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認為,是人才往往都有個性,要想攬為己用,必須想一些辦法。這時,馭下術的作用恰好可以有效地發揮出來,比如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就應該主動前去拜訪,像劉備「三顧茅廬」那樣,一次不成就再去一次,而且要一次比一次更虛心,使對方有一種內疚感,隨著這種感覺的日益加深,你招攬人才的計劃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曾國藩認為,做任何大事業,必須得賢才為之助始有所成。而要得賢才,必須尊賢,不尊賢則難于發現人才和信任賢才,賢才不願和不可能為他出力,即使想出力也不行,這樣的話,想事業有所成就是很難的。?
精通馭下術的曾國藩,不僅長了一雙會「挑人才」的慧眼,更善于使用那些身有絕活兒的人才。雖然曾國藩不可能對每一個部屬都了如指掌,但對一些主要將領卻用得非常巧妙。?
曾國藩身下有一個名叫鮑超的猛張飛式的莽將,因家貧而典賣其妻,投入湘軍,得到曾國藩的重用,由一個擔水夫而升到浙江提督。鮑超雖然目不識丁,僅僅認得自己的姓名兩個字,但他作戰時勇猛不怕死,善于指揮作戰,因此極得曾國藩賞識。?
有一次,鮑超率「霆字營」在寧國府城被太平軍李世賢的七萬人馬團團包圍,因孤軍被太平軍圍困于九江。本來,「霆字營」有一萬人,但當時駐在城里的只有三千,其他七千分駐在城外百十里地方。鮑超一面飛調城外兵馬來救援,又要隨身書吏趕緊給曾國藩寫一封求援書。?
書吏受命,關起門來擬稿。鮑超忙布置城內兵勇加強防守。過一會兒,鮑超匆匆趕回衙門,高喊︰「求援書發了嗎?」?
書吏畢恭畢敬地回答︰「回稟鮑提督,求援書尚未寫好?
鮑超一听火了,罵道︰「十萬長毛圍在城外,大火已燒到眉毛上,你做啥子去了?這麼久還沒寫好!」?
書吏忙說︰「鮑提督息怒,這就寫好,就寫好!」?
說完,書吏坐在文案邊托腮構思。鮑超看得不耐煩,走上前去怒斥︰「你這個書呆子,什麼時候了,還調文墨?老子寫給你看?
鮑超奪過書吏手中的筆,在紙上畫了一個方框框,然後心急火燎地在方框外畫了幾十個小圓圈,看看還不甚滿意,便又在方框里寫了個東倒西歪的「鮑」字,這才放下筆,高喊︰「來人啦,把求援書給曾大人送去!」?
手下人不解其意,問道︰「這是什麼意思?」鮑超道︰「你們不明白,大帥自能知其故,不必多問!」果然如此,送信人到祁門後,幕府中的人也不解其意,趕緊拿給曾國藩看。曾國藩大笑道︰「老鮑又被圍矣!」並笑著稱贊說︰「鮑春霆人聰明,這幅畫生動簡明,勝過文字多了!」然後急忙下令讓多隆阿前往救援,及時解除了太平軍對鮑超的重圍。?
正是由于曾國藩對鮑超的深知,鮑超才極為敬佩曾國藩。一天,鮑超正在提筆學寫字,費了半天勁兒,才寫了一個「門」字,而右直筆還沒有鉤。這時,有人提醒他說︰「門字右邊尚有一鉤鮑超大怒,指著廳中大門說道︰「兩邊不都是筆直立著的嗎!哪有什麼鳥的鉤?」正好牆上懸掛著曾國藩所贈的一聯中有「門」字,提醒之人便指著說道︰「曾大人寫門字亦有鉤矣鮑超一看果然,趕緊僕地三叩頭說︰「先生恕吾武人!」由此可見,曾國藩知人善任所收到的馭下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