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五章 對話市長

從高哲堂辦公室出來。吳漢偉心情沉重。短短二十分鐘的談話。讓他心里起了好幾道波瀾。身上也有了汗。

吳漢偉努力將這份沉重壓在心底。沒事的。真的沒事。一切都會過去。盡管他這麼安慰著自己。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但卻也掩蓋不住內心的彷徨與恐懼。以至于一回到辦公室便軟倒在老板椅上。感到口干。舌也燥。想喝水。拿起杯子。卻喝不下去。他剛把杯子放下。板桌上的電話響了。

此刻。吳漢偉臉色更加難看。來電是市委辦的段號。他似乎在思索點什麼。所以沒有急著拿起。等了一會兒。鈴聲仍然不斷。更多更快章節請到。這才拿起話筒。明知故問了一句問了句︰「哪位。」

與之同時。高市長的談話談話內容就在這時候冒出來。新市長的態度讓他感到震驚和迷惑。

電話那頭迅速傳來市委辦副主任的聲音。吳漢偉頓時一個激靈。下意識地朝門望了一眼。接而掃視了一眼四周。說︰「陳主任。有什麼指示呢。」他說出這樣的官腔套話。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可實則。他在說出這話的時候。在他的內心之中已經進行了一次政治選擇。或者說。此刻的吳漢偉已經拿定主意了。

……

而另外一邊。第一時間更新高哲堂一直目送自己的秘書消失在門外。他還是忍不住皺下眉。陷入了短暫的思考。這個人。畢竟是市府辦出面安排的。就算自己不喜歡。也不可能為這樣一個小秘書有什麼大的動作。

說起來。高哲堂對辦公室安排的這位秘書並非完全的抗拒。相反。高哲堂對吳漢偉是頗有好感。這幾天的接觸下來。♀吳漢偉的表現也顯示了他做為一位秘書的素質。做事頭腦靈活。做事周全細致。分寸拿捏得當。就秘書工作而言。吳漢偉「做」這個字上沒有任何問題。

又過了片刻。高哲堂的眉額自然的舒展開來。心境豁然開朗。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執行能力很強的人。許多事都事必躬親。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誰出任自己的秘書。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的事可做。

當然。高哲堂決定還是考查一下吳漢偉是如何「想」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是︰他是一個外來干部。在近江市沒有任何根基。加上秘書又是一個重要卻級別很低的職位。要找到找一個百分之一百滿意的秘書可是一個大難題。處理完一個吳漢偉。保不準還會出現其他的李漢偉、張漢偉……

對高哲堂來說。他不想過多的把時間精力花費在這般瑣碎之事上面來。他是市長。一個地級市的市長。眼下很多事要處理。都是極需他去處理。就比如。接下來就是一個出席電視台「對話市長」專欄節目。

這個專欄節目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近江市經濟大騰飛時候。近江市繼市民熱線後在電視台設立的一個專欄節目。每個星期市政府辦公室派出專人二十四小時值班接听市民熱線。近江市所有的市民。不管是市民。還是農民。也不管是職工還是干部。任何意見都可以提。任何問題都可以舉報。

當時。市政府強調市民熱線的每一條意見。更多更快章節請到。每一個問題都必須詳盡記錄下來。然後每個星期五傍晚。由值班的市長直接在電視台對話這些提意見的市民見面。現場回答這些問題的解決落實情況。♀同時由電視台現場直播。

「對話市長」專欄節目剛設立的時候。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實在太受歡迎了。不止是在近江市收視率最高的一個節目。而且是附近兄弟城市。甚至是江東省內外能收到信號的十幾個市區收視率極高的直播節目。

用當時近江市班子的話來說。堅決公開、透明。要把廣大群眾合理的意見和建議落到實處。堂堂正正的讓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誰的問題就是誰的問題。問題出在哪里就追查哪里。用事實說話。

也由此。這個節目也被廣大的老百姓美譽為近江市電視台的「焦點訪談」是一個讓老百姓每期追看的節目。

從近江市政府設立這個「對話市長」的欄目。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了。雖然這個欄目至今仍然保留。可時到今天。「對話市長」早已不復當年輝煌。尤其是近幾年。市政府也是從往常的大力支持的態度。變為有限支持並適當回避。

對于這個「市長對話」欄目節目近江市市委市政府並不是沒有考慮過取消。第一時間更新就在前兩天的市長辦公會上。就有人向高哲堂進言撤銷

帶著兒子來種田。

在市長辦公會上。分管農業和農村、金融工作的副市長寧國興就昂揚激情、表情豐富的直言︰「……在倍受詬責的政府行為中。吃喝的揮霍是一個巨大的靶子。實際上。會議的浪費卻往往被忽略。看問題的人。常常因為召開一個會議不必額外付錢。便相信會議成本為零。但他們忘記了。參與會議的人在整個社會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時間。按照他們的價值進行計算。是一個相當大的數額。當然我也不是一竿子打一船人。實在上。很多會議也是必要的。政府的職能。有很多時候就是通過各種名目的會議。大大小小的會議發揮出來。形成作用。進而影響到整個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

當時。高哲堂本能地覺得。寧興國的聲情並茂的發言中肯定有比較豐富的含義。

果然。寧興國環視與會者。繼而目光落在常務副市長的身上。繼續侃侃而談︰「可是也有很多不必要的會議。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對話市長」這樣的會議。我覺得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大家想一想一位市長、副市長。他們對一座城市的價值。更多更快章節請到。應該不低一位年薪千萬的企業總經理。那麼他的單位時間價值。應該在每小時一萬元以上。以此類推。一個簡單的「對話市長」。在市政府機會成本就可能接近十萬元以上。一年五十二周。那可是整整的的五百多萬……」

話畢。與會小半人隨即附和。

接著發言的是國土局局長舒秉山。他的發言似乎是無稜兩可的態度。可認真的听來。其目的性極強。他是這樣說的︰「是啊。是啊。寧國市長這一番話讓我有不少感觸。自年初的時候。從中央到省委、到我們市里。都提出了開短會。務實效。力戒空話套話。可是我們近江市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的步伐「對話市長」在當下的局勢看來。和省委年初的改進政府機關的工作作風文件精神不相適應。也不適合我們當下政府實際情況……」

對于這種謬論的附和。高哲堂很好理解。無非也就是權力磁場起了作用。可讓高哲堂費解的是作為組織的中級干部。竟然可以對中央文件精神曲解成這樣的調子。不過更讓讓他感到震撼和迷惑的是如今已經淪為雞肋般的的電視台欄目為何讓這磁場中的人此般謹慎。

在市長辦公會上的一邊倒的架勢。讓高哲堂頓時感到壓力巨增。月復背受敵。再一次意識到。他過低的估計了近江市班子的復雜。

不過。還好這僅僅是一場市長的辦公會。而非市委常委會。最後高哲堂還是力排眾議。以「穩」為基調。把「對話市長」這個欄目暫時保留了下來。也就是因為那一次市長辦公會。才有高哲堂有馬上上「對話市長」欄目的想法。

當高哲堂坐上欄目專訪的凳子上。內心震撼和迷惑豁然開朗。對話的市民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嚴峻。越來越尖銳。群眾對那些雞毛蒜皮的雜事小事早已經不敢興趣了。也沒有人再大庭廣眾之下提出那些讓人譏笑和反感的問題。群眾的意見開始往一些大的問題上集中。比如領導**問題。干部作風問題。機構調整的問題。失業率增長的問題和教育系統改革、醫療改革的問題上來。還有就是權力機關的三亂問題……

這也難怪「對話市長」讓不少干部坐立不安。

當晚。高哲堂六點過一刻便準時來到了錄播現場。主持「對話市長」這節目播報的叫白靜。是一名二十出頭。青春美麗。聲音溫和甜美。舉止端莊優雅。十分迷人的女主播。不過臉上的天真稚氣卻似乎並沒有徹底抹去。

這名女主播的問題可與其甜美的聲線不成比例。簡單的套話完畢便馬上直奔主題︰「有市民對城西拆遷征地的事情提出了疑惑。城西周邊農戶和居民認為拆遷補償款太低。每畝農田補償兩萬多。不到三萬元……」

高哲堂用溫和的眼神望著白靜。白靜似乎受到了鼓勵繼續往下說。「可據我們所知現在周邊地價拍賣起價都在一百多萬元每畝;周邊居民住房每平米補償不到兩千元。可現在周邊房價最低也在三千元以上。這兩項補償標準明顯是不合理的。一個農戶家里有幾畝地被征。拿到近十來萬征地補償費。看起來是很大一筆錢。可是他們卻從此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謀生的手段。家里還有老人要贍養。孩子要上學。這十來萬元錢明顯是杯水車薪。就這個方面。我們想請高市長您談一談這一方面的問題……」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