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葉,屈二人听了精神大振。

梅朵卻說,「你們有沒有想過,那是個比關外還要遠的地方。」

屈儀奉說,「鄉里過去常有人下南洋,那都是自願選擇。戍北是被強迫而去,南人不慣北地的寒冷,苦不堪言。又子孫後代永做奴隸.誰人甘心!」

梅朵說,「這事不是件容易的事,先要想辦法和那邊聯系上,知道他們確切的位置,再做定奪。」

要打听人和事,要用商業網。

這事就交給了金掌櫃。

原以為打听寧古塔是件難事,不想,很快就有反饋。

原來,客棧里經常有往返寧古塔的商人。

康熙東巡時,感嘆寧古塔等地犯人的艱苦,說,「流徙寧古塔,烏拉人犯,朕向者未悉其苦,今謁陵至彼,目擊即知。此輩即無房屋棲身,又無資力耕種。復重困于差徭。況南人脆弱,此寒苦之地,風氣凜冽,必至顛踣溝壑,遠離鄉土,音信不通,殊為可憫。」從康熙二十一年起,就把犯人流放到了尚陽堡。

但是政治犯還是遷往寧古塔等處。

清初以來,大批的文人學士戍邊,使得那里改變了面貌。如今的寧古塔城是個道路通暢,商店林立,人煙稠密的地方。商人來往很頻繁.將北地的草藥,皮毛等物,運到南邊來,又將南貨運去北邊。來往寧古塔的商人與華記客棧有貿易往來,所以,金掌櫃把葉,屈家族的事情,交給他們打听。

殘園已初具規模.並沒有什麼建築,主要是集中了一些殘缺的石頭建築物,上面多有石刻,石雕,置于花木草地中。

葉,屈二人帶著幾個朋友為了這些殘垣斷壁寫下了考證,讓人刻在了石板上立在一旁做說明。綠房子的房架子也已經搭好,只等一方方裝了玻璃框子往上搭。梅朵答應明年開春,帶著南國的綠葉植物過來。

客棧的擴建已經結束,兩幢樓里都已經住滿了人,這年是鄉試之年,直隸省的鄉試在京城舉行。華記北京客棧的房錢便宜,環境干淨,特別是洗手間和水房的新穎設計,用的是抽水馬桶和自來水,這讓學子沒很新鮮。客棧的服務,齊逸等人都來指導過,借鑒了後世的賓館服務項目。飯菜采取食堂制度,這樣,窮點的學子,花少量的錢也能吃飽飯。

客棧還可以賒賬.也可以以工還賬,幫著圖書館里抄抄寫寫。圖書館的建立,也使得考生第一考慮住在華記北京客棧。

八月,華記第一次派車送學子們進考場,雖然有些忙亂,但總算是應付下來了。

秋闈結束後,有些考上舉人的人,想要留下考明年的進士。就住在了這里。加上外地的學子們陸陸續續的到了。有人打听到了這里被人叫做進士村,更是覺的好口采。

這里成了一個考生們的聚集地。加上,客棧與殘園相通,學子們讀書之余也到那里去逛,盡管眼下天冷,但是秋天的蕭瑟也能引起文人們的文思,還是有人去殘園游覽。

隨著學生樓的建成,他們還把原來的客棧翻修,改造了衛生設施。有**小院,也有大通鋪,牛馬院和倉庫,安排的僅僅有條。來京的商人也愛住在那里,環境干淨,還離城不遠.所以客棧常常是人滿,而自家的運輸隊都要預留房子,否則來了就沒處住。

還是有客人為了沒有住上客棧而發生了誤會.也有爭吵。

金掌櫃說,「客棧的生意好了,連帶著幾家店鋪的生意也好了。」

有人在他們附近開了筆墨莊,也有開了南紙店,華記自己開了個小百貨,加上車行,和其他兩三家店鋪和飯莊,這進士村已經形成了個小小的市口。

梅朵說,「你這會子是生意興隆啊。」

金掌櫃道,「哪能啊?不敢做生意。這里做了生意總有來打秋風的人。這皇城腳下,豪奴多,假虎威的大有人在。上月果親王家的管家就賒了十斤紅糖,到現在也不還錢。昨天,嘉順公家里也來賒帳買紅糖。你說這等人家哪里就拿不出買糖的錢了?擺明了來順物件的。所以,那布和呢,這里不能賣,要批發到別處去。如果我們賣,不知那些人家會想什麼借口來賒。連暖棚菜都有人來打秋風.如今我們不賣了,直接供應了幾家相好的飯莊子。」

梅朵道,「那其他店鋪就沒人去賒賬了?」

「哪會啊,都有賒賬的,所以很多店鋪後面都有靠山。」

在京城地界上做生意,講究後台硬。很多的店鋪都投靠上什麼王府,公府的。

梅朵想到將來要銷售的葡萄酒和酒具心里憂了。如果都來白吃白拿,還做什麼生意!

金掌櫃反過來安慰她,「姐兒不用急,總會有辦法的。小本生意也能做。」

梅朵說,「蘇州孫春陽有一套制度,不知能否有用。」

「于掌櫃和蓮石兄都詳細介紹過了。我這里就按他們說的制度管理,分成幾塊,每塊都有人專門負責。你說說孫家是怎樣想的?竟然讓他們想出如此好的方法。」

梅朵道,「要不人家成了一百五十年的店,至今口碑不錯。全賴他家的制度好。」

「那是。」金掌櫃表示同意,「這江南的生意人比咱這塊的人會動腦子。于掌櫃和平先生也給提了不少建議。」

于立清和平蓮石此時已經去了南方.而燕雲山因為第一次來到燕京,游山玩水,不亦悅乎,樂不思家。

天津的玻璃廠已經投產.除了用在建築上的玻璃,他們還有一個作坊專做酒器。由于三胞胎畫出了圖紙,所以器型設計上沒有什麼問題,只是,這器型超過了時人的想象。

客棧里收集了少量的葡萄酒。

金掌櫃說,「明年會試後,定有人中,就會慶祝。有人囊中羞澀,不會到大飯莊請,我們就包攬下來。那時,趁他們宴請之際,推出葡萄酒的酒具。飯錢不貴,用具新式,定會傳名。」

梅朵說,「新釀的葡萄酒那時已經可以運來。再從南方運些橙桔.可以辦的很象樣的。」

金掌櫃道,「何止是象樣,那就是豪華了。」

梅朵要回江南,特地問屈儀奉有沒有信帶去。

屈儀奉早準備了厚厚一封。

梅朵接過,瞪他一眼,「浪費時間。」

屈儀奉覺著和這種小姑娘說不到一塊去,只能憨笑。

葉惟世也有信帶回去。

常嬸還準備了一些土儀.讓她帶回。

還是坐海船回去.華記的飛箭船只要幾天就到了江南。在海上遇見這種船,就象是一只大雁,飛快的滑飛過去。

梅朵到了上海,把北方諸事向秦煉,梅蘭妮做了匯報。

講到葉,屈族人的遷移,這是個大行動,要等那邊有了確切的信息後,才能決定。不過他們還是決定將此事先通報邊峰。

而北京地區的生意遇豪強掠奪之事,秦煉道,「目前還沒有什麼有效的方法,所以,北京地區的生意基本上是沒有展開。」

再就是si事了。

他們讀了屈儀奉的信後,信中明確表示願意娶十三娘為妻。

梅蘭妮說,「過了年儀奉也要二十了,是也到了娶親的時候了。」

秦煉道,「明年二月後,他們就要出京做縣令。現在下定,恐怕趕不上了。」

梅朵道,「你原就打算把他放到西北處為官,那里是十三娘她們的地盤,干什麼事不便當?」

梅蘭妮盤算了一下,安排他們通知金掌櫃,讓他轉告大同康掌櫃去紅河村做媒人,又讓常嬸負責下定的禮品。

很快,康掌櫃那里就回復了,他說,那一路的人听到了這樣的喜訊都「喜不自禁」。

在涉及到政治團體中的人,婚姻就不僅僅是個人的事了。就是要考慮團體的利益了。

想到西北紅花會的勢力,秦煉說,「把那聘禮的規格往上提。」

梅蘭妮擔心,「如果,聘禮高了,嫁妝也要多,會不會造成經濟壓力?好事成了壞事?」

秦煉笑說,「你還擔心範家!她家這兩年發展成了地方豪強,哪里會缺錢?聘禮也是為了面子。」

這里寫了禮品單子,交給金掌櫃處,又準備了禮品往北方運去。一面還將此事告知邊峰他們。洪門中人都認為是件喜事。

于是,請了人去說媒,問名,下了文定。

說到常延和三妮的婚事,秦煉道,「這也應該算是我們家的喜事了。」一面準備了些禮品,一面安排常延跟著貨船,年底回京。

還特地關照,如果三妮婚後願意來南方,也有工作可做。

其實這個年頭的男人,把養家的事情看作是己任,一般不會讓媳fu外出工作,除非家里真窮了。常家如今家景大好,所以,常延並沒想過要三妮婚後工作。

雖然喜事連連,但是想到北京地區的生意情況,還是讓眾人憂心。

在這喜憂參辦中,從西貢回來的船到了上海港。

船上帶了大量的木材。越南黃花梨,雖然沒海南黃花梨那樣漂亮,但是也算是好的木頭。再有紫檀,這種木頭就是在當時也是名貴木頭。象牙,犀角,沉香。這些物品在蘇州都引起了轟動。

蘇州的工匠最是手巧,好的材料到他們手中都能成為精品。

這些材料在蘇州都賣出了好價錢。蘇州貿易棧的名氣又上了一層樓。

船回程時,裝上了紗布,棉布,中成藥,絲綢,瓷器,各種精致的大小木器,筆墨硯,書籍紙張及那里所需的日用百貨等物。武器當然是不會少。

雖然還未到南洋,但是同東南亞的貿易先開始了。

雨季過去後,西貢的佛寺開始營造。rs!。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