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後,a和b又偶然相遇了,b身邊還有個朋友c。此時的a已經是腰纏萬貫的富翁了,而b還在原地踏步。b一臉迷惑地看著a,a似乎明白了b的心事。還沒等b開口,a從身上取出一根金棒,在b和c的附近畫了一道光環並對他們兩個說了同那個神秘人士一樣的話。b很後悔當初沒有勇氣向前邁出一步,否則的話如今也和a一樣腰纏萬貫了。所以,這次他進去了。因為他明白自己已經錯過了一次機會,不能再錯過第二次機會。c因為不相信a的話,輕蔑地與a擦肩而過了。
機遇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出現在你的身邊,所以,要留意任何有利的瞬間,才不會與機遇失之交臂。要抓住機遇,就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素質︰
第一,要隨時做好準備。一個人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機遇會到來,所以應該隨時做好準備,讓自己盡可能得獲取各方面的知識,按照自己的知識結構充實自己。只有這樣,機遇才會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才能抓住它。
第二,要從小事做起,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有時候,機遇往往隱藏在這些小事情中。
有一個牙買加黑人,去美國找工作。因為美國歧視黑人,所以他只好找到一家公司當清潔工。他做事很認真,很快就發明了一種很好的拖地姿勢,按照這種姿勢可以把地拖得又快又好,還不容易累。有一次,他拖地時,老板暗暗地觀察了他一段時間。後來,老板覺得這人是個人才,就破例把他給提升上去了。這件小事,改變了他的一生。
只有從小事做起,只有把每件小事都做好,才不會失去悄悄來臨的機遇。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給自己制定那些虛無縹緲的終極目標。機會總是隱藏在瑣碎小事里,抱怨是沒有用的。把握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再平凡的你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來!正如巴爾扎克所說︰「人們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總是會踫到偶然的機會的
第三,一旦出現機遇的時候,就要全力以赴,去抓住它。對于一個運動員來說,參加每次大賽,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機遇,如果他們能抓住它,那他就會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就會站在冠軍的領獎台上。這種機會雖不是很多,但可以看到,所以只有奮力拼搏了,才可能抓住它。
第四,要鍛煉敏銳的洞察力,以便在復雜的情況下發現機遇。
愛因斯坦曾說過︰「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數學,其原因不僅僅在于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超過對數學的興趣,而且還在于下面的原因。我看到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並且每個領域都能耗去我們短暫的一生。因此,我不能決定自己究竟該選擇哪一個領域。這顯然是由于我在數學領域里的自覺能力不夠強,以至于不能把根本性的東西同其他那些廣博知識區分開來。誠然,物理學也分成了許多領域,可是,在這個領域里,我不久就學會了識別深邃知識和普通知識的判斷標準
在這里,愛因斯坦強調了直覺或洞察力對于尋找科學研究上的機遇是多麼重要。愛因斯坦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此。他能夠憑借自己的直覺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找到一個可以有所發現的領域。因此,他能夠有所突破。
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機遇與一個人的事業是休戚相關的。可以說,機遇是一個美麗且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偶爾降臨在你的身邊,如你稍有不慎,她又翩然而去。不管你怎麼扼腕嘆息,她從此都會杳無音訊,不再復返。
許多時候不是別人放棄了你,而是你放棄了自己。如果你再向前走一步,也許你就會滿心歡喜,可這一步,如果你連試的勇氣都沒有,那你就不會成功。
在一場人才招聘會上,一個年輕人拿著一份十分優秀的簡歷,坐在了一個很有實力的公司主考官的面前。憑第一印象,主考官就給他打了80分,他的言談和舉止也很符合公司的要求。然而,當主考官滿意地對他點頭,然後示意他可以走的時候,他卻帶著一副很失意的表情離開了。本來主考官以為他會要公司的電話號碼,可他沒有。當他走到門口的時候,主考官打算再給他一次機會,于是叫住了他︰「等一等,這是我的名片,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直接跟我聯系!」那個年輕人拿了名片,卻隨手丟在了透過玻璃可以看到的垃圾箱里。主考官很失望,因為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就這樣,這個年輕人喪失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機會是自己給的!也得靠自己去把握!給自己一個機會,自信地對待每一時刻,機會就會在恰當的時候走近你。正如羅曼羅蘭所說︰「有些人錯過機會,多半不是機會沒有到來,而是因為等待機會者沒有看見機會到來,而且機會到來時,沒有一伸手就抓住它
對于一個剛剛要步入社會的人來說,該如何把握自己的機會呢?該如何抓住適合自己的職業機會呢?總體上來說,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擇業的目標要明確、務實。《孫子兵法》中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擇業者而言,這里的「己」是指每個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職業興趣和職業氣質,這里的「彼」是指某項職業的特點及其對任職者的要求。就業市場的各類職業都是社會所需要的,都是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但並不是都適合每一個人。所以每一個人在選擇的時候,都應該考慮自己的能力和招聘單位的需求,使雙方匹配。
第二,競爭的方法要正確、有效。人才市場的交流和競爭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因此,競爭擇業的方法一定要正確而有效。這就需要全面做好擇業競聘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如相關信息的搜集,參加應試的技巧,如何推銷自己等,以便抓住每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第三,培養你的競爭能力。現代社會,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知識、技能的激增,競爭的本能已經成為人們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一種心理特質。要想培養自己的競爭能力,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自身的發展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只有當自己的發展要求符合一個企業,你才會去選擇這個企業,而你在爭取這個職位時所表現的激情也才能征服錄用你的企業。
其次,競爭是實力的展示。擁有豐富的知識,掌握專業的技能,才能在眾多求職者中月兌穎而出,才能把握住時機,才能引起用人單位的興趣,才能接近你要選擇的行業。
再次,競爭是人格的考驗。競爭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在危機感的推動下不斷尋找拼搏前進的制高點,讓每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每一個人在競爭面前都應該有誠懇的態度,不要讓嫉妒的心理佔了上風。心理要時常想著「我要向你學習,要像你一樣有如此大的成就」。競爭是激活社會肌體的活躍細胞,它能帶來進步的活力,使勝利者繼續前進,使失敗者奮起直追。它對強者是鼓勵,對弱者是鞭策。
另外,在競爭中還應保持健康的心態。競爭是眾人在追求一個目標,每次較量的結果,只能產生一個冠軍,大部分人不能如願。所以,如果在競爭中被淘汰,不應放棄所有機會,而是要重整旗鼓,尋找新目標繼續前進。成功有先後,只要目標合乎客觀實際,加上自己頑強的努力,人人都能成功。
最後,提高自己綜合素質。「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如果你本身不具備一定的能力,就無法發現機遇。這就要求自身有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科學的預見性。從根本上講,要從知識、能力、品德等方面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你就會發現機遇到處都是,即使受到挫折,也能從逆境中奮起,再創輝煌。
要抓住機遇,首先就必須要有昂揚向上的精神。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精神的力量就是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在一定條件下,精神力量可以彌補物質條件的不足,克服困難,創造奇跡。如果精神委靡,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再好的條件也無濟于事,再好的機遇也會喪失。
§§§第五節害怕困難,勇敢向前
美國職業足球教練文斯倫巴迪當年曾被人批評為「對足球只懂皮毛,缺乏斗志」的人。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並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做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遭到退學。
羅丹的父親曾怨嘆自己有個白痴兒子,在眾人眼中,他曾是個前途無「亮」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三次還考不進去。他的叔叔曾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被勸退。老師認為托爾斯泰「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
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名人,他們的共同點是︰當別人瞧不起自己時,不是以怯懦示人,而是勇敢面對,重新證明自己能行。
有位年輕的姑娘,10年前被車撞倒,江湖醫生說她癱瘓了。她相信了江湖醫生的話,于是感到頭腦呆滯,雙腿麻木,再也站不起來了。她整日坐在輪椅上,肌肉漸漸萎縮,變成了癱瘓人。
轉機發生在第二次車禍。5年後的某一天,當她連人帶車被一輛三輪車撞出人行道時,她突然覺得疼痛難忍。家里人不相信她會疼痛,送她到一家大醫院,醫院外科專家確診她根本沒有癱瘓。經過一段時間的物理治療,她很快就能站立起來行走了。當她站起來時,除了深感幸運外,還深感遺憾,別人說自己癱瘓了,自己就信以為真,當初為什麼不去試試呢!
是的,她如果試一試,就不會被他人的話所控制。可見心理上這種無形障礙,會使人情緒委靡,自信心喪失,肌體功能失調,久而久之,人會變得這也不敢干,那也不敢做,無形中就把自己歸類到那些「注定」不會成功的人里邊去了。
怕了一輩子鬼的人,一輩子也沒見過鬼,恐懼的原因是自己嚇唬自己。世上沒有什麼事能真正讓人恐懼,恐懼只不過是人心中的一種無形障礙罷了。不少人踫到棘手的問題時,習慣設想出許多莫須有的困難,這自然就產生了恐懼感,遇事你只要大著膽子去干時,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可怕。
有位推銷員因為常被客戶拒之門外,慢慢患上了「敲門恐懼癥」。他去請教一位大師,大師弄清他的恐懼原因後便說︰「你現在假如站在即將拜訪的客戶門外,然後我向你提幾個問題
推銷員說︰「請大師問吧!」
大師問︰「請問,你現在位于何處?」
推銷員說︰「我正站在客戶家門外
大師問︰「那麼,你想到哪里去呢?」
推銷員答︰「我想進入客戶的家中
大師問︰「當你進入客戶的家之後,你想想,最壞的情況會是怎樣的?」
推銷員答︰「大概是被客戶趕出來
大師問︰「被趕出來後,你又會站在哪里呢?」
推銷員答︰「就——還是站在客戶家的門外啊!」
大師說︰「很好,那不就是你此刻所佔的位置嗎?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回到原處,又有什麼好恐懼的呢?!」
推銷員听了大師的話,驚喜地發現,原來敲門根本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可怕。從這以後,當他來到客戶門口時,再也不害怕了。他對自己說︰「讓我再試試,說不定還能獲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要緊,我還能從中獲得一次寶貴的經驗。最壞最壞的結果就是回到原處,沒有任何損失這位推銷員終于戰勝了「敲門恐懼癥」。由于克服了恐懼,他當年的推銷成績十分突出,被評為全行業的「優秀推銷員」。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亂。所有的狗都應當叫,就讓它們用自己的聲音叫好了
我們也是一樣,不應該因為其他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強就不敢前進,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就是最好的。
§§§第六節工作風險,理性對待
老板欣賞在工作中敢冒風險的員工。任何事情都不是完全確定的,都會有一定的風險。所謂風險,是指可能產生的危險。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可能給人帶來損失,也可以給人帶來收益。冒險是指冒風險,是一種經受危險可能得到對自己很有價值的東西的行動,是人們針對風險有意識的行為。
風險與機遇同在,風險與業績共存。人們之所以大膽地迎向風險、大膽冒險,其原因之一是在風險之後有高額的風險報酬,而風險報酬與風險程度同向遞增。風險越大,風險報酬越高,這就是風險的魅力所在。
企業員工在面對風險時不能畏懼,也不能逃避風險,一味地逃避風險只是懦弱、膽小怕事的表現,到最後終將一事無成。真正有所作為並且成功的人士,他們都能「敢為人之不敢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機遇並取得高額的回報。
但是,冒險並不是要求你去莽撞行事,閉著眼楮胡亂去闖。在面對各種風險時,首先要能沉著冷靜,並且事前要仔細分析各種主客觀因素和條件,以及冒險所得與冒險的代價是否相當,還要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能掃清障礙、戰勝困難,準確地把握風險的度;在冒險行為的實施過程中,還要周密策劃,合理組織,精心運作,將風險降至最低程度。
而冒進則是一種有勇無謀,既不了解自己又不了解客觀的毫無準備、隨意而為的盲目行動,其結果只能是經過風險沖擊後得不償失,甚至傾家蕩產。其實質是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只敗不成。古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本來是一件既有風險又有價值的事,搞得好既可能得到虎子還能全身而退,但這要充分做好準備,如果你毫無準備,老虎撲來不知所措,自己連命都保不住,哪里會有虎子可得?面對風險,要敢于冒險,但不能蠻干、不可冒進,要敢為,但也得「能」為。
絕大多數老板都要求員工具有積極進取的冒險精神,這可以令他的企業有更大的發展。當然,那些安于現狀的員工只能「墊底」,這種人令老板放心,但絕不會令老板欣賞。
老板喜歡善于處理危機的員工。盡管老板表面上無特別褒獎,但在他的心底里會將員工分成不同等級。具有冒險精神的員工,在他的心目中地位特殊,因為這類員工能給他的公司帶來不可預知的利益。
品茶話人生
假如你感覺自己的生活缺乏活力,這個時候就應該學會怎樣去放棄「安逸」,走出你的安全圈,做一次冒險的旅行。不要懼怕前途未卜,沒有一個人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如果你不去冒險,那麼你的未來將會是一潭死水。想要讓未來這潭水活起來,你在這個時候就必須打破你的現狀,把你的冒險精神完全表現出來。冒險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全新的體驗,是你所未知的領域的一些體驗。可以說,冒險的體驗正是你生活中進步與快樂的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