是我與你大嫂一起做的,家里每人一件。看著布料還剩些,想著你家孩子小。身量也小些,就給四個娃都做了。本來是想與回禮一起給你帶過去的,既然來了,就拿回去吧。你家有雞現在也做起了糕子,娘這有一百文錢,就當回禮了,你看著需要什麼就自己去買,別虧了自己

鄧氏听後笑了笑,收下了一百文錢。自己娘家每次回禮都是一斤糕子加一籃子雞蛋的,折過來也是差不多一百文錢的。

濱濱看了點點頭,比起實物,家里現在正缺銀子。

李諸等鄧氏出來,便一起去了木師傅處。木師傅笑著迎了李諸,收下糕點後,木師娘抱了一瓦罐的腌蘿卜出來,遞給鄧氏道︰「敏,這是師娘自己做的,你們拿回去試試濱濱一看,這做法不就與自己現在整的一樣,幸好自己沒有自大的以為自己做的東西就天下無二了,也沒打算拿這些個東西去賣。

鄧氏笑著接過了,看來,木師娘是早就準備好的。李諸一家經不起木師傅的挽留,在木師傅家吃了中飯才回家。

濱濱坐在牛車上,和往常一樣,一路左右看。不一會兒,濱濱看見風箏,指著風箏問自家爹爹李諸道︰「爹爹,那是什麼?」李諸看了一眼,笑道︰「是飛鳥,快重陽了。濱濱想玩,回家爹爹給你做

濱濱听後興趣就來了,問道︰「爹爹會做,為什麼不做來賣?」李諸笑著應道︰「其實這個東西大家都會做,且不值幾個錢,就五六文錢,將做飛鳥的時間用來種地不更好濱濱听了點點頭,李諸嘆了口氣道︰「那些做得好的,都是在飛鳥上面做畫、寫字了的。爹爹的字,還不太行,畫,爹爹也沒有學過,就更不行了濱濱听後看了看飛鳥,可不是,每一個風箏就宛若一幅字畫,美的不是本身,而是飛鳥上面的一幅幅賞心悅目的作品。

濱濱想了想,沒有再說什麼。鄧氏路過布莊時,賣了兩幅絹繡帕,鄧氏出來後高興的對李諸道︰「諸,一張絹繡帕,布莊收四十文錢,比普通的差不多貴了一半李諸听後也很高興,不無擔憂的道︰「這個東西你就閑時繡,咱們家現在有雞蛋、糕子,還種了地,你不需要太操勞的

鄧氏听後甜滋滋的,道︰「我醒得的

一路無話,回家後,李諸又手腳不停的切蘿卜,鄧氏則去歸還面粉。還未至重陽,家里這邊的親戚節禮無需那麼早就送。不管怎麼樣。鄧氏及李諸都忙開了,種完地、菜還要做糕子,都是些小本生意,請人就賺不上幾個錢了,李漁家今年少了兩個半大小子勞力,家里也忙,李諸只得都自己家人做。

李海哥仨年幼,不能讓他們幫著切蘿卜。鄧氏便教李海哥仨拌面粉及蘿卜。濱濱則在旁邊看著,不時指點一二。李諸家的倆位大人,一點也不覺得三四歲的孩子會做這些東西有什麼不妥。濱濱不知道該說他們神經大條還是怎麼樣。但對于她這小孩子來說,都是好事。

李諸將家里這事與李洪深說了,李洪深笑著道︰「反正你大伯娘沒事。讓她過去給你們幫幫手李諸正缺人,便笑著同意了。

濱濱指引著李海用糯米粉來做,鄧氏想著平日都是用糯米做餅,便試著用糯米粉做。做了後發現比面粉還要好。孫大娘試著用在攪拌時加點東西入內,如綠豆。吃起來更有嚼頭,鄧氏看著好,便試著加入其他的東西,如芝麻、豬肉。濱濱不得感慨人的智慧,這已經有點現代糕點的初型了。

孫大娘建議將這些賣貴些,讓李諸寫了封信。一起托余老頭送上鎮上。

李諸托張大伯買了十斤糯米粉,托余老頭將做好的糕及信,一起車上鎮上給李權及李慕。

李諸家越來越忙。但大家心里都樂陶。有個盼頭,總是好的。

重陽節當天,李稻並未回來,李漁及李諸在李老爺子的帶領下,進行了重陽祭祖。祭祖後。李諸帶著孩子們去自家的山地處放飛鳥,即入風箏。

這個風箏是李諸自己做的。一張寫過的紙,架了個十字骨架,綁了條繩子。雖然簡陋,還是讓孩子們很開心的。這是大家難得的玩具。

難得出去,濱濱可沒忘記捕蝶,讓娘親將布袋子縫在一根竹子上,濱濱扛著比自己長幾十倍的竹子出門,說不出的可愛。李海忙接過,幫著扛上。李波拿風箏,李濤也扛了根綁了布袋的竹子出門。

到了山地處,只見河兩邊,已成竹林,放眼望去,竹翠、地翠、天翠,說不出的怡人,李漁看後贊道︰「不錯,如果你買時是這番景象,可能就不是這個價了李諸听後笑著點點頭。

李波捉著風箏,李諸拿線迎風跑,一邊跑一邊感覺風向,感覺可以了,便讓李波放風箏。李波放了風箏後,只見這「飛鳥」緩緩的升空。孩子們都沒有玩過這個,當然濱濱除外,都興奮的跟著李諸一起跑,幸好李諸家的山地最大的特點就是空曠,孩子們亂跑也沒有摔著。

濱濱看著哥哥們興奮勁,心里甭提多高興了。哥哥們平日一點三四歲的樣子都沒有,害她差點以為三位哥哥也是穿過來的。

濱濱想著自己短手短腳,可跑不快,拿著捕蝶袋到處轉悠,希望能捉著蝴蝶。

李諸跑了一會兒,風箏能夠借風在天上飛時,就將其遞了給李海,教李海如何放飛鳥。

李諸見濱濱一人拿著根竹子在後面,以為她跑不快,忙過去將她抱了過來。濱濱想掙扎,不過看到哥哥們揮舞的手,心想,家里現在有蘿卜糕的進項,在銀錢上應該沒有那麼緊張,玩玩也沒什麼。便任由爹爹將自己抱過來。

李諸看濱濱仰得辛苦,便讓濱濱騎在自己的脖子。濱濱兩世為人,第一次騎脖子,前世,她看著公園里的小朋友騎著父親的脖子就羨慕過,沒想到,這世,爹爹圓了她這個小願望。濱濱高興的捉著李諸的衣領,笑著看風箏。李諸將一只手放在濱濱的後背護著,另一手則拉著濱濱的一只小手。

這時候的濱濱心更是徹底的融入這里,她深刻的覺得,重生是上天給自己的一次福緣,遇著如此好的一家人。不管發生什麼事,她下定決心一定要護著這一世的家人。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